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明末的人事糾紛和海陸戰略之爭

(2010-09-07 16:35:12) 下一個
【明末曆史,和對明史的研究,卷入了太多的人事爭論,卻忽視或扭曲了對戰
略的思考。直到現在,爭論還在重複進行,得不出一致的結論。如果超越這些
人事糾紛,從戰略角度思考,很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這是本文的主題。】

薩爾滸之戰的失敗對明朝來說,象一個晴空霹靂。損失的軍隊超過四萬多人。

本來萬曆一朝在張居正和戚繼光等人的整頓之下已恢複元氣。以後萬曆三大征
的勝利,更是證明了實力已經複興。

現在,事情一下子逆轉了,在明朝的東北方出現了一支強悍的敵對力量。清朝
的前身:努爾哈赤的後金崛起了。

隨後,明朝大臣熊廷弼出鎮遼東,打退後金的進攻,把局勢穩定下來。但明朝
的人事傾軋也很快波及到遼東。

熊廷弼被陷害下獄革職。接替他的袁應泰很快被後金打敗,沈陽、遼陽相繼失
守。

接著,熊廷弼再度被起用,提出了“三方布置策”的戰略設想:遼東正麵陸路
以守為主;在天津、登、萊各地建立水師,乘虛進攻後金的遼東,動搖後金人
心,使其顧此失彼。

當時,後金雖然凶悍,人力物力技術畢竟都不足。靠遊牧起家的,水師根本不
行。而毛文龍正好在遼東和朝鮮之間興起,可以靠水師接應。明朝正規陸軍打
不過後金,毛文龍是唯一的力量,可以進攻騷擾後金。即使不能打敗後金,也
有可能拖垮他們。

隻有熊廷弼提出了一個戰略。其他人要麽隻看眼前事情,靠慣性做事;要麽心
思根本不在做事上麵。所以,也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看起來當時明朝是沒有
戰略分歧。其實是戰略完全受到忽視。當以後的做法,違反破壞這個戰略,並
引起熊廷弼反彈的時候,別人都沒有意識到這是戰略分歧,而僅僅當成人事衝
突來處理。

熊廷弼複出,雖然擔任遼東經略,實際權力卻完全被部下遼東巡撫王化貞架
空。王化貞做事熱情積極,但沒有戰略意識,違反了熊廷弼遼東陸路正麵以守
為主的想法。明朝上層也沒有意識到熊廷弼和王化貞的戰略分歧,隻是喜歡王
化貞的熱情主動,就支持他排擠熊廷弼,完全不顧戰略。

天啟二年(1622年)正月,努爾哈赤再次大規模進攻。王化貞主動接戰,結果
全線崩潰。熊廷弼將物資燒毀,帶數十萬軍民退守山海關,放棄遼東。

當時,熊廷弼因長期受誣陷打擊,又被王化貞排擠,對王的失敗完全是看笑話
的態度。不過他放棄遼東、退守山海關和看笑話完全無關。他的戰略就是遼東
陸路正麵以守為主。經過袁應泰、王化貞兩次大敗,硬守遼東已經不現實。退
守山海關,收縮戰線,是合理之舉。以後的戰局發展,實際上證明了熊廷弼是
正確的。

遼東的失敗,再次引起明朝的震驚。而熊廷弼以正確者自居的態度,也引發了
舊仇新恨。他退守山海關,被當作是看笑話拆台腳和人事糾紛,而不是戰略決
策。他因此被處死。根本沒有人來探討戰略得失。

經過一段混亂,接下來主持遼東的是孫承宗、袁崇煥。孫、袁兩人也是主動積
極的人,比王化貞更加幹練。所以明朝上下都希望他們能做成王化貞所不能做
到的事情。而他們的決策是從陸路正麵恢複遼東,在關外寧遠築城。另有一人
閻鳴泰主張在覺華島築城。覺華島是遼寧的外島,遼東明軍的囤積物資之處。
閻鳴泰的想法其實和熊廷弼差不多,主張放棄遼東,加強水師,和毛文龍相呼
應。靠水路騷擾後金,而不是陸路正麵直接推進。

明朝有水師技術優勢,所以正麵明朝正規陸軍雖然頻頻敗跡,毛文龍卻能由小
到大發展,主動進攻騷擾。但覺華島有個弱點,冬天冰封以後,水師的優勢會
消失,而他們強守的能力並不強。所以閻鳴泰主張在覺華島築城,提高冬天的
防禦能力。而且海上物資運費低廉。

