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北洋水師“工資單”曝光:高薪養出豆腐兵[轉貼]

(2009-03-12 01:25:16) 下一個
北洋水師“工資單”曝光:高薪養出豆腐兵[轉貼]

1861年,鹹豐皇帝去世後,獨生子載淳繼位,慈安與慈禧太後垂簾聽政,中國曆史進入了同治皇帝時期。在這以後的近20年間,中國社會沒有發生大一些的戰爭,清政府認為,這是中興的吉兆,把其叫做“同治中興”。從上到下,都希望利用這一大好時機,恢複從鴉片戰爭以後幾乎喪失殆盡的底氣和榮氣,為大清帝國的統治積蓄力量。王公大臣們天天盼著,千萬不要打仗呀!
可是,越是不希望看到的事情,偏偏越是要發生。1885年中法戰爭爆發。8月23日,中國北洋艦隊在福建海麵的馬江,與海軍世界排名第二的法國海軍船隊進行作戰,在短短的40分鍾內,南洋艦隊就被擊沉。這件事極大的刺激了清政府,原來建設一隻海軍的想法再次被提出,而且,這次是全國上下,朝廷各派別意見是出奇的一致。

主持這項工作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

李鴻章辦事能力很強。在短短的3年內,就把海軍建立起來,而且成為世界海軍強國,居世界第七位,亞洲第一位。1888年頒布的《北洋海軍章程》是中國第一個海軍條令,規定得很具體。有些規定到今天還有用。比如,海軍艦艇官兵不得到岸上住宿,隻能在艦艇上居住。這些章程在世界上也是先進的。

北洋海軍成立的時候,李鴻章還比較擔心兵源,怕沒有人願意當海軍。為什麽呢?

因為,中國還處於傳統的農耕社會時期,種地是中國人最本分的事情。即便是當兵,也要當在陸地上作戰的陸軍,站在地麵上,心裏踏實。李鴻章說:“慮左帥在甘,諸將不願西行之情見於北洋。”

擔心出現當年像左宗棠率軍到西北時,官兵怕苦而不願意西行的情況在北洋海軍發生。

可是,沒有想到,北洋海軍成立不久,不僅李鴻章擔心的情況沒有發生,而且還麻煩了,許多綠營兵,甚至八旗子弟,也紛紛要求到北洋當兵。為了能當上北洋的兵,他們甚至不惜請客送禮,用現代的漢語叫“走兵門”,當時叫“內有門馬”。

真是怪了!李鴻章聞報後,又喜又驚。喜的是不愁沒有兵源了,驚的是還是沒有明白,怎麽有這麽多人來爭著搶著當海軍?

其實,這個問號的答案就在李鴻章自己那裏-北洋海軍的薪水高!

海軍與陸軍不一樣,幾乎在其成立那天起,海軍的技術成分就高於陸軍。說得通俗一點,當海軍要比當陸軍要求高。在陸軍,你可以目不識丁,並且不影響你當這個長,做那個官。但在海軍不行。北洋海軍的軍官分為戰官和藝官,用現代的話講,就是指揮軍官和技術軍官。戰官指的各艦的艦長(管帶)和大副、二副、三副,藝官指的是各艦的輪機長。《北洋海軍章程》規定,無論是戰官和藝官,都必須從正規的軍校畢業,也就是水師學堂畢業,經過專業學習與訓練才能擔任。不經軍事院校培訓,就不能任軍官,這在中國軍事史上還是第一次。這項規定明確堵塞了直接從行伍的士兵中提拔軍官的道路,大大提高了軍官的質量。

這種情況隻能在海軍出現!

北洋海軍的士兵也是這樣。根據《北洋海軍章程》,要求士兵必須會寫自已的名字,粗通文字,懂得艦艇知識。因為,艦艇上專業技術兵多達幾十種,如:旗兵、艙兵、油兵、魚雷兵、魚雷匠、升火兵、電燈兵、鍋爐兵、洋槍兵、油漆兵、帆兵、木匠、鐵匠等等。這些士兵的專業技術都不是一般的農民可以幹的。換句話說,這是技術活。

既然是技術活,掌握的人就不一定多,所以李鴻章為了搜羅到各種技術人才到北洋海軍中當兵,決定在北洋海軍中采用“高薪製”。《北洋海軍章程》解釋:“海軍為護國威遠之大計,不宜過從省吝也。中國海軍創設,餉力未充,未能援引英國等海軍行情待遇。但兵船將士終年涉曆風濤,異常勞苦,與綠營水陸情形迥不相同。不能不格外體恤,通盤籌計。”

就是說,當海軍不容易,待遇要厚一些。厚多少,倒不至於攀比像英國那樣的富國海軍的待遇,但至少要比綠營多。

高多少呢?

