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曆二月十九 恭逢觀世音菩薩聖誕紀念日

(2009-03-29 03:53:30) 下一個


2009年3月15日(農曆二月十九),是觀世音菩薩聖誕紀念日。

觀世音,梵名Avalokites/vara ,音譯阿縛盧枳低濕伐羅。以慈悲救濟眾生為本願之菩薩。又作光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觀世自在菩薩、觀世音自在菩薩、現音聲菩薩、窺音菩薩。略稱觀音菩薩。別稱救世菩薩、蓮華手菩薩、圓通大士。凡遇難眾生誦念其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故稱觀世音菩薩。又因其於理事無礙之境,觀達自在,故稱觀自在菩薩。 

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之脅侍,世稱西方三聖。

據新華嚴經卷六十八載,此菩薩住南海補陀落山。故其住處即在此娑婆世界。而在大阿彌陀經卷上、無量壽經卷下、觀世音受記經中,以此菩薩為阿彌陀佛之脅侍,常住西方極樂世界輔施教化,即以西方淨土為此菩薩之本住處。密教亦以此菩薩為阿彌陀佛之脅侍,並謂此菩薩與阿彌陀佛原為因果之異,尋其本覺即為無量壽佛,但由本誓故示現大悲菩薩形。

關於觀世音菩薩之形像,因其應化無方,故相狀亦頗多,而以二臂之正觀音為其本形,餘者皆其示現神變自在之力用,有一首、三首、五首,乃至千首、萬首、八萬四千爍迦囉首;有二臂、四臂,乃至萬臂、八萬四千母陀羅臂;有二目、三目,乃至八萬四千清淨寶目。其化相有千手千眼、十一麵、準提、如意輪、不空罥索、青頸、香王等。

觀世音之信仰始自印度、西域,後傳至中國內地、西藏、南海、日本等地。西藏信仰觀世音尤盛,代代之達賴喇嘛皆稱為其化身,且其真言(六字大明咒)至今尚廣傳於該地。自西晉竺法護之正法華經譯出後,中國內地亦大興觀世音之信仰。自北魏以後,造觀世音像之風益盛,今大同、龍門、駝山等地存有遺品甚多。隋唐以後,隨著密教之傳入,諸種觀世音像亦被造立,如敦煌千佛洞之菩薩像,觀世音像即居大半。






達賴喇嘛簡介

籌備委員會整理

十四世達賴喇嘛的全名是:至尊文殊妙音王8231;賢善智慧8231;持教大海8231;三界法王8231;無平等部8231;吉祥賢善。但西藏人民簡稱他為昆敦,意即「諸佛菩薩的總匯」。

達賴喇嘛於1935年7月6日,生於西藏東北安東省(今青海省)的小村莊——他克瑟,俗名拉木頓珠。十三世達賴喇嘛於1933年圓寂後,攝政王瑞廷仁波切到聖湖拉姆拉錯湖,觀看湖中顯出的幻境--清楚看到水裏現出三個藏文字母「An、Ka、Ma」。接著出現一座三層樓高的大寺院,有綠藍色及金色的廟頂,寺院東麵有一棟房子,房前是一座小山,屋頂邊緣的綠鬆石色瓦片十分醒目。後來,攝政王又夢見這棟屋頂有奇形怪狀導水槽,院子當中站著一個小男孩。攝政王相信An字母暗示「安多」(Amdo),就在拉薩東北方,所以靈童尋訪團就出發了。

尋訪團抵古木寺時(拉薩至此,要三個月旅程),他們直覺相信走對路了。如果An字母暗喻安多,Ka勢必就是古木(Kumbum)寺,而它的確是三層樓,且有綠藍色屋頂,尋訪團隻須找出那座山及有特殊導水槽的房子,所以一行人開始巡訪附近村落。當他們看見拉木頓珠家的屋頂上結瘤的杜鬆木幹時,即確定十四世達賴喇嘛就在附近。

盡管尋訪團心中已有定數,但是他們仍隱秘行事,並且再三確認。有次他們帶著許多十三世達賴喇嘛的個人物品,混雜了一些他沒用過的相似物品,向一歲多的拉木頓珠試驗,而這小男孩總能無誤地認出,並說:「這是我的!這是我的!」

當時的拉木頓珠正在牙牙學語階段,隻會幾句西寧話,但是當他和尋訪團成員對談時,竟然用流利拉薩方言回答。尋訪團問他來自何處?哪一所僧院?他回答:「哲蚌寺的果芒劄倉。」尋訪團大喜望外,確定十四世達賴喇嘛找到了!

