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外媒體麵對殲-20之眾生相(ZT)

(2011-01-03 20:40:09) 下一個

  “美國第五代戰鬥機在上世紀90年代首飛,中國還能趕上嗎?”對於近日網絡上流傳的一組中國神秘戰鬥機照片,多家國外媒體在猜測它可能是中國第五代戰機首次亮相的同時,也對中國航空工業提出這樣的質疑。與以往一有風吹草動就急著炒作“中國威脅論”不同的是,無論是西方還是俄羅斯媒體都認為這種被稱為殲-20的戰機距離服役尚需時日,中國航空工業距離世界先進水平仍有差距。


    從質疑到確認


    最早注意到殲-20照片的美國《航空周刊》網站從12月25日到29日刊登連續的係列報道。最初的報道曾質疑這種大型隱形戰機的照片可能是偽造的。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同一種飛機不同角度的照片出現,報道最終確認這是“中國隱身戰鬥機首次亮相”的有力證據。報道引用《國際防務技術》編輯比爾·斯威特曼的話說:“圖片展示的飛機很大,從機頭到機尾有70多英尺,從多個因素來看它的尺寸都是合理的。”《簡氏防務周刊》記者休森認為,俄羅斯將為殲-20提供俄製第五代戰鬥機T-50使用的117S發動機,這種發動機足以為8萬磅級飛機提供動力。因此殲-20也許超音速巡航能力和靈活性比F-22略低,但武器艙更大,燃料更多。《航空周刊》認為,殲-20的角色可能不隻是爭奪製空權,因為中國在攻擊遠離大陸並嚴密設防的目標時需要遠程攻擊能力。另一方麵,飛機越大,作為轟炸機的可能就越大。


    美國《連線》雜誌12月27日以“這是中國的第一種隱身戰鬥機嗎?”為題稱,“這次殲-20的照片很可能是真的”。報道稱,根據照片分析,這種飛機具有典型第五代戰鬥機的特點,有輪廓鮮明的前機身、三角形的機翼、全動式垂尾。報道認為,殲-20戰鬥機很像是美國F-22前機身與俄羅斯T-50 後機身的結合體。“如果照片是真的,那麽殲-20的出現可能對中國空軍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報道還認為,殲-20的出現可能會對美國重啟F-22生產線產生影響。


    俄新網12月29日題為“中國第五代戰鬥機的未來”的報道認為,中國已開始測試自己的第五代隱身戰鬥機,它被認為能與美國的F-22和俄羅斯的T-50匹敵。俄新網稱,將這種戰機稱為俄羅斯和美國第五代戰鬥機的結合體過於簡單了。在最近20年,中國一直與俄羅斯緊密合作發展一種現代戰鬥機,但是殲-20並不是俄羅斯設計的簡單複製品。中國通過與俄羅斯合作獲得的技術和知識,正努力研製一種全新的戰鬥機。


   何時能服役最受關注


    所謂中國第五代戰機照片出現之快讓外界始料不及,因為美國防長蓋茨曾判斷,“中國的確在研發隱形戰機,但2020年前不可能擁有第五代戰機”。不過多家媒體也堅持認為,殲-20的出現並不代表它能很快服役。《連線》雜誌說,F-22用了15年才進入美空軍,“考慮到中國對高技術裝備的質量控製問題,可能需要10年或者更長時間才能讓殲-20的數量足夠影響到太平洋地區的平衡”。美國《航空周刊》認為,很難從美國F-22和F-35的試飛時間來推測中國殲-20戰鬥機形成作戰能力的日期,但中國沒有太多的先進戰鬥機研製經驗,而發動機的滯後則會帶來更大的不確定因素。


    俄新網則認為,中國新型戰鬥機的未來將取決於發動機、先進複合材料、航空電子設備以及配套的武器裝備研製進度。報道稱,目前尚不清楚這種飛機將裝備哪種發動機,中國國產的WS-10發動機比不上俄羅斯的同類型號。此外,第五代隱身戰鬥機要求能躲避雷達的跟蹤,必須使用現代複合材料,但中國對此還不能進行批量生產。報道認為,中國的雷達等電子裝備也達不到俄羅斯、歐洲和美國的水平,“中國製導武器主要仿製自美國、以色列和俄羅斯於1960年到1980年生產的型號”。俄新網認為,如果殲-20是中國第五代戰鬥機的原型機,中國將能最早在10年內開始生產。如果不是,它將在15年到20年後才能批量生產。



