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胡耀邦下台中趙紫陽的責任? zt

(2009-11-10 13:28:52) 下一個
胡耀邦下台中趙紫陽的責任?

---《改革曆程》讀後


張鶴慈【新世紀新聞網】2009-9-6


首先聲明,我認為趙紫陽是在中共改革派中的佼佼者,特別在89年有不俗的表現。

但人是複雜的,我不認為對一個人應該隻分為黑白兩種,更不喜歡造神和拔高。

沒有必要對一個人求全責備,更何況是一個已經故去的受人尊敬的人;但有關曆史真相,應該按照書的副標題所寫的:還原曆史。

對趙紫陽的責難,這裏隻談胡耀邦下台中他的責任。

胡耀邦有他自己的問題。如果趙紫陽在書中,除了談他們的分歧,而且公開承認,他就是認為胡耀邦應該下台;而不解釋胡耀邦下台這個事件中,他擔當的角色,我可能不會寫文章責難他。

但看了他的自我解釋,得出的結論反而是:趙紫陽不隻是在胡耀邦下台事件中落井投石,而是胡耀邦下台的的主要推動者。趙紫陽和中共的政治老人一起,影響和逼勸了鄧小平,使鄧小平自斷手臂。

諷刺的是,後來的趙紫陽同樣走了胡耀邦的路。

書中198頁,趙紫陽反駁了外界對他在胡耀邦下台中的作為的傳言,而他的反駁,不但沒有能夠說清楚問題,反而進一步證明了,他在胡耀邦下台問題上不可逃脫的責任。

趙紫陽全文刊登了,他在1984年5月25日寫給鄧小平和陳雲的信。但沒有同時刊登陳俊生的建議。而如果沒有陳的信,我們就不能準確的知道,趙紫陽告訴鄧小平和陳雲的到底都是些什麽。因為趙紫陽的信,是和陳的信一起給的鄧小平和陳雲。趙紫陽是根據陳的建議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而趙紫陽沒有說明,陳的信是否和胡耀邦沒有關聯。

就趙紫陽公布的這封信,應該很清楚的說明,趙紫陽當時的矛頭,就是針對胡耀邦。

趙紫陽對胡耀邦的不滿。他自己說的,就是胡耀邦不懂經濟,而又利用總書記的權力,對他和國務院橫加幹涉。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也的確讓一些原來對趙紫陽不滿的人,一定程度的原諒了趙紫陽。

趙紫陽指責胡耀邦幹預他領導的國務院。而按照中共的製度,總書記不隻是可以,而是必須幹預國務院的。

但現在,作為總理的趙紫陽的信,談的是黨的建設,是應該屬於胡耀邦管轄的範圍,而不是國務院管轄的範圍。作為一個黨員,或作為一個黨的高級領導幹部,當然有權利就黨的建設,提出自己的建議。但是;這裏就引出了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趙紫陽為什麽不直接寫信給胡耀邦?

在改革曆程的書中,也就是在他談這封信的同時(200頁),他承認胡耀邦是能夠聽取不同意見,對人寬厚,可以爭論,甚至可以吵架的人。

為什麽趙紫陽對黨的建設的意見,不去和主管黨的工作的黨總書記去談?為什麽不去和可以爭論,甚至吵架的寬厚人去談。

如果這封信不是針對胡耀邦,為什麽一直到了信已經發出後將近三年後的87年,在胡耀邦下台的生活會以前,胡耀邦一直被蒙在鼓裏,一直不知道這封信。而整肅胡耀邦的生活會中的一些老人,卻早就知道了這封信。

如果這封信不是針對胡耀邦,為什麽鄧小平和陳雲在收到這封信後,也同樣不去和負責黨務工作的總書記胡耀邦談?一個國務院總理,政治局常委,對共產黨的國家長治久安的黨的領導製度的問題的建議,為什麽要瞞著黨的總書記?

第二個問題是,趙資陽寫這封信的目的,是為黨製定必要的規章製度。為了長治久安;主題是共產黨的集體領導。

當時,中共規章製度的毛病不在胡耀邦,而正是在趙紫陽寫信遞交的人:鄧小平和陳雲。

鄧小平作為太上皇,是當時中共規章製度的最根本的弊病。而陳雲和他身後的顧問委員會,同樣是中共規章製度中的癌變。

趙紫陽為什麽給鄧小平和陳雲寫信,目的應該是很清楚的;趙紫陽寄希望於還沒有老糊塗的鄧小平和陳雲,到底是讓他們幹什麽?真的如他信中所說的,隻是堅持集體領導?鄧小平的太上皇,難道算是集體領導?陳雲和顧問委員會,可以(開除)[推倒]總書記,難道是堅持了集體領導?

