白相文學

本是白相人 偶博文學客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喜萊絲

(2012-01-20 12:54:49) 下一個

喝葡萄酒的一個大問題,是品種實在太多了,找到對自己胃口的酒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找到了一款自己喜歡的酒,想接著喝,下一個年份的又不見得也一定就好,還得嚐一嚐才行。好在大多數酒還過得去,但也沒有什麽特別,喝過就忘了。

於是我開始注意“專家們”推薦的酒。當然不是聽信所有的專家,而是試圖發現和跟蹤與自己口味類似的專家。這些人以嚐酒謀生,每年投放市場的新酒都要從他們的嘴裏過一過,無論好壞都得描述一番,也怪難為他們的。若有口味相近的,買到對胃口的好酒的成功率還是蠻高的。

再就是向懂酒的朋友討教,當然最好也要口味相近。口味不同的酒友之間,如果相互足夠了解,亦可推薦對方喜歡的酒。每個人獲取信息的渠道不同,但是都很有限,所以朋友之間互通有無,資源共享,就很重要了。

那一天我接到好友的電話:“梁兄,我這有瓶澳大利亞來的好酒,晚上過來一起幹了吧。” 從他興奮的語調裏,我知道這酒肯定差不了。但我實在很忙,有個ppt要趕出來,說等到周末吧。他聽了不高興:“等什麽呀?瓶已經開了,你總不能讓我一個人喝悶酒吧。” 我知道一個人喝悶酒不好,容易喝醉了不說,也有傷身體,所以有點動搖了,問他是什麽酒。“澳大利亞的喜萊絲(Shiraz),你一定會喜歡的。” 他又興奮起來了。我想了想,還是覺得有點不妥,隻好說對不起了,你自己慢慢喝吧。哎,別忘了把酒的名字和年份發給我,我在附近找一找,周末請你過來一起喝,怎麽樣?“那也行。如果你能找到的話,打聲招呼,我一定過來。對了,別忘了幫我也買兩瓶。” 一言為定。

趕完了ppt之後,我把朋友發來的信息寫在一張小紙條上,下班的時候走了附近幾家平時常去的小酒莊,但是都沒有找到這種酒,大概是有點特殊。店裏的夥計們推薦了幾個澳大利亞同一地區出產的喜萊絲,我都沒要,因為我還可以上網去找。要說這穀歌也真是夠厲害的,開車子轉悠了幾天沒找著的東西,上穀歌不一會就找到了,盡管不在我日常購物的地區,但開車也不過一個鍾頭,小意思。

約好了朋友之後,星期六上午我跟著GPS很快就找到了這家零售和批發兼營的巨大酒莊。進去之後我一看有這麽多排酒架,自己也懶得找了,拿出事先寫好的字條,逮著一個夥計,讓他帶我去。店裏的夥計一看,說跟我來,你要找的是一個“大酒(big wine)”。我說我不要大酒,一般的小瓶就行了。他連忙解釋說,“大酒” 不是指瓶子大,而是酒體大(big body)。你說要不要命。

我早就聽過和讀過 “酒體”,但一直沒搞清楚那到底是個啥玩樣。懂酒的朋友告訴我那是口感,口感豐厚的酒就稱為 “豐體(full bodied)”。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叫 “口感” 不就完了嗎?為什麽偏要編出一個抽象的 “酒體” 來唬弄人?再說了,口感有按大小來區分的嗎?朋友跟我解釋說,我們不是把喜歡濃油赤醬的人稱為 “口味重”,喜歡清蒸白煮的人叫做 “口味輕” 嗎?應該是一個道理。我說不對吧,我們說的是人的口味,跟味蕾的敏感度有關,而不是菜的大小。OK。那我們能不能反過來,把濃油赤醬的的紅燒排骨稱為 “大菜”,而把清爽淡雅的涼拌黃瓜稱為 “小菜”?我說廢話,排骨吃一塊就飽了,當然是大菜;黃瓜吃兩根也就一泡尿,隻能算小菜。他說不跟你瞎辯,反正等你哪天喝到了真正的大酒,自然也就明白了。

晚上,朋友帶來了幾碟小菜,我們圍坐在一起喝我買回來的西萊絲。我拿出已經醒了一會兒的酒壺,給大家斟上。我們喝了第一口之後,朋友等著我的反應:“怎麽樣?好酒吧?” 我一時想不出好的形容詞,無言以對,愣了一會,回味著剛下肚的酒,突然想通了:

“怪不得你迫不及待地叫我喝酒,這就是所謂的 ‘豐體大酒(full bodied big wine)’ 吧?”。



© 梁兄


Note: This week, I suggest 2010 Mollydooker The Boxer Shiraz, a pretty big Australia red win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