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安之路

客觀紀錄與美安相關的資料,信息,及個人學習參與的經曆。歡迎討論,惡意勿擾。
正文

雙軌製度的十大陷阱

(2009-03-31 20:51:35) 下一個


雙軌製誕生於20世紀90年代,設計理念在於

    雙軌製基本上以“周”作計算周期,當經營者的兩條線達到一定的業績要求時,便可以領取獎金,稱之為一局(也叫碰局)。在領取獎金之後,兩條線的業績都歸零重新計算,即“局歸零”。

雙軌製的特點:采用循環式的特別設計作為獎金的計算單位。

1、整組無限代累計,組織網永不脫離。打破“階梯”,沒有“脫離”。

2、業績無限期累計。獎金發放多以完成循環為主(一個循環為一局),在完成一個可領取獎金循環之前,業績可無限期累積,直至達到領取獎金的標準。

3、通常分為“平衡雙軌”(指左右兩線各做到一半業績為完成循環的標準。)和“不平衡雙軌”(在實際運作中,達到平衡的難度極高,且當小線達標時,會造成大線業績浪費,於是“不平衡雙軌”應運而生,比如一邊是2/3,另一邊是1/3業績)。

4、責任額與再生製度。設定有較高的責任額(重複消費),不然不能領取獎金。雙軌製強調互助,規定第一代隻能發展兩條下線,如果推薦到第3個人繼續向下放置。但雙軌製在某些情況下一個人可以有好幾個身份,每個經營者被允許擁有幾個經營權或者購買幾個單位(也叫中心),在達到一定業績或是循環數之後,可以開新線,就是經營另外的單位。這就是“再生製度”。

目前有很多雙軌製公司開始對雙軌製進行改良,允許直銷商開立第二條線以外的寬線,或是增加其他的獎金種類,包括推薦獎金或是零售獎金等,試圖在保持雙軌製優勢的同時,以彌補雙軌製的一些先天性缺陷。

雙軌製極易形成“大象腿”,這時雖然團隊人數眾多,卻難以符合領取獎金的要求。造成很大的業績沉澱。現在有些雙軌製公司雖然設置了“全球分紅”之類的獎金,以圖解決大象腿問題,但隻是在玩概念。因為從某種角度上說雙軌製公司的利潤主要來源就是眾多經營者的大象腿的業績沉澱。

   多年從事直銷的朋友都有共同的感覺,就是團隊很大,怎麽收入這麽少呢?百思不得其解,雙軌製度的十大陷阱:

  陷阱一:偏區雙區製被受人們青睞,因為和級差製度相比,它具有發展快,無同級截流,沒有高配額和小組業績壓力,收成不再沿後的優勢,因此眾多直銷人衝入雙區製度的陣營,偏區讓人叫苦不迭,然而許多人從這家公司的偏區陷阱出來又跳入另一家帶偏區的公司,讓人匪夷所思。 我們算一下,如果每人發展兩個下屬線,到第25代應為33,554,432人(大約為黑龍江省的人口數)達到30代,總共為1,073,741,844人全國的人口都要加入了,但實際運做中整個網絡達千人時,就有衝出百代的區域了,這說明實際運做的偏區現象非常嚴重,左右區域出現5:1的現象還算平穩的,如果公司製度規定撥出率為80%,那麽實際整網直銷商所獲利潤不會超過80%*20%=16%,朋友們想一想,這樣少的回饋,人怎麽能不走,網怎麽能不塌,怎麽能不難做呢?所以再選擇不能解決偏區的製度,即使產品再多,再好,公司再大,無疑是帶著金色的花環自殺。

  陷阱二:封頂 封頂在雙區製度中的設置,本身並不是陷阱,它隻是最大撥出率的控製閥,然而,有的製度在封頂的背後設下陷阱,例如:有這樣一個製度,3:4=420,封頂8400,左,右分別為60,80就會封頂,假設左右分別是60,100的話,則剩餘的20套產品單應該儲存到下周結算,但是這公司設置計算軟件時,要人為的砍掉這20單,使之勞動成果付諸東流。

  陷阱三:吃下屬若幹代 偏區是一個非常大的陷阱,有些雙區製度的公司還在陷阱裏“放置”了長長的鉤子,讓掉到井裏的人用鉤子往裏鉤人墊底,鉤入大量的人後,自己就爬出來了,如一家公司的製度,每個會員可以吃第一代直拓下屬相當於獎金的40%,第二代的30%,三代的20%,四代的10%,乍一看,回饋很高,但要知道40%是下屬獎金的40%,如果下屬偏區很大時,他的收益就很小,那麽上屬享受的40%就很小,下屬是“0”上屬收益也是“0”。一此類推,第二,三,四亦是如此。

