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時寒冰: 旱災真相實地調查(上部)

(2010-04-17 03:49:11) 下一個
這篇是我最傾注心血的文章之一!一些問題,事關我們這個民族的生死存亡!
    對幹旱的調查,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什麽是恐懼!中華民族正在麵臨著巨大的生存危機,不是未來,而是眼前!
    當災難一次又一次到來的時候,我們最需要的是,深刻反省,全麵認真地查找真實原因,及時找到對策,而不是在吹噓中一次次地貽誤機會!我最痛心、最擔憂的不是頻繁發生的災難,而是對災難的麻木不仁、無動於衷,是刻意誇大抗災成績編造出的自欺欺人的光環!
    基於一個公民的責任感,在捐建水窖之後,我開始了實地調查,這篇文章中提及的結論和針對性的建議,相當一部分是我通過實地調查得出的,另外一部分是通過與相關知情人士的交流得到的,我希望這些調查和建議,對於我們應對災難能夠起到一點點作用。
    西南幹旱後,很多人認為,是由於下雨少所致,也即天災所致。但是,查一下新聞後,發現類似的“天災”一直在上演(僅以雲南的新聞為例):2004年,我國南方“遭受53年來罕見幹旱”,雲南在幹旱之列;2005年,雲南“遭遇近50年來最大幹旱”;2006年,“雲南遭遇20年來最嚴重旱情”;2007年,“雲南大部地區降水不足,氣溫偏高,旱情日趨嚴重”;“2008年雲南連續近三個月幹旱”;2009年,“雲南省遭遇五十年一遇的嚴重旱情”;2010年,雲南“秋冬春連旱”百年一遇……
    這還沒有算上其他地方的幹旱。
2007年,全國22個省幹旱,耕地受旱麵積2.24億畝,中央財政先後下達特大抗旱補助費2.23億元(每畝接近1元)。
    但是,我實地調查、了解情況後發現,簡單地將問題歸結到天災上,對上天是一種極大的不公。比比以色列、新加坡等國家中國的降雨夠多的了,退一步說,即使上天對中國不公,至少對我國的西南地區還是非常偏愛的:
江河縱橫的西南地區是中國水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我國水資源的70%分布在這裏。
    以雲南為例。據媒體公開報道:
雲南是水資源大省,水資源總量排名全國第三,人均擁有水資源的絕對數量超過5千立方米。雲南省境內,徑流麵積100平方公裏以上的河流有908條;湖泊麵積311.388平方公裏,流域麵積2920平方公裏,平均水深5.12米,最深處11.3米。
    我實地調查得出的結果是:西南幹旱,一分天災,九分人禍。

