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後會無期,生有可戀

(2014-08-09 03:52:37) 下一個

 

 

2014-08-08 疏桐 ijingjie

《境界》獨立出品#80後的故事#

 

《境 界》重要通告:各位讀者家人,抱歉打擾您閱讀。因非常時期,為防止與你再次失聯,麻煩務必花幾秒鍾時間操作添加備用號:請點擊微信通訊錄-右上角添加朋友 -查找公眾號(必須是查找公眾號)-輸入“ijingjie”-第一個為正常賬號,第二個為備用賬號,請您加關注留存,備用賬號將在現有賬號無法正常使用 時立即啟動。

如備用號也失聯,請發郵件至jingjie2013@gmail.com訂閱全年免費《境界》電子雜誌,注明年齡、所在城市和信仰狀況,同時關注《境界》的新浪或騰訊微博“境界Territory”,特別是已給我們金錢奉獻的讀者,請務必將你的郵件地址發到我們的微信中,將收到由主編發出的代禱信。


文/疏桐


平凡之路通向生命的歸宿?


電影《後會無期》上映之前,主題曲《平凡之路》在一夜之間火遍朋友圈。我在戶外登山時,反複播放這首歌,感受著樸樹的人生感言:

脆弱地驕傲著,這也曾是我的模樣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 也穿過人山人海

我曾經擁有著一切 轉眼都飄散如煙

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聽著聽著,我不禁疑惑:平凡才是唯一的人生答案?什麽是平凡?什麽是甘於平凡的心態?享受平淡人生,寵辱不驚,就算是看透人生了嗎?


“曾經失掉所有方向”,是墮落還是抑鬱了?如何被救贖?洗盡鉛華後,與普通人一樣娶妻生子,與孩子一起看花看月亮曬太陽,就足以稱得上“甘於平凡”、“找到唯一答案”了?


如果人生流於虛空,人還活著幹什麽?然而無數年輕人,不加分辨照單全收:沒錯,我們都是平凡人……


電 影《後會無期》上映,一位朋友是導演韓寒的研究者,看後非常失望,認為沒有深度,流於膚淺的段子。他認為,因作家導演年少成名,人生缺乏挫折和豐富的經 曆,寫出的劇本難有深度。我覺得一個人是否有深度,與他經曆多少風浪,走過多少高山大海沒什麽關係。而在於他有沒有得著真智慧。


我是一個編輯,職業目標是挖掘和培養有潛力的作者。有時我也鼓勵朋友們拿起筆寫作。這些80後女性,代表著城市新階層:受過高等教育,擁有穩定體麵的工作,結婚後即擁有房子、車子。若單身起碼也是生活無虞可以時而小資一下的白領。


大學畢業後,我日漸感到與朋友們在心靈上的遠離。雖然如今通過朋友圈可以每天了解彼此動向,但我看到的隻是她們又去哪兒玩了,又買什麽包了,又吃什麽菜了,信用卡又要刷爆了,或間或抱怨下又要加班了,又想買什麽而沒銀子了……


我不是那種隻會和大家嘻嘻哈哈的朋友,我不關心你吃喝玩樂了什麽,我希望能和朋友分享生命中的刹那感動,擁有相視一笑無需多言的默契。


我 曾試圖和她們聊一些比較深入的話題,了解到她們人生宗旨大體是:快樂就好;工作就是為了賺錢養家;我們太窮了,就是個打工的;我早就沒什麽夢想了;哦,我 的夢想就是讓自己和家人幸福地生活……到此即止,無法再深入下去了。我學會了適時閉嘴,不然我若說多,她們估計會覺得我很奇怪或自以為是故作深沉。


為 此我感到孤獨憂傷:我似乎已沒什麽朋友了。當我鼓勵朋友們寫點東西時,她們的反應是:早就寫不出字了。其中有位同窗好友,我倆在高中時經常對詩,就某景某 情互創古體詩相贈。她寫古體詩的水平遠在我之上。如今她已是IT“白骨精”外加文藝女青年。她也是為數不多願意和我敞開內心暢所欲言的好友。


然而當我鼓勵她重拾文筆,寫寫文字,她卻說現在靜不下心,活得太膚淺。我繼續鼓勵:膚淺隻是表象,那不是真正的你。她的回答挺有文采:空洞的雙眼,怎麽看得到繁華的世界與內心,我已變得空洞洞了。然後是流寬麵條淚的表情。


