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世界都在講“顛覆”的時候,體驗是最容易被顛覆的。咖啡業作為一種體驗經濟的代表,隨便換個維度就可能引起行業排名的變化。85度C成為了星巴克最強有力的對手,和i黑馬看看它是怎麽玩的。
對於咖啡之王星巴克的競爭者們有了特別的好奇心。在全世界都在講“顛覆”的時候,體驗是最容易被顛覆的。咖啡業作為一種體驗經濟的代表,隨便換個維度就可能引起行業排名的變化。找到星巴克的最強有力的對手,看看它是怎麽玩的,對於我們創業人士有巨大的意義。
今天龍真摘編給大家的是知名營銷專家榮振環總結的台灣咖啡老大85度C的玩法,出於更好的說明問題,其中也融入了自己的一些觀點。
台灣有一家咖啡連鎖企業,85度C。目前大陸也有分店,到2008年公司沒幾年的時間,它就一舉成為台灣地區咖啡業的老大,分店數量和營業收入都超越星巴克。它通過以下三招達到了超越:1、反向定位:價格降幅讓人看得見;2借力打力:同樣位置,不做體驗做外賣;3、價值製勝:咖啡為餌,茶點帶動咖啡。
1、反向定位:價格降幅讓人看得見
當向行業老大挑戰時,或者麵對行業老大的挑戰時,切忌與其在對方的優勢上一爭長短。那隻會自取其辱。也不要在其常規弱勢上發起進攻,這樣也隻是提醒老大,並且幫助對方改進.
我們作為弱小者,唯一能做的就是長處之中找弱點,優勢之中找不足。既然是對方長處之中的弱點,當你發起進攻時,對方難以自救,否則隻會犧牲其賴以競爭的長處。
星巴克的長處是什麽,咖啡和體驗的感覺。咖啡好喝,這是優點,其背後的弱勢是貴。環境好,體驗的感覺很棒,這是優點,當然這就要求空間得夠,星巴克俗稱“第三空間”嗎!其背後的弱勢是這麽大空間,成本很高,最終還是會轉移到產品上,造成咖啡和麵包價格不菲。
總結一下,長處之中的弱點:貴!
於是,85度C站在對手的反麵,強調“平價奢華”。85度C以優質原料製作咖啡和糕點,價格卻比星巴克實惠。最便宜的咖啡隻要8元,卡布奇諾也隻要12元,即使是最貴的法芙納咖啡也隻要14元。售價僅為星巴克的1/3,其麵包價格從3元起,蛋糕5元起,比星巴克便宜三成以上,而且保證每個月至少有十幾個新品種。即使85度C做的很大了,星巴克也眼睜睜一點辦法也沒有.
2、 借力打力:同樣位置,不做體驗做外賣
基於反向定位,很多85度C的選址基本上都在主要城市的一級商圈,而且絕大部分店麵就開在星巴克對麵,與對手比肩而居不僅沒有死得很慘,相反還活得很滋潤。
因為85度C明白,去星巴克的人都是自己的目標客戶人群。沒有地段能夠比星巴克這個招牌更能吸引潛在顧客了。尤其85度C與星巴克產用不同的定位:星巴克玩的是第三空間,是體驗,而85度C針對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則主打外賣戰略,其70%的盈利來自顧客外帶消費。基於外賣戰略,85度C每家店麵都較小,座位也不多,隻需20平米左右,店租成本約占營業收入的25%左右,遠低於星巴克動輒二三層樓的店租。
成本低,價格就能夠產生優勢。於是,低價優質的咖啡自然就對星巴克的客源形成了截流,完成了借力打力的客源沉澱。
3、 價值製勝:咖啡為餌,茶點帶動咖啡
85度C的優勢遠非價格那麽簡單。盡管價格是其撬動行業老大的杠杆,但這個背後有獨特的戰略邏輯。
眾所周知,星巴克的主要產品是咖啡,咖啡是星巴克的主要價值,麵包是星巴克的剩餘價值。
所以,85度C做了一個顛倒,他的主要價值是麵包,咖啡是它的剩餘價值。其在連鎖店中注入了“烘焙產業”的概念,顛覆了國際咖啡產業“潛規則”。目前其營業總額中烘焙產品比重已占到一半,而台灣星巴克還不到20%。
更為關鍵是,85度C這些麵包和蛋糕的品質絕對要優於星巴克,價格還比星巴克便宜。以至於很多顧客是衝著麵包和蛋糕來選用咖啡,與星巴克的衝著咖啡選用麵包、蛋糕形成反向路徑。此時,產生的價值就是差異化的。咖啡旗鼓相當,麵包技高一籌,價格還實惠,以此創造最大化的顧客價值,於是自然出現了業績倍增。
剛才講的都是實操,最後還要落到需求層麵。
85度C發現在快節奏生活狀態下,不是所有人都特別看重消費體驗:不是所有人都想在咖啡廳裏談事。這跟之前人們的消費狀態是不一樣的。之前很多人喝咖啡,是為了享受咖啡廳的氛圍,但現在很多人把喝咖啡作為一種生活習慣,在辦公室裏,在家裏都開始慢慢變得正常起來。所以外賣成為一種可能。搭配麵包和蛋糕,作為一種和下午茶類似的休閑方式,也正慢慢變得流行起來。甚至很多人都開始更加重視麵包和蛋糕的口味,而把咖啡作為一個配角。這在注重生活品質的台灣地區,成為一種商業模式就一點也不奇怪了。這種需求的微妙變化下,才有了85度C這種逆向定位,並最終趕超星巴克的現實。
兄弟們,找到巨頭們的不可能轉身的弱點,去創造你的商業模式,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來源:i黑馬 作者:榮振環)
找到一篇非常好的創業必看的文章,趕緊給大家搬運過來,現在在咖啡群裏大家討論蠻多的是自己的定位以及目標等等,這篇文章指出了85C在一些方向上的思路,當然,可能價格那啥咱不一定能做到啊,但是“平價奢華”這個思路肯定是沒的說,絕大多數購買,都希望能得到“物美價廉”的商品體驗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