    (1)植被嚴重破壞,外來物種入侵,生態急劇惡化

    植被本身就是最天然的水儲備庫。但是,近年來,追求經濟效益,導致生態環境破壞嚴重,森林覆蓋麵積大幅度減少,而植被的破壞和森林覆蓋的下降,直接導致許多支流季節性幹涸,或者源頭向幹流方向萎縮。
    這就不自覺地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資源大幅度向工業傾斜、水等資源大幅度向城市集中,加之幹旱連連,農業生產條件惡化,產量下降,向森林要地、向草原要地,需要更多的土地來彌補效率低下的缺口。另一方麵,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不斷上漲,種地的成本越來越高,農民需要以量來彌補日漸抬高的成本。這是人進林退、人進草退的原動力之一。下麵這張照片(見照片01),是筆者在雲南調查時拍攝的,當連這麽險要的地方也被充分利用起來的時候,植被遭到破壞的嚴重性可想而知。而據筆者所知,雲南還是環境破壞不算特別嚴重的地方——當然是與國內其他地方相比。
    同時,官員為了追求GDP和個人政績,為了盡快讓城市變美,已經懶得種植小樹,已經等不及把小樹養成大樹,而是直接從農村移植——這些情況都是全國性的,幾乎在任何一個城市都可以看到,這種移植同樣在人為破壞生態環境。
    不僅如此,很多地方的植被隨著外來物種的入侵,變得日益單一化。一個地區的生物區係是長期演化的結果,相關物種的組成具有互相平衡、互相彌補、互相適應的特性,外來
物種一旦侵入就會打破這種平衡。我國許多地方為了經濟效益,隨心所欲地引入外來物種,正在給生態環境帶來致命後果!我們知道,植被的多樣性,更有利於水土保持,因為這可以達到涵養水源、水土保持的效果,同時促進生態係統的穩定與可持續發展,而筆者調查了解到的情況是,雲南物種的單一化趨勢正在快速發展
    通過這次幹旱,許多人知道了桉樹。桉樹的經濟價值高,且很容易栽植,成活率高於其他樹種,但其缺陷是:樹根向地下紮得很深,耗水量大,被人稱為抽水機。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它所到之處,其他物種幾乎消失殆盡!桉樹連鳥都不靠近!我聽到兩種說法:一是桉樹散發一種令鳥厭惡的氣味。二是說桉樹不生蟲子,小鳥遠離。
    在調查的過程中,我沿路看到多個桉樹林,有的已經長大成林(見照片03),有的剛種植不久,但生長很快(見照片04)。
    除了桉樹,還有一種擴散更快、危害更大的“飛機草”,又名香澤蘭(Eupatorium odoratum L),目前已被列入我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飛機草是有毒植物,飛機草所到之處,其他草類盡亡!因為它能明顯地影響其他草本植物的生長,它能產生化感物質,抑製鄰近植物的生長,還能使昆蟲拒食,不僅蟲子,連牛、羊都不敢吃這種草!在我捐建水窖的三岔角村,村民告訴我說,十幾年前這種草到達村子,從此以後,其他草幾乎全死了,連羊都養不成了!
    對於“飛機草”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我國為了綠化荒山,用飛機播散的。另一種說法是,上個世紀20年代早期,泰國把飛機草作為一種香料植物引到栽培,逐漸入侵到中國雲南南部,進而向中國快速蔓延。
    無論哪種說法,當務之急是采取應對措施,筆者非這方麵的專家,提不出具體建議,政府可以組織相關專家會診,拿出一個可行性方案,盡快阻止“飛機草”等入侵物種的蔓延。
    對於森林砍伐問題,我建議,一方麵,應該禁止城市從農村或山上移植大樹,禁止亂砍亂伐。另一方麵,應該采取針對性措施,鼓勵民眾種樹。比如,出台政策,誰種的樹歸誰所有(即使政府征用也須以市場價補償,但砍伐時需經過批準),這樣可以大大提升民眾種樹的熱情。更重要的,應該調整農業補貼工業的現狀,讓農民獲得更多的收入,建立起社會保障體係,改善其生存狀況,減小其通過毀林、毀植被等方式增加收入的動力。