遼東的正麵陸路,卻人稀地廣,天寒地凍。修城代價高昂,而且難守。一個城
被打破,再修一次,又要花費巨大。但孫承宗、袁崇煥決定在陸路寧遠築城。
以後在遼東的陸上,一次次地修城,最終將耗盡明朝的財源,導致大規模的民
變,和明朝的最後覆滅。

天啟六年正月(1626年),努爾哈赤再次發動進攻,寧遠之戰開始。後金攻陷
了錦州、鬆山、大小淩河、杏山、連山和塔山七城,袁崇煥守住了寧遠。

努爾哈赤移師進攻覺華島,海麵冰封的覺華島,因沒有城牆,無險可守,三萬
軍民全部陣亡,糧草盡失。毛文龍進攻永寧,後金從覺華島撤退。

明朝方損失慘重,隻守住寧遠而已。稱為寧遠大捷。但袁崇煥並沒有乘勝追
擊,反而是派王喇嘛入金帳求和,明顯是力量不行了。袁崇煥升任遼東巡撫。

同年四月,努爾哈赤進攻蒙古喀爾喀,獲其牲畜。五月,毛文龍進攻鞍山,努
爾哈赤回師盛京。

天啟七年一月,皇太極進攻朝鮮和毛文龍。袁崇煥救援不力。朝鮮被占領。

袁崇煥向後金求和,使後金無後果之憂,可以進攻蒙古、朝鮮。

天啟七年(1627年)五月,皇太極又率後金軍進攻,寧錦之戰開始。後金攻下了
二十座堡壘中的十七座,搶割了明軍數千傾軍糧,把二萬多關寧軍抓去做了包
衣。明軍損失更加慘重。但袁崇煥守住了寧遠,稱為寧錦大捷。袁崇煥受人彈
劾,辭職。

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十一日,明熹宗去世,由朱由檢即位,就是崇禎明思
宗。崇禎任命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督師薊、遼,不包括東江毛文
龍。袁崇煥決定繼續耗資巨大的遼東正麵陸路築城戰。

崇禎元年(1628年),民變開始。

崇禎二年(1629年),袁崇煥與內閣輔臣錢龍錫談平遼事宜,欲殺毛文龍。但
不告訴崇禎。

同年六月初一,袁崇煥去東江,殺毛文龍。崇禎震驚。

同年十月,皇太極繞道攻破長城喜峰口,第一次入侵明朝關內,一直打到北京
城下。袁崇煥救援不力,明軍損失慘重。這就是“己巳之變”。崇禎下詔逮捕
袁崇煥。經過半年多審判後,處死。許多人認為,袁崇煥殺毛文龍,使後金無
後果之憂,可以放心進攻明朝關內。此後孫承宗受命督師,繼續遼東築城戰。

崇禎四年八月(1631年),後金軍攻大淩河,明軍失利。孫承宗罷官。

崇禎十二年(1639年),調任洪承疇為薊遼總督,守鬆山至錦州一線。

崇禎十五年(1642年)四月,鬆錦之戰失敗,洪承疇被俘,遼東築城戰徹底失敗。

崇禎十七年(1644年)四月,民變軍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自縊身亡。

明朝的滅亡,其直接原因就是熊廷弼、閻鳴泰的海上戰略被忽視被拋棄,而在
關外陸上進行耗資巨大的築城戰,導致財政困難,而引發民變。

孫、袁兩人,確實不懂水上的優勢,也不懂海上完全不同的運作方式。

孫承宗為人比較正直。曾斥責袁崇煥濫殺。但也沒有意識到戰略上的問題。

袁崇煥列舉毛文龍的那些罪狀,其實隻是說明袁崇煥完全不懂海上生存作戰的
方式。袁崇煥連統帥大規模陸上軍隊的能力都沒有。寧遠和寧錦兩仗,總體都
是慘敗。“己巳之變”,後金兵打到北京,更是證明他完全沒有全局能力。

袁崇煥的能力,隻能守一座城。但他喜歡濫殺,又會吹噓。開始崇禎信任他。
後來殺了毛文龍,後金兵第一次到關內橫行。崇禎可能認為袁崇煥是個騙子,
和殘害忠良的奸臣。

毛文龍死後,明朝已沒有進攻騷擾後金的力量。隻能看著後金一點點壯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