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轉貼]卡梅隆“大帝”:隻有這個瘋子,才能創造阿凡達

(2010-01-15 11:33:46) 下一個
[轉貼]卡梅隆“大帝”:隻有這個瘋子,才能創造阿凡達

憑空創造出一個世界不是件容易的事,世界上隻有一小部分瘋子才能夠完成

  1. 8歲的一天,卡梅隆感到世界要完蛋了。那是1962年,古巴核彈危機爆發,卡梅隆在自家的茶幾上發現一本建造防核塵地下室的手冊。後來他說,這件事改變了他的一生。在此之前,他關心的隻是要在路燈點亮前騎車回家——聽爸爸的話。

  “曾經,我以為我們的世界是和平安寧的,”卡梅隆說,“直到那時我才意識到這不過是一廂情願的臆想,我們所在的世界可能在任何一瞬毀滅。”

  從那時起,卡梅隆開始著迷戰爭,而那些躲在毯子裏、打著手電筒、徹夜閱讀科幻小說的經驗,更加深了他的恐懼。

  可是21世紀的世界並沒有像他小時候所想的那樣完蛋。“阿西莫夫說,科幻小說的讀者是一群從現實逃亡汙濁的、被核戰爭困擾、人口負荷過重的世界的人,”如今卡麥隆覺得這不是一種純粹的逃避主義,而是對未來的建構,“經曆過1960年代的一切,科幻給予了你一種有趣的視野,讓你用一種末世情懷來思考世界,而我也始終沒能擺脫過‘末世’這一主題,甚至連非科幻片(泰坦尼克號)也不例外。那是另一種形式的‘末世’。”

  這個早熟的男孩,最終成長為好萊塢描述末世圖景的國王。從2029年的機器人戰爭,到1912年的巨輪沉沒,再到潘多拉星球的殖民與反抗,卡梅隆的每部電影背後都埋藏著童年深處的恐懼。他要告訴人們的是,如何通過人道和靈魂進行自我救贖。

  2. 如今,卡梅隆已經56歲。

  他一直麵臨著巨大的壓力。因為他的電影一直是造價最高昂的,打破他的紀錄的隻有他自己。《終結者2》是第一部製作花費超過1億美元的電影,《泰坦尼克號》首次刷新了2億美元,現在《阿凡達》的造價高達3億美元。

  在牌桌上,卡梅隆的策略通常隻有一個:一次性把全部籌碼推出去,甚至有時還追加上自己身上所有值錢的東西。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勇氣,所以勝利女神總是偏愛神勇的國王。《終結者2》全球票房收益5.19億美元,《泰坦尼克號》至今保持著電影史上的最高票房紀錄18億美元,而《阿凡達》,根據最新數據,已在全球狂卷13.5億美元。

  相比於喬治·盧卡斯的外太空史詩片、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的驚悚科幻,卡梅隆的電影更血腥,影像更有衝擊力,但骨子裏卻暗含深情。在卡梅隆看來,《阿凡達》就是一部關於女人,關於人們如何相愛的電影。男女主人公雖然來自不同的星球,不同的文化,但一句“Iseeyou”卻成為他們重新審視世界的開始。

  “他是那種典型的技術型小子,”斯皮爾伯格說,“但卻能把故事講得楚楚動人。”

  作為一個8月16日出生的獅子座導演,卡梅隆內心深處的溫情往往被外表張揚的霸氣掩蓋。他一直在造夢,而且每一個夢都影響了整個電影業的發展。他從不曲意迎合觀眾的口味,而是不顧一切地製作出心目中理想的電影。

  “隻要聽到‘你不行’、‘你不可能’、‘你辦不到’這樣的字眼,他就會勃起,”與卡梅隆相交多年的演員比爾·帕克斯頓說,“外界的質疑聲一直是成就卡梅隆電影帝國的基礎。”

  對於那些阻攔自己前進的障礙,卡梅隆總有自己的處理方式。他把自己視為一頭荒野上的獨狼,甚至會咬傷那些伸出的援手。“告訴你的老兄,他正被菊爆,如果他不亂動的話,也許就不會那麽疼了,”這是他在片場讓福克斯製片人給公司高層帶的口信。

  卡梅隆討厭不像他一樣發瘋工作的人。一次製片人蘭道被卡梅隆訓斥:“為什麽你皮膚曬黑了,這裏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們一天在這裏工作14個小時,隻能在開車上班的路上和第二天早上看到太陽。”

  他總是不斷地透支自己,把自己放逐在崩潰的邊緣。一次在片場,卡梅隆看著自己手上浸滿的道具血漿說:“從以前的電影中,無論是精神還是肉體上,我都沾滿了如此之多的鮮血。”

  卡梅隆的骨子裏充滿英雄主義思想。“驕傲自豪地活著,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即便這要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卡梅隆說,“在好萊塢,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嚴格的自我要求。在那個世界裏,沒有多少人值得信任,與你握手不如說是敷衍。他們想跟你簽電影合約,不過是因為你有用,是個成功的導演。我討厭好萊塢這種勢利的行為。我可不想因為做出了點成就,就被人捧得高高的。”