    附照片
    照片01(下圖):連這麽險要的地方,植被都被鏟除,變成種糧之地。

照片02(下圖):從衛星照片上可以看出,與我國交接地帶的老撾、越南等國,森林覆蓋率明顯優於我國。

    照片03(下圖):快速長大的桉樹林。

照片04(下圖):農民種植的小桉樹,正在快速成長。

照片05(下圖):幹枯的飛機草,正在等待時間重生。

    照片06(下圖):一株綠色的飛機草。

照片07(下圖):飛機草的花很美,帶到種子成熟季節,風一吹,其種子即飄散開,落地即生根,成片擴散。


    (2)水利欠債觸目驚心

    幹旱發生後,人們突然發現,水庫中的水不夠用了。很多人知道,水利建設欠債是重要原因之一,但具體情況,很少有人去深究,也很少有人知道,情況到底嚴重到什麽程度,它跟這次旱災到底存在著什麽樣的關係。
    2010年4月5日,雲南省副省長孔垂柱先生在接受央視記者專訪時說:現在雲南所有庫塘的水,能用的還有44億立方左右。
    記者問44億立方的水能夠維持到什麽時候
    孔垂柱說:“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到5月底,這些水庫裏的水,生活用水加上生產用水,應該說基本上已經差不多了。”
    記者:“差不多就是快用完了?”
    孔垂柱說:“對。”
    記者:“假如出現了最壞的情況怎麽辦哪?”
    孔垂柱說:“要盡快弄清地下水的分布情況,現在就開始已經組織地質部門、水利部門等方麵的人員,在特旱地區找尋地下水資源。”
    這是一次悲涼的對話。水庫裏的水,為什麽這麽快就沒有了呢?原因是:儲存的水太少了。為什麽少呢?因為,大部分水利設施都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年久失修。在雲南全部的水庫中,80%的為病險水庫。雨季的時候根本不敢儲水,擔心潰堤!於是,雨季來的時候,水庫要空腹防水,任由上天恩賜的寶貴雨水白白流走(雲南全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率隻有6.9%),等到雨季臨近結束時才敢儲備水。2009年雨季來臨的時候,依舊放水,等到雨季快結束時再聚水。不幸的是,2009年的雨季太短,水放走後,發現雨季已經提前結束了!因此,儲備的水遠遠少於往年,而旱情又重於往年!如果水利施舍完好,何至於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
   水利建設欠債有多嚴重呢?目前,雲南全省的大中小型水庫超過5000多座(這些水庫80%的為病險水庫),總庫容量達到108億立方米,缺口高達40多億方!連孔副省長都忍不住感慨道:“你看我們解放60年了,才有108億立方的庫容……我們供需缺口還有40多億方……我算過一個賬,就是從解放到1995年的時候,那一段時間國家投入雲南省的水利投資,那個時候才3個億。”
    記者似乎不敢相信,又追問了一句:“一共3個億?”
    孔垂柱說:“就是那麽多年,因為我們沒有大型水利,所以國家也窮,所以你無法爭到國家的投資。”
    才3個億!如果把1978年以前的投入剔除,可能更寥寥無幾了。不僅雲南,全國很多地方的水利設施大部分都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設的。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那時候的投入看起來少,效果卻極其明顯。
    其一,那個時候是全民動員,很多人是義務勞動,人工費用等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不包括投資總額當中。
    其二,那個時候的物價低廉,人民幣的購買力遠遠勝於現在。
    其三,腐敗等損耗小。貪汙一點錢就可能被槍斃,沒有人輕易敢冒這個險,而且,那時候的官員大部分有信仰,比現在單純。現在貪汙6位數的官員已經算是很廉潔了。
    其四,那個時候的水利建設“得巧”,以小水利居多,非常實用。以我所見到的那個小型水塘為例(見照片08),它充分依托天然地貌而建,三麵的水流向它,可以很便利地把雨水集中儲存起來,造價也非常小。
    我的建議是,效仿上個世紀五、六年年代的那種做法,依托天然地勢多建設實用的小型水利設施。而我們現在卻恰恰相反,在求大。為什麽地方在水利建設中都貪大呢?因為,隻有大型水庫是國家投錢的!而且,很多水庫都是針對城市配套而建的!這就是為什麽,國家水利投入很大,卻不能在抗旱中發揮作用的根本原因,因為錢都用到了大型水利上,都用到了為城市服務方麵,真正惠民的小型甚至微型水利設施幾乎無人問津!現在,是到了顛倒回來,追求實用為主、民生為主、農業為主的正確軌道上來的時候了!
    附:
    照片08:這個水塘的建造,充分利用地形而建,成本應該非常低廉,但它很好地發揮了集水、儲水的功能,因為三麵的雨水都會匯聚於此。



