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亂彈孔孟之道的時效性(3)

(2010-11-21 23:48:43) 下一個


東漢亡了,從三國到晉,接下來是五胡亂華,16國,最長的是前涼,49年,戰火不斷,神馬忠君,仁政全沒人理了,有人有槍就是硬道理。儒學作為主流文化的地位暫時為講究遁世的道學取代,人們的注意力轉向了獨尊儒術裏的那個“術”,就是黃老之術,道家的那一套。連年戰亂,人心思安,大家都想著能成仙,避世,忙著煉丹吃藥丸子。道學的日子也不太長。原因是道家講的是修道成仙,真的有人煉成丹藥吃了成仙也就罷了,可是淨是聽說“雞犬升天”的故事,卻沒見誰真的得了道,吃丹吃死的倒是不少。漸漸地,道家的吸引力也減弱了。 


大凡主流文化,不論朝代,其最大作用是促進社會穩定,在強權橫行,禮崩樂壞,儒家式微,道家也漸漸失去吸引力的時候,佛教就成了新的寄托了。佛教與道教相似處在講遁世,可是佛教高明的地方是不修今生修來世,給你個無法證明。這在動亂年代,對百姓是安慰,對統治者來說則正中下懷了。所以,一直到唐末,宋初,佛學都占了主導地位。


隋文帝楊堅一統中原,結束了三百年分裂。隋朝立國之後,確立了三省六部製,這種政府設置一直延續至清朝;開創了科舉製度,為中國的官僚機製打下了基礎,也為後來儒學的發展埋下伏筆。隋文帝還積極推行漢化,一時間,隋帝國成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據史書記載,日本對華稱臣唯一的朝代就是隋。可惜隋朝命短,到荷爾蒙旺盛的唐,出了個上勤下達,伺候了好幾位皇帝,後來幹脆取而代之,公開在後宮養花樣美男的武則天,接著是那個六位帝皇丸,武則天的兒子中宗李顯;再到為了楊玉環翹課的玄宗,一直到最後治國無能,每日風花雪夜的後主李煜,沒有一個是能夠推崇儒學的主兒。


到了宋朝,那開國的趙匡胤自己就是黃袍加身,搶了把兄的皇位,自然不會對提倡忠君的儒學大加提倡。直到北宋中期,神宗之後,政治穩定,外戰減少,經濟也好起來,是該鞏固政權的時候了,出了程家哥倆,就是“程朱理學”裏的程顥,程頤兄弟。儒學才再次開始抬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