陷阱四:多買單,高封頂 以前的雙區製度多為一點一單,封頂固定,想要多收入就要多打點,如買7份單要8條線,買15份單需要15條線,實際這種“太陽線”是很難辦到的,多買點造成發展快,賺錢快的假象,實際上卻是網絡越大獎金相對越小的陷阱,近來出現的雙區製度一改常態,幾乎都采用一點多單製度,不用多發展人,隻是多打單就可以享受大封頂,用意是吸引人加入,公司在教育上鼓惑直銷人多打單,如一家公司,一點為500元,封頂5000元,打20單,封頂就是10萬元,碰一對是60元,旬結算,被誘導的人隻要簡單一算,就知道打20單每旬需要有3333單才能封頂,也隻有上屬的幾個人能實現,下麵的人幾乎沒有可能實現,這就是最大的陷阱,而且未來如果新人都打小單的話,還有爆盤的可能,這樣的公司怎麽能長久呢。

陷阱五:固定月薪 做直銷的最終目的是未來要獲得永恒的收入保障,但是保障是來自未來消費者對公司商品的主動需求,通過網絡流通而得來的,然而現在還沒有幾家公司能象科士威一樣具有非常強的主動消費能力和極好的零售獎金分配設置,而現在的新公司采用整體上單新生業績的一定撥出率作固定薪金的分配。其實在實際運行中,由於每期新生的業績不同,享受薪金的人數有有所增加,這樣月薪應該是浮動的,而且會越來越少,因為這樣的問題是實際存在的,有些公司就對個別人優待,在製度分配的基礎上多給一筆很大的錢,目的是樹立榜樣的力量,這叫用小魚釣大魚,這種“保障”不是永恒的,卻蒙蔽了許多人的眼睛。一旦公司認為這個市場的發展狀況不再有空間,就立即封殺個別人的高月薪。

陷阱六:上屬承諾布線 做雙區製度,有一件事是普遍存在的,就是上屬在下屬加入前承諾給布線,而且信誓旦旦,說的無懈可擊:隻有兩條線,我幫你一條,你還不做嗎?你能不賺錢嗎?乍聽都是那麽回事,然而有幾個能獲得上屬的兌現呢?沒有獲得的怨聲載道,埋怨上屬,其實是製度中的設置沒法讓上屬履行承諾,因為被承諾人如果在上屬的大區上,您想上屬能幫他嗎?不會幫,他當然要幫自己的小區,這個陷阱是人性自私的弱點在製度上的體現。

陷阱七:重複消費 製度中設重複消費的目的起到兩項作用,一:是護盤。二:是要讓直銷商認為可以獲得永久的保障,我們發現,所有雙區製度的公司都沒有拿出來和入網相同的撥出比率,大部分沉落公司,而有的設置是下屬重複消費,上屬每單獲10元的收益,10代緊縮,這也隻不過每個300元消費拿出來100元計入網絡計算而已,還誘導說:10代緊縮可以拿到80多萬,這可能嗎?試想,每個能重複消費的人下麵都要有很多人來托起,公司發展到100萬人,也沒有幾個可以獲得80萬收入的。公司已經有那麽多的直銷商了,您有機會嗎?各位,數字不等於現實。網絡相對飽和時,重複消費幾乎也沒有的時候,保障還會有嗎?上屬和上屬說:我們賺錢就行(在沒有下屬的時候),麵對這樣的製度,和誘導,勸朋友們:危險!止步吧!

陷阱八:局層製 局層製度是以雙區製度為藍本的進化,列如一製度:加入680元,每位上屬可以吃下屬每單30元,可吃七層,共254*30=7620元,之後有一個雙倍重複消費點進入第二局,類推共5局,製度宣揚5局下來可以賺33萬多,表麵上看,254一局很容易,但實際上要完成第二局要254*254人才可以。那麽五局下來要一千多億人,能實現嗎?這公司發現了這個暴露的陷阱,設置改為隻要每局的收入夠重複消費點時就可以進入第二局,而且第一局沒有完成的收益照得,即使這樣,五局依然要一億多單,33萬的收入有幾個人能得呢?這是天上的明月大餅映照在陷阱裏的水中,你來撈吧!?

陷阱九:專賣店打貨全報單這不是專賣店的概念,脫離了專賣店的職能,目的是快速斂財的根本目的。真是騙你沒商量呀!

陷阱十:股票有些公司宣揚股票,說將來給直銷商配股,其實上當者並不知道股票是怎麽玩的,一個公司股票上市談何容易呀,即使上市公司會給你嗎?公司老板傻嗎?把自己的股票利潤分給你,又沒有合同約束,不即使他為了維護網絡人心,給你股票也不會是原始股的,而且還要自己掏錢買的,千萬別信馬稀爾計劃。

“用兩條線來發展組織”,嚐試讓製度變得簡單易做好複製。為了讓經營的難度降低,采取了兩條腿走路“無限代”的概念以整個組織業績作為計算獎金的標準。雙軌製倡導“消費致富”的理念,設置了直接推薦獎,因而有“拉人頭”之嫌。所以是目前最具爭議性的獎金製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