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寂寞之傳說:中國潛艇與M航母的四次"豔"遇(ZT)

(2010-04-29 04:03:33) 下一個
1996年在台灣海峽局勢緊張背景下,美國海軍將兩個航母戰鬥群部署到台灣附近海域,作為對解放軍進行的針對台灣的兩棲登陸演習和導彈試射的反應。但不 久,美軍航母戰鬥群突然緊急後撤350海裏。據稱,這是因為美間諜衛星發現停靠在青島的兩艘中國核潛艇突然消失。2007年11月,英國《每日郵報》報道 稱,美軍航母戰鬥群在演習期間遭遇解放軍海軍潛艇近距離上浮。文章稱,在日本南部和台灣之間,中國潛艇成功越過了12艘擔任屏護任務的美軍艦船組成的防禦 圈,在距離“小鷹”號航母僅幾英裏的地方上浮。美軍沒能偵測到這艘潛艇。當這艘柴電潛艇浮出水麵時,它已到達向航母發射魚雷或者導彈的射程之內。報道還援 引“北約高級官員”的話說,“這次事件令美國海軍驚慌失措。

  美國根本不知道,中國潛艇部隊已達到如此先進的程度,或者說已經構成如此威脅”。《每日郵報》沒有透露這一事件發生的具體時間,隻是稱其發生在近日。 而據日本媒體報道,“小鷹”號航母於10月21日早晨駛離日本神奈川縣的橫須賀美軍基地,開始執行在日本附近的最後一次任務。根據美方有關人士透露,“小 鷹”號於11月上旬在日本近海與海上自衛隊共同進行演習,將於12月上旬返回橫須賀。


  有北約高級官員說,這可能是中國宋級潛艇第二次讓“小鷹”號進入其射程範圍。一年前美國媒體曾報道說,一艘宋級潛艇當年10月曾在太平洋跟蹤美國航空 母艦“小鷹”號,在射程範圍才被發現。此一爆炸性新聞公開以後,立即有專家指出,這是一則典型的“假新聞”,因為在和平時期,一個國家沒有理由主動派遣單 艘潛艇去跟蹤另一國家的航母編隊。而且,按照國際慣例,海軍演習或訓練有固定海域,大多數情況下還會公開通報演習時間地點。


  再者,中美兩國早在1998年1月,中美簽署《關於建立加強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製的協定》,雙方海軍有約在先不會主動向對方做出具有挑釁性的舉動。原 報道稱,在日本南部和台灣之間,中國潛艇越過12艘保護“小鷹”號航母的美國艦船。假如我們暫時不去追究新聞的真實性,而是將眼光放寬,我們會發現,中國 人民海軍的潛艇與美國航母的對抗是國外某些別有用心的媒體的寵兒。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類似的新聞出現。


  從1996年西方定義的“台海危機”中解放軍核潛艇神秘消失事件開始,到2006年11月,解放軍潛艇跟蹤“小鷹”號航母,十餘年來,中國潛艇似乎一 直在遼闊的太平洋上與美國航母展開著激烈的大洋對抗,從未停止。但是,與我們在紙麵上看到的“火星四濺”的中美大洋對抗相反的是,兩國官方從未正式承認有 過軍事對峙,更未承認太平洋上正在進行一場冷戰。所以,這些出自國外非權威媒體的“爆料”隻能被稱之為“想象中的戰爭”。


  在質疑新聞可信度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思索,中美兩國武庫中先進武器成堆,為何西方媒體偏要揪住潛艇與航母不放,炒作多年樂此不疲呢?為什麽是潛艇和航 母,而不是S-300防空導彈與F-22“猛禽”,不是99式主戰坦克與“阿帕奇”武裝直升機?要弄明白西方媒體熱炒“想象中的戰爭”背後的邏輯鏈條,我 們必須要從潛艇和航母的百年恩怨說起。


