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利博客

讓我們乘著聲音的翅膀, 飛翔吧.
正文

【吊古戰場文】上 唐李華作; 帖兄作品

(2009-06-21 12:49:44) 下一個
吊古戰場文,難度很大,是唐代李華極思研榷的美文.我為了報靜靜聽兄的知音之情,始終不能忘懷其願望!今借打鐵兄鼎力相助,不顧任務之浩大,也願一試,望以微薄之力使更多誌士重拾我中華文化之曆史瑰寶! 算是我等拋磚引玉之勞吧!!!!



吊古戰場文  
《吊古戰場文》是唐代詩人李華寫的一篇駢賦。文中描述了古戰場荒涼淒慘景象,揭示了戰爭的殘酷以及給人民造成的苦難。  
作者簡介:  
李華(715-766),字遐叔,趙州讚皇(今屬河北)人。開元二十三年進士(735),天寶二年(743)登博學宏辭科。曆仕秘書省校書郎、監察禦史、右補闕等。安史亂中為叛軍所得,授偽鳳閣舍人職。亂後貶杭州司戶參軍。廣德二年(764),李峴領選江淮,辟華入幕府,擢檢校吏部員外郎。明年,因風痹去官,後客隱山陽以終。華為著名散文家,與蕭穎士齊名,世稱"蕭李"。並與蕭穎士、顏真卿等共倡古義,開韓、柳古文運動之先河。亦有詩名。其集已佚,後人輯有《李遐叔文集》。  

全文如下:  
浩浩乎!平沙無垠,敻不見人。河水縈帶,群山糾紛。黯兮慘悴,風悲日曛。蓬斷草枯,凜若霜晨。鳥飛不下,獸鋌亡群。亭長告餘曰:“此古戰場也。常覆三軍;往往鬼哭,天陰則聞。”傷心哉!秦歟?漢歟?將近代歟?  

吾聞夫齊魏徭戍,荊韓召募。萬裏奔走,連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地闊天長,不知歸路。寄身鋒刃,腷臆誰訴?秦漢而還,多事四夷。中州耗斁,無世無之。古稱戎、夏,不抗王師。文教失宣,武臣用奇。奇兵有異於仁義,王道迂闊而莫為。嗚呼噫嘻!

吾想夫北風振漠,胡兵伺便,主將驕敵,期門受戰。野豎旄旗,川回組練。法重心駭,威尊命賤。利鏃穿骨,驚沙入麵。主客相搏,山川震眩,聲析江河,勢崩雷電。至若窮陰凝閉,凜冽海隅,積雪沒脛,堅冰在須,鷙鳥休巢,征馬踟躕,繒纊無溫,墮指裂膚。當此苦寒,天假強胡,憑陵殺氣,以相翦屠。徑截輜重,橫攻士卒。都尉新降,將軍覆沒。屍填巨港之岸,血滿長城之窟。無貴無賤,同為枯骨。可勝言哉!鼓衰兮力盡,矢竭兮弦絕,白刃交兮寶刀折,兩軍蹙兮生死決。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鳥無聲兮山寂寂,夜正長兮風淅淅。魂魄結兮天沉沉,鬼神聚兮雲冪冪。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傷心慘目,有如是耶?  

吾聞之:牧用趙卒,大破林胡,開地千裏,遁逃匈奴。漢傾天下,財殫力痡。任人而已,其在多乎?周逐獫狁,北至太原,既城朔方,全師而還。飲至策勳,和樂且閑,穆穆棣棣,君臣之間。秦起長城,竟海為關;荼毒生靈,萬裏朱殷。漢擊匈奴,雖得陰山,枕骸遍野,功不補患。  蒼蒼蒸民,誰無父母?提攜捧負,畏其不壽。誰無兄弟,如足如手?誰無夫婦,如賓如友?生也何恩?殺之何咎?其存其沒,家莫聞知。人或有言,將信將疑。悁悁心目,寢寐見之。布奠傾觴,哭望天涯。天地為愁,草木淒悲。吊祭不至,精魂何依?必有凶年,人其流離。嗚呼噫嘻!時耶?命耶?從古如斯。為之奈何?守在四夷。  



翻譯:  

遼闊的無邊無際的曠野啊,極目遠望看不到人影。河水彎曲得像帶子一般,遠處無數的山峰交錯在一起。一片陰暗淒涼的景象:寒風悲嘯,日色昏黃,蓬蒿斷落,野草萎枯,寒氣凜冽有如降霜的冬晨。鳥兒飛過也不肯落下,離群的野獸奔竄而過。亭長告訴我說:“這兒就是古代的戰場,曾經覆沒全軍。時常有鬼哭的聲音,每逢陰天就會聽到。”真令人傷心啊!這是秦朝、漢朝,還是近代的事情呢?   