我 很想知道,她如何變得自認為的膚淺空洞,是被所在城市上海的煙火氣沾染了?上海有位80後吸金青年作家,導演了《小時代》。因《小時代》圖書實在太暢銷, 我忍不住買一本學習,快速翻完全本,這書成了唯一一本我轉手就送人的書,並且寫了一篇日誌吐槽了下我的憤慨:除了奢侈品集結,火燒過後什麽也留不下。


最美的大學同學自殺了,我也不想活了


我 不讀詩,但美國女詩人艾米麗·狄金森的一句詩,卻早在我未曾有什麽人生經曆的初中時代,就深深撞擊了我懵懂混沌的心,直到十幾年後的今天,我依然常常想起 那句詩,然後五髒六腑如大海漲潮一般,將潮水直漲到眼睛,似要化成眼淚洶湧而出——“如果我幫助一隻受傷的知更鳥重返巢中,那麽我這一生,就沒有白活。”


剛 進入青春期的小小少女,哪懂什麽“人生價值”的含義,更遑論“價值觀”、“世界觀”的建立。我就是一個小孩子,聽語文老師提到這句詩時,我在腦子裏想到的 是:一個瘦弱蒼白的小姑娘(就像我一樣),從樹下撿起一個小麻雀(那時的我隻見過麻雀,也有用手捧小麻雀的親身經驗),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然後單手爬 樹,把麻雀放回巢中。別以為這樣做很容易,不容易的。


“原來,哪怕做成這樣一件事,我的人生就可以不算白活啊!”這 句詩,仿佛向十四歲的我打開了世界的大門,我看不清門裏的世界,但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從門裏散發出來的光,這光充滿了門,潔白明亮卻柔和,一點也不刺眼,非 常溫柔,非常溫暖,仿佛有個聲音透過光向我召喚:“不要怕孩子,到我這裏來,你不用非要考試拿第一才能被愛,你不用非要考上重點大學才值得被愛。我愛你, 哪怕你隻能幫一隻小麻雀回巢,我也愛你,那就夠了。”


那句詩帶給我的光隨著日益繁重的課業,變得微弱,但從未熄滅。 直到我徘徊在北京一所知名大學的校園裏,但我望著一座座教學樓,腦子裏想的是從其中最高的一座跳下去的情景——大二,我滿了二十歲,可是我活不下去了,因 為我沒有活下去的理由了——非典剛過,瘟疫讓很多人死去,未來還會有更多人死去,也包括我。


已經死去的人裏,有一位是我的大學同班同學,她是我們班最漂亮的女生,是北京姑娘,是校舞蹈團成員。周四我和她還在圖書館裏遇到,彼此吐槽著因為非典回家一學期沒上課卻要直接考試的巨大壓力。她懷抱著參考書,對我微微笑,白皙精致的麵龐散發青春的光芒。


這是我和她的最後一麵,也是對她最後的回憶。之後就到了周六,別的係傳來我班有人自殺的消息,我根本不相信,這玩笑開得太離譜了。然後就是周一,全班哭成一片,然後就是全班每個宿舍出一個人坐車好幾個小時去郊區送她最後一程……


她為什麽不要活下去了?據說是為情所困,據說是抑鬱症,自初中起自殺數次這次終於成功,據說……


我想象她獨自一人,躺在賓館裏靜靜等待死亡降臨的樣子,她害怕嗎,是否知道死後會去哪裏?還是說,她隻是需要安靜死去,告別這世間的一切,生無可戀。


是 的,生無可戀。當我仰頭望著高高的教學樓時,我就是這樣對自己說。這世上還有什麽好戀的呢?父母?他們期待我考上好大學,上了大學後選個好專業到時候找到 好工作掙很多錢。可是為什麽?為什麽我必須要成功?必須要上大學有好工作他們才愛我?如果沒有做到,得到的就是譏諷:你不聽我的話就等著以後後悔吧!


如果我必須怎樣怎樣你們才愛我,那這種愛我不要了,我不想要!朋友?他們喜歡我願意和我做朋友,是因為我還算所謂的優秀,而男性朋友,可能更多是因為我年輕可愛。此外還有什麽?


