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曆數中國半個世紀的幾次幹旱(ZT)

(2010-03-28 06:47:43) 下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幹旱等級劃分

小旱:連續無降雨天數,春季達16至30天、夏季16至25天、秋、冬季31至50天。
中旱:連續無降雨天數,春季達31至45天、夏季26至35天、秋冬季51至70天。
大旱:連續無降雨天數,春季達46至60天、夏季36至45天、秋冬季71至90天。
特大旱:連續無降雨天數,春季在61天以上、夏季在46天以上、秋冬季在91天以上。

----------
衡量幹旱的程度主要是觀測其它後果: 降水量、氣溫,飲水困難的人數及 耕地受旱麵積.

建國後幾次大的幹旱:

1.1959年至1961:

災情1959年全國大部地區少雨幹旱,旱災中以夏旱為主,占總受旱麵積的80%以上,據冀、晉、陝、魯、蘇、皖、浙、豫、鄂、湘、贛等11個嚴重受旱省統計,受旱麵積2533.33萬公頃,東北的黑龍江省因旱受災麵積166.67萬公頃全年因各種自然災害減產糧食1500萬噸,其中因旱災減產糧食1000萬噸損失旱災麵積:全國農田受災麵積3380.67萬公頃,成災麵積1117.33萬公頃。

1960年:華北、長江中下遊災情全國大部地區受旱,其中以河北、山東、河南3省受災最重,受災麵積533.33萬公頃,成災麵積200~330萬公頃。
春旱:據華北5省及隴東、皖北統計,受旱麥田約1333.33萬公頃,其中133.33萬公頃春播作物因旱改為夏播。
夏旱:長江中下遊及華南部分地區夏旱。據湘、贛、浙、閩等省統計,受旱農田達138.93萬公頃,江西伏秋旱,受旱麵積42.67萬公頃,成災麵積22.8萬公頃。
秋旱:華北、內蒙古、西北、西南秋旱重,受旱農田達666.67萬公頃。
損失旱災麵積:受災麵積3812.47萬公頃,成災麵積1617.67萬公頃。
成災範圍:華北大部、長江中下遊、黔北、川東南
災情:春旱,華北大部、東北西部地區春旱。到2月下旬計,華北地區受旱農田麵積1666.67萬公頃,其中麥田受旱約800萬公頃;到4月中旬為1533.33萬公頃,大部地區土壤濕度小於10%。
春夏旱:豫南、鄂北重旱,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40%~65%。
夏旱:長江中下遊、黔北、川東南地區重旱,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45%~85%
損失旱災麵積:全國旱災受災麵積3784.67萬公頃,占全國總受災麵積的70.7%,成災麵積1865.4萬公頃,占總成災麵積的69.9%

1961年: 成災範圍:華北大部、長江中下遊、黔北、川東南
災情:春旱,華北大部、東北西部地區春旱。到2月下旬計,華北地區受旱農田麵積1666.67萬公頃,其中麥田受旱約800萬公頃;到4月中旬為1533.33萬公頃,大部地區土壤濕度小於10%。
春夏旱:豫南、鄂北重旱,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40%~65%。
夏旱:長江中下遊、黔北、川東南地區重旱,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45%~85%
損失旱災麵積:全國旱災受災麵積3784.67萬公頃,占全國總受災麵積的70.7%,成災麵積1865.4萬公頃,占總成災麵積的69.9%.

2.1972年.

成災範圍:北方大部、南方的湘、鄂、黔、桂、川
災情:全國大部地區少雨,北方出現近30年來最嚴重的幹旱
春夏旱:北方大部地區春夏旱。據7月初統計,冀、晉、魯、京、津、遼、陝、豫等地,受旱麵積1133.33萬公頃,其中以河北省受旱麵積最大,約333.33萬公頃
伏旱:南方各省均有伏旱,其中鄂、黔、湘、川、桂等省區幹旱持續時間長、旱情重。到7月,湘、鄂、贛、浙4省受旱麵積156.67萬公頃;湘、資、沅、澧4水和洞庭湖水位比上年同期低1~3米,江西水庫蓄水量隻占計劃的30%~40%,為1949年以來蓄水量最少的一年北方的隴東和陝中、陝南分別在7~10月和8~10月持續少雨,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均偏少4~8成損失旱災麵積:全國旱災受災麵積3069.93萬公頃,其中成災麵積1360.53萬公頃,糧食產量比上年減少965萬噸災度評估大旱.

3.1994年:

1994年淮河流域遭受了嚴重的幹旱,從春末到盛夏,降雨持續偏少。汛期平均降雨量為464毫米,,比常年偏少近2成,特別是淮河水係平均降雨為440毫米,較常年偏少23.6%(沂沭泗水係平均降雨為522毫米, 較常年偏多9.7%)。

6月~7月,淮河流域持續高溫少雨,一反往年梅雨季節多雨的常態,整個梅雨季節降雨稀少,出現了“空梅”,進入8月份旱情有增無減。流域絕大部分地區遭受了一場罕見的旱情襲擊,中小水庫、池塘幹涸,河流多處斷流,洪澤湖在死水位以下運行多日。淮河幹流汛期總來水量王家壩站為15.83億立方米,較常年同期偏少73%,正陽關為33.77億立方米,較常年同期偏少76%,吳家渡站為22.57億立方米,較常年同期偏少87%。

全流域農作物受旱麵積達1億畝,其中重旱4200萬畝,幹枯1200萬畝,因旱造成700萬人飲水困難.

4.2000年:

受旱麵積較大或旱情較重的有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陝西、甘肅、寧夏、遼寧、吉林、黑龍江、湖北、安徽、江西等省區。 全國累計受旱麵積4054萬公頃,成災麵積2678萬公頃.
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陝西、甘肅、青海、寧夏等12個省市區縣級以上城市日缺水量超過635萬立方米,影響人口超過1500萬人,有100多個縣級以上城市被迫采取了定時限量供水等各種強製性節水措施。

5.2004年:

2004年秋季發生在中國長江以南地區的嚴重幹旱 (簡稱2004年長江以南秋旱) .2004年除西北地區東北部發生嚴重春旱,東北西部、內蒙古東部發生春夏連旱,以及華南、長江中下遊地區發生1951年以來最為嚴重的秋旱之.幹旱影響總體來說2004年受旱麵積相對較小,總體旱災偏輕。但內蒙古東部、東北西部發生了嚴重春旱,廣西、廣東及海南的部分地區發生了冬春連旱和秋冬連旱,損失慘重。 2004年全國農作物受旱麵積1725萬公頃,其中成災1085萬公頃,絕收168萬公頃,災情較常年偏輕。據國家防總統計,2004年因旱造成損失糧食231億公斤,比上年減少77億公斤,因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48.2億元。旱災造成了農業、林業、牧業、水產養殖業直接經濟損失54億元。另外,全國共有5378萬人受到旱災的影響,2340萬城鄉人口、1320萬頭大牲畜因旱發生臨時飲水困難。

6.2010年:

  2009年秋季以來一直到2010年初,中國西南地區遭受嚴重旱情。特別是雲南貴州,發生自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嚴重的秋、冬、春連旱.目前雲南全省、貴州大部、廣西局部持續受旱時間超過5個月,損失慘重。截至3月23日,旱災致使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5省(區)受災人口6130.6萬人,飲水困難人口1807.1萬人,飲水困難大牲畜1172.4萬頭,農作物受災麵積503.4萬公頃,絕收麵積111.5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達236.6億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