    (3)集水的建議
   
    關於收集雨水的問題,我想多談一點。
    在去雲南以前,兄長廣元和嫂子一起回國,我們談到了這個問題。在安提瓜的時候,我沒有特別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所有的房子下麵都有一個蓄水池。屋頂成為一個天然的收集雨水的平台,雨水在屋頂匯聚後,通過輸水管,輸送到蓄水池中,最大限度地把雨水留下來。安提瓜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沒有一條河流的國家,是最典型的無流國【見注解1】!吃水主要依靠收集雨水和海水淡化,海水淡化的成本很高,收集雨水便成為非常重要的選擇。
    安提瓜曾經遭遇過嚴重旱災,對於一個沒有河流的孤島而言,遭遇旱災幾乎是滅頂之災。安提瓜在1779年和1784年,遭遇兩次水荒,牲畜大麵積死亡,人饑渴難忍。但是,他們沒有在遭遇“20年一遇”、“50年一遇”的旱災後,繼續遭受“百年一遇”的旱災,而是積極主動地建設了大量的蓄水池。許多儲水池規模巨大,這些蓄水池的蓄水量,足夠滿足全國居民的需要,向首都聖約翰(Saint John's)供應的水量甚至超過歐洲一個大城市的供水量。
    與安提瓜相比,老天對我們已經非常厚愛了,而我們在做什麽呢?雨季,眼睜睜地看著雨水流走。旱季,承受饑渴的焦灼。而且,一年又一年地重複悲劇而不吸取教訓,仿佛一個自吹自擂上癮了的精神病患者,邊唱著雞的屁,邊跳著歡快的舞蹈,褲子掉了都渾然不覺,特入戲!即便從20年一遇的旱災發展到了百年一遇,還在忙著表演,唉!
    收集雨水不是很難的事情,像照片08中的那個小水壩,就可以收集三方留下來的雨水,這種依托地勢選址修建的小水利工程,投入少,卻見效快,作用大!
    談到世博,這次印度展館展示給我們的是什麽呢?“一個雨水收集係統”,和一個“經過工廠處理的再循環水將用於綠化灌溉”!有本著作對中國和印度進行比較,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中國和印度在演繹龜兔賽跑的遊戲,中國是兔子,印度是腳踏實地的龜。為了符合正確的輿論導向,我不寫結果了。
    必須強調的是,放棄對雨水的收集而打地下水的主意,將導致極其嚴重的後果!
    雲南省副省長孔垂柱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說:“因為總理來視察以後也提出來一些要求,我們現在一個積極的尋找抗旱應急水源……現在要盡快地弄清地下水的分布情況,現在就開始已經組織地質部門、水利部門等方麵的人員,在一些特旱地區,現在開始尋找地下水,解決人畜飲水困難。到現在我們打出已經到了400多口井,就是專門打水解決幹旱問題。”
    最近幾天我一直在查詢相關研究專著,看得我心裏發冷!!!!
    國際全球化論壇水資源委員會主席Maude Barlow與加拿大北極星研究所主任Tony Clarke合著的“The Battle Against Corporate Theft of the world's Water”我找到的這本書是2004年版的!注意,是2004年版的!他們這樣評價中國:“有中國糧倉之稱的華北平原,地下水位以每年1.5米的速度下降(注意:是每年1.5米)。中國北部現在有8個地下蓄水層由於透支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中國北部600個城市中的400個和超過中國全部人口50%的居民麵臨著嚴重缺水的威脅。盡管政府計劃南水北調,但首都北京的地下水位在過去的40年還是下降了37米,預測中的北京水危機已經極其嚴重……世界觀察研究所預測,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不得不通過改變其經濟結構,來應對水資源短缺的國家。”
