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ZT

(2009-03-30 17:41:43) 下一個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馬悲鳴


國內《讀書》雜誌1996年第10期刊登了日本原駐中國特命全權大使中江要介的文章《該謝罪的什麽時候都要謝罪》。現將全文照錄如下:

【附錄】~~~~~~~~~~~~~~~~~~~~~~~~~~~~~~

             該謝罪的什麽時候都要謝罪

              8226;〔日〕中江要介8226;

  “日中實現邦交正常化,已接近20個春秋。21世紀,作為亞洲大國的日本,是繼續生存下去,還是淪落為孤立無援的三流國家?我們日本現在正站在十字路口。”

              ──原駐中國特命全權大使
                      中江要介

  那麽,日本怎樣做才能變成另外一個國家呢?僅以亞洲而言,日本必須充分反省過去所發動的侵略戰爭,決不能忘記加害者的立場。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幹什麽都是無濟於事的。

  但是,日本人特別是年輕一代,對日本過去在亞洲都幹了些什麽,幾乎是既無這種知識,也無這種認識。如果提到“南京大屠殺”,隻是聽說過,究竟是怎麽個情況,他就說不清楚。據說,有這樣一個大學生,他聽到日本吞並韓國,卻表示驚訝,說還有這麽件事啊?!這是沒有好好學習近代史的一種善意的無知。正因為看到這樣的年輕一代,才出現1991年8月中國方麵的發言,出現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的發言,即:“日本對過去的戰爭,沒有進行反省,即使進行了反省,也不道歉。對年輕一代的教育不夠。”

  對年輕一代,首先必須讓他們正確地認識日本的近代史。必須從這方麵著手進行教育。

  同樣重要的是,對亞洲各國一有機會就應有表示道歉的心情。堪稱為榜樣的,是同樣侵略了歐洲各國的德國的態度。德國的曆屆總理有機會就講納粹的錯誤行為,由衷地進行道歉。在編篡教科書中有關納粹的錯誤行為時,也與有關國家協商和研究後寫成,力爭正確地教育年輕一代。

  與此相反,日本的首腦人物們口頭上雖也說反省遺憾等,但並不想說“錯了,對不起”這種明確的道歉的話。某外國駐日本的特派記者報導說:“其理由很明顯,如果道歉不得體,會遭到一些人的壓力,說是懦弱。”

  如果始終保持這種姿勢,即使出訪亞洲各國,不僅談不到友好,反而會給人留下反抗和懷疑的心情。外國的新聞報導界也提出有關日本戰爭的責任問題。很多報導對日本不明確道歉一事,抱懷疑態度。

  他們說,最希望(日本)天皇陛下能抓住好機會向亞洲各國道歉。中國希望天皇訪華,也是期待天皇對受極大損害的中國人民說這些話。如果真有表示反省的心意,才最能打動對方的心,也是能打動日本國民心弦之事。如果隻是去一趟,不說一句表示歉意的話,那就會引起反作用,倒不如不去為好。

  特別是關於中國,如果對過去的戰爭不進行反省和道歉,那就不能期待友好關係的進一步發展。他們對過去的仇恨牢記不忘,甚至執意要把它傳給子子孫孫。即使自己的生命結束了,天地都消失了,此恨也難以消除。白樂天所寫的描述玄宗皇帝和楊貴妃悲戀的著名的《長恨歌》最後一節,似乎成了他們仇恨侵略戰爭的寫照,在我的耳邊響了起來,打動我的心弦: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不論日中友好,還是與亞洲各國共存共榮,最終還是取決於日本人的心。自古以來,大和民族是一個吟詠詩歌、熱愛大自然的性格溫柔的民族。但是,自汲取近代文明,特別是第二次大戰後,由於急速完成經濟增長,價值觀開始改變,生活在鋼筋混凝土的世界,崇拜機械文明,宛如隻有一顆機械一般冰冷的心。

  曾幾何時,原有的溫柔典雅性格、關懷他人等為人所不可缺的品質,被遺忘了。在學校,蔓延著欺辱他人的風氣。孩子們為在考試中取勝,不惜將別人拉下馬來。玩機械遊戲的要比接近自然和與朋友玩耍的多。

  很多人歎息說,出訪亞洲各國的日本人,即使隨便觀察一下他們的的動作,也令人感到已經變成了傲慢人種。作為經濟上富裕起來的代價,日本人所獲得的難道是令人厭惡的富豪地位嗎?

