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的生活呢喃

愛人,被愛,珍惜,寬待
個人資料
lepton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老公同事的不幸

(2017-04-29 13:03:54) 下一個

老公昨天在回家的路上,聽到廣播節目裏說僅僅今年前三個月內,城裏的某學區就發生了5起自事件。 老公當然很upset,不過更令他吃驚的在後麵--廣播開放給聽眾call in,老公居然聽到自己同事的聲音! 同事是個四十多歲的白人爸爸,他滿懷傷痛的述說他的兒子也在不久前自殺了!(不知道是不是那五個小孩之一) 才12歲啊,中學6年級的freshman,功課優秀,在樂隊,好友眾多,在人群中總是眾人焦點,light of the group。。。 總之,父母無論如何想不通他為什麽會選擇自我了斷無法接受他已自的事實。

他等到晚上孩子們睡了才跟我說起這件事。 老公臉色凝重,眼睛都泛紅了。 想起老公一邊開車一邊為這個同事心碎,一定受了很大的震蕩。 我們想不通那些自殺的孩子們難道真的能把心事藏得那樣不露蛛絲馬跡,叫父母和朋友們完全沒有一點察覺?  老公一直問我,我們家這兩隻總是那麽興高采烈的,我們到底了解他們的心事嗎? 我努力回想,跟他保證,小朋友有一點點心事都不會隱瞞爸爸媽媽,而且他們很惜命。 可是我也有擔心啊,隨著他們長大,在朋友圈裏跟其他人更多互動,或者以後加入social media,還會跟我們和盤托出每一點心事嗎?

老公和我也忍不住猜度這些小孩自殺的動機。 是不是這些孩子們功課壓力太大? 遭到校園裏的淩霸? 或者網絡暴力? 還是為情所困? 昨天還有另一位聽眾call in,說這幾起自殺事件都發生在我們州的年度統一考試期間,很可能跟學業壓力有關。 美國孩子很多壓力點偏低,連我家貝貝五年級的同學都為這統考發愁到以淚洗麵。 想起去年底我去教會的女生退修會時,我的室友,一位經驗豐富的心理谘詢師,告訴我,她的工作就是接本地高中的生命熱線電話,勸導疏通有自殺傾向的孩子們。 她說確實本地最出名那所高中的個案最多,那個高中的亞裔比例特別高,競爭激烈,壓力最大。 當時我都被嚇傻了,也暗自慶幸我們家要去的高中根本不在那個學區。 老公有時候懷疑我們的學校是不是不夠好,好幾次提起是不是該搬家,又舍不得我們這些好朋友好鄰居。 昨晚他枕著頭沉思,“學校的課業壓力真的這麽可怕,叫他們連活下去的願望都沒了?就算想到自殺,又怎能真的下得了手?” 我們兩個分別在美國加拿大讀的高中,可那是二十多年前,高中課業特別輕鬆啊,就跟玩一樣,真不了解現狀的殘酷。

最可憐的是老公同事這對父母。 唯一的小孩,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7)
評論
lepto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ugar88' 的評論 : 是啊,不能忽視這些問題的存在。 同意樓上好幾位的建議,父母跟著孩子們成長。
Sugar88 回複 悄悄話 也許孩子不該看這個電影但是一定要對這些疾病有個基本認識。孩子得心理疾病的不在少數的。
lepto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usagi' 的評論 : 謝謝你的推薦,一定跟老公一起好好看一遍,先做好心裡建設。。。 其實我不太敢給他看,他被歧視得蠻可憐,高中時實在被兩個同學欺負到受不了了,從家裡帶了一柄長刀去學校,亮給老師說,“你要是不幫我,我就得自己解決問題了!” 唉,老公這個禮拜在英國出差,等他回來吧。
usagi 回複 悄悄話 我也在看13 reasons why, 我倒是覺得也許很多學區說不讓孩子們看。But truth be told, the kids are gonna watch it no matter what.你越是不讓他們看,他們可能就偏做。 家長倒是可以開誠布公跟孩子說,可以看,但是一定要和家長一起看。而且我也建議家長們看看這個電視劇,或者把小說讀一下。 最起碼對這種校園社交圈複雜的關係鏈有個自己的認知。成長這種事情本來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家長要和孩子們一起成長。
lepto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usagi' 的評論 : 是很可怕。 都不知道怎麽對付社交淩霸。 現在他們還沒有電話,就算有我也不讓他們加入社交圈,至少高中以後。 如果有加入,我也打算盡力監控他們。。。 啊呀,需要一整套家長對付社交圈的功夫。
lepto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xyz' 的評論 : 是啊,我想每個家長都會這麽做的。 有一個有趣的觀察,通常我家小朋友回家,每天都是興高采烈的,問什麽都是'great!'。 但睡前的親密時間才最容易打開心扉。 我特別珍惜這種親密,每個禮拜都輪流陪他們睡下一兩次。
usagi 回複 悄悄話 我也是在美國上的高中,本人也屬於神經比較大條的,當時沒什麽感覺