思 來想去,原來我不過是個沒人真正愛著的可憐家夥。什麽年輕美麗、熱情開朗、天資聰穎、家境優越、教育背景,都離開我去吧!如果我要靠著這些“資本”才能得 到愛,那我不要這樣的愛!這樣的愛滿足不了我空虛的內心,解不了我心田的渴。這些愛的對象不是真正的我,那個雖然瘦弱蒼白,但也要努力幫助一隻受傷的小麻 雀回到巢中的小姑娘。


我知道,我生病了,我需要得到醫治,不然,遲早我會將“生無可戀不如不生”的念頭付諸行動。我 的大學裏有全國聞名的心理谘詢機構,我去求助了。我對著谘詢師哭哭啼啼講了很多,然而那個最深的疑問卻無法說出口。傾訴一番出來,我感覺輕鬆了一些,但也 明白,這種水不能永遠地解渴,隻是暫時的而已。所以我沒有再去。


我去了圖書館,打算看看哲學方麵的書。可是看到第一頁我就困了。而且,那麽多有成就的哲學家,最終都自殺了——他們的情況看來比我還糟糕。


暑假,我沒有回家,希望能找到活著的理由。艾米麗告訴我,哪怕我幫助一個小麻雀,那麽我這一生就沒有白活。真的可以這樣嗎,人生的意義可以如此容易實現嗎?人可以如此輕鬆地活著嗎?我輕鬆不了啊!


我拿著《新概念英語》坐在花園裏背英文,因為同學們都在忙著考托福GRE,他們不是為了出國,就是為了考這些試本身,這樣可以讓他們很忙碌,也顯得很充實。我不知道未來我要做什麽,但我知道我必須很優秀,優秀的第一表現是說一口流利的英文。

與捧著受傷知更鳥的女孩艾米麗相遇


在 我內心最軟弱的時候,那是八月初的一個清晨,陽光明媚但不熾熱。一個女孩靜靜地來到我麵前,用小小的聲音問我:“同學你好,我是基督徒,我可以向你傳福音 嗎?”我抬頭看她,穿著非常樸素,長相平凡,眼睛裏卻透出清澈堅定的光。我心一動,挪了位置說:“好啊,請坐。”於是她開始講福音,講她從小到大的見證。 當她講到:“神先愛我們,他無條件地愛我們,隻因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讓我們與神隔絕,但借著耶穌基督的寶血和十字架,我們得以與神和好,重新 成為神的兒女。”我知道我應該找到答案了。之後她帶我去教會,又參加了退修會。


從聽到福音到口裏承認心裏相信,我隻用了三個月的時間。三個月來,我天天禱告,隻要醒著,無時無刻不在禱告,就是告訴那位不知在哪兒的神我的所思所想所需要的。我太想擁有那份無條件的愛了,太渴望擁有真正的親密關係了,我的心太渴了……


如果那愛來自我從沒見過聽過的神,那神啊,請讓我認識你吧,我需要你。而且這位神不能是我的幻想,他不能活在我的想象裏,因為人是無法自欺的,我需要的不是精神寄托,我需要的是真實的有力量的愛!


當 我口裏承認心裏相信基督耶穌是我的救主以後,我開始了與神的蜜月期。當我重新走在校園裏,看到鬱鬱蔥蔥的樹木,修剪過的籬笆,我想到了一位弟兄告訴我的 話:成為基督徒後,就擁有了屬靈的眼光,看待一切都和以前不同了,一切都是新的了。因為我知道它們是誰創造的,也知道自己從哪兒來,為什麽活著了。


信主後,我才真正了解了艾米麗,原來她是一位虔誠的神的女兒;我才真正讀懂了那句詩——“如果我幫助一隻受傷的知更鳥重返巢中,那麽我這一生,就沒有白活。”那句詩裏向我顯現的門,門裏的光,我已經認識了,並且那門已經打開,我已經進去了,擁有了新世界的身份!


