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60周年之:我們應該怎樣與國際接軌?zt (圖)

(2009-09-29 23:21:04) 下一個

60周年之:我們應該怎樣與國際接軌?

上次在廣州時,看到一個新聞,說廣東政府撥款1500萬元人民幣搞改善公共交通的前期調研,製定方案。我大吃一驚,發現他們真是財大氣粗啊,我對很多朋友說,不知道他們要怎麽調查研究,其實隻要給我150塊錢,我現在就能夠把他們在未來十年要做的那些事基本上都寫出來。不信?等我寫好了,你封進信封裏,等到他們計劃做出來,開始投入更多的錢付諸實施的時候,你再打開信封,保準我150塊錢弄出的措施和他們1500萬買來的差不了多少。

朋友問我為什麽如此自信?我說,我有一個習慣(可謂“怪癖”),就是在思考和寫作與民生有關的小說、論文和博文的時候,常常需要獨自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把自己塞在擁擠的人群中,密不透風,思路才能開闊。久而久之,我就對各地的交通狀況很了解了,等到把國內和國外的稍一對比,就知道利弊之所在了。上次廣州終於決定要搞公交快車道,其實,世界大多西方國家都有了,而我在好幾年前到廣州定居時就認為廣州應該搞了,早搞的話,成本更低,也更利於城市規劃。

其實,如何治理交通,也是一個與西方接軌的問題。大家想一下,從西方引進的公路、路牌、汽車和交通規則,你要改進交通,首先還是應該先學習人家的。中國不是沒有自己的特殊情況(人口更多),不是不能搞出新的領先全人類的改善交通的措施,但你首先無法回避人家已經走過的那段路,你跳不過去的,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你的所謂改善交通措施,將會是很多西方或者亞洲國家在十幾、幾十年前做過的。你引進了交通領域的所有硬件,那麽,軟件方麵你引進了多少?司機的素質、車站的設置、樓房和街道之間被各單位和小區用欄杆隔絕的各種小路和胡同等等,都是一個問題。

我還強調了一點,要想了解如何改進公共交通,最好的辦法是讓管理交通的官員自己每天像我們一樣去坐公交車和地鐵,然後到國外西方國家去親自坐一下公交車,動一下腦筋,就可以了。正如快速公交車道這種東西,需要花費1500萬的經費去研究?那是你研究出來的嗎?可惜,中國那些能夠做出決策的交通官員除了先打招呼之後下去視察一下之外,大概沒有人為了找到解決辦法而去坐交通工具了。

如果我沒有說錯的話,中國每年各地管理交通的公務員和領導們雖然絡繹不絕地出國考察,但正如中國老百姓在公交車上從來看不到一個管交通的領導在身邊搞調研一樣,外國人民同樣也看不到中國的交通官員在海外坐公交車,人家是代表國家尊嚴出國,是代表你這些老百姓的啊,哪裏會坐公交車體驗生活,要坐就坐豪華專車啊。

上次在西安又激動地和朋友說起廣東要用1500萬人民幣搞前期調研這件事,朋友都覺得很好玩。他們不理解的是,我這個整天鼓搗民主這些大問題的華而不實的家夥怎麽談起交通這個小問題竟然激動得麵紅耳赤。一個朋友說,老楊啊,人家撥巨款搞前期調查研究,不也是和國際接軌嗎?難道西方不正是經常花費巨資搞調研,這樣才不會匆匆上馬,或者搞出爛尾工程?

朋友這樣將我一軍,倒讓我啞口無言了。我隻好連連點頭說,確實如此,西方人比較注重前期調研,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功。所以人家的研究機構和智庫特別發達,也有獨立性。我當時一時興起,還舉了一個老掉牙的例子,60年前,美國政府對是否要打朝鮮戰爭舉棋不定,這時,美國著名的智庫蘭德公司搞出了一個“可行性報告”,但他們不給美國政府看,要一大筆錢才肯出賣。可美國政府又舍不得花錢,就拒絕了。於是朝鮮戰爭爆發,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很多美國人都認為那是在一個錯誤的時間和錯誤的地點,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

後來蘭德公司的朝鮮局勢評估報告解密了,雖然內容有厚厚一大疊,但結論卻很簡單,就是幾個字:這場戰爭打不得!