  3. 卡梅隆出生在加拿大,一個離尼亞加拉瀑布不遠的小鎮。2004年,布什競選總統獲勝,憤怒的卡梅隆撤銷了美國國籍的申請。卡梅隆的父親是一家紙廠的工程師,母親是一位藝術家,這似乎注定了他一生下來就具有工程和藝術兩方麵的天賦。他曾經帶領小夥伴們製造過一個足以在地麵上留下彈坑的拋石機,還用一個自製的潛水艇把一隻老鼠送到了尼亞加拉河底。但他並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是怎樣。他的夢想是寫作科幻小說,並為它們繪畫插圖。

  “現在想來,做電影導演是我順理成章的選擇,因為電影就是用畫麵講故事,”卡梅隆說,“不過那時,我從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為導演。”

  卡梅隆第一次考慮把電影作為職業是在1968年,他獨自看完庫布裏克的《2001太空漫遊》。這部片子票房慘淡,1500人的電影院隻坐了寥寥數人。當卡梅隆晃晃悠悠地從電影院出來,他坐在路邊,開始嘔吐——被電影中迷幻般的鏡頭弄得暈頭轉向。正是這一刻,卡梅隆完成了從電影迷到電影人的蛻變。更確切地說,他開始迷戀電影特效,他希望自己成為那個使宇宙飛船看上去栩栩如生的家夥。

  卡梅隆找到一本介紹《2001太空漫遊》的厚書,盡管對其中的電影名詞一知半解,他仍然開始按照書中的模型製作宇宙飛船。他始終不明白電影的特效是怎麽做出來的。他把《2001太空漫遊》反複看了10遍,隻為弄明白他所看到的一切。

  有趣的是,1994年拍完《真實的謊言》,卡梅隆找到已經隱居的庫布裏克,與他一起觀看自己的新作。影片中,施瓦辛格駕駛鷂式戰鬥機發射一枚導彈,導彈上掛著個恐怖分子,穿過寫字樓,擊中一架直升機,轟隆爆炸!卡梅隆反複播放這組鏡頭,讓庫布裏克看懂那是怎麽做出來的。

  17歲時,卡梅隆一家搬到了南加州的橘郡。他被一所大學的物理係錄取,卻很快對課程感到失望。“我父親是大學畢業生,”卡梅隆說,“但你知道,我並不想做他認為我應該做的事。”他退學,和一個漢堡包連鎖店的女招待結婚。

  那是一段自我放逐的歲月。他抽大麻,酗酒,一度給學校做卡車司機。“我成了藍領工人,”卡梅隆說,“但我一直以一個藝術家的方式思考,我繪畫,我寫作,我想著電影。”

  1977年,喬治·盧卡斯的科幻電影《星球大戰》取得巨大成功,這直接刺激到卡梅隆。他開始到加州大學的圖書館,複印那些電影視覺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他研讀了兩大麻袋論文,僅僅花了幾百美元的複印費,就完成了美國最好的電影學校的視覺專業課程。

  “從一開始,我就被電影特效吸引,”卡梅隆說,“我對電影史的興趣幾乎為零,我根本不知道亨弗萊·褒加是誰。”

  這期間,卡梅隆拍攝了一部人與機器人之戰的科幻短片。這部片子讓他獲得了好萊塢製作人羅傑·科曼的青睞,正式進入了電影行業。

  科曼的工作室堪稱當時新一代電影人的搖籃,弗朗西斯·科波拉、馬丁·斯科塞斯等人都曾在這裏工作。在拍攝《星空大戰》(BattleBeyondtheStars)時,卡梅隆奉命設計片中的宇宙飛船。他獲得了科曼的褒獎:“他畫的草稿棒極了,是我見過最好的。”

  卡梅隆對工作格外投入,經常幹至深夜。在他的世界裏,早已沒有前後左右之分,隻有宇宙飛船的艙頭艙尾、左舷右舷。卡梅隆很快脫穎而出,第二年就升職為《恐怖星係》(GalaxyofTerror)的特效導演。他的雄心勃勃自然也招來非議。“工作室的人大都討厭我,”卡梅隆後來說,“可我不在乎這些。”

  4. 1981年,卡梅隆成為《食人魚2:繁殖》的導演,這是他第一次獲得執導影片的自主權。他來到意大利,發現電影的經費嚴重不足,而和一口意大利語的工作人員相處也並不愉快。

  在近乎隔絕的境地裏,卡梅隆每天隻睡3小時,幾乎單槍匹馬地完成了所有工作。拍攝完畢後,製片方出於對這個羽翼未豐的導演的輕視,不讓他參與影片的最終剪輯。怒火中燒的卡梅隆用一張信用卡撬開了工作室的門,自己設法學會了意大利的剪輯機。

  夜複一夜,卡梅隆溜進工作室,剪輯自己的電影,而饑餓、貧困折磨著他,終於把他擊垮在羅馬的一家小旅館裏。睡夢裏,他夢見自己被一個來自未來的機器殺手追殺。夢境是如此清晰,以至他被驚醒後,敏感地意識到:這樣的故事是電影史上沒有的。

  在分析了10部史上最成功的電影後,卡梅隆發現,讓普通人置於死地而後生是電影最吸引人的橋段。於是他把故事的背景設定在2014年,經過和機器人的一場大規模核戰爭,現代文明已經灰飛煙滅。人類最終勝出,然而機器人派出一個看似不可阻擋的勇士回到1984年的洛杉磯,他的任務就是殺死當時還是一個孩子的未來的人類領袖,以及他的母親。

