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馬屁大觀(2)

(2009-11-25 01:51:54) 下一個
    馬屁一詞,稍欠文雅;所以,追朔馬屁的源起便從拍馬入手。中國這五千年的曆史,文人騷客為了晉身加官阿諛奉承的事沒少幹,馬屁文字留下不少,可畢竟隻是文字;我們現在讀來,有些竟是美輪美奐。像這一首:“頸如蝤蠐,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齒如瓠兮,螓首蛾眉,巧笑情兮,夏目盼兮!”據說是獻給衛莊公夫人的,果真如此,這馬屁也真的是精巧。不過,因無法確知這詩真是寫來進獻以換取主人的賞識,總不能因文美定作者個拍馬傾向罪吧?所以,拍馬的根源還是得從動作片兒裏找。

    先說《封神演義》,商末周初的事,拍馬的記載應該是有的,可想想那裏麵的兩大陣營,一頭是騎黑虎的趙公明,另一頭是騎梅花鹿的燃燈,除此之外,踩輪子,騎麒麟的,光腳丫子到處跑的,找個騎馬的還真不容易;大概那時候的人還處於逮到什麽能騎就騎什麽的年代,騎馬就像今天開法拉利一樣稀少,拍馬者難有用武之地呀。

    再看春秋戰國吧,當時的人打仗都是駕車,拍馬成為可能應是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這匈奴人應該也有拍馬屁股的習慣被趙國的軍隊一並繼承下來了。雖然這樣,倒也找不到文字證據;好在狗肉不是嚴謹治學之人,隻要能證明拍馬在蒙古人占領中原之前就好。

    於是,我的眼光轉向數百年後的三國,這一轉竟然豁然開朗, 拍馬的例子不勝枚舉,我先分類舉上幾個:
單拍的
      “關公望見張飛到來!喜不自勝!付刀與周倉接了!拍馬來迎”
群拍的:
          “三個那裏肯舍,拍馬趕來”
沒拍好挨磚的:
        “張飛拍馬趕到關下,關上矢石如雨”
如此等等,不再一一列舉了。

    至此,這馬屁大觀還沒有涉及太多的馬屁,隻是證明了這拍馬屁的功夫實是源遠流長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