在胡耀邦下台的生活會上,趙紫陽的發言給出了答案:趙紫陽批評胡耀邦,不遵守民主集中製,不遵守黨的集體領導和黨的紀律。甚至說出,在鄧小平等老人在世的時候,你都如此的話,難道不就是證明,這封信的矛頭,所指就是胡耀邦?趙紫陽寫信給鄧小平和陳雲,就是他知道,他們兩個人有可以製約,可以撤換胡耀邦的力量!

趙紫陽應該不算是越級上訴。因為理論上,胡耀邦是中共最高領導人。但實質上,鄧小平和陳雲,都淩駕(與)[於]胡耀邦(至)[之]上。這兩個人是搞倒胡耀邦的關鍵人物。趙紫陽知道,隻有鄧小平肯首,胡耀邦才能下台。而要鄧小平肯首,陳雲和他身後的老幹部的壓力,是同樣不可或缺的。趙紫陽就是需要利用鄧小平和陳雲的力量,壓胡耀邦,甚至搞掉胡耀邦。

從《改革進程》一書中,可以看(的)[得]出來,趙紫陽對陳雲有清楚的認識,特別是對陳雲非常不滿意胡耀邦,知道(的)[得]清清楚楚。趙紫陽也知道,雖然胡耀邦解放了老幹部,但他不客氣的對老幹部的子女下手,已經徹底的得罪了這些老幹部。趙紫陽知道,老幹部對胡耀邦虎視耽耽。而且就在趙紫陽給陳雲寫信的一年前,陳雲和鄧立群,姚依林,宋平等人,已經公開的對胡耀邦發難。這些人已經公開企圖搞倒胡耀邦,隻是火候差一點而沒有成功。

趙紫陽居然寫信給一次對胡耀邦發動未遂政變的領袖陳雲,而沒有給應該負責黨的建設的胡耀邦。

而這封信不管趙紫陽的主觀動機如何,效果就是,趙紫陽給陳雲和他身後的顧問委員會的一個合作對付胡耀邦的信號。趙紫陽寫信給管經濟而不管黨務的陳雲,隻能是說明,趙紫陽加入了一年前已經存在的[以]陳雲為首的倒胡耀邦陣線。

胡耀邦是老幹部和國務院係統的合作搞下去的清君側。而這封信,應該就是統一戰線建立的關鍵的一步。

83年,陳雲沒有成功推翻胡耀邦,而84年,陳雲和趙紫陽聯手,成功(的)[地]推翻了胡耀邦。

搞倒胡耀邦,對趙紫陽來說,他是最大的受益人。他替代了胡耀邦,成為名義上的中國最高領導人。

文革後複出的中共幹部,基本可以分為兩派。在否定文革的一致的後麵,一種人要的是恢複文革前;而另外一種是從文革的教訓中,明白了中國需要一條新路。而這裏的新路,說白了就是放棄社會主義道路;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到資產階級自由化,都是否定社會主義道路的嚐試和努力。

80年代鄧小平、趙紫陽、胡耀邦,都屬於後一種。他們的確在嚐試改變中國;當時中國出現的這三駕馬車,的確給中國帶來了希望。

胡耀邦的下台,鄧小平的左轉,都是中國嚐試找一條新路中的重大失敗。而這兩個關鍵事件中,趙紫陽都有不能推卻的責任。

最原諒的說法,也隻能解釋為,當時迷戀新權威主義的趙紫陽,為了實現他的政治抱負,而不得不搬開攔路的胡耀邦。

趙紫陽是80年代中國政治中的少有的佼佼者,不論水平,氣質,眼光,魄力,不論機遇,黨內的位置,人際關係,政治手段,都是當時少見的佼佼者。可惜功虧一簣。可能是欲速則不達,也可能是自身的局限性。


張鶴慈 03,09,09墨爾本


後記:在書的220頁,趙紫陽談到了胡喬木和鄧力群(和)[與]胡耀邦的衝突。他的自我辯解是,(以)[因]為他隻忙(與)[於]經濟和外交,而對意識形態不感興趣。同時也(以)[因]為對胡耀邦有看法,所有在這場鬥爭中,他處於超然地位。而胡喬木和鄧力群,也沒有把他視為對立麵。

胡喬木等沒有把趙紫陽視為對立麵,隻能是(以)[因]為趙紫陽名義把胡喬木等視為對立麵。胡耀邦和胡喬木等的矛盾,不是個人恩怨,而是中國最根本的何去何從的原則問題。趙紫陽怎麽能夠(以)[因]為對胡耀邦個人的一些不滿,而超然處之?唇亡齒寒,趙紫陽最後也就是被當年整肅胡耀邦的人整肅下去的。

而用不關心意識形態,也同樣不能解釋。80年底的中國,經濟,外交根本離不開意識形態。而趙紫陽給鄧小平,陳雲的信,談的[就]是黨的建設,而不是經濟,外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