    隨後,他們做了更驚人的預言:“世界觀察所還警告說,由於有限的水資源在不斷被調往工業領域和城市居民,中國在不久的將來將麵臨著嚴重的糧食短缺。當中國的糧食不能自給自足的時候,它對糧食進口的需求將超過全世界糧食市場可供出口的總量……”
    丹麥比約恩·隆博格編著的《全球危機,全球解放方案》一書的第584頁,有這樣一段話:“長期過度開采(地下水)無疑是自殺行為,這會導致蓄水層的耗散,水麵下降到水泵不能再抽出水的地步……在中國,地下水下降可能已經很大規模發生。Evans、Foster和Garduno(2003)報告,在海河、淮河和黃河流域,已經有地下水水位‘巨大地’下降……”
    在這麽短暫的時間裏,就對地下水濫用到如此程度,未來怎麽辦?子孫後代怎麽辦?更可恨的是,此前媒體披露的向地下水排汙的現象。一些不良企業直接把汙水向地下水層排!如:“河北定州李親顧村97、98年村民發現村民得病可能是因為地下水受到了汙染。一些電鍍廠建廠則早在88年,88年建了第一個廠,90年後就多了。他們建廠時都打一個機井,三四十米深,直接把生產的汙水排入地下。”類似的這種行為真的應該遭到天譴!從法律上來看,是嚴重的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
    當金錢主宰一切,已經沒有任何底線可言。一個沒有信仰、沒有危機感的民族實在太可怕!
    遺憾的是,危機在歌舞升平中被掩蓋。一些人經常被編織的耀眼的成就催得淫蕩難耐,四處跑著搔首弄姿,弄得中國威脅論四起。問題是,汙染環境,毀滅資源,斷絕子孫後代生存之路,我們積累下來了什麽?甚至連最基本的社會保障體係都沒有能夠建立起來,甚至連教育投入占GDP的4%的目標都實現不了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製定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就明確提出:“逐步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在本世紀末達到4%。”)但迄今為止,“4%”的政策目標尚未實現,教育投入世界倒數,而印度的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是7.4%,比我們的3%(很多年份還不到)高出一倍還多。
    水汙染是另外一個嚴重問題。這次旱災,滇池裏的水卻不能用,為什麽?汙染太嚴重了。為了治理滇池,按照孔垂柱副省長的說法:“很多時候我們走的是一條什麽路?先汙染、後治理的路子……這幾年省委省政府加大對滇池的治理,這幾年也連續投入了上百億的資金,現在實施一個牛欄江滇池飲水工程,就是現在把滇池還湖絕汙,還有濕地的建設,還有清汙分流,這些全部工作在做。”
    先汙染後治理的路子已經不能再走了!從解放到1995年的時候,國家投入雲南省的水利投資才3個億,而滇池治汙就花費了100多億元,還沒有結果,水依然是臭的!在埋怨老天降災的同時,應該反思一下:我們對環境的破壞本身,是不是在惹得天憤人怒!