  日本人所表現的,即使是善意的行動,也容易被理解為惡意。這是一種道德衰退。一些通情達理的外國人,還能理解在日本人當中保持下來的溫柔和典雅的性格。但日本人一旦形成集體,立即就會放棄這種性格,多變得旁若無人無人,行為粗野。日本如果照此走下去,不管尖端科技帶來的經濟增長翻幾番,也會很快地被國際社會所拋棄。在工業發達國家中,對黃色人種的偏見仍暢通無阻。即使情況並非如此,也會由於本身存在的弱點,再加上態度傲慢,必然會遭到孤立。

  日本人對自己所處的現狀,應進行謙虛的反省,返回日本人原有的關心他人、溫柔典雅的性格。應重新認識精神文化,而不闖入唯物唯錢主義圈內。要進一步接近自然,了解生物的生命之尊。進行這種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隻有對一切生命懷有敬畏之心者才能擁有溫厚而關心他人的品德。要有愛動物、愛植物之心,這是很重要的。能夠針鋒相對地反對侵犯人權和反對戰爭,也是因為他懂得生命之寶貴。

  在世界和平來臨,世界秩序即將發生激變的今天,價值觀也在隨著變化。迄今機械文明一邊倒的想法,也不得不隨之轉變。屆時,日本的技術及資金力量也未必能象今天這樣受到評價。應該說,現在的形勢已是迫使日本人回到自己的起點上,對自己進行再認識的時候了。

□ 摘自《讀書》1996年第10期

【正文】~~~~~~~~~~~~~~~~~~~~~~~~~~~~~~

中江先生最後引用了中國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長恨歌》裏的名句:“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來體會慘遭侵略殺戮的那些亞洲國家仇恨日軍的心理。並指出日本人應該效法德國人那樣,一有機會,就向被自己侵略和殺戮了的國家民族道歉。

不要忘了,中江先生可是日本的駐外大使!!!

現在下將中江先生文章略改數字,再以中文書寫軟件將文中的“中國”、“亞洲”、“韓國”等字眼都換成“西藏”,而把“日本”兩字換作“中國”,看看這篇遊戲之作讀起來是否有文法上的不通順。

【代換練習】~~~~~~~~~~~~~~~~~~~~~~~~~~~~~~

  那麽,中國怎樣做才能變成另外一個國家呢?僅以西藏而言,中國必須充分反省過去所發動的侵略戰爭,決不能忘記加害者的立場。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幹什麽都是無濟於事的。

  但是,中國人特別是年輕一代,對中國過去在西藏都幹了些什麽,幾乎是既無這種知識,也無這種認識。如果提到“盧布林卡大屠殺”,隻是聽說過,究竟是怎麽個情況,他就說不清楚。據說,有這樣一個大學生,他聽到中國吞並西藏,卻表示驚訝,說還有這麽件事啊?!這是沒有好好學習近代史的一種善意的無知。正因為看到這樣的年輕一代,才出現西藏流亡者方麵的發言,即:“中國對過去的戰爭,沒有進行反省,即使進行了反省,也不道歉。對年輕一代的教育不夠。”

  對年輕一代,首先必須讓他們正確地認識中國的近代史。必須從這方麵著手進行教育。

  同樣重要的是,對西藏一有機會就應有表示道歉的心情。堪稱為榜樣的,是同樣侵略了歐洲各國的德國的態度。德國的曆屆總理有機會就講納粹的錯誤行為,由衷地進行道歉。在編篡教科書中有關納粹的錯誤行為時,也與有關國家協商和研究後寫成,力爭正確地教育年輕一代。

