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馬屁大觀(1)

(2009-11-24 01:41:16) 下一個
  先說一句:本文純屬調侃,請勿對號入座。 


   想起寫寫關於拍馬和馬屁其實很偶然,隻是一天讀帖時順手點了一個鏈接,讀了無中生有大俠的走廊億舊中的`一篇,是寫窈窕淑女司令的。這無中生有筆下生花,一帖看罷狗肉是冷痱子掉了一地。不由地暗歎一聲:烏丫丫,這馬屁拍得是風生水起呀!不知司令是如何反應?再看跟貼,七,八條後,果見司令跟到“心意領了,不好意思的說。。。。” 不由得暗自讚歎:連在網上閱人無數,精明如司令也不能嗤之以鼻,掉頭就走; 看來拍馬之術上下幾千年來長盛不衰,其中原因不可不察呀。

   先說拍馬和馬屁這兩個詞,從小就知道這詞,卻不知來源;如今網絡社會,為這麽個詞不需窮經皓首去爬故紙堆,手指一動,百度一下。幾秒鍾之後,幾大篇的查詢結果出來了。讀了半天,這幾大篇的結果,洋洋百餘篇的文章竟然給的答案都一樣,看來這天下文章一大抄真是不虛呀;連馬屁,拍馬這樣的解釋都這麽沒創造性!網絡害人可見一斑。 這百度維基竟一點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氣氛都沒有;我敢說如果手拿一錄音機,到北京的胡同裏溜達一圈兒,跟那班提籠架鳥的,打拳唱戲的老先生們問一回,答案一定是精彩紛呈, 至少不會像百度維基那麽死氣沉沉的。

  據百度,維基,拍馬一詞始於元代,蒙人靠馬上得了大半個世界,因此對馬愛惜有加,一匹好馬可以顯示出主人的地位; 平常,人們相見,以拍一拍馬的後部以示親近;對騎好馬的,還要誇幾句,馬的主人就會感到得了天大的麵子一樣。時間長了,有些居心叵測的人就開始不論馬好馬壞,一律拍上一拍,誇上幾句。聽者便飄飄然起來。這蒙人的大官也都是乘馬的,久而久之,不少人著了這拍馬的道兒,這元朝在中原隻待了八十一年便被馬屁拍塌了。

  讀過這答案,不由得生出個問題來:這中華文明數千年,怎麽竟沒發明出拍馬之術,要蒙人進了中原方才想到這一高招?這一問,牽出一大堆來,待我慢慢道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