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尋寶趣事(2)

(2010-03-06 01:16:26) 下一個

      我回頭一看,是個50多歲的漢子。這漢子黑紅臉膛上,臉上的皺紋讓我想起一幅叫《父親》的油畫,中等身材,背有些駝,最顯眼的是一口被煙熏得焦黃的牙,說話帶著濃重的河南口音。 記起朋友告訴過我河南人仿青銅器在國內第一,幾乎想也沒想就問了一句:“有青銅的嗎?”“有,我帶你去看。”漢子說完,伸手來拉我,我急忙伸手擋開,這大白天的讓個爺們兒拉著算哪門子事。我讓漢子帶路,跟著他沿西街向裏走。沒走多遠,來到琉璃廠小學門口。這時正是暑假,學校大門開著,靜靜的看不到一個人影。 隨那漢子進了校門,走到一個防空洞口。
      文革那些年為響應“深挖洞,廣積糧”的號召,北京各機關單位包括學校,街道都大修防空洞,這地道就是放大了的焦莊戶,裏麵四通八達,象一個地下城市,隻是在各個單位之間用鐵門隔開,上鎖,防止有人不小心走丟在裏麵。文革後,這些防空洞就都長年累月地荒著。到了改革開放,很多學校為了創收把當年的防空洞改成了旅館,北京大街上烏秧烏秧的流動人口,到了晚上,很大一部份就都鑽進這些水泥掩體改裝的旅館裏。這漢子就住在琉璃廠小學的地下旅館裏。旅館的門口站著個帶紅袖章的保安,從外麵看不出旅館的規模,我遲疑了一下,跟著漢子走了進去。
      地下室的走廊有些潮,彌漫著一股淡淡的發黴的味道,走廊頂上日光燈的鎮流器發出吱吱的聲響,那燈光忽明忽暗地閃動。走廊兩側的房門大多關著,隻有一兩間是虛掩著。走到深處,漢子推開一間客房的門,看到裏麵還有個身材不高,但很壯碩的後生。後生和那漢子一樣的麵色,隻是少了皺紋,看得出兩人不是父子,而是生意上的夥伴。我突然覺得心裏有點兒沒底:在這地下室裏發生什麽外麵壓根兒就聽不見,兩個人捂我一頓劫點財我這眼前虧可就吃上了;再說這防空洞四八達的,真出條人命,一時半會兒真不容易破案。我又打量了一下這一老一少,暗自慶幸這些年健身沒白費勁,這樣一想心也就踏實下來。
      兩人熱情地把我往屋裏讓,我伸出雙手攔住他們,背對著門站著掃了一眼這客房。房間不大,兩張床,一張小桌,兩把椅子,就不剩下什麽空間了。漢子請我坐在靠門的床上,我沒動,站在門邊上,既可防備身後也能給自己留條退路。漢子看我不坐,不再堅持,從床下拿出個紅藍白三色的尼龍布手提袋,從裏麵掏出個報紙包。打開一層層的報紙,露出一個青銅的貔貅。這貔貅約摸有一尺長,不到一尺高,沉甸甸的。青銅鑄成,背上有錯金的銘文。這貔貅的樣子,似乎在哪裏見過。印象裏應該是東漢時官宦人家用來鎮墓用的。這一個光從品相上看,做工很精細,不象是新出土的,獸身黑亮,錯金的銘文工工整整。漢子開口道:“這個東西叫個怪獸,是戰國時的東西,你要是喜歡就出個價兒。”
      古玩鑒定我可是門外漢一個,這回隻好現琢磨。仿古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完全照抄,水平高的,仿出來的可以亂真。這種仿古一般是做著名文物的仿品,做得好的,價格雖比不上珍品,但也是十分可觀。這一種容易辨認,因為你總不能說博物館裏的是贗品吧?。另一種是以某一個文物古玩為藍本,加一些變化,做出來的仿品與藍本稍有差別。給人似曾相識的感覺,這種如果不是行家很難分辨。不論是哪一種,隻要做得好,當個觀賞的擺件兒都不錯,就是別當珍品買回去了。眼前這個,看起來有些過於精細,不象是在地下埋了兩千年的樣子,銘文是用工整的隸書寫的,這就肯定不是戰國的東西了。於是我問了一句:“這東西哪兒來的?”漢子看了我一眼:“老輩傳下來的。”既然他不願說實話,我想這東西不會是真的。況且,這種灰色市場的東西假的是占大部分的,我雖不懂鑒定古玩,概率倒是學過的。於是我推說:“東西太大,拿著不方便,也不好找人幫我看看,這東西我就不要了。”漢子有點兒失落。這時,那個後生說話了:“大哥,您要是嫌這個太大,您就看看我的這幅畫兒吧。”說話間,手中拿出個掛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狗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金色的麥田的評論: 嘻嘻~~
金色的麥田 回複 悄悄話 "暗自慶幸這些年健身沒白費勁"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