  與此相反,中國的首腦人物們不但口頭上從不說反省遺憾等,更不想說“錯了,對不起”這種明確的道歉的話。某外國駐中國的特派記者報導說:“其理由很明顯,如果道歉不得體,會遭到一些人的壓力,說是懦弱。”

  如果始終保持這種姿勢,即使出訪西藏,不僅談不到友好,反而會給人留下反抗和懷疑的心情。外國的新聞報導界也提出有關中國的戰爭責任問題。很多報導對中國不明確道歉一事,抱懷疑態度。

  他們說,最希望(中國)主席陛下能抓住好機會向西藏道歉。西藏希望主席訪藏,也是期待主席對受極大損害的西藏人民說這些話。如果真有表示反省的心意,才最能打動對方的心,也是能打動中國國民心弦之事。如果隻是去一趟,不說一句表示歉意的話,那就會引起反作用,倒不如不去為好。

  特別是關於西藏,如果對過去的戰爭不進行反省和道歉,那就不能期待友好關係的進一步發展。他們對過去的仇恨牢記不忘,甚至執意要把它傳給子子孫孫。即使自己的生命結束了,天地都消失了,此恨也難以消除。白樂天所寫的描述玄宗皇帝和楊貴妃悲戀的著名的《長恨歌》最後一節,似乎成了他們仇恨侵略戰爭的寫照,在我的耳邊響了起來,打動我的心弦: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不論漢藏友好,還是與西藏共存共榮,最終還是取決於中國人的心。自古以來,大漢民族是一個吟詠詩歌、熱愛大自然的性格溫柔的民族。但是,自汲取近代文明,特別是第二次大戰後,由於急速完成經濟增長,價值觀開始改變,生活在鋼筋混凝土的世界,崇拜機械文明,宛如隻有一顆機械一般冰冷的心。

  曾幾何時,原有的溫柔典雅性格、關懷他人等為人所不可缺的品質,被遺忘了。在學校,蔓延著欺辱他人的風氣。孩子們為在考試中取勝,不惜將別人拉下馬來。玩機械遊戲的要比接近自然和與朋友玩耍的多。

  很多人歎息說,出訪西藏的中國人,即使隨便觀察一下他們的的動作,也令人感到已經變成了傲慢人種。作為經濟上富裕起來的代價,中國人所獲得的難道是令人厭惡的富豪地位嗎?

  中國人所表現的,即使是善意的行動,也容易被理解為惡意。這是一種道德衰退。一些通情達理的外國人,還能理解在中國人當中保持下來的溫柔和典雅的性格。但中國人一旦形成集體,立即就會放棄這種性格,多變得旁若無人無人,行為粗野。中國如果照此走下去,不管尖端科技帶來的經濟增長翻幾番,也會很快地被國際社會所拋棄。在工業發達國家中,對黃色人種的偏見仍暢通無阻。即使情況並非如此,也會由於本身存在的弱點,再加上態度傲慢,必然會遭到孤立。

  中國人對自己所處的現狀,應進行謙虛的反省,返回中國人原有的關心他人、溫柔典雅的性格。應重新認識精神文化,而不闖入唯物唯錢主義圈內。要進一步接近自然,了解生物的生命之尊。進行這種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隻有對一切生命懷有敬畏之心者才能擁有溫厚而關心他人的品德。要有愛動物、愛植物之心,這是很重要的。能夠針鋒相對地反對侵犯人權和反對戰爭,也是因為他懂得生命之寶貴。

  在世界和平來臨,世界秩序即將發生激變的今天,價值觀也在隨著變化。迄今機械文明一邊倒的想法,也不得不隨之轉變。屆時,中國的技術及資金力量也未必能象今天這樣受到評價。應該說,現在的形勢已是迫使中國人回到自己的起點上,對自己進行再認識的時候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