  劇本最終來到阿諾德·施瓦辛格手裏。這位昔日的健美冠軍在餐桌上興奮地和卡梅隆談起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演出終結者的關鍵在於壓抑人類的一切情感,表現出機器人的冷酷無情。

  盡管如此,在付賬時,冷酷的施瓦辛格還是拿起了賬單,因為開著輛破雪佛蘭的卡梅隆身無分文。

  工作時,卡梅隆總能進入一種狂熱的狀態。他變成一個瘋狂的完美主義者。“他會事先在頭腦中設定好每一個細節,”施瓦辛格說,“即使出現一丁點差錯,他都會暴跳如雷。”

  “你做得糟透了,”拍完一個鏡頭後,卡梅隆毫不客氣地對扮演機器人的施瓦辛格說,“人類都不會比你做得更差。”

  盡管有時氣得要命,施瓦辛格還是被卡梅隆的敬業震驚。在拍攝特技鏡頭時,卡梅隆都會親曆親為。“他不帶任何防護措施,多危險的動作都毫不猶豫,”施瓦辛格回憶,“很多次我都對自己說,這個人一定是他媽瘋了。”

  卡梅隆曾信誓旦旦地對施瓦辛格說,不用擔心台詞太少,“這會是全年最令人懷念的角色,甚至10年內都是。”如今,施瓦辛格在電影中的台詞——“Hastalavista,baby(再見,寶貝)”、“I\'llbeback(我會回來的)”——依然令人記憶猶新。

  “我們將終結全球變暖,”在競選州長時,施瓦辛格操著他標誌性的語言說,“我們將對犯罪行為說‘Hastalavista’。”

  《終結者》在票房上大獲成功,本來負責這部影片發行工作的Orion影業公司高層並沒有看好它,打算草草地放映一周了事。然而,這部小成本(650萬美元)的電影卻在全球擄獲了7800萬美元的票房。即使取得了成功,影業公司仍然沒有為電影追加一分錢的廣告。

  “我對這樣的決定失望至極,”卡梅隆憤怒地說,“他們對待我就像對待一攤狗屎。”

  當初,為了能導演自己的電影,卡梅隆不惜以1美元的價格,把劇本賣給製片人高爾·安尼·赫特。電影征服了觀眾,也征服了赫特。她和卡梅隆開始拍拖,在時速 120邁的車上,卡梅隆會若無其事地抽著煙,給她打電話。對卡梅隆來說,愛情是一種對創造力的催化。不久之後,他執導了《異形》的續集。當演員西格妮·韋弗第一次來到片場,她就被鎮住了。

  “我從大學開始,就致力於槍支的監管,”韋弗說,“可當來到片場,我看到無數支槍,全部是吉姆(卡梅隆的昵稱)親自設計的。”

  5. 《異形2》使韋弗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而卡梅隆亦憑借此片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物。

  對卡梅隆來說,拍電影就像是打仗,獲勝經常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氣。在拍攝《深淵》(TheAbyss)之前,卡梅隆找到萊昂納多·戈德伯格。“我來是想告訴你一件事,”卡梅隆盯著這位福克斯公司的老板說,“一旦電影開始拍攝,唯一可以阻止我的方法就是殺了我。”戈德伯格嚇得一身冷汗,完全相信眼前的家夥所言非虛。

  直至今天,《深淵》仍是電影史上拍攝難度最大的電影之一。它講述了一個美國核潛艇突然被撞擊沉入深淵,幾位鑽油工人奉命救回潛艇隊員的故事。卡梅隆在南加州一家廢棄的核電站建起一個能容納800萬加侖水的巨大水箱。為了模擬深海效果,卡梅隆把大量的浮力球平鋪在水麵上,遮擋自然光線。整部電影都要在水下拍攝,主要演職人員都必須具有潛水資格。拍攝期間,演職員每天要在水下呆10小時。很多時候,他們日落後開始工作,淩晨2點才爬出來午飯。

  和演員一樣,卡梅隆也戴著防水麵具。不過一個單向的對講機允許卡梅隆像國王一樣向水下傳達命令,而演職員卻無法回應。“這可能是每個導演的夢想,”卡梅隆說。不過,艱苦的拍攝很快使演職員發明了一套手語。大拇指朝上表示“要崩潰了”,兩根大拇指朝上則表示崩潰和絕望的程度加深一倍。

  卡梅隆依然身先士卒,他和演員們一起長時間呆在水下。隻有他自己能做的事情,他才會去要求他的部下。經過最初階段的熱火朝天,疲勞開始像吸血鬼一樣折磨每一個人。因為長時間的浸泡,藍色潛水服往往一兩天就被漂白成灰色。頭發和眉毛也難逃厄運,當人們爬出水箱,漂白的眉毛迎著冷風脫落。

  主演艾德·哈裏斯至今無法忘記每天拍攝結束後被拖回酒店的情景。有幾次,這位以“硬漢”形象著稱的演員,甚至像小女孩一樣哭泣起來,可第二天一早又不得不重回片場。

  隻有卡梅隆從未動搖。堅定的決心是他力量的源泉:“拍攝中困難不斷,但這些都不能讓我泄氣,隻能讓我鼓舞。”

