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生命因先進生產力貶值--看富士康悲劇

(2010-06-01 04:28:54) 下一個

生命因先進生產力貶值--看富士康悲劇

玄野

生命是無價的,沒有幾個人敢於一信條。但是,在經濟建設為首務,目睹國力騰飛的當代,民眾中多少人內心裏真正地堅守著這一信念,而不是將其作為冠冕堂皇的社會譽美之辭呢?在我們的精英中,在所謂的企業巨子裏,有幾個人能夠將生命,將自己的億萬身家與街頭乞丐等同起來,看作同樣無價的呢?又有幾人能在實際工作中真正踐行呢?富士康四月十二跳的悲劇正在拷問全中國的同胞。

世界時每刻都有自殺悲劇的發生。據統計,中國每年的自殺死亡人數在二十萬以上,世界平均自殺率也在每年每十萬人中有十五人左右。富士康在深圳的四十萬工人中十幾個的數字似乎完全在正常範圍之內。某些掌握話語權的人的這種比較是完全誤導民眾的。一方麵富士康的年輕員工與全社會是徹底不可比的。我們必須區別死亡的因由。病痛抑鬱導致的自殺令人歎惋,這裏的情形則完全不同,因為生活工作壓力陡然增加和親人關愛瞬間消逝導致的年輕健康生命的夭亡,令人憤怒悲涼。而這種情緒如同瘟疫,更進一步吞噬少年對生命的眷戀,天怒人怨,於法於理不容。另一方麵,基於對生命的尊重,任何人都有義務拯救一個生命,尤其是在你知道這個危險的時候,不能以自殺率低於統計數字而推卸責任。雖然社會統計中有一些無法抗拒的力量,使得自殺率的降低十分困難,但就每一個案而言,悲劇發生的原因十分明晰,而防止悲劇發生又具體可行。生命無價,挽救生命是義不容辭的,以國際統計數字來搪塞是淆亂之策。

如果用一定金額為生命標價,我們會得出一些違理悖德的結論。億萬富豪一輛車的價值,就足以換取幾十條生命,而且這些人因為覺得有利可圖還會趨之若鶩赴死如歸。富士康當局的某些人,居然認為自殺者是為了給家庭的撫恤金而死。這是在試探國人尊嚴的底線,愚昧至極,危險至極。為家人換取賠償金而死的情況並非不存在,但其目的在於對親人的愛,對另一個更有希望的生命的愛。身患絕症,難堪痛楚,又不想拖累家人的,可能會這樣做;為人父母者,兒女嗷嗷待哺,自己又風燭殘年無力撫養的,會有這個可能。此處絕非如此,自殺者年齡都在三十以下,二十左右,風華正茂又血氣方剛,是家庭中最有希望的生命,凝聚著父母及祖輩的諸多期待,為錢而拋棄青春年華完全沒有可能。

凡愛一個人,即愛全世界。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救一個人,不是從個人前途命運出發,而是源自對抽象的生命的熱愛,這種人性底層的愛與善是拯救世界的根本。一個企業家麵對自己公司的雇員,不必達到辛德勒拯救猶太人的境界,隻是從價值觀念上將每一個人看成和自己完全平等就可以了。某項投資利潤再大,當其代價是自己的生命的時候,你還會一意孤行地去實施嗎?在生命平等的信念下,他人的生命和自己的生命等價,任何生命的損失如同自己生命的損失,以生命健康與安全為代價的企業還有存在的理由嗎?這些最基本的道理在經濟狂熱的社會環境中往往被很輕易地忽視了。問題的根源依然在於,國人的潛意識中,經濟利益高於生命,生命可以用一定數額的金錢來換取。這個流毒幾乎在每個人的心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生命無價不過辭藻而已,並非每個人內心的信仰。

尊重生命意味著每個人的生活品質都具備同樣的意義,工人的舒適與富豪的舒適有著同樣的重要與級別。這樣,我們才會明白經濟發展到底為了什麽,人類勞動到底為了什麽,先進生產力到底為了什麽。我們是在追求一個持久和諧的發展,還是要自己優越於他人的滿足感?當精英企業家們洋洋自得於自己所設計的企業管理製度,如何能夠達到高效高質量的生產,如何能產出傲人的利潤的時候,曾否思考過,這種看似先進的發明將給普通員工造成何等的短期心理衝擊和長期心理重負。不了解人性而擅自作為是無知,明白事情的後果依然我行我素是無良知。資本控製在無知或者無良知的人手中,悲劇難以避免。

人們普遍認為悲劇的主因在於工資低,這種認識有偏頗。工資水平首先取決於經濟全球化進程與中國的勞動力供求關係,同時因為經濟建設的核心地位,資本成為地方政府的座上賓,而工人失去政府的支持,沒有工會的支撐,就淪為任人宰割的羔羊。如今中國的勞資市場,富士康的工資水平已經導致應聘者如潮了。工人工資低是業界的普遍現象,為何單獨富士康悲劇叢生?悲劇的主因在於心理尊嚴與人際環境。人所擁有的一切,必須投射到內心才能對人的精神麵貌起作用,物質並不能直接起作用。所以,衣食富足家業興旺的人抑鬱甚至自殺並不稀罕,而一貧如洗卻自得其樂的人也很常見。如果員工的病痛得到關愛,選擇的自由得到維護,生活與感情需求得到照顧,信譽與承諾得到尊重,薪水又不比同行業的低,員工會是什麽感受呢?企業的目的是獲得利潤,這本無可厚非。但是,企業對社會的最終作用必須是積極的。如果企業實現高利潤的代價是漠視員工的病痛,剝奪了員工應有的自由,無視其生活與感情的需求,其承諾與誓言不被采信而使信譽與尊嚴遭到侵犯,企業的社會作用還是積極的嗎?企業在道義上的生存基礎還穩固嗎?

另一方麵,悲劇的出現也不可完全歸罪於企業與社會環境。八零年後出生的獨生子女一代心理脆弱是常見問題,遭遇當代中國憑勞動力優勢崛起的時代,則導致了悲劇頻發。在要求社會生活與生產的管理者們改善管理機製,體現人類普世價值之外,為年輕人提供更多的人文教育機會,讓這一代人從更加真實的曆史記載中體味學習個人安身立命,修身齊家的真諦,同樣也是意義重大的。這就屬於國家與政府的義務了。死者長已矣,生者常戚戚。逝去的生命是可惜的,而正在成長中的心靈更加可貴。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化民成俗的人性教育是重中之重,其意義遠比國民生產總值來得深遠。企業家能否真的以人為本,其個人的人格可以提高到高科技與大資本之上,而不是淪落為高科技和大資本操縱人類的工具;青少年能否真的珍惜生命,理解金錢與感官刺激在人生中的位置,既不為享樂與物欲所淹沒,也不為他人的豪擲千金而震懾。這才構成社會實質意義上的進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1)
評論
唵啊吽 回複 悄悄話 美國的美元國際政治控製全球資本,國際資本控製全球經濟,發展中國家人民在資本贏利的驅動下麵前毫無價值可言。
玄野 回複 悄悄話 有這個味道。富士康追求高效率高利潤,雖然工資不錯,但人生其他方麵的東西被忽視了。定位到奴隸還需要更確切的事實依據。記得一位朋友碩士畢業後在華為呆了三年,後來跳槽了。他說那裏如同人間地獄。
mister986 回複 悄悄話 跟生產力沒關係。富士康的員工就是現代奴隸。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