  在現代兵器體係中,潛艇和航母幾乎算得上是一對天生的冤家對頭。一個數據便可說明問題,整個二戰期間,潛艇共擊沉航母17艘,占全部沉沒航母數量的 40.5%。潛艇的設計初衷,便是隱蔽地攻擊敵方軍艦,因此航母自誕生之日便成為潛艇的攻擊目標。但是航母設計的初衷卻是為艦隊提供遠程偵察任務,其偵察 任務的核心並非針對潛艇,所以雙方此時針鋒相對的意味還不明顯。及至二戰前夕,隨著軍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作戰的需要,航母上的艦載機也開始承擔反潛任務, 兩者對抗的意味漸濃。


  原報道稱,在日本南部和台灣之間,中國潛艇越過12艘保護“小鷹”號航母的美國艦船。


  二戰爆發後,德國旋即投入大批U艇用於對英國的破交作戰。因為U艇的主要目標是英國的運輸隊,對皇家海軍艦隊的主動獵殺相對較少。但是,由於當時反潛 手段的落後,因此U艇在次數不多的偷襲中,還是取得了不少戰果。1939年9月17日,“勇敢”號遭U-29號潛艇襲擊沉沒。這是戰爭史上第一艘被擊沉的 航母,也是第一艘被潛艇擊沉的航母。具有戲劇性的是,當時“勇敢”號正在執行反潛任務。1941年11月13日,“皇家方舟”號航母也被另一艘德國潛艇 U-81號擊沉。


  與德國海軍不同,日本海軍使用潛艇的思路就是直接攻擊敵人艦隊,因此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潛艇立即對美國艦隊展開獵殺。由於美國艦隊反潛力量強大, 日本潛艇技術落後,取得的戰果與其投入比例不符。但是,瘋狂的日本潛艇群還是給美國航母部隊造成了極大的壓力。例如:“薩拉托加”號航母分別在1942年 1月和8月遭到伊-6和伊-26號潛艇的暗算而不得不長期在港維修。“約克城”號航母於1942年6月被伊-168號潛艇擊沉。“黃蜂”號航母於1942 年9月被伊-19號潛艇擊沉。美國潛艇部隊也毫不示弱,擊沉了日本多艘艦隊航母,1944年6月,“大青花魚”號和“棘鰭”號潛艇分別擊沉“大鳳”號和 “翔鶴”號航母。10月,“射水魚”號擊沉二戰最大的航母“信濃”號。12月,“紅魚”號擊沉“雲龍”號航母。

  麵對潛艇的威脅,航空反潛開始走上戰爭舞台,二戰中後期,交戰雙方都改裝商船以及建造專用護航航母用於反潛作戰。在二戰中,美英一共有4艘護航航母被 敵方潛艇擊沉,但它們也擊沉了大量潛艇。這樣,在潛艇對航母具備重大威脅的同時,航母也成為真正的潛艇克星。


  進入冷戰時代,蘇聯的紅色水下艦隊成為西方世界不滅的夢魘,為此,美國海軍特意維持了一支專用反潛航母艦隊。到冷戰末期,隨著軍事技術的發展,反潛航 母退出曆史舞台,但在所有美國海軍的航母上都配置了一個專門的反潛機中隊,裝備S-3“北歐海盜”反潛巡邏機。雖然蘇聯解體後,大規模的潛艇威脅不複存 在,美國取消了航母上的S-3中隊。但這絕不意味著航母不再有反潛手段。如今在所有國家裝備的航母上,反潛直升機成為反潛的主角。它們要麵對的敵人也發生 了變化??由於噪音水平低於核潛艇的AIP常規潛艇出現,從技術角度而言,它們的作戰壓力更大了。


  由於特殊的曆史原因,解放軍潛艇艦隊的建設起步較晚,但起點不低,而且發展迅速。53年來,解放軍潛艇艦隊已成為一支擁有常規潛艇、攻擊核潛艇和彈道 導彈核潛艇的強大水下艦隊,不僅在海軍作戰序列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更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中國海權乃至國家戰略力量的符號。