  由於擔心超支,福克斯派出一位資深製片人來到片場監工。他坐著租來的卡迪拉克,西裝革履,告誡卡梅隆要縮減拍攝計劃和開支。悲劇發生了。“和吉姆打交道,你要先明白兩件事,”《深淵》的攝影師說,“第一,他討厭被叫做吉米;第二,他不願意陌生人碰他,不幸的是,那位製片人把兩件事都幹了。”

  拍攝《深淵》時,女主演瑪麗·伊麗莎白便因與卡梅隆意見不合,鬧得很不愉快,而卡梅隆和赫德的婚姻也陷入危機。人們記得當時赫德的T恤上寫著這樣一句話:“生活是深淵,然後你跳下去。”

  跟卡梅隆合作過的人對他的評價毀譽參半。一部分人覺得他不可理喻,但同時大家又都以擁有一件寫著“你嚇不倒我,我跟詹姆斯·卡梅隆一起工作過”的T恤衫而自豪。

  當有人向卡梅隆求證,是否因他要求過高而讓別人覺得他很難相處時,卡梅隆說:“我覺得做得更好不是什麽錯,對電影工作來說更是如此。”

  《深淵》為電影特技的發展樹立了裏程碑。它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水下特技效果。卡梅隆運用各種方法表現水下奇觀,啟發了一批電影人,之後的《獵殺紅色十月》、《紅潮風暴》和《U-571》都受到了它的影響,卡梅隆後來的《泰坦尼克號》也運用了在《深淵》中實踐過的多種特技手段。

  《深淵》中開創的另一個特技技術更具有革命性的影響,那就是它首次在電影中使用了大量的電腦生成影像。這種技術不但解決了利用模型難以拍攝在三維空間運動的生物體的困難,創造了令人信服的海底遊泳智慧生物形象,而且創造了片中最令人難忘的場景——會變形的水柱,這種電腦生成變形物體的技術改變了整個電影行業的發展。

6. 在好萊塢,最大的資本不是金錢,而是夢想。夢想是進入這個國度的鑰匙。而卡梅隆一直夢想拍攝一部以1912年豪華郵輪“泰坦尼克”沉沒為背景的電影,旨在賦予其人性的一麵。在卡梅隆看來,這部影片並非文獻片式的電影,而是一次真實的曆史體驗。他想讓觀眾置身泰坦尼克號,體驗沉船前最後的時刻,體味這場災難恐懼而迷人的榮耀。

  對大多數人來說,卡梅隆的想法荒唐透頂。這個故事難道不是眾人皆知的陳詞濫調?遑論拍攝的巨額耗資。他們說,卡梅隆總是一次次地挑戰極限,這一次他們希望看他摔跟頭。

  為了這部電影,卡梅隆決定去拍那艘貨真價實的沉船。卡梅隆聚集了一支名為“藍色潛水”的探險隊。探險隊包括一艘同類船隻中最大的俄羅斯科考船和兩艘可以下潛到泰坦尼克號殘骸深度的潛水艇,這樣的潛水艇全世界也隻有5艘。

  每次下潛都像是一次登月任務。當卡梅隆最終來到泰坦尼克號的甲板上方,他感到時間消失了。他後來在《泰坦尼克》的書中寫道:“我仿佛可以聽見1500人在顛簸的船上哭喊,可以看見巨浪般的海水傾瀉至欄杆前、而史密斯船長向船員說別了的畫麵。”

  回到陸地,從未落淚的卡梅隆“大帝”一度失控。“我此前做過太多有關泰坦尼克號的調研工作,對整起事件都了如指掌,”卡梅隆說,“可當我在沉船甲板附近時,我被震撼了,我為死在那裏的無辜者流淚。”

  為了讓觀眾為泰坦尼克號哭泣,為在那艘船上的人哭泣,卡梅隆想通過兩個觀眾在意的角色,為他們創造一個情緒上的照明棒。傑克和羅絲便是基於以上原因產生的,《泰坦尼克號》的故事也就變成了他們的故事。

  “我意識到我這部影片必須從頭到尾是個愛情故事,”卡梅隆說,“有哪種浪漫能比泰坦尼克號故事裏男人女人一起為即將到來的殘酷命運哭泣更讓人心碎?”

  為了複製泰坦尼克號的場景,卡梅隆設計了一條228米長,10層樓高的郵輪。一座足夠容納它的影棚也在墨西哥拔地而起。麵對千餘名演員,卡梅隆坐在塔式吊車上,用擴音器指揮。

  電影的細節達到了不可思議的真實程度。“絕對正確”的苛刻信條被每個部門嚴格執行。每一樣東西的外觀,每個人如何走動,怎樣說話,有哪些禮數,執行日常事務和應對突發事件時的表現,都必須一絲不苟。

  開機幾周,劇組已超支數千萬美元。當被問到耗資如此巨大來實現自己的夢想有何感受時,卡梅隆淡然答道:“我們是在打造奇跡,而打造奇跡需要花錢。”

  卡梅隆是個不好惹的家夥。“他咄咄逼人,即使在某件事情上我與他站在同一立場,有時也會被他攻擊,”福克斯公司的高層比爾·梅坎尼克一臉無奈,“就好像同一個戰壕裏的戰友一樣,明明是自己人,他卻向你開火。”但卡梅隆身邊總有一批固定的追隨者,他們一麵膜拜卡梅隆藝術上的偉大,一麵忍受“國王”性情上的反複無常,以及毫不客氣的劈頭痛罵。