既然海軍章程裏提到要高於綠營兵的薪水,那麽,我們就看看綠營兵的薪水有多少。

綠營是清軍入關後,以歸附的明朝軍隊為基礎組建的武裝力量,因其以綠旗為標誌,以營為建製單位,向以稱為“綠營”。

綠營軍官的俸薪細目多,分為俸銀、薪銀、蔬菜燭炭銀、心紅與紙張銀四種。俸銀是正祿,用現在的話,叫基本工資,因以年計,也稱年俸;薪銀、蔬菜燭炭銀用現代的話叫崗位補助與獎金,生活費;心紅與紙張銀也就是辦公費用。綠營提督年收入為2605兩6錢9分銀。其中俸銀為81.693兩,薪銀144兩,蔬菜燭炭銀180兩,心紅紙張銀200兩,此外還有養廉銀2000兩。

綠營的總兵年收入為2011兩白銀;

副將為1177兩4錢白銀;

參將為743兩3錢白銀。

綠營士兵的薪水叫作餉,因以月計,又叫月餉。按綠營餉章規定,綠營的兵餉分3等支付,騎兵、文書為第一等,月支銀2兩,米3鬥;步兵為第二等,月支銀 1.5兩,米3鬥;後方勤務兵為第三等,月支銀1兩,米3鬥。綠營水師支餉,也分馬、步、後方勤務兵三等,同陸上部隊相同。

實際上,綠營士兵的實際領的薪水,要比這個數目低。因為還有名目繁多的扣除。

軍人是打仗的。戰爭來臨時,軍人要以生命保衛國家、人民的安全。所以,應該在平時給予軍人較高的經濟待遇和社會地位。這一點,是19世紀各國的共識。李鴻章是洋務運動先驅者與領導者,在這個問題上,他看得一點也不窄。他希望以高薪製,作為提升北洋海軍官兵戰鬥力的動力之一。於是,他指令海軍部在製定章程時,明確表示,北洋海軍的薪水要高於綠營。
北洋海軍遵照李鴻章的指示,重新修訂了海軍的薪水製度,將軍官的年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年俸”,即基本工資,占軍官總收入的40%;一部分是崗位津貼,當時叫“船俸”,占軍官收入的60%,取消綠營中的那些亂七八糟的薪、蔬、燭、炭、心紅、紙張等薪水分類名目。

根據北洋海軍的薪水標準:

海軍提督,官俸為3360兩,船俸為5040兩,合計8400兩,是綠營提督的3.2倍;

海軍總兵年收入為3960兩,為綠營總兵的1.97倍;

海軍副將年收入為3240兩,是綠營副將的2.75倍;

海軍參將年收入為2640兩,是綠營參將的3.55倍。

此外,北洋海軍還有其他收入。例如,北洋海軍有一筆叫“行船公費”的支出,這個費用一般用於:水線以上船艙內外的維修材料與工時費,如購買油漆、油斤、紙張、棉紗、砂布、煤炭裝卸、雇人引港、更換國旗、軍裝、采購零星物品、管帶自雇幕僚文書的費用。

這筆費用根據艦艇噸位的大小而定。噸位大的艦艇,行船公費就多。如北洋艦隊的主力艦“定遠”、“鎮遠”的行船公費每月各有850兩;“致遠”、“濟遠 ”、“靖遠”、“經遠”、“來遠”等噸位略小一點的5艘艦行船公費各為550兩。而噸位更小的“超勇”、“揚威”艦各為320兩。

而對這筆費用的使用,各艦管帶也就是艦長有很大的支配空間,據有關材料記載,北洋艦隊的高級軍官林泰增、劉步蟾、鄧世昌、方伯謙、葉祖圭、林永升、邱寶仁每月都用過這筆費用,為章程規定以外的開支買過單。

換句話說,北洋海軍的軍官除正常收入以外,還有其他油水可撈。

那麽,北洋海軍士兵的薪水有多少呢?

北洋海軍士兵的餉銀是這樣的:一等水手月薪10兩白銀;

一等炮目是20兩白銀;

岸上勤雜人員月薪為3兩白銀。

技術兵種薪水更高:

魚雷匠月薪24兩白銀;

電燈兵月薪30兩白銀;

連在岸當差的夫役,月餉也有3兩。

大家算算,北洋海軍士兵的薪水要比綠營士兵的薪水高多少。高達幾倍,甚至十幾倍呀!

這麽些銀子是什麽概念?今天的人們不用白銀直接作為交換的媒介,不太清楚這個問題。我舉幾個參照物來說明:

當時,一家中農的年收入為33-50兩之間;

東北金礦的護衛隊隊員年收入是36兩白銀;

寧波紡紗廠一個工人的年收入為13-23.5兩白銀;

一個山東工人的工資為18.3-60兩白銀。

這就充分說明北洋海軍官兵通過高薪製已超過了當時的中等收入家庭的水平。於是,才出現人們爭先恐後,挖門子盜洞、想方設法地要到北洋艦隊當兵的現象。

李鴻章想通過高薪製,吸引人才,打造一支現代化的海軍,全麵提高海軍的戰鬥力。願望是好的,但是結果呢?1895年2月12日早晨7點,隨著北洋艦隊提督,也就是北洋艦隊司令、北洋艦隊薪水最高的丁汝昌吞鴉片自殺而亡,沉重的身軀“撲通”一聲摔在地上,號稱世界第七、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蕩然無存了。

是武器裝備不好嗎?

在那個改變中國命運的甲午戰爭中,規模龐大的北洋艦隊有一流的裝備,它的艦艇幾乎都是世界造船工業最先進的國家生產的。而且,當時英國、德國等國家還沒有像現在限製對華軍火貿易,基本上是隻要你有錢,我就給你最好的艦船。俾斯麥曾指示德國伏爾鏗造船廠,一定要“卓越而準時的完成同中國的購艦貿易”。

至於待遇,北洋艦隊可以說是清政府武裝力量中最好的,甚至連清政府的最基本的武裝力量八旗兵都比不上他們。然而,最終這支海軍艦隊在戰爭中幾乎沒有擊沉一艘日軍艦艇就全軍覆沒。當北洋艦隊那麵長方形的黃色飛龍旗飄落在威海衛時,曆史就已告訴後人:花錢是買不來一支戰鬥力強的軍隊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