現在主要霸淩很難防備就是如今的電子信息技術太強了,導致很多灰色地帶,而且對此,真正在法律上的詮釋和定義幾乎是完全空白的。以往,學校有人欺負你,回到家,把自己房門一關,還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有喘息的時間。可是現在,這些人可以上網,即使回到家,關上自己的房門,隻要打開手機或者電腦,這些東西很可能在孩子自己的社交圈子裏鋪天蓋地,自己最後的避風港也沒有了。再加上學業的壓力,不敢想像。
cxyz 回複 悄悄話 所以讓孩子知道父母愛他很重要, 要讓他知道, 不管發生了什麽, 家永遠是他的依靠。 放學回家的孩子,養成問一問學校這一天發生了什麽的習慣, 高興的事, 不高興的事, 讓他說一說, 防範於未然。
lepto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為寫而寫' 的評論 : 哇噻,這麽慘啊,還沒看我已經有點害怕了。
其實我以前上高中的時候,沒有很嚴重的淩霸,也可能那時候自己比較神經大條,而且交了很多好朋友,有很多人罩著。 老公比較慘,他在一個超有錢的高中,過的很鬱悶,所以才提前一年畢業。 老公受了不少委屈。。。
lepto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邊走邊看66' 的評論 : 惜福姐說的好中肯,我好多ABC朋友現在都四十多了,晚上還做噩夢,回到中學的cafeteria,找不到人一起吃午餐。。。
為寫而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epton' 的評論 : 我覺得你們都有很小的時候在北美上學的經曆,應該比我們這些大學之後才來要更熟悉這裏的校園文化。裏邊有一個鏡頭是Hannah的媽媽在躲在學校的衛生間裏哭,陡然看到廁所間擋板上那些汙穢惡毒的語言非常崩潰。這麽說這個情況應該是一代比一代惡化了...
邊走邊看66 回複 悄悄話 這樣的事幾年前也發生在我的一個女友孩子身上,我也難受了好長時間! 美國的孩子也不容易,有很多social 上的pressure, 都想popular,很多時候心裏是脆弱的,家長的引導是很重要的,美國的學校風氣我有時不喜歡的。
lepto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雪中梅' 的評論 : 我覺得美國孩子沒什麽鍛煉機會,日子太安逸了,都不知道從何給他們壓力。
lepto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為寫而寫' 的評論 : 那我得好好跟老公一起看。 老公和我正商量,等貝貝下學年上中學,給她一支電話。 可是我們要常常監控她的社交圈談話。 操心不止。
雪中梅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undefined' 的評論 : 所以父母要關心孩子們的平日生活,培養孩子的處事能力.平安是福.
為寫而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epton' 的評論 : 是的,孩子最好還是不要看,要“傳染”的,是說家長應該看看。我也覺得我們做父母真的不完全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大了以後更是不再會什麽都跟爸媽講了。看著片子裏Hannah媽媽心碎的樣子真痛啊~
lepto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為寫而寫' 的評論 : 我們學區特別寫信叫學生不準看這部片呢,怕他們學自殺啊。
qi91856 回複 悄悄話 說說是文革壓力大,還是幾千萬人下崗壓力大?
為寫而寫 回複 悄悄話 我這兩天在看“13 reasons why”,netflix上有,就是在講校園自殺的事情。也是想防患於未然,想多了解這邊的年輕人文化。這不是我們的本土文化,沒有直覺上的把握,隻有靠多學多了解了。另外,前不久看了the tipping point,裏邊講到,青少年自殺是有傳染性的,這就是為什麽一個城裏,會突然有多起自殺事件。
誠信 回複 悄悄話 "要怪這個教育文化", 非常對。

另外,public school teachers 絕大多數完全背棄自己作為 educators 的 commitment, 轉變成 entertainers, 孩子們腦袋空空,大腦嚴重缺乏鍛煉,無思考和邏輯能力。 就像缺乏體育鍛煉,導致四肢無力,一樣道理。

謝謝分享.
super-7 回複 悄悄話 東西方人有生理上的差異。
文革那樣的事,如果發生在西方,估計有一半的人會瘋掉。
lepto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我胖我的' 的評論 : 是啊,但在這個直講鼓勵的教育體係,沒有‘失敗’的說法。 前次帶我家弟弟去math pentathlon比賽,600多個小孩,一對一比賽五組數學遊戲。 我一直期望我家弟弟能輸一下下,經曆一次失敗是個好經驗,結果他小人家居然全贏了。 我這當媽的,當他最後一組贏了跑過來報喜時,整個臉都僵在那裏,旁邊的媽媽們都笑出來,叫我應該為他高興才是。 當天無數的孩子們因為輸了一場兩場,在賽間衝出去狂哭。 不過最後就算全輸了,還有獎牌呢。 唉。美國這個win-win.
我胖我的 回複 悄悄話 哈哈,量子,你讓我想起一位新加坡同事,有一次對我說:“我先生要買甲殼蟲,我對他講,不行的,你大隻人坐小隻車,很好笑的。”我當時就告訴伊:我看你是很搞笑的!

給孩子壓力真是學問,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學習。說個讓我哭笑不得的經曆:有一次一個大一的男生交作業,用郵件交來,居然說:Professor, This is really a great paper. Enjoy! 我下巴都掉下去了:哥哥,您先讓我看看,再自己誇自己行嗎?

其實從小被誇到大的,不一定抗壓、抗打擊能力不行,從小習慣競爭的也不一定有超強的抗打擊能力。我覺得最關鍵的是要給孩子機會體會失敗,從中學習怎麽麵對。
lepto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我胖我的' 的評論 : “我們家這兩隻”是親昵的稱法啊,:-)
美國孩子都是鼓勵又鼓勵,永遠都是win-win,沒有輸的時候。 想給他們壓力,都不知道從哪裏給啊。
我胖我的 回複 悄悄話 “我們家這兩隻”?量子啊,這是什麽說法呀?

說到美國孩子壓力點低,我真是要點頭,再點頭。這個不怪孩子,要怪這個教育文化。我一直主張,鼓勵孩子不能表麵化——從幼兒園開始老師就把孩子誇成天才,說不得碰不得,你永遠是最棒的,這樣以後怎麽弄?孩子的自信不是通過自我感覺暴漲培養的。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當然國內那種永遠激烈競爭的也不行。但是抗壓是一種能力,必須通過經受壓力來培養。
blueflame 回複 悄悄話 以前一個同事的兒子drug overdose死了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太可憐了,無論父母還是孩子。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