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印度人認為:佛陀是毗濕奴的化身,是為了將不信印度教的人引入地獄裏.

(2009-08-07 06:04:46) 下一個


在吠陀神話中的毗濕奴並非有力量的神。但在印度話中,他卻在三大主神之一,占著有力的地位,並衍生出無數的神話。



毗濕奴手持法螺貝,光環、棍棒與蓮花,座騎是一隻稱為加爾達的大鳥。千頭的舍沙龍(或稱阿南塔龍)將其掩蔽。他的肚臍上長了一株蓮花,梵天(亦為三大主神之一)由此而生,創造新世界。毗濕奴最為顯著的特色就是阿哇陀那(權化或稱化身)的神話,化身的種類沒有一定,但一般都稱他以十種化身來救世。『注:加爾達的大鳥又稱為迦樓羅即是所謂的金翅鳥,專門以龍為食,每天要吃一隻龍王及五百條小龍。千頭的舍沙龍:有時隻畫成七頭的眼鏡蛇,在南傳佛教寺院常見其造形,甚至有一種佛陀的的造形,坐在這尾蛇所盤成的身軀上,而蛇的七個頭張開如傘蓋,護住佛陀的頭,這個形象進入密宗之後,成為北方不空成就如來的造型。』



1、魚(麻磋):當淹沒世界的大洪水襲來之際,毗濕奴化身為魚,以他的須係住人類的始祖馬奴所乘的船,使其成為唯一的生存者。『注:馬奴,印度神話中人類的始祖,在印度古時有馬奴法典,用來規範當時人的生活種種。』



2、龜(卡契亞帕):當神與惡魔施行乳海大攪拌之際,毗濕奴化身為龜潛入乳海之底,背負著曼陀羅山。『注:龜即前麵神話中的(Tortoise),惡魔指阿修羅,詳見前麵的故事。』



3、野豬(筏羅柯):當一個名為畢拉尼克的邪的惡魔將大地拖入海中之際,毗濕奴化身為野豬潛入海中與惡魔決鬥並打倒惡魔,再以他的牙將大地拉起。



4、獅麵人(那羅辛哈):不死身的惡魔畢拉尼卡吉布因其子崇信毗濕奴,憤而欲殺其子,毗濕奴化身為獅麵人打敗惡魔 。



5、侏儒(威馬那):為從惡魔帕利手中奪回天、空、地三界的主權,毗濕奴化身為侏儒,帕利答應將他走三步的範圍內的土地交出來,毗濕奴恢複原來的模樣,三步跨過了三界,將主權確保。



6、帕拉羅摩:以聖仙吉馬達克尼的兒子帕拉羅摩的身分出世,掃蕩了傲慢的克吉特裏亞王族,確立婆羅門的地位。



7、羅摩:以大敘事詩《《羅摩衍耶》》的主角羅摩的身份出世,打倒擁有十個頭的蘭卡魔王拉法那,神猴哈奴曼在此故事中也十分活躍,有人說西遊記的孫悟空即是由它演化而來。『注:十首王--克吉特裏亞王為楞伽島的國王,楞伽島即今斯裏蘭卡。神猴 哈奴曼為風神之子,其在故事中的活躍情形一如西遊記中孫悟空,由於這個故事傳說早於佛陀降世就有了,一般而言,學者認為明朝時吳承恩作西遊記時參考哈奴曼的事跡創出孫悟空來另外在佛教經文中大智度論有提這一些傳說。』



8、克裏希納:以威斯提娃與提娃吉之子克裏布納的身份出世,斬殺惡王西澤。 『注:這個故事出於摩訶婆羅多,與上麵的羅摩衍那合稱印度二大史詩,印度神話大都出於此二本書。克裏希納又譯為克利修納(Krishna)。克利修納在摩訶婆羅多中對阿周那的精神講話,稱為薄伽梵歌,是印度教的重要經典。在印度薄伽梵,意為世尊,本來是毗濕奴神的稱號之一 ,後來被佛教采用做為佛十名號之一,後世在印度,有時也用來稱呼各宗派中成就的人。』



9、佛陀:毗濕奴化身為佛陀,否定了婆羅門的犧牲祭祀,倡導不殺生。



10、柯奇:世界瀕臨破滅,末法現世結束之時,毗濕奴將手持利劍,身跨白馬,化身為柯奇現身救世。『注:以上十種化身中且佛陀在印度教中被為毗濕奴神的化身之一,而在佛教中毗濕奴神卻是佛教中的護法神,而濕婆神更是改頭換麵成為密宗許多神話的來源,以上是從神話學的觀點來看。所以有人認為在印度被回教勢力入侵之後,婆羅門教變成印度教,而佛教則被印度教吸收而納入其中,可能是由此而來的。』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