我聽說戰國時期,齊魏征集壯丁服役,楚韓募集兵員備戰。士兵們奔走萬裏邊疆,年複一年暴露在外,早晨尋找沙漠中的水草放牧,夜晚穿涉結冰的河流。地遠天長,不知道哪裏是歸家的道路。性命寄托於刀槍之間,苦悶的心情向誰傾訴?自從秦漢以來,四方邊境上戰爭頻繁,中原地區的損耗破壞,也無世不有。古時稱說,外夷中夏,都不和帝王的軍隊為敵;後來不再宣揚禮樂教化,武將們就使用奇兵詭計。奇兵不符合仁義道德,王道被認為迂腐不切實際,誰也不去實行。唉喲喲!   

我想象北風搖撼著沙漠,胡兵乘機來襲。主將驕傲輕敵,敵兵已到營門才倉卒接戰。原野上豎起各種戰旗,河穀地奔馳著全副武裝的士兵。嚴峻的軍法使人心驚膽戰,當官的威權重大,士兵的性命微賤。鋒利的箭鏃穿透骨頭,飛揚的沙粒直撲人麵。敵我兩軍激烈搏鬥,山川也被震得頭昏眼花。聲勢之大,足以使江河分裂,雷電奔掣。何況正值極冬,空氣凝結,天地閉塞,寒氣凜冽的翰海邊上,積雪陷沒小腿,堅冰凍住胡須。凶猛的鷙鳥躲在巢裏休息,慣戰的軍馬也徘徊不前。綿衣毫無暖氣,人凍得手指掉落,肌膚開裂。在這苦寒之際,老天假借強大的胡兵之手,憑仗寒冬肅殺之氣,來斬伐屠戮我們的士兵,半途中截取軍用物資,攔腰衝斷士兵隊伍。都尉剛剛投降,將軍又複戰死。屍體僵仆在大港沿岸,鮮血淌滿了長城下的窟穴。無論高貴或是卑賤,同樣成為枯骨。說不完的淒慘喲!鼓聲微弱啊,戰士已經精疲力竭;箭已射盡啊,弓弦也斷絕。白刃相交肉搏啊,寶刀已折斷;兩軍迫近啊,以生死相決。投降吧?終身將淪於異族;戰鬥吧?屍骨將暴露於沙礫!鳥兒無聲啊群山沉寂,漫漫長夜啊悲風淅淅,陰魂凝結啊天色昏暗,鬼神聚集啊陰雲厚積。日光慘淡啊映照著短草,月色淒苦啊籠罩著白霜。人間還有象這樣令人傷心慘目的景況嗎?   

我聽說過,李牧統率趙國的士兵,大破林胡的入侵,開辟疆土千裏,匈奴望風遠逃。而漢朝傾全國之力和匈奴作戰,反而民窮財盡,國力削弱。關鍵是任人得當,哪在於兵多呢!周朝驅逐?狁,一直追到太原,在北方築城防禦,爾後全軍凱旋回京,在宗廟舉行祭祀和飲宴,記功授爵,大家和睦愉快而又安適。君臣之間,端莊和藹,恭敬有禮。而秦朝修築長城,直到海邊都建起關塞,殘害了無數的人民,鮮血把萬裏大地染成了赤黑;漢朝出兵攻擊匈奴,雖然占領了陰山,但陣亡將士骸骨遍野,互相枕藉,實在是得不償失。   

蒼天所生眾多的人民,誰沒有父母?從小拉扯帶領,抱著背著,唯恐他們夭折。誰沒有親如手足的兄弟?誰沒有相敬如賓友的妻子?他們活著受過什麽恩惠?又犯了什麽罪過而遭殺害?他們的生死存亡,家中無從知道;即使聽到有人傳訊,也是疑信參半。整日憂愁鬱悶,夜間音容入夢。不得已隻好陳列祭品,酹酒祭奠,望遠痛哭。天地為之憂愁,草木也含悲傷。這樣不明不白的吊祭,不能為死者在天之靈所感知,他們的精魂也無所歸依。何況戰爭之後,一定會出現災荒,人民難免流離失所。唉唉!這是時勢造成,還是命運招致呢?從古以來就是如此!怎樣才能避免戰爭呢?惟有宣揚教化,施行仁義,才能使四方民族為天子守衛疆土啊。(孟斐)  