  人民海軍在建軍之際就確定了潛艇優先的發展策略。1950年4月14日,肖勁光在人民海軍司令部成立大會上,提出了建設包括潛艇在內的輕型艦隊的思 想。當年8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軍會議上,確定了“以現有力量為基礎,重點發展海軍航空兵、潛艇和魚雷快艇等新力量(簡稱‘空、潛、快’),逐步建 設一支強大的海軍”的建軍方針。


  1954年6月19日,以旅順潛艇學習隊基礎,海軍第一支潛艇部隊??海軍獨立潛艇大隊在青島成立。6月24日,海軍獨立潛艇大隊接收了2艘蘇聯M級 老式小型潛艇,命名為“新中國11號”和“新中國12號”,新中國從此有了自己的潛艇部隊。回首當年事,我們必須承認,輕型艦隊的建軍思想,近岸防禦的戰 略指導方針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是中國海軍唯一可行的正確道路。而潛艇優先的建軍思路則使困於國力,無力與美國在大洋水麵一爭高下的人民海軍擁有了不對稱作 戰的利器。在那個強敵環峙的年代有效的保證了中國的海洋主權。


  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下水,被命名為“長征1號”。人民海軍潛艇部隊進入了擁有核潛艇的新階段,中國也成為世界上第5個擁 有核潛艇的國家。十年後,1981年4月,中國第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於下水。第二年即在水下發射運載火箭試驗成功。1988年9月15日,091型(北約 稱之為夏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水下發射“巨浪-1”型戰略導彈試驗成功,中國從此擁有了海上核反擊力量。


  眾所周知,在三位一體的核威懾力量中,彈道導彈核潛艇是公認的生存能力最高,攻擊發起最隱蔽最突然的核打擊平台,也是在核大戰中唯一可以信賴的二次打 擊力量。這就是為什麽美、蘇兩國在擁有了戰略轟炸機隊和大量地下核彈發射井的同時仍要投入巨量資金建設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根本原因。而無力負擔三位一體核力 量建設的英、法兩國,寧可放棄戰略空軍和地下發射井,也要維持一支可24小時戰略值勤的核潛艇艦隊。


  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冷戰進入高峰期的時候及時的擁有了自己的戰略核潛艇,從此太平洋的波濤下遊弋著中國的二次核打擊力量。這對於中國國家地位的提 升,戰略空間的拓展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差不多從這個時候起,潛艇不再是局限於海軍軍種內的作戰平台,而在一定意義上成為了中國國家威懾力量的符號。


  潛艇艦隊還是人民海軍走向藍水的先鋒。早在剛剛粉碎四人幫的1976年12月,東海艦隊252艇首次突破第一島鏈進入太平洋西部進行遠航訓練,吹響了 中國海軍向太平洋進軍的號角。1980年3月,東海艦隊256艇又突破第二島鏈進入太平洋中部,標誌著中國海軍潛艇部隊已具備中遠海作戰能力。也許我們可 以這麽說,潛艇之於中國就如同航母之於美國,二者都有著特殊的地位。


  今天,中國海軍已經擁有全亞洲規模最大的潛艇群,在役潛艇數量超過100艘。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解放軍用了20年時間建立了一支現代化的新型 水下艦隊。2005年8月,《解放軍畫報》以《克敵製勝“撒手鐧”??中國潛艇部隊巡禮》為題,報道了中國潛艇部隊的總體狀況。文章說:“潛艇是中國海軍 的驕子。它有輝煌的過去,更有值得自豪的現在。中國海軍潛艇部隊已發展成為一支具有相當規模、並有一定作戰能力的水下重要突擊力量。”

