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勇敢的心——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美國醫生布蘭特利的故事

(2014-08-11 01:25:44) 下一個


2014-08-11 天路客 ijingjie

《境界》獨家報道】

/《境界》記者 天路客

82日,一輛由警察護送的救護車停在美國亞特蘭大市埃默裏大學醫院特殊病區門口,一名身穿白色防護服的病人在另一名同樣全副武裝的工作人員的攙扶下,艱難地走下救護車,進入早已預備好的特殊病房接受隔離治療。

埃默裏大學醫院是美國僅有的四家擁有最高級別隔離病房的醫院之一,這一次它所迎接的是一個令全美國媒體都聚焦關注的特殊病人,33歲的宣教士醫生——肯特·布蘭特利——第一個攜帶埃博拉病毒進入美國的患者,在此之前,這種令人聞風喪膽的致命病毒已經在非洲奪走了上千人的生命。


88日,病情稍顯穩定的布蘭特利從隔離病房中發布了一份名為“我為上帝的憐憫感恩”的公開信,在信中他回憶了自己過去兩個星期在死亡線上掙紮的心路曆程。

“我所學到的一個功課就是,跟從上帝,他常常會把你帶到一個出乎你意料之外的地方。當埃博拉病毒在利比亞蔓延的時候,我們收治了越來越多的感染者。我曾握住無數個病人的手,病毒正在吞噬著他們的生命,我親眼看見了他們心中的恐懼。至今我仍然記得他們的麵容和名字……

當我得知自己被確認感染後,我清楚地記得我的心中充滿了一種無法形容的平安。上帝以他多年前就教導我的話語,再次提醒我:他會給我力量,使我持守對主的忠心。現在,兩個星期過去了,我身處於一個截然不同的處境中,然而我的焦點沒有改變,仍然是跟從上帝。”


與致命病毒麵對麵交戰

去年夏天,這名年輕的33歲的實習醫生,和他的妻子以及兩個幼小的孩子,做出了前往非洲參加由著名美國布道家葛培理牧師的兒子葛福臨(Franklin Graham)牧師所帶領的一個國際救援組織——撒瑪利亞救援會發起的在利比裏亞的一個為期兩年的醫療援助項目。

盡管布蘭特利已經做好了忍受艱苦,遭遇考驗的心理準備,不過他還是不會預料到等候著他的將是何等凶險的考驗——就在布蘭特利抵達利比裏亞後不到半年,一種被當今醫學界認為最致命的病毒——埃博拉病毒席卷了西非多國,造成了一輪規模前所未有的嚴重疫情,利比裏亞正是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

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大陸曾引進過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好萊塢大片《恐怖地帶》,片中恐怖的疫情場景至今仍讓人記憶深刻。這部電影中講述的致命病毒正是“埃博拉”。雖然影片中病毒在美國舊金山的爆發的情節是虛構的,但該病毒是真真實實的存在著。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介紹,埃博拉病毒病死亡高達90%2002-03年爆發的SARS死亡率不到10%),且迄今為止無任何疫苗或治療特效藥。因為某些情況下患者會有內出血和外出血的症狀,因而又被稱為埃博拉出血熱,令人覺得異常恐懼,一旦得了此病,患者往往隻有在痛苦中等待死亡。

埃博拉病毒最早被發現於1976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靠近埃博拉河的一個村莊,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過密切接觸到感染動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它體液而傳給人類。而人際間傳染緣於與感染者的血液、其它體液或分泌物的直接接觸,或者與受到埃博拉病人的感染性液體(如髒衣物、床單或者用過的針頭)汙染的環境發生接觸時,也可發生感染,因此醫療衛生工作者是感染埃博拉病毒的高危人群之一。

自該病毒在非洲被發現40多年來,已經造成了上千人死亡。而於今年2月爆發於幾內亞的最新一輪疫情,目前已蔓延至西非多國,確診或疑似病例1800多例,近1000人喪生,世界衛生組織8日召開緊急會議宣稱此次爆發的疫情感染及死亡人數都已達到曆史最高,並有失控可能。

33歲的布蘭特利醫生原本的計劃,是在一家位於利比裏亞首都蒙羅維亞的由基督教背景的宣教機構SIMServing in Mission)管理的醫院任全科醫生,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他的計劃,當越來越多的埃博拉病毒感染者被送到他所在的醫院尋求救治,撒瑪利亞救援會隨即決定任命他為該院埃博拉救治小組負責人。


(布蘭特利在醫院參與救治埃博拉患者)

在救治了無數埃博拉病人之後,布蘭特利和另一位來自SIM的醫療護理同工南希·懷特博爾於今年七月不幸被確診感染上了埃博拉病毒。在此之前,懷特博爾和她的丈夫大衛曾在非洲服事孤兒14年,所幸的是,他們的家人在病毒爆發前已經安全轉移回國。

(懷特博爾和她的丈夫大衛)

