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教育孩子成為一個快樂善良的人?

(2009-06-10 07:53:09) 下一個

雖然愛米粒兒隻有半歲,我和孩子他爹卻一直在探討這個問題:怎樣才能使愛米粒兒成長為一個善良而快樂的人?我覺得一個善良的人通常是快樂的人,因為她樂於施予,即使吃了虧也會樂在其中,所謂知足者常樂也。

然而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呢?善良,在我先生嘴裏就是 think empathetically ,也有同情理解他人痛苦,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意思。對於小孩子來講,應該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為現在的小孩子,特別是獨子獨女,大多傾向於以自我為中心,有了好吃的要自己吃,有了好玩具要自己玩,讓他們與他人分享比登天還難。

我認為,父母首先應該讓孩子認識到他們不是我們生活的全部。夫妻關係之重要,不應亞於父母同孩子的關係。許許多多父母,特別是做母親的,有了孩子以後,就一心撲在孩子身上,把丈夫冷落在一邊,尤其是很多能幹的女性,對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丈夫根本插不上手。久而久之,丈夫在家庭中被邊緣化,而做母親的又累得要命,動輒埋怨吵架,使婚姻走到崩潰的邊緣。因此,夫妻應該繼續盡量擁有自己的二人世界,同時盡量多給孩子一些空間,讓他們養成獨立習慣的同時,還要了解到父母並不是 24 小時侍候他們的奴仆。有了好吃的東西,應該教孩子和大人一起分享,而不是讓他獨吞,否則今後他會理所當然地認為所有的好東西都應該歸自己所有,得不到的時候還會很痛苦。

第二,父母也要做好的 role model, 多與他人分享,多與人為善。當孩子們也能夠和他人分享美好的東西,將來一定會感到施與他人的幸福,這已經向善良和快樂邁出了一大步。但是同 think empathetically 還有距離。在如今物質豐足的時代,孩子們怎麽才可以理解和同情在饑餓和困苦中掙紮的人呢?不要說小孩子,就是大人都很難做到這一點。前些日子我看到為數不少的人在網上抨擊為二十年前的死者哀悼的人,心痛。我本人那時還隻是上中學而已,因此不想也不會對運動本身進行任何評判。但是請想一想,一個人從出生到長大,父母費了多少心血,特別是培養一個天子驕子的大學生,該是多麽不不容易的一件事情!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人,就這麽沒了,他的父母會不會崩潰 ? 無論給我怎樣的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是沒有辦法 justify 的。

話題扯遠了,其實我想談的還是 empathetic thinking 同 critical thinking 的密切關係。為什麽會有那麽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出來講風涼話呢?我認為他們缺乏的是 critical thinking ,這也是西方教育的基石理念。任何一個具有批判精神的人,都會從多視角看問題,了解各方的反正辯論以及事實,得出理性的結論;而不是一味相信媒體或者政府,或者盲從於民族主義的大流。中國的教育有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不重視 critical thinking ,反而是死記硬背的東西太多。舉個例子,我們的曆史考試,往往要說得出某某年某某人幹了什麽,就算你當時記住了,不久也會忘記。但是如果你要學習這個人為什麽幹了這件事情,在曆史上為什麽重要,不同的人是如何評判這件事情,你又如何看待這件事情,這就是一個思考的過程,一個 think critically 的過程。

我的一個俄羅斯朋友告訴我,現在俄國人年輕的一代,非常追求名牌的衣飾, 十幾歲的小女孩,會為了一個名牌手袋出賣自己的身體。中國的年輕人又怎樣呢?美國加拿大呢?我們生活在一個 Consumerism 盛行的年代,如果孩子沒有 think critically 的能力,他們根本不可能擁有善良和快樂,他們甚至根本不能做一個有價值的人。

版權歸Emilybaobei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風起 回複 悄悄話 很好的思考。不過是生活狀態好了才會有的想法,那些還在掙紮的人想法就會不一樣。人的環境決定他/她看到的世界的狀態。女孩子生活富裕,從善如流比較好。
Emilybaobe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偶燈斯陋的評論:
謝謝您!我會拜讀。因為小女的緣故,剛剛“升職”作了家庭主婦,所以有時間開博。寫作是就是為了讓自己多思考,特別是思考如何讓小女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剛剛寫的另一篇帶點八卦色彩的,點擊率卻超過這篇一倍,孰不知我寫這篇,用的時間是那篇幾倍。知音難覓啊!請以後多給我意見。
偶燈斯陋 回複 悄悄話 You're on the right track for your kid's development.
Empathy is considered by many scholars such as Nancy Eisenberg as the foundation of moral reasoning. Pres.Obama's recent nomination of Sotomayor for Supreme Court justice reflects this consideration.
rebirth2009 回複 悄悄話 Great!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