  2006年6月6日,中國向俄羅斯購買的兩艘新型基洛級潛艇啟程回國,這是2002年5月中國向俄羅斯采購的第二批基洛級柴電潛艇的一部分。中國花費 16億美元購買的8艘基洛636型潛艇是俄羅斯最先進的常規動力潛艇,這將大大增強中國已有的2艘636型和2艘877型基洛型艦隊的實力。美國海軍戰爭 學院專家萊爾·哥德斯坦認為,今後幾年,12艘基洛級再加上將近30艘老式的羅密歐級、約20艘明級改進型,以及9艘或更多的宋級和元級潛艇將使中國成為 一個真正強大的水下對手。


  在所有的中國新一代常規潛艇中,基洛級是被西方認為最具現實威脅的。該級潛艇的噪聲指數與海洋背景十分接近,因此也被稱為“大洋黑洞”。該級艇可發射 俄製線導Test-71ME重型魚雷和尾跡製導的53-56KE魚雷。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稱,5年內這8艘新潛艇還將接受一係列改進,如采用效能更高的 電池和更安靜的柴油機;升級電子聲納設備和安裝“俱樂部”武器係統,能夠發射3M-54E反艦巡航導彈;還可能裝備時速超過200節的俄製“暴風”超高速 魚雷。


  由於中國的核潛艇艦隊規模仍然較小,因此可使常規潛艇在水下長時間潛航的AIP動力技術受到中國海軍高度關注。西方媒體根據中國的盟友巴基斯坦已經從 法國獲得阿戈斯塔90B潛艇的AIP技術“果斷”做出判斷??中國已經在該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2002年,美國國防部出台的《中國軍力報告》宣稱:中國自行開發的宋級潛艇很可能將采用AIP技術。這份報告還描述了宋級潛艇的其他創新:包括采用 七葉大側斜定距螺旋槳,具備水下發射巡航導彈的能力,裝有法國的側翼聲納陣列以及德國的柴油機。宋級的作戰能力遠超明級和羅密歐級,但有俄羅斯專家也曾指 出該型潛艇設計上的一些問題,因此中國隨後在吸收基洛級技術的基礎上又陸續推出了宋級改進型和元級潛艇。


  核潛艇方麵,近20年中國海軍在漢級攻擊核潛艇和夏級戰略導彈核潛艇上已經積累了較為充分的技術和使用經驗。2007年,西方有關中國新型核潛艇已經 服役的報道突然增多,如美國著名軍控問題專家漢斯·克裏斯滕森就宣稱通過GOOGLEEARTH軟件發現了港口中的094型戰略核潛艇,克裏斯滕森認為這 種新型潛艇的噪音指數達到了俄羅斯台風級的標準,而它攜帶的16枚“巨浪-2”型多彈頭分導式彈道導彈射程超過8000公裏,從西太平洋發射即可覆蓋美國 全境。


  093型核攻擊潛艇則被日本《軍事研究》雜誌認為參考了俄羅斯維克托-III型的設計,安裝有650毫米的超大口徑魚雷管和高溫氣冷反應堆技術,水下 航速超過40節。出於部分右翼勢力在國際上煽動“中國威脅論”的需要,西方國家對中國潛艇部隊近20年的快速發展一直予以高度關注,並時常做出十分誇張的 解讀。美國《芝加哥論壇報》在一篇題為《中國潛艇增長如香腸出爐》的文章中,引述華盛頓國際評估策略中心專家理查德·菲舍爾的話說:“自從冷戰後,中國正 在進行可能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軍事建設。”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退役潛艇指揮官摩瑞認為,中國可以將柴電潛艇改造成非常“安靜”的水下“隱身攻擊器”;同為該校教官的萊爾·哥德斯坦則說: “我不認為有人真正了解中國人在這個領域的研究已經走了多遠,但是我們發現的信息讓人非常煩惱。”這些缺乏根據的言論既表現出西方右翼人士的冷戰思維慣 性,同時也說明中國現在擁有一支具備現代作戰能力的水下艦隊已經被廣泛承認。