賞析:
  
背景:
唐玄宗好大喜功,輕啟戰端,連年征戰,以致民不聊生。   

對古戰場環境的描寫:荒涼肅殺的景色 (實景)   
1. 平曠的沙漠無邊無際,看不到人影 (環境)   
2. 河水像帶子般環繞;群山起伏,縱橫交錯 (環境)   
3. 一片陰暗愁慘,風聲淒厲,白日昏暗,寒氣凜冽如同降霜的早晨 (天氣)   
4. 飛蓬根斷,野草葉枯 (植物)   
5. 鳥兒高飛,不肯著地;野獸奔跑,孤單失群 (動物)   

悲傷;感慨戰爭從古至今不斷發生,以致死傷無數   突出戰爭之可怕,使人們討厭戰爭   

鋪寫士兵生活的苦況:   

1.連年征戰,居無定所,長期露宿山野;
2.生活艱苦,晨早放牧,晚渡冰河;
3.歸家無期;
4.時刻身處險地;
5.心中鬱結無人傾訴。
  
戰禍連年的原因:

君主不再宣揚教化(「文教失宣」),當政者崇尚武力。   

感受

驚歎文教失宣而致戰禍連年。   

鋪寫敵我交戰時、戰後的慘況:   

交戰時:敵我雙方搏鬥激烈,山川為之震動。胡人占了天時地利,在寒冷括大風沙的環境下,截奪軍糧,從側麵攻打我軍,利箭不斷穿進士兵的骨裏。最後,人力和兵器也耗盡了,有的投降,有的戰死;戰死士兵的數目驚人。僥幸生存的則心情矛盾,不知繼續苦戰,還是投降。   交戰後:一片死寂,鳥兒和山野寂靜無聲,隻聽到風聲。月色昏暗,天氣寒涼,遍地霜雪,士兵的亡魂則聚集此地。   
認為世間最悲傷的莫過於此。   
寫出戰爭帶給人民的苦難,從以警惕君主要宣揚文教,以避免戰爭   

引用4個史例,提出擇賢任能之重要   

正麵:
1.戰國時趙國任用李牧,大破林胡,迫使匈奴遁逃,開拓千裏的疆土,使外族不敢再侵犯邊境;
2.周朝時任用尹吉甫,趕走獫狁,在北方築了長城後,全師而還;返國後設宴慶賀,君臣氣氛和睦。   
反麵:
1.秦代大量征召人民修築長城,結果死傷無數;
2.漢代傾盡全國財力和人力政擊匈奴,結果雖取得陰山,卻弄至國家財盡人疲,死傷無數。   

寫作方法:

引用史例;對比;借古諷今   
作用:借古諷今,諷刺唐玄宗如秦漢的君主一樣,結果隻會得不償失;此外,亦希望唐玄宗應向周/朝的君主學習,任用賢能才是避免戰爭的方法。   

鋪寫戰爭為人民及家人帶來的痛苦   
1.不知道親人是生是死;
2.即使有親人的消息,也是半信半疑;
3.終日憂愁,連睡覺也夢見親人;
4.接到親人的壞消息,在家中望著天崖哭祭;
5.吊祭親人時,鬼魂不到,擔心他魂魄不知依附何處;
6.戰後百姓將要麵對饑荒或天災,人民到處流離失所。   
無可奈何   提出解決方法:用文德使四方異族歸順,各為天子守土,就可消除戰禍。(「守在四夷」)   
對戰爭的觀點:   
1. 並不是完全反戰,讚同保衛國土的戰爭,隻反對不義之戰(因好大喜功而引發的戰爭);   2. 認為任人得當是戰爭致勝的關鍵;  
3. 提出避免戰爭的方法:(a)宣揚文教,使外族為朝廷鎮守邊疆;(b)善用武將,以驅逐外族,全師而還。   
寫作手法:   
1. 文體:文賦   
2.多用「兮」(xi)字:兮字是助語詞,句中用兮字使,使人讀起來聲調抑揚,節奏流暢   
3. 正反對比:用周趙之史例對比秦漢之史例,帶出擇賢任能之重要。   
4. 引用史例:引用周/趙/秦/漢的史例,,帶出擇賢任能之重要。   
5. 借古諷今:如「秦歟?漢歟?將近代歟?」中「近代」暗指唐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PhillyMan 回複 悄悄話 卡卡呀,咱倆都成相互的大大粉絲了.謝謝!!!!
阿卡卡 回複 悄悄話 馬牙, 好多字不認4 額! 額也不認4 它。。。

你朗誦滴比趙忠祥還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