艾 米麗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一棟小房子裏,過著足不出戶的生活,她從未有過什麽旅行。她過著沒有遠足、沒有工作、沒有嫁人生子的平凡人生,甚至沒什麽朋友。她 的人生在世人看來何止平凡,實在是貧乏!在那個沒有電腦沒有網絡也沒多少書籍的年代,她會有見識嗎,她難道不空虛嗎?當然不!“她的詩讓我們得以分享她深 刻的思維——那關於死亡、永恒、自然、愛與詩的哲學。”查德·蔡斯認為,“她與惠特曼是美國詩歌成就最高的人”。亨利·詹姆斯認為,她的作品是“靈魂的風 景畫”,全世界都公認,“艾米麗·狄金森是美國最偉大的女詩人”。


對於基本不讀現代詩、讀也讀不太懂的我,她僅用一 句詩就讓我看到了通往新世界的門,她是我心中深深折服的充滿真智慧的偉大詩人。為什麽她能如此深刻,如此充滿智慧,在那樣狹窄閉塞的環境和乏善可陳的經曆 下,寫出打動全世界的詩篇?而在空虛、膚淺、空洞充斥的大氅下,反而有不少是可以全世界旅行、交遊廣闊、生活看上去還挺豐富的人。


當我從《聖經》中讀到了也是如詩般的句子,似乎若有所悟——“認識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你們要常在我裏麵,我也常在你們裏麵”;“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使徒信經》裏有一句是:我信聖徒相通。當我同樣成為神的兒女後,再次捧起艾米麗的詩,我終於在那棵樹下,與捧著受傷知更鳥的女孩艾米麗相遇:你好艾米麗,我終於認識你了。


(讀完本文,若有感動,或評論電影《後會無期》,歡迎微信留言,將擇優刊登分享給《境界》的全球讀者,分享改變生命。)

【境界互動】

回應《中國男人和中國女人,到底誰配不上誰?》

1.《境界》一讀者:“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赫然登載於各大門戶網站,引來軒然大波,各界人士紛紛發表高見。廣州日報特意搞了調查,六成受訪女士讚成,七成受訪男士反對。究竟透露出什麽信息?

筆者以為,此話題論調表明中國女人已不再仰視中國男人了。至於穿著打扮不時尚、邋遢,都是托詞,女人是感覺動物,她隻是表達她的感覺,至於究竟什麽是時尚,女人未必真正概念清晰。

為什麽女人不再尊重男人呢?一是女人的社會地位已經大幅度提高了。無論政界、工商界、演藝界,叱吒風雲的女強人如過江之鯽。二是中國的大學,女生數量開始領先男生。三是感情婚姻家庭上,女人越來越居於優勢地位。四是很多男人道德修養欠佳、行為不端,被女人蔑視。

房價是男人心中揮不去的痛,沒房的男人女人不會睬你。買了房的男人多半囊中羞澀,也就瀟灑不起來了,連約會都要盤算銀子夠不夠,女人能看得起你嗎?

當 然,持此觀點的女人多半感情上不幸福,而對此反應激烈的男人多半也是處於水深火熱的男人。男女意見相左,意味著兩性間的分歧越來越大。看似不經意,實則非 常危險。家庭是社會的最小單元,男女不相互理解,家庭就不穩定,有人說,中國迫切需要一次心靈上的大洗禮,我期待這一天。


2.姬磊(濟南):上帝起初創造的人是美好的,人天真的依賴和順從上帝。後來魔鬼一句引誘的話導致人的背叛,我們開始懷疑這個男人和女人到底誰配不上誰,就是人墮落的產物。判斷男友或女友是否適合你,需要回歸到造物主的命令中。


3.天上的愛火(馬鞍山):男人女人都是人,而人是由上帝命名的,隻有上帝的命名才是完全的,因為其內涵是上帝的形象,而當上帝的形象被異化時,人的異化就不稀奇了。


4. 薛瑩(武漢):基督信仰承認人性的軟弱,憐憫人性的索求無度,因為亞當和夏娃在被趕出伊甸園時,已經注定了因罪死亡的結局,生命本身的所有收獲都沒意義, 隻有用來彰顯上帝的作為並贖罪,為死去而活著,才是有意義的。安徒生是虔誠基督徒,不理解聖經就不能準確理解他的故事,《海的女兒》不是一個悲劇,對小美 人魚來說,靈魂才是生命最好的禮物,王子不是。


5.糖小紫(合肥):聖潔而謙卑,與人無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