  《泰坦尼克號》未能在1997年7月如期上映,預算也由1.1億美元飆升至2.5億美元。卡梅隆放棄了1000萬美元的導演和製片費,隻拿100萬左右的劇本費,但福克斯公司還是認定這部電影會賠錢,要求搭上他下一部電影的分成比例。

  對卡梅隆的質疑鋪天蓋地,就連《時代》周刊也打出了“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號能避免災難嗎?”的標題。有人預測,即使《泰坦尼克》的表現超越了同樣長3小時的奧斯卡獲獎影片《與狼共舞》,製片方仍將損失7000萬美元。

  頂著輿論和市場的壓力,卡梅隆決定背水一戰。在剪輯《泰坦尼克號》時,他甚至在計算機旁綁了一把剃刀,上麵寫著使用說明:“電影砸鍋了使用!”(Useonlyiffilmsucks!)

  《泰坦尼克號》終於在聖誕節前啟航,當年的火爆程度如同現在的《阿凡達》。當《洛杉磯時報》的影評人肯尼斯·圖蘭發表一篇惡評後,憤怒的“國王”終於毫不客氣地撰文回擊了。

  直到今天,卡梅隆依然對潑髒水的人耿耿於懷。“一開始,他們把我當成好萊塢最大的傻瓜,他們削尖了刀子,要把《泰坦尼克號》刺得體無完膚,”卡梅隆說,“但他們被我打敗了,操他們,操那些潑髒水的人。”

  《泰坦尼克號》讓卡梅隆再一次享譽全球,博得18億美元票房。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這部電影囊括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11項大獎,卡梅隆也成為了眾人矚目的好萊塢“國王”。

  7. 1997年,《泰坦尼克號》成功之後,卡梅隆加冕成王。此時的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舉目望去皆為他的疆土。他想拍什麽就拍什麽。可他消失了。一消失就是12年。

  其實,從1998年開始,卡梅隆就打算征戰新的疆土。他認為至少能在當年暑期,最晚年底,開拍早在1994年就完成劇本創作的《阿凡達》。

  “我當時的野心太大了,當時的技術根本不可能完成它,”卡梅隆回憶道。經過嚴密的計算,如果當時拍攝《阿凡達》並且特效達到卡梅隆預想的效果,成本將高達4億美元。所有思維正常的大公司老板都會被這個數字嚇跑。

  卡梅隆隻好默默等待,同時開始親自創造能匹配自己電影野心的技術手段。

  1999 年,他寄給一起合作過《泰坦尼克號》的水下攝影師文斯·佩斯(VincePace)一張從洛杉磯飛往東京的頭等艙機票。他們在索尼高清攝像機研發部碰頭,說服了那裏的研發人員,把他們生產的HD攝像機中的鏡頭和圖像傳感器分離開來。這樣,攝像機將會變得更為輕便,甚至可以直接拿在手上。

  索尼的技術員同意了這個想法,並為此專門開設了一條新的生產線。於是在接下來的3個月裏,卡梅隆和索尼的工程師一起,著手改進一種新型的、輕便的3-D立體攝像係統——他們最終做到了。

  接著是初始測試。佩斯準備找幾個演員,看看拍攝效果,而卡梅隆卻有其他想法。他讓佩斯把3D攝像機固定在一架二戰時期的P-51戰鬥機上,接著跟飛行員一起跳上了飛機。在空中,他們找到了目標——1架B-17空中堡壘。攝像機預備,B-17戰鬥機的0.51口徑機槍便開始不停地向P-51射擊空彈殼。卡梅隆拍下了整個過程,最後的放映效果證明,一切都如預想的那樣穩當。

  就在《阿凡達》計劃就要實施之時,卡梅隆“大帝”征服和殖民火星的想法開始冒出火花。2000年,卡梅隆來到俄羅斯,在那裏接受駕駛前蘇聯宇航飛機的訓練。他將在國際太空站上度過30天的時間,並在外太空行走的同時,用3D攝像機記錄下自己所看到的一切。他要真實地做到庫布裏克在《2001太空漫遊》中做到的一切。

  為了證明把攝像機帶入外太空是安全可行的,卡梅隆決定先在深海裏做一係列的測試。

  他的第一個目標是泰坦尼克號的殘骸。

  2001年夏天,他乘坐潛水器又一次拍攝了這艘沉沒已久、讓他和無數觀眾淚流滿麵的巨型郵輪。可是由於“9·11”事件的發生,他的拍攝計劃被迫壓縮,國際太空站的任務也被擱置一旁。2003年,一部名為《深淵幽靈》的3D紀錄片仍然問世了,雖然隻有很少的觀眾看過它。

  2005年,卡梅隆又推出一部全新製作的《深海異形》。片中大膽提出許多假設,認為深海中的生物造型十分類似想象中的外層空間生物,因此生活在深海中的奇特生物,可能就是來自外層空間的異形。

  在美國宇航局(NASA)和搜索地外智慧(SETI)科學家的幫助下,攝製組前往分布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10個潛水點,用了16個月的時間,去挖掘海洋深處無窮無盡的奧秘。

  他們一直深入幾千米以下的海底,這裏沒有陽光,水裏含有巨毒,海底火山的岩漿噴口使得地表沸騰灼熱。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裏,造物者卻創造出許多最稀奇古怪的水下生靈,比如6英尺長的蟲子,身上布滿了紅色的血管,可是卻沒有消化器官;全盲的白色螃蟹和短腳的蜂窩蝦,可以憑感覺辨別方位、取暖和覓食。這些深海異形所生存的封閉環境和地球上其它物種的非獨立生態係統完全不同。它們使卡梅隆產生這樣的聯想:這種生命的形式會存在於外太空嗎?

