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民族舞蹈中的風格——腰部韻律意識的培養

(2014-12-26 17:56:24) 下一個
(轉自中舞網 文庫)
在民間舞蹈訓練中,腰部的訓練極為豐富且重要,除胸腰、中腰、大腰、前腰、旁腰、後腰、下腰、轉腰、擰腰、涮腰、甩 腰外,還有板腰、提腰、斜前提腰、懈腰、坐腰、後斜坐腰、靠腰、閃腰、抖腰、頓腰、鬆腰、圓腰、旋腰等等。在不同風格韻侓的民族舞蹈動態、動侓、動力中, 每一個民族舞蹈體態的呈現,腰部都有著獨特的韻侓特征,這些千姿百態的體態和獨特的韻侓體現著該民族的特殊風格。

  藏族舞蹈體態的“懈”腰與腰的韻侓

  藏族舞蹈最具代表性的體態是腰部和胯部的“懈”。這一體態特征是藏族人民生活、勞動、服飾穿戴以及審美情趣息息相關。長期生活在海拔3000 ——4000米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民,因高寒缺氧、氣候惡劣而給生活帶來了困境,老百姓需要長年身著大的藏袍,厚重的藏靴;腰間喜愛紮係著掛滿配飾的寬腰 帶;生產勞作時要背水、背牛糞等,這些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都形成了藏族人民身體前傾,腰部拉長的體態特點,使得藏族舞蹈腰部的“懈”和“撐”成為一個典型 特殊的民族符號。在學習和掌握藏族舞蹈風格時,注意強調用腰部帶動的韻侓意識,便能把握好藏族舞蹈的風格韻侓。例如,男性卓舞的端腿、跨腿的起勢,甩袖、 撩袖的發力都用腰部帶動,用腰發力,腰部動力的意識要非常清楚。這樣,動作不僅到位、豐滿、厚實,而且充滿韻味、具有濃鬱的民族風格,能較好地呈現出康巴 藏族漢子在寬袍大袖中飛舞起來的英俊灑脫,似雄鷹翱翔、犛牛飛奔。

  蒙古族舞蹈體態的“板”腰與腰的旋力

  蒙古族生活在遼闊的大草原,因長期騎馬所形成了腰部坐、靠、板的特殊體態,甚至蒙古族漢子摔跤、搬運重物,走路都有著腰部用力的特征。因此,在 蒙古族舞蹈的體態中,腰部的坐腰、靠腰、板腰也就成為蒙古族體態的典型特征,尤其是男性舞蹈的彪悍,豪放更突出地顯現在腰部的旋力和用力、發力上。例如, 蒙古族男性站立的體態,腰部就須在靠、坐、板的位置上,如果腳位在大四位位置,腰部的力量就更為突出。並且,在此體態基礎上轉身時,其力量則是以腰部為軸 的旋力為主動力,包括位臂、鏟手、甩手的發力,八字圓韻、繞韻的韻侓等都是以腰部氣韻為中心的運動過程。在完成這些動作時,以腰部韻侓為核心,以腰部氣韻 來帶動動作的運動,放射性的貫穿、延伸到動作的每一個環節,動作便能凸顯出蒙古族男性舞蹈特有的豪放與彪悍的性格。

  維吾爾族舞蹈體態的“提”腰與“閃”腰

  新疆是古代中、西文化的交匯地,孕育過輝煌的文明,留下了豐富的曆史古跡。維吾爾族人民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優秀的文化,“絲綢之路”、“瓜果之 鄉”、“坎兒井”的美譽給能歌善舞的維吾爾族人民帶來獨特的民族風情。“賽乃姆”、“十二木卡姆”、“麥西來甫”等民族音樂和舞蹈深受維吾爾族群眾喜愛。 維吾爾族舞蹈以輕巧、優美的舞姿和快速旋轉、多變的藝術特點而著稱。在百人共舞的場麵中,舞者情緒熱烈,觀眾拍手、呐喊助威,充分展現出維吾爾族人民熱情 和自信的性格。因此,維吾爾族舞蹈中提腰的體態和閃腰動侓就成為維吾爾族舞蹈的特殊風格。例如,維吾爾族男性舞蹈體態氣質的訓練,需要強調腰部上提,形成 上身的直立和挺拔;再如七位手的起勢|:小臂及手腕經向裏畫圓後撩手打開七位時,以腰部的閃勁兒帶動發力,男性的傲氣、力度以及風格韻味便能顯現出來。

  朝鮮族舞蹈體態的圓腰與沉韻、晃韻侓的氣韻點

  生活在東北大地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的朝鮮族人民,能歌善舞,形成了外柔內剛、堅忍不拔,含蓄溫和的民族性格。朝鮮族舞蹈體態中的含胸、圓腰 便是該民族性格的一個典型特點,其舞蹈的晃韻、沉韻、顛韻等,以及風格韻侓的“頓、押、伸”三要素都在於以腰部為中心運動的氣韻發力上。例如,古格裏、它 令、揮毛裏、沙爾普利、安旦、紮津古格裏、陽山道等朝鮮族音樂“長短”的舞蹈氣韻點都源於腰部和腹部,,訓練時氣韻的意識通過腹部貫穿至腰部,由腰部發散 至全身,由此朝鮮族舞蹈風格韻侓的“頓、押、伸”特征便能較好的掌握。

  綜上所述,腰準確掌握好民族舞蹈風格韻侓的核心,關鍵在於腰部韻侓意識的灌輸和培養,以及腰部氣韻的強化和訓練。因此,以腰部氣韻帶動的上身、 手臂運動,使舞蹈動作更加豐滿、氣息通暢;由腰部氣韻帶動的腿部、腳下運動,使舞蹈動作更加沉穩、敦實,富有韻侓感。因此,腰部韻侓意識的訓練能使人體運 動中軸的腰部氣韻發散至全身驅幹的每一根神經、每一塊肌肉、每一個關節,同時結合鮮明的民族性格和濃烈的民族情感,才可達到神行兼備,風格濃鬱,韻味十 足,內涵飽滿的民族舞蹈教學效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