1940年冬季,舉行坐床大典,拉木頓珠嗣位為達賴喇嘛,成為西藏人的精神領袖,不久便剃度為沙彌。依照傳統而言,他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菩薩,實義為「正覺的勇者」,是一位將要證得正覺(菩提)的勇者,他選擇留在娑婆世界以繼續利生的事業,而不是為求自己的解脫。觀世音菩薩化現為西藏的達賴喇嘛,為眾生而奉獻自己。

當他六歲時,在拉薩的布達拉宮和夏宮接受教育。他的學習課程涵蓋五個主要及次要學門。主要課程包括:因明學(邏輯)、西藏藝術與文化、梵文、醫學、以及佛學。佛學最重要,也最難,所學的是五部大論:現觀莊嚴論、律經、俱舍論、入中論、釋量論。主要課程被稱為「五明」,而次要學門被稱為「小五明」,分別是:修辭學、詞藻學、韻律學、戲劇學、星相學。

達賴喇嘛與生俱來的聰慧,學習快速。他在二十五歲時獲得第一等格西學位,這相當於「佛學博士」的學位,這學位的取得必須先通過西藏三大佛寺:哲蚌、色拉和甘丹寺的初試,然後於正月,在拉薩大昭寺例行的祈福法會中通過最後的考試才能取得。考試的流程是這樣的:早上先由三十位學者考問因明學(邏輯),下午的時候和十五位學者辯論中觀,到晚上還要通過三十五位學者考問五部大論,達賴喇嘛以優異的成績通過這場在二萬出家僧眾麵前所舉行的考試。

達賴喇嘛平時在每一個公開的場合中,總是盡力讓自己顯得很平凡。比如說,麵對照相機時,他也許騎在健身腳踏車上,或者頭戴棒球帽,甚至讓他刷牙的照片公諸於世。他會從後麵重拍你的背並把手臂繞在你的肩膀上,或在高僧會議上公然地打嗬欠。他時常跟舉世頂尖的科學家、思想家、宗教領袖和政治家座談,並把話說到他們的心坎裏去;他對福音書開示的深度和甜美,使倫敦的基督徒感動得流下淚來;義大利某大城的市長因見到達賴喇嘛而當場歡喜大叫;愛嘲諷的記者,因他的坦率而折服,變得輕鬆了;而物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也為他的聰明才智所振奮,對他留下深刻印象。

達賴喇嘛認為悲心就是身體力行,不論是那個層次:政治、宗教、社會或是個人,絕不遲疑!在街上遇到一個喝醉的人,步履踉蹌的走過他的身邊,他會對他合掌彎腰;在漫長的正式演講會中,他會不顧演講地與坐在前排的小孩眼神交會;也會設法走向長廊的另一端加持坐在輪椅上的婦人。

盡管他一直都是世人注目的焦點,為數百萬的人所尊敬,達賴喇嘛還是很歡喜的過他簡單的比丘生活。他每天早上四點起床,然後開始一個半鐘頭的禪修和祈請文。坐在他的禪座上,雙手擺在大腿上,拇指相觸,開始發威猛的誓願,願他每一個身語意的行為皆能利益他人。他說:「藉此方式,能讓你的一整天過得都很有意義。」早課結束後,他向佛陀頂禮,然後開始有意義的一天。

1989年尊者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主要是因為他不斷地宣揚以「包容與互相尊重」的和平方法,關懷地球上有情的眾生,致力維護曆史文化財產。

在他多次出國訪問時,都強調慈心、悲心、善良心,及對世界大同的責任和世界不同宗教信仰間互相了解的重要性,不管尊者是以佛教僧人、人權的奮鬥者、非暴力主張者或不休止的世界和平發言人等不同身份與角色而言,慈悲以及親切的關懷,一向都是達賴喇嘛尊者生活和工作的特色。

眾所周知,達賴喇嘛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而他的行誼,正是菩薩行。他說:「隻要有慈悲心,每個人都可以是觀世音菩薩。」一如他在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的這番話:「隻要宇宙長存,隻要生命延續,願本人能等待至那時,驅散世上的不幸!」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