  如今卡梅隆已經為美國宇航局當了3年的科學顧問,並參與研究用於火星探測任務的相機。他還是火星協會最活躍的一員,這個私人組織的成員均為科幻小說家和太空員,他們的目標是帶領人類探測並最終移民到火星。

  8. 4年前,他開始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阿凡達》的拍攝製作中。

  《阿凡達》的拍攝地點有兩個,一個位於新西蘭惠靈頓的“石街攝影棚”(《金剛》就是在這裏拍攝的),他用了31天完成了影片真人部分的拍攝。另一個片場則位於洛杉磯PlayaVista一座被稱為“錄音棚”(TheVolume)的原休斯頓飛機工廠內(麵積是一般動態捕捉工作室的5倍),進行動作捕捉的拍攝,這樣的拍攝同樣耗費了31天。

  “錄音棚”內,演員們身穿黑色束身服,上麵布滿了白色的小光點,而天花板上則布滿了120個黑白相間的監控攝影機,它們用來捕捉演員的每一個動作,並把這些動態嵌入到數字場景當中。

  演員的麵部特寫通過頭戴一台對照他們麵孔的動態捕捉攝像機完成,這台機器將會捕捉到他們臉部哪怕是最細微的變化:麵部肌肉的抽動,瞳孔的放大和縮小,牙齒、嘴巴和嘴唇的互動。之後一切數據將被上傳到房間四周的十幾台電腦中,而這些數據將與CGI(動畫模擬)人物的動作合二為一,最後再加上虛擬場景一起傳送到卡梅隆眼前的取景器上。

  對於卡梅隆來說,這就像在執導一場在潘多拉星球真實上演的動作片。1米8高的演員索爾蒂娜在卡梅隆的取景器裏成了行走在外太空星球叢林裏的身高3米的納美族公主。

  另一邊,在剪輯室的大屏幕上,可以看到初期的圖像生成。此時人物的刻畫還十分粗糙,仿佛90年代的電腦遊戲。經過電腦的二次加工和雕琢,納美人的公主涅提妮開始從屏幕上複活,她的皮膚變得可觸摸和布滿光澤,她的綠色大眼睛有了生氣。

  事實上,《阿凡達》對自然場景的依賴比以往任何一部實況動作片都少。那些看起來極度真實的納美人,都是藝術家們在積年累月中一步步完善他們的身體、傳情達意的眼睛和尾巴而雕琢出來的作品。如果你把鏡頭縮近,看看納美人身上掛著的一串串頸鏈,每一顆珠子都是如此的清晰和真實,因為它們都是由一名數碼設計師所畫,這樣才能讓人感覺出手工製品的質感。除此之外,潘多拉星球上的每一片葉子、每一寸草地都是這樣被創造出來的。

  這套專門為《阿凡達》訂造的電腦係統用了9個月的時間才製作完成,其中的運算極其複雜,它非常精確——甚至能複製皮膚表層下肌肉的抽動。雖然對於電腦來說,屏幕上的一切隻不過是一長串的1和0,要想把它生成人類所能認知的畫麵,單幅就需花費30個小時。

  卡梅隆曾經算過,整部《阿凡達》隻有15個鏡頭不包含特技,如此龐大的特效需要漫長的後期製作,這也是為何電影原定的上映時間被推遲了半年,並超出預算6000萬美元。

  卡梅隆聯手了世界上最強大的3家特效製作團隊。“維塔”800人團隊(WetaWorkshop,《指環王》三部曲、《金剛》都是該公司承擔特效製作)負責動作和表情捕捉,以及最後的CGI生成。“工業光魔”(IndustrialLight&Magic,導演喬治·盧卡斯為拍攝《星球大戰》於 1981年創立)負責後期特效。至於“數字領域”,則是當年《終結者2》和《泰坦尼克號》的功臣,他們擅長製作大氣、海洋、塵埃等細微顆粒效果。除此之外,還有數家小公司分門別類地為影片打磨視覺效果。

  至此,一支傳奇、高效、無敵的團隊誕生了。他們的目標隻有一個:塑造出最鮮活真實的潘多拉星球。

  《阿凡達》的虛擬場景是如此的真實,以至於當你把它與現實中的演員放在一起,也沒有人能分出真假。

  “這部電影融合了我一生的所有成就,”卡梅隆自豪地說,“沒有人做過比這更複雜的事。如果你把自己的目標定在不可思議的高度並且失敗了,你的失敗也勝於其他任何人的成功。”

  9. 喬治·盧卡斯曾說:“憑空創造出一個世界不是件容易的事,世界上隻有一小部分瘋子才能夠完成。我曾創建一個《星球大戰》的世界,卡梅隆現在做的這些是在挑戰我們這些前輩的成果。”

