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三個亞伯拉罕的子孫

(2014-09-05 05:08:21) 下一個

2014-07-14

iQuest

潘信超(香港 專業翻譯工作者)

筆者不久前才寫過有關教宗方濟各的文章,今次再寫,隻因在中東和平進程再陷僵局之際,教宗又出人意外地破天荒邀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兩位資深政治領袖佩雷斯(Shimon Peres)及阿巴斯(Mahmoud Abbas)到梵蒂岡出席一場高峰祈禱會(prayer summit),以助消減以巴雙方的戾氣,教宗言行當中的深意,實在值得我們細味和思考。[1] 祈禱會於聖彼得大教堂側的花園舉行,當日正值聖靈降臨節,時近黃昏,三位領袖分別以英語、希伯來語、亞拉伯語及意大利語禱告和致辭。教宗情辭懇切,向以巴兩位領袖和其他出席人士表明心中所信:三大宗教和信仰羣體(回教、猶太教、基督宗教)在曆史中雖有數不清的恩怨情仇,但都同出一個曆史根源,信仰同一位上帝,他們都是亞伯拉罕的子孫!教宗宣告說,正因三者都篤信上帝是創造天地的主,也深切認識人類罪惡的深重,所以他們都要向上帝求赦免,更祈求上主在中東賜下和平。

或許有人會以為教宗為求促進和平,就唯有盡量尋找三大宗教的共通之處,而避開大家在教義上的分歧,甚至會視教宗的宣告為陳腔濫調,老生常談,那不過是在重申「四海之內皆兄弟」的道理吧!過去的確有人提出,基督宗教裏很多有關上帝和耶穌基督的教義其實隻是後來添加的形而上觀念,基督教的核心其實是「上帝的父親形象和人類間的兄弟情(the fatherhood of God and brotherhood of man)」,當中強調的是人類靈魂在上帝眼中的寶貴和人類互愛的重要性,並認為這就是基督宗教的價值所在。[2] 但問題是,人往往並非缺乏道德教訓,而是缺乏實踐這些教訓的力量。就以尊亞伯拉罕為共同曆史根源的三大宗教為例,它們雖知道大家都同尊一位上帝,但要消弭彼此間的仇恨和誤解卻是千難萬難!其實這樣明顯的事實,教宗又豈會不知道?所以筆者認為,教宗雖然沒有在這次祈禱會裏詳論彼此在信仰上的異同,但其實是藉所言所行去宣告和平的福音。教宗針對的,正正是仇恨和衝突的根源—人的自義。自義往往令人自以為能把真理握在手中,以為自己對上帝啟示的領會是最完備和正確的,因而忽略了在上帝的啟示麵前,最先決和重要的一步就是謙卑,也即是承認自己永遠也需要上帝啟示的光照。自義也使人無法以愛待人,因為自義把人鎖困在自足自滿的迷思中,因而看不到人的生命實在需要與上帝和他人結連。

人如何才能領受上帝的啟示和光照?首先,基督宗教並非以一種唯我獨尊的態度去宣講真理,更不自視為上帝的代理人,或以為已經掌握有關上帝的全部真理。基督宗教強調的反而是:「從來沒有人看見上帝,隻有在父懷裏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3]」要真正的認識父,就隻有透過那位從父而來的子,也就是耶穌基督。基督宗教稱耶穌為聖子,不隻因他的聖潔,更是因為深信他與上帝原為一體,是聖父在曆史時空中最真實的彰顯。聖子成為人來到世間,正是為了把人不能真正知道和接近的聖父向人揭示出來。而這揭示的重點正是:人隻有通過耶穌基督才能真正認識那位在天上的父,而不是靠著個人修持和宗教傳統。所有宗教(包括基督宗教)都需要麵對耶穌基督的審判和啟示,也沒有一個宗教能靠著自己站在上帝麵前。因此,在獨一的父上帝麵前,人必須放下自義的心態,承認自己在真理麵前的渺小,並因此放下狂傲的心而臻至真正的和平共處。

另一方麵,聖子來到世間,除了叫人知道上帝的獨一和超越,從而放下狂傲,他也向世人宣告父上帝的大愛,讓人知道上帝其實已藉他的愛子親臨人間,為的是要在在種種苦難和仇恨中向人表明上帝生命的本質就是愛,而因著這愛,聖子願意受苦和受死。猶太教和回教對上帝的虔敬無疑令人敬佩,在他們心目中,這位天上的父親是高高在上,是神聖不可侵犯。但基督宗教卻見證了聖子和聖父的生命原來是深深契合在一起,致人可以從聖子身上了解聖父的心懷。而當聖子釘身十架承受痛苦和死亡之際,其實聖父的生命也跟聖子一起承受苦難和傷痛。換言之,那位看似高高在上的天父,其實已借著跟他的愛子的契合投身在人間苦難之中,為的是要與人分享自己神聖的生命。他並非留下叫人和睦的倫理教訓然後就撒手不管,而是以他自己生命裏的愛去消弭人間一切仇怨和罪惡。唯有借著聖父聖子這種分享生命的大愛,人才能真正把其他人視為兄弟姊妹,才能真正的放下仇怨和彼此赦免,也才能成就真正的和平。

回看教宗言行,他正是以謙卑和愛去作和平之子。謙卑,是因為他不自視為真理的最高代理人而願意跟他人一起尋求上帝的帶領;愛,是因為他願意效法基督,去愛那些跟自己不同、不可愛甚至是與自己為敵的人。以巴雙方恩怨如此糾結難解,的確令不少參與推動和平的人感到泄氣甚至灰心,但教宗所行,卻叫人想起聖方濟各(St. Francis of Assisi)的禱文:「主,使我作你和平之子,在憎恨之處播下你的愛;在傷痕之處播下你的寬恕;在絕望之處播下你的盼望。」

注釋:
[1]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2651975/Pope-wades-Mideast-peace-making.html
[2] Adolf Harnack, What isChristianity?,trans.Thomas Saunders (London: Williams and Norgate, 1902),pp. 68-80
[3] 約翰褔音1:1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