   “中國航空工業落後20年”


    西方製空權倡導者曾宣稱,中國隱形戰機的出現將讓“美國長達50年的空中優勢走向終結”。但當他們認定殲-20已首次亮相後,多家國外媒體卻轉而大潑冷水。《連線》雜誌的報道稱,即便殲-20真的存在,“也不足以大驚小怪”。因為美國早在1990年就進行了YF-22和YF-23的首飛,而殲-20還沒有首飛。“蓋茨或許低估了中國空軍,但是也沒有低到哪裏去”。


    俄新網稱,自從1970年以來,在飛機製造領域中國已落後世界先進水平15到20年。在第五代戰鬥機同樣如此。殲-20戰鬥機是在美國YF-22首飛後20年才出現的,比俄第五代戰機原型機米格1.44和S-37分別晚了17年和14年。俄新網稱,預言這種戰鬥機的未來還為時過早。“盡管中國飛機設計師在近20年取得巨大進步,但也隻是稍微縮短與世界領先水平的差距”。▲


漢和評論(平可夫):


漢和評論創辦人平可夫2日表示,中國於2010年12月亮相的四代機是真實的。他表示,這一次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的文化宣傳部門並未對這種飛機的亮相做出嚴格限製。


    平可夫認為,這是相當成熟、有創造力的設計,相關研製企業是成功者,具備了真正的實力,“勝利者是不應該受到批評的”(斯大林語)。


    平可夫認為中國四代機的出現,徹底結束了中國戰鬥機工業的仿製時代,使中國航空工業開始成為世界航空工業的重要一極。平可夫同時在文章中再次嚴厲批判了沈陽飛機公司克隆Su-33、Su-27UBK的做法,認為沈飛需要向成飛學習。他表示,“前者的做法,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國際影響,葬送了已經脆弱的俄中軍事合作關係,而且沒有必要”。


    平可夫表示,“中國四代機的全動式垂直尾翼、切麵全動式三角翼、邊條的設計,促使中國四代機具備了空前的機動性,尤其是橫向機動性、低速機動性、低空機動性,這為彌補缺乏矢量推進發動機技術的不足做的補償。但是三角翼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隱形性,盡管如此,四代機研製企業也是務實的,在隱形材料技術達不到F-22的標準的情況下,以高機動性獲得某種補償,這樣的設計是合理的”。


    文章稱,平可夫認為高度值得注意的是J-20試驗機使用了國產的發動機,沒有加裝矢量噴管,證明WS10得到了認可,也是國際航空史上的創舉,新飛機在試飛階段使用新發動機。


    平可夫還表示說,大型化的機身設計,主要是加長內置式彈倉的需要,這樣J-20實際上是多用途戰鬥機的類型,在加裝空中加油管之後,有能力以遠程巡航導彈攻擊關島的目標。同時未來換裝大推力發動機時候,後部機身還需要適當擴大,以容納更大的風扇,因此這一設計也擁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平可夫也認為無論是隱形性、還是巡航速度上,四代試驗機無法達到美俄四代機的標準,是典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四代機。依照J-20的空重和中國國產發動機的加力推力,目前的J-20要達到超音速巡航能力是不可能的,同時也沒有矢量推進技術,僅此一項,就不是美國和俄羅斯四代機的標準。此外早已立項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的研製時間尚需要至少7、8年以上,這也大大遲延了J-20戰鬥機的服役時間。


    盡管如此,平可夫在文中認為中國將通過大約10-15年的努力,在15000公斤加力推力的大型渦扇發動機(關鍵是材料)、有源相控陣雷達裝備J-20之後,J-20完全就有能力達到俄美四代機的標準,而且在機動性方麵甚至更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