  在《阿凡達》裏,卡梅隆也希望創造出一個完整的世界。2005年8月,卡梅隆首先寫信給南加州大學教授保羅·R·弗洛莫(PaulRFrommer),請他為劇本裏的潘多拉星居民創造一套完整的語言體係。他的建議是從居住在新西蘭的毛利人語言裏尋找靈感,於是弗洛莫在13 個月之後交出了一本小冊子,裏麵全是他創造的外星詞匯。卡梅隆一麵讓弗洛莫去教演員們開口說這門從未有人講過的語言,一麵開始根據這本詞典來命名潘多拉星上的生物。

  卡梅隆自己在深海中的拍攝經曆也被大量運用在影片中。海洋深淵裏的巨藻林、珊瑚礁和深海魚類成為了片中大部分動植物的原型。他又請來了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植物學係主任朱迪·霍爾(JodieHolt)為他創造的植物描繪出以科學為依據的細節。

  盡管大部分的動植物設計工作都交給了世界上最頂尖的科學家來完成,卡梅隆還是給自己預留了一樣生物,由他親自設計——閃雷獸。這類生物是潘多拉星球上的頂級掠食者,體長超過5.5米,高2.5米,用6條腿奔馳,頭部背部覆蓋著重鎧甲,擁有足以撕裂一切的堅齶,能嗅到13公裏以外的獵物。它們都是獨自狩獵,在 300平方公裏範圍之內。

  按卡梅隆的說法,這頭怪獸可以把異形當點心吃,而他創造它的目的就是要超越自己,超越曾經的異形。

  卡梅隆還聘請了一位天體物理學家、一位音樂教授和一名考古學家來設計潘多拉星的大氣密度和一種三聲階的異族音樂。這些最後都由一組人編撰成了一本厚達350頁的《潘多拉百科全書》,詳細記載了一套完整的外星生態和文化。

  卡梅隆要超越盧卡斯的《星球大戰百科全書》。他同時確信,《阿凡達》將是一部更新電影曆史的作品。

  “關於這部電影的製作技術已經說得很多,坦率地講,我不關心電影是怎麽製作的,”卡梅隆說,“《阿凡達》是一個愛情故事,我要表達的絕不僅僅是鐵血和戰爭。”

  在《阿凡達》劇本裏,卡梅隆這樣寫道:“一個世紀後的地球,人口是今日的3倍,達到200億人。整個地球幾乎已被灰色的人類文明覆蓋,月球暗的那一麵也閃爍著人類都市的光芒。人口過剩,過度開發,老舊的核廢料外泄,空氣汙染,濫砍濫伐……曾經綠意盎然的美麗星球,看起來已跟化糞池沒有兩樣。海洋因過漁而貧瘠,有毒的廢水不斷流入,所有的鯨魚與一半以上的魚類已經絕種。陸地上,跟世紀初相比,一半以上的物種已經不複存在,剩下的大多瀕臨滅絕。人類利用科技上的優勢,得以繼續生存,但幾乎與大自然失去了聯係。不再有國家公園,隻有越來越多的集合住宅和蛋白質農場。昔日風景如畫的國家公園已開發成高級公寓住宅。沿岸海域幾乎都被開發為養殖場,因為隻有螺旋藻的生產率大到足以養活所有人。”

  在卡梅隆看來,世界已經瘋狂了,但人類還有足夠的時間毀滅自己。他在自家建造了一個私人水泵。當加州的山火熊熊襲來,鄰居們尖叫奔逃,卡梅隆則把泡沫混合進後院的遊泳池,用抽水機把水沫灑滿整棟房子。他穿上黃色的防火服,戴上氧氣麵罩,像真正的“國王”坐在椅子上,等待大火的來臨。

  火像一堵30多米高的城牆,沿山坡直衝而下。卡梅隆終於看清了末日來臨的圖景。

  10. 從1992年開始,卡梅隆一直住在加州馬裏布的一個高級社區裏,梅爾·吉布森和“小甜甜”布蘭妮都是他的鄰居。5年前,卡梅隆又買下了隔壁的房子,同樣的設計師,同樣的風格。這所房子曾經屬於好萊塢老兵喬治·斯科特,內有一整套電影後期設備、幾個剪輯室和一個放映廳。

  這位導演家裏有許多“玩具”。他曾擁有一架“噴氣突擊隊員”直升機,現在車庫裏停著一排越野摩托車,3輛哈雷、一輛杜卡迪和外噴經典藍白線條的福特 GT。當然,最後還有一輛從內飾、車身到車頂全黑的雪佛蘭科爾維特。閑暇之時,他設計潛水器,現在手頭上研發的一台可以下潛到10公裏之下的深海。他將用潛水器探測馬裏亞納海溝——地球上最接近地心之處。

  卡梅隆有過5任妻子,分別是女招待、電影製作人、導演、演員、演員。4個孩子,從2歲到16歲,和一個19歲的繼子。2000年他和演員蘇茜·愛彌斯結婚。蘇茜曾在《泰坦尼克號》中扮演一個小角色。在愛彌斯之前,卡梅隆太太是琳達·漢密爾頓,她曾在《終結者》係列電影中飾演薩拉·康納。她說,她和卡梅隆在第一次拍攝時相處得並不好,“拍完那電影,我就常開玩笑說,那個人一定站在機器人一邊。”