    (4)水資源分配嚴重不均

    水資源分配不均,水利設施全方麵服務城市而忽略農村。許多水利設施把農村水源引向城市,這些浩大的工程經過農村的時候,卻沒有設置任何排水設施,即使在嚴重幹旱的情況下,那些靠近水利工程的飽受饑渴折磨的農民,也隻能隔水相望,無法就近取水。這是水利投入很大,農村難以受益的最普遍的現象,也是導致幹旱形勢惡化的根本原因。我在昆明的時候,絲毫沒有感受到幹旱的影響,這裏的水供應非常充足。為了美化環境,大量的水澆灌著路邊的花草。一邊是幹旱的焦灼,一邊是水供應的豐盛,可謂冰火兩重天。
    不僅省級城市,地級省市甚至縣城,在建設水利工程的時候,都隻是考慮從水源地引水,而沒有考慮到水利工程所經過的農村的生活、生產用水!我驚訝地發現,在水資源問題上,城鄉的差距竟然如此之大!有必要強調的是:假如農民依然用春秋戰國以來的最原始的方式生產,依然靠天吃飯,維持我們這個民族的最基本的糧食安全界限在哪裏呢?
    央視記者問孔垂柱副省長:來到昆明的時候,我們發現昆明城市的用水基本上沒有太多的限製,大家還是正常的生活。那這樣的話會不會有一點不公平呢?
    孔副省長說:“一個是城鄉差距的一種表現形式。另外,也是這些年省委省政府,昆明市委市政府加大對昆明城區供水能力建設的一個結果。所以現在昆明相對來講供水比較充裕。但是,你不可能說昆明這裏供水充裕,你把它調到其他地方去,這個不可能。”
    孔副省長其實講出了一個常見的現象:為了城市,農業和農民一起被邊緣化。
    《中國新聞周刊》做了如下報道:在距離運昌村28公裏的地方,就是昆明市主城區的水源地雲龍水庫。自2004年建壩蓄水以來,黃文俊發現,村子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年貫穿村裏的河流有五六米深,如今隻有四五十公分;原本河裏有大魚,現在連小蝦都不見;此前村裏靠河灌溉,後來就隻能靠天吃飯。雲龍水庫是昆明主城區供水水源的專用水庫,從2008年開始向昆明供水,目前,昆明城區日均用水量為85萬立方米,水庫2.5億立方米的蓄水量足以支撐主城區順利度過旱期。
  而讓黃文俊難以接受的是,村民們守著一個“大水盆子”卻沒水吃。“最晚6月就要下雨,這些水肯定是用不完,為什麽不能救濟一下我們,隻要壩閘開一個10公分的小口,下遊幾萬人就不會是現在的樣子。”黃文俊一邊比劃著一邊激動地說。與黃文俊一樣,村民們對大壩頗有看法。運昌村百姓世代喝著掌鳩河的水,然而,如今一座大壩,卻讓村民與水隔絕。“近水解遠渴”的內心糾結在大旱麵前變得更加躁動、不安,“供昆明沒得說,但至少要分給我們一口,收了水費,也要補償我們一些吧。”談起水庫,一位村民略有些激動。
  旱情還在持續,有限的水如何分配成為人們最為關注的焦點。雲南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主任達瓦說,原本水庫是否放水由水電部門決定,但大旱當前,從1月底開始,為合理地調用當地水資源,水庫放水必須由水庫所在縣的縣長簽字。
    現在,我們經常聽到每年投入水利建設多少多少錢,卻閉口不提巨額投入是在修建什麽樣的水利,不提是讓農業受益的水利還僅僅是滿足城市生活需要的水利,不提是實用的小水利還是僅僅為了拉動經濟、提升政績、讓腐敗者有利可圖而建的大水利!我建議:在建設任何水利設施的時候,都應該均衡考慮城市、農村的生活、生產需要,在兩者之間尋求一種平衡。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如果農業得不到基本的用水保障,城市依托的生存基礎將不複存在!但至少在目前來看,找尋這種平衡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掌控決定權的人都居住在城市而不是鄉村,很多人甚至沒有去過鄉村,對農村、農業、農民的難處缺少最基本的痛感!這種情況很悲哀,也很普遍。因為可以買到便宜的房,權力者對高房價沒有痛感;因為可以吃到特供的綠色糧食、綠色食品,他們對層出不窮的食品問題沒有痛感!
   麵對災難,我們需要有最起碼的痛感!哪怕一點點!我不知道,這些調查和建言在這個歌舞升平的時代能有多大用處,但我們都在真切地感受到威脅的臨近!


    說明:這篇文章的初始題目是《雲南旱災真相實地調查》,但是,雲南的情況在西南地區非常普遍,很多地方比雲南有過之而無不及,於是改成《西南旱災真相實地調查》。又一想,西南的情況在全國其他地方也同樣存在,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於是,改成《中國旱災真相實地調查》。但是,加上“中國”二字名頭太大,樹大招風,且衝了“感謝國家”中的“國家”二字的諱,古人遇到這種情況尚且知道弄個“通假字”代勞一下,想想算了,去掉得了,犯不著因為這個讓一些人不高興。於是,變成了《旱災真相實地調查》,那些把頭埋在沙粒中的人,隻當是在寫非洲某地的災情調查吧,可以繼續無視問題的嚴重性繼續如癡如醉地意淫。

    注解【1】無流國是指沒有河流或隻擁有季節性河流的國家。全世界共有無流國20個,其中12個是島嶼國家,如馬爾代夫、巴林、馬耳他、科摩羅、佛得角、安提瓜和巴布達、瑙魯、圖瓦盧、基裏巴斯、湯加、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等;另外8個是大陸國家: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卡塔爾、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也門、吉布提、利比亞等。
          於2010年4月3日—12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