美國政府知道這個結論後,腸子都悔青了。你想啊,如果當初美國政府舍得花錢,把蘭德公司的報告早點買過去,仔細研究一下,也許那場戰爭就可以避免,或者有另外一種方式進行。

沒有想到,我的話音才落,在場的幾位西安朋友都搶著發言了,他們說,老楊,在這方麵,我們中國早就接軌了,你太不了解中國的國情了。

於是一位西安朋友給我們講了一件事,他說,上次我們國家決定要在大西北治沙抗風,也學習西方,不惜血本撥款1.5億人民幣組織全國各地德高望重的專家學者搞調查研究,決心找出最佳方案,這個智庫的專家們用了整整一年時間才花完這一個多億的人民幣,專家累計出國都有上百次,都快成了旅遊專家了,辛苦死了……

最後找到了治理大西北風沙的辦法沒有?我急不可待地問。找到了,那位朋友很幹脆地說,結論比蘭德公司得出的那個還要簡單得多:種樹!

我一臉愕然,全場卻狂笑起來,笑聲還沒有結束,在座的一位學者朋友發言了,他說,其實我這裏還有一個更經典的和國際大學研究機構接軌的故事,話說北京大學某個研究所搞了一個課題,然後向政府申請課題經費,他們研究的課題是:咖啡為什麽要放糖。

沒有想到,我們國家特重視教育和科研,北大還真申請到了100萬人民幣的課題費,100萬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北大的專家用了三個多月才用完,當然,課題也完成,結論其實也很簡單的。

咖啡為什麽要放糖?在座一位朋友像我剛才一樣急不可耐地問。

那位學者朋友慢悠悠地說,結論就是:咖啡太苦。

這次,我們竟然都不好意思大笑了。中國挺特別的,嚴肅的CCTV的新聞聯播,常常讓人發笑,可你真正講起笑話來,大家就都笑不出來了。不過,好在我們在接軌,雖然造成了很多笑話,但畢竟也在進步。

說到廣州的交通,說到與國際接軌,我又想起一件事。幾個月前,廣州地鐵突然撤掉了使用了很久的地鐵站附近的街道地圖,全部換上了立體地圖,就是那種從空中鳥瞰拍攝的3D地圖。

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地圖,我感到很新鮮,甚至喜出望外,畢竟我們的衛星上天了,我們從太空看地球了,那麽把那些單調的平麵地圖換成這種別開生麵的立體地圖,新鮮活潑,也算是一種與時俱進吧。估計還是最新的接軌舉措也說不定。

不過,在地圖前站了一會,我就開始迷糊了,以我的地理和地圖知識,竟然發現很難找到我想去的地方。這時我才想起來,我走過的幾十個國家裏,幾乎沒有一個國家的車站使用這種地圖。這種地圖隻適合旅遊景點,以及大家本來就熟悉的區域,不適合為陌生人提供方位的地圖。後來我的觀察也證明了這一點,自從換上這種鳥瞰地圖後,廣州地鐵站就多了一群腦袋擰來扭去都弄不清東南西北的遊客。

我想,換上這種花裏胡哨的地圖的領導也許是出於創新,我們不是一直在強調與國際接軌嗎?他們一定不耐煩了,這一次要一步到位,直接與宇宙上的衛星接軌,隻是我們的民眾的眼界還沒有像我們的神州飛船一樣可以從空中俯瞰人間,弄得民眾頗有點不習慣。

中國過去三十年裏取得的成績,大多是因為我們打開了國門,對外開放並逐漸與國際接軌了。與國際接軌中有兩個問題值得一提,一是很多該與國際接軌的地方偏偏不去接軌,強調什麽中國特色,其實是利益集團在頑強抗拒;另外一個問題是在硬件上接軌,在軟件上抗拒,結果弄得不倫不類。怎麽解決這兩個問題呢?很簡單,繼續與國際接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