  去年8月,美國防部向國會遞交的《中國潛艇報告》稱,中國已有64艘水麵作戰艦艇,至少55艘攻擊潛艇。潛艇部隊建設已成為中國海軍優先發展目標。美 國潛艇艦隊雖然目前實力超出中國,但是美國的59艘攻擊型核潛艇都被調遣到世界各地執行任務。報告還危言聳聽的聲稱,到2050年,中美之間的潛艇數量之 比將擴大到3:1。


  潛艇和航母在作戰層麵本就是冤家對頭,加之二者又分別可以看作是中美兩國武裝力量中最具象征意義的符號。西方媒體不斷爆炒解放軍潛艇與美國航母的對抗 便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西方媒體對解放軍潛艇與美國航母對抗的報道最早可以追溯到13年前。1994年10月,美國媒體報道,美國海軍“小鷹號”航母戰鬥群在黃海附近遊弋 時,探測到水下的無線電通訊,航空母艦上的飛機開始進行追蹤,結果證實是一艘正在返航途中的中國漢級攻擊核潛艇。這次相遇純屬偶然,中國潛艇並未上浮,也 沒有與美軍航母戰鬥群有實質性接觸。當時,美國媒體和防務專家對事件的結論是:剛剛踏上現代化道路的解放軍海軍對於這種“偶然遭遇”的情況缺乏經驗。無論 是潛艇的艇長還是岸上的高層指揮部都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這種情況,解放軍海軍完全不熟悉美國和蘇聯海軍在冷戰期間所采納的被雙方接受的海上相遇程序。


  第二次被大肆渲染的中美海上對抗則是兩年後的1996年。在台灣海峽局勢緊張的背景下,美國海軍將“獨立”號和“尼米茲”號兩個航母戰鬥群部署到台灣 附近海域,作為對解放軍進行的針對台灣的兩棲登陸演習和導彈試射的反應,並聲稱要派“尼米茲”號穿越台灣海峽。但之後不久,美軍航母戰鬥群突然緊急後撤 350海裏。據海外媒體稱,這是因為美間諜衛星發現原本停靠在青島基地碼頭上的兩艘中國海軍核潛艇突然消失,去向不明。


  有意思的是,十年之後,還有美國專家借這條無可靠消息來源且始終未經證實的新聞說事。美國研究中國海軍問題的學者伯納德·D·科爾博士認為1996年 的“潛艇失蹤”事件使中國領導層充分認識到了潛艇的戰略威懾能力。進而選擇了一條建立足以完成特定國家安全目標的海軍潛艇部隊與美國海軍強大的水麵艦艇群 抗衡的道路。

  在西方媒體的報道中,到了2006年,解放軍潛艇不僅開始麵對麵的與美軍航母“遭遇”,而且還開始有意“跟蹤”對方並不時上浮示威了。2006年11 月13日,美國右翼媒體《華盛頓時報》記者比爾·蓋特茨報道稱,10月26日,美國“小鷹”號航母戰鬥群赴衝繩附近的太平洋水域執行例行訓練任務時遭到解 放軍潛艇跟蹤。直到潛艇在距離航母戰鬥群5英裏處浮出海麵時,才被執行例行巡邏任務的艦載機發現。報道稱,跟蹤航母戰鬥群的潛艇可能是宋級柴電潛艇,裝備 有俄製尾流自導魚雷和反艦導彈。


  11月14日,《華盛頓時報》仍不罷手,深挖所謂的“內幕”消息,並采訪了一些保守派專家,非要將輿論導向“中國軍事威脅論”。該報稱,美海軍匿名的 官員證實,“小鷹”號航母戰鬥群沒有發現跟蹤的中國潛艇,並指出當時航母戰鬥群並沒有進行反潛科目的演練,因而疏於防範。為此,“小鷹”號航母戰鬥群的反 潛戰部門將展開調查。報道指出,“小鷹”號航母戰鬥群是美國部署在東亞地區惟一的航母戰鬥群,未來台海若發生危機,將是首先做出反應的單位。因而有美軍官 員認為,中國潛艇的做法表明,解放軍海軍已經將反航空母艦作為戰術演練的“重中之重”。


