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讀西方教科書中的夏、商、周

(2004-11-06 06:32:22) 下一個
讀西方教科書中的夏、商、周

歐陽龍門

西方的曆史教科書在談到中國古代文明的時候,多數都是從商朝開始。有的提到夏朝,有的完全不提。原因是夏朝沒有和文字記載相吻合的考古證據。比如說,夏朝的文字是什麽,就沒有人說得出。而商朝的文字是甲骨文,是世界公認的。

中國的文化在從新石器時代向青銅時代過度的階段稱為“龍山文化”,時間大致是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這段時間裏,人們在燒製陶器的過程中逐漸學會了青銅的冶煉。“龍山文化”末期,出現了青銅製品。這個時間正是夏朝開始的時間。

在提到夏朝的時候自然要提到河南偃師的“二裏頭文化”,說它可能屬於夏朝。國內的許多人,尤其是新聞界,總是過分熱忱地把它說成是夏朝的實證,有人甚至直接說它是夏都斟鄩。但是,國內一些的專家、國外的絕大多數專家還是持謹慎態度,認為現在說這話還為時尚早。盡管中外人士都承認“二裏頭”發掘出了中國目前最早的宮殿,但從年代的角度看,它也可能屬於商朝。

西方的曆史教科書認為,商朝的文明通過遊牧民族的入侵,受到過中東文明的影響。他們的證據是:大麥、小麥、綿羊、牛、馬、青銅、戰車、車輪。這一點引起了另外一些專家的反駁,他們認為商文化完全是本土的。所有的教科書都承認:商朝的文明有自己獨特的創造,最明顯的例子是養蠶和織絲。

中國人的祖先崇拜也是獨特的,家族姓氏在前,個人名字在後,體現了社會的基本結構是以家族為單位,而不是以個人為單位。這一點與西方大大地不同,而且一直延續到現代。我們的《史記》把這看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青銅冶煉技術在商朝達到了頂峰,為世界各文明中水平最高。

甲骨文使中國古代文明迥異於西方古代文明。西方古代文明的像型文字和楔型文字如今都已不傳,而甲骨文還能為今日的中國人所辯識。

說到商朝,就不能不說河南安陽的“殷墟”。殷墟的發現為商朝的存在提供了無可辯駁的考古證據。商朝在公元前1300年前後遷都到殷,即《史記》中說的“帝盤庚,徙河南”,“百姓由寧,殷道複興”。殷墟出土的甲骨和銅器上的甲骨文資料證實了《史記》中《殷本紀》的高度準確性,由此人們推斷《史記》中的《夏本紀》也應該是可靠的。

另外,四川廣漢的三星堆也出土了大量的銅器,年代是公元前12世紀,也就是商朝。三星堆銅器的文化風格與中原的商文化迥然不同,應該是中國古代文明多元的證據。

說到周朝,篇幅就比較大了,因為周朝從公元前841年起就有了確切的編年史記錄。同時,還有大量的考古證據和出土文物。

周朝又分為西周 (公元前1046 – 公元前771年) 和東周(公元前770年 – 公元前221年)。西周的都城在西安附近,東周的都成在洛陽。東周又進一步分為春秋(公元前770年 – 公元前475年)和戰國(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兩個時期,分別得名於《春秋》和《戰國策》兩書。

冶鐵技術在春秋晚期開始發展起來,為人們提供了更有效的生產工具和武器,大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史記》對此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而西方教科書都承認,中國的冶鐵技術比西方早了差不多一千年。

西方教科書還指出:周朝沒有商朝那樣重視祖先崇拜,而是更強調“天”、“天命”。《史記》沒有指出這一點。

到了東周的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文化呈現了空前的繁榮。每一本西方的曆史教科書都一定會介紹老子、孔子、孫子。有的還提到孟子、荀子、莊子、商鞅、韓非子、墨子、公孫龍子。我們的《易經》、《詩經》、《道德經》、《孫子兵法》都受到極高的推崇。

夏朝的開始大致相當於青銅時代的開始,周朝的結束也就是青銅時代的結束。從夏朝開始到周朝結束的一千八百多年,基本上就是中國的青銅時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