之前,病重的布蘭特利曾堅持把僅夠一人使用的試驗性藥物留給同樣染病的同胞懷特博爾,自己則選擇嚐試一種“輸血療法”,接受一名14歲利比裏亞男孩的輸血,這個男孩因為布蘭特利醫生的護理活了下來,小男孩和家人希望能夠幫助這位救了他性命的醫生。

7月底,鑒於布蘭特利和懷特博爾的病情日益嚴重,美國政府決定派出裝配傳染病防護設備的空軍飛機,接二人回國接受治療。雖然在美國有最好的醫療條件,然而埃博拉病毒迄今為止仍無任何特效藥,多日來,兩人的病情雖然趨於穩定,但病勢依然嚴重。

雖然美國媒體都把布蘭特利醫生描述成因抗疫而染病的英雄,但他卻澄清,其實他和家人當初並不是特別為了抗擊埃博拉疫情而到利比裏亞的,他們隻是回應了上帝的呼召到當地的醫院去照料那裏的病人,而當埃博拉疫情蔓延到利比裏亞時,他平常的醫護工作就自然變成照料這些埃博拉患者。

“我的一生為主而活,我沒有遺憾”

“在我去利比裏亞之前,我並不認識任何一個利比裏亞人,我也不認識任何一個去過利比裏亞的人,但如果神呼召我去,我就會毫不猶豫地去那裏。”2013721日臨行之前,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市東南基督教會的講台上,布蘭特利在他從小長大的教會裏,向會眾們分享了自己為何要去非洲,年輕的他語氣緩慢但卻聲音堅定。

對於生活在安逸大都市的人們來說,布蘭特利放棄在美國收入豐厚、條件舒適的醫生工作,拖家帶口跑到非洲最貧窮的國家從事如此高危工作著實讓人難以理解,美國有線廣播電視的記者正是帶著這樣的疑問找到了布蘭特利身邊的親朋好友,然而幾乎所有認識布蘭特利的人都說,他做出這樣的決定“一點也不奇怪”,因為他是一個“為上帝而活的人”。

出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的一個醫生家庭,布蘭特利從小就受到基督信仰的影響,立誌要為了上帝而過一個不一樣的人生。高中畢業後,布蘭特利報考了德州的艾柏林基督大學,之後又前往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攻讀醫學專業。

在大學學習期間,當大多數同學講暑期實習選擇在國內的時候,布蘭特利卻報名參加了前往肯尼亞、烏幹達、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坦桑尼亞和海地的各種宣教活動。布蘭特利稱,在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短宣的十個禮拜是改變他生命的一段經曆。



“我從來沒有直接聽見過上帝要我去非洲做醫療宣教的呼召,但是上帝在我的成長的過程中,透過主日學、學校和教會中的長者和朋友們的分享、鼓勵和支持,先塑造了我委身於主的心誌,在這個過程中我也越來越清楚了上帝對我的呼召。”布蘭特利在他的個人見證中如此說道。

從基督教大學畢業的學生多半不是做牧師,就是聖經學者,不過布蘭特利不覺得這是上帝要他走的路。盡管不確定自己的呼召方向,但因自小在醫師家庭長大,他對醫學最有興趣,因此他決定申請醫學院,這也意味著他必須再花一年的時間,補修學分,才能上醫學院。

布蘭特利在教會的個人見證中分享到,在一次前往非洲的短宣中,他看到醫療宣教對人類的幫助和影響力,更確定了醫療呼召的心誌。在那趟短宣中,他還遇見了自己未來的妻子,而她也是在同一趟短宣中確定自己醫療宣教的心誌。


(布蘭特利和他的家人)

在那次短宣中,布蘭特利突然領悟到:自己既然已經委身於上帝,就是上帝的奴仆,奴仆隻去主人要他去的地方,即使那個地方是某個他未曾知曉的國家。他還在那次短宣中深刻體會到“上帝會供應所有一切,讓你能對他忠心”,換句話說,就是上帝會提供你所需的一切,讓你走在他的呼召中。

在那次分享中,布蘭特利鼓勵每一個基督徒不要隻是坐在那裏等著呼召憑空而降,而是要邊走邊接受上帝的引領,“停著車而同時要駕車前行,是很難的。”相反,立定“無論上帝要我何往,我必去”的心誌,是第一步﹗然後邁開回應呼召的步伐,跟隨主,每次一小步地去走。

“上帝會供應你所需的一切,讓你能保守對他的忠誠,上帝的恩典與能力,足以帶領我們走在他對我們呼召的心意中。隻要我們保有謙卑受教的心,收起自己堂皇的野心,跟隨主,即便一時走錯路,難道他沒有足夠的能力和恩典,帶領我們走回他的心意中,並且給予我們足夠的能力完成他的呼召?”

在病房中的布蘭特利在他的公開信的最後寫道:請求人們繼續為他和南希的康複禱告,“然而更重要的是,請為我們禱告,使我們在這個新環境中,仍然忠心持守上帝對我們的呼召。”


“上帝必將保守我度過這一切,即或不然,我的一生是為主而活的,我已沒有遺憾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