  而曾經在美國參院外交委員會擔任中國問題專家的特裏普利特,在接受《華盛頓時報》采訪時表示,這次事件非同尋常,因為中國的潛艇通常不會在深海航行, “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在持續發展‘藍水海軍’能力。而中國潛艇跟蹤‘小鷹’號航母竟然沒有被發現,不能不令人驚訝。”雖然美國媒體關於中國威脅論的報道從 未真正停止過,但2006年底《華盛頓時報》的這次“爆料”還是在美國掀起了新一輪關於中美可能爆發軍事衝突的炒作。蓋特茨就將這起事件定義為:“盡管五 角大樓努力增進與中國軍方的關係,但中國繼續在做與美國開戰的準備。”


  “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的中國問題專家理查德·費舍爾也說:“考慮到中國新型潛射導彈和反艦導彈的射程,這起事件的性質相當嚴重。類似的事件還可能發 生,因為四五十艘中國新型潛艇的艇長們都想檢驗一把美國第七艦隊。”五角大樓的情報官們則表示,中國軍隊近年來“大量製造新型潛艇和水麵艦隻,意欲製定更 加廣闊的國際水域,因為中國擔心美國未來會控製中國從中東進口石油。”


  《華盛頓時報》拋出這個“驚天內幕”時,正值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拉夫黑德將軍即將對華訪問,中美海軍即將在湛江舉行聯合搜救演習之際。與中美加強軍事 交流的時機如此地“巧合”報道,令人不得不懷疑報道的動機。國際軍事觀察家認為,《華盛頓時報》選擇在中美軍事交流進一步深化的時候公布所謂的獨家內幕, 反映出美國軍方和政界的鷹派並不樂見中美之間日漸升溫的軍事交流與合作,希望借助輿論的作用,將中美軍事關係導向對抗和衝突,以遏製中國的和平發展和軍事 現代化進程。


  兩個有著強大武裝力量,關係微妙的大國;兩支在太平洋上舉足輕重的海上力量;潛艇和航母分別是中美兩國國家戰略力量的象征。這其中有著太多新聞敏感 點。無論這些西方媒體報道的目的是製造“中國威脅論”,鼓吹遏製中國;抑或是為美國軍方獲取更多國防預算搖旗呐喊。毫無疑問,“想象中的戰爭”仍將在未來 很長一段時間裏不時的見諸報端。仍將在那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繼續下去。但是,同樣毫無疑問的是,這場“想象中的戰爭”不會成為現實。中美兩國、兩軍正在堅 定的走向交流與合作的道路。


  就在2006年,“小鷹”號航母戰鬥群遭到中國潛艇跟蹤的消息傳出後。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惠特曼表示,不認為這是一個影響安全的問題。美方沒有把這艘中 國潛艇看成是一種威脅。而一直推動美中軍事交流的美太平洋總部前任司令法倫將軍明確指出,正是因為中美兩國的軍事單位可能會“近距離接觸”,恰恰需要雙方 建立更加良好的軍事交流關係,避免因誤判而導致衝突的發生。中美兩國的軍事交流才剛剛開始,隻有堅定的走下去,“我們才可以遠離冷戰的思維”。





  法倫將軍的話或許抓住了關鍵的要點。和平崛起的中國沒有意願,也沒有動機用軍事力量去威脅別國。中國軍力發展非常透明,包括海軍潛艇部隊,無論在數量 還是質量都以完成防禦作戰任務為前提,不會對他國安全構成威脅,更不會去主動挑釁他國。而太平洋,也不再需要又一場冷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