  薩拉·康納想結婚,但是卡梅隆對傳統的家庭生活不感興趣。“他過去常對我說:‘什麽人都能做父親,做丈夫,但是這世界上隻有5個人能做我現在做的事。我要做這個。”直到薩拉懷孕,生下卡梅隆的第一個孩子——約瑟芬,他們才結婚。不過9個月後,婚姻宣告結束。

  在薩拉之前,卡梅隆剛和女導演凱瑟琳·比奇洛離了婚。如今她的電影《拆彈部隊》將與《阿凡達》同時競爭奧斯卡。

  卡梅隆的老朋友威舍爾說,卡梅隆的生命中總是有強勢的女人。“他喜歡描寫她們,也喜歡和她們結婚。如果說他的生活和工作有什麽主題的話,那麽這就是最重要的:女人和自主權。‘命無定數,強者自有可為’——這是《終結者》的台詞,我敢說這也是卡梅隆的人生信條。”

十大科幻電影

  ①《月球曆險記》(1902)

  導演:喬治·梅裏愛

  主演:喬治·梅裏愛

  作為電影剛剛誕生時的產物,這部僅有14分鍾的短片卻擁有難以想象的偉大意義。喬治·梅裏愛利用極其簡陋的設備和突發奇想的設計,經過改編儒勒·凡爾納的小說前期的實景拍攝之後,再通過蒙太奇手法、定格動畫、特殊化妝等等手段,終於將這部具備科幻片祖師爺地位的電影製作完成。從這部電影之後,特效電影的概念被逐步推廣開來,終究形成了電影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技術手段。

  ②《金剛》(1933)

  導演:梅裏安·C·庫珀

  主演:菲伊·雷、羅伯特·阿姆斯特朗

  這部拍攝於1933年的《金剛》不僅在當時是超級大片,而且也影響到了之後半個多世紀的電影創作。影片采用了動畫、模型、幕布技術等多種手段的完美結合,為觀眾在銀幕上呈現了金剛行走在原始森林、攀爬於帝國大廈頂端的奇幻場景,整個世界都為這部電影所展現的神奇場景而震驚。《金剛》中所運用到的定格動畫和幕布技術的拍攝技巧,即使到了90年代依然被電影人所借鑒。

  ③《2001太空漫遊》(1968)

  導演:斯坦利·庫布裏克

  主演:雷洛德·羅塞特、丹尼爾·瑞查特

  庫布裏克在這部電影中首度使用了“前投影特效技術”,即是在拍攝時用一部單獨的投影機,並在攝影機前方45°的方向放置一塊單麵鏡,與攝影機成90° 角的投影機將背景畫麵投向單麵鏡,演員在鏡頭前表演之時,攝影機就會把演員和背景畫麵悉數收入鏡頭,這樣更增強了畫麵的逼真感。這種技術一直延續到了今天,直至綠幕技術普及之後,才逐步被取代。

  ④《星球大戰》(1977)

  導演:喬治·盧卡斯

  主演:哈裏森·福特、馬克·哈米爾

  影片運用了微縮模型拍攝、幕布技巧、特效化妝,還有給人穿上機器外殼等等,原始和先進的方法一起用上,最終耗資1100萬美金將影片製作完成。喬治· 盧卡斯還為該片特別成立了特效公司“工業光魔”,這是電影史上第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特效電影公司,並且在其後成為行業的標杆。

  ⑤《誰陷害了兔子羅傑》(1988)

  導演:羅伯特·澤米基斯

  主演:鮑勃·霍普金斯、喬安娜·卡西迪

  這是電影史上第一部真人與動畫合演的電影長片,影片中真人和動畫人物的配合表演幾乎天衣無縫。

  ⑥《終結者2》(1991)

  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主演:阿諾德·施瓦辛格

  這部電影中出現了液態機器人T-1000,前後耗費了40餘個特效鏡頭,T-1000也是電影大片中首次出現全CGI式的數字人物。

  ⑦《侏羅紀公園》(1993)

  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

  主演:山姆·尼爾、勞拉·鄧恩

  斯皮爾伯格幾乎把當時所有先進的特效技術都搬到了這部電影之中,影片可以算是那個時代的特效集大成之作。

  ⑧《黑客帝國》(1999)

  導演:沃卓斯基兄弟

  主演:基努·裏維斯、勞倫斯·費什伯恩

  運用最為先進的電腦特效處理爆破和動作場景,還引入了中國功夫和吊威亞技術來拍攝動作表演,影片提供了最為炫酷的特效場景:360°的鏡頭旋轉、子彈時間、網絡虛擬世界等等。這部電影中的概念和手法都在當時引發了廣泛關注。《黑客帝國》將電影完全帶入了電腦特效的時代。

  ⑨《指環王》(2001~2003)

  導演:彼得·傑克遜

  主演:伊利亞·伍德、伊萬·麥克萊恩

  彼得·傑克遜在這套係列影片中幾乎動用了所有的特效技術,模型、化妝、綠幕、CGI技術、人物動作表情捕捉等等,古老的和最先進的特效一應俱全。

  ⑩《阿凡達》(2009)

  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主演:薩姆·沃辛頓、西格尼·韋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