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深度文章:生與死的顛倒

(2014-04-02 05:50:25) 下一個

2014-04-02 任運生 生命季刊

生與死的顛倒

 

/任運生

 

他們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喂養我的小羊。”

 

耶穌第二次又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牧養我的羊。”

 

第三次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麽”就憂愁,對耶穌說:“主啊,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喂養我的羊。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神。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吧!”(約21:15-19)

 

新約聖經有兩個性格鮮明、舉足輕重的人物:保羅和彼得。

 

保羅似乎天生就是一個聖徒,雖然他自稱是罪人中的罪魁,但即便是逼迫基督徒,那也是光明正大的犯罪,因為他自以為那是為神大發熱心事奉神。保羅自己說,“就律法上的義說,我是無可指摘的。”(腓3:6)

 

當保羅信從耶穌基督之後,他更加理直氣壯地說:“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林前11:1)因此,保羅始終是一位可望不可及的聖徒,好像離我們很遙遠。

 

當我們為自身的屬靈狀況自慚形穢時,看看彼得大概可以得到些安慰和鼓勵。

 

彼得的生命中充滿著大起大伏(ups and downs), 他可以一會兒升上屬靈的巔峰,一會兒又跌入黑暗的深穀。

 

請看下麵的例子:

 

他在海上剛說完“主,請叫我走到你那裏去”(太14:28),但很快“因見風甚大就害怕,將要沉下去” 。(太14:30)

 

他剛剛認定耶穌“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太16:16),但轉眼就拉著耶穌說,“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太16:22)

 

在最後的晚餐他剛說完 “你永不可洗我的腳” (約13:8),但轉眼就說,“主啊,不但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約13:9)

 

他剛剛信誓旦旦地說 “眾人雖然跌倒,我總不能”(可14:29),但很快他“就發咒起誓地說,我不認得你們說的這個人。”(可14:71)

 

這是一個衝動的彼得,一個失敗的彼得,一個怯懦的彼得,一個背叛的彼得。

 

然 而,五旬節之後,我們看到另一個彼得:一個剛強壯膽、不知疲倦地傳講耶穌之名的彼得;看到一個一次講道有三千人信主、又一次講道有五千人信主的彼得;看到 一個有大能讓生來瘸腿的站起來行走、讓多加從死裏複活的彼得;看到一個跟隨者前呼後擁、甚至有人將病人抬到街上指望他走過時影子照在人身上就得痊愈的彼 得;看到一個使徒領袖的彼得,一個耶穌基督的忠心仆人彼得,一個主耶穌教會的中流砥柱彼得!

 

是誰造成了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轉變?這個轉變的過程到底是如何發生的?

 

讓我們從約21:15-19這段經文,試著尋找一些線索和軌跡。

 

約翰福音到第二十章本來已經結束,二十一章是後記。但感謝使徒約翰的這段曆史補白,約21:15-19這段經文是使徒彼得生命的轉折點,他在此完成了經由完全醫治、放下自我、得勝死亡等生命更新的全過程。

 

一、戰勝死亡的威脅

 

本文的題目是《生與死的顛倒》,所以記述的順序也要顛倒一下。先看這段經文的最後兩節。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神。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吧。”(約21:18-19)

 

耶穌呼召彼得跟從祂,但耶穌呼召彼得的這段話在人看來卻是多麽地不合邏輯、違背常理。

 

如果一個領袖號召人跟隨他,總是先給人許下一些好處。一個公司老板招聘雇員,他總是先向人許諾公司提供優厚的薪水、誘人的福利以及不錯的職位。

 

最近媒體報道摩根大通銀行以超出正常五六倍的高薪,聘請中國高層領導人的子女做他們的投資顧問,收獲巨大的經濟利益。

 

中國曆史上的曆次農民起義領袖都向百姓許諾分給他們一塊兒田地,天真的中國農民總是一次又一次地上當受騙。

 

但耶穌呼召彼得卻是完全相反(神做事的方式常常是與人的思路背道而馳):彼得,你跟從我吧。但我要預先告訴你,你跟隨我不會得著任何好處,反而要搭上你的性命,而且你會死得很慘。

 

有這樣呼召人跟隨的嗎?

 

但彼得有沒有跟隨耶穌呢?有!而且他跟隨得很堅定。

 

從此以後,彼得再也沒有離棄過耶穌。

 

當初在使女麵前,彼得認耶穌未必要死但他卻怕得要死;如今耶穌告訴他必定要死而他卻視死如歸。

 

為什麽如此呢?

 

因為當複活的救主耶穌活生生地站在他麵前時,死亡從此再也不能對彼得構成威脅了!若有人還拿死來恐嚇彼得,那已經不再奏效了!

 

當彼得約翰站在公會受審又一次麵臨殺頭的危險時,請聽彼得怎麽說,“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麵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徒4:19-20)

 

彼得晚年時他說什麽?“因為知道我脫離這帳棚的時候快到了,正如我們主耶穌基督所指示我的。”(彼後1:14)

 

波蘭作家顯克微支的小說《Quo Vadis》 (《你往哪裏去?》)190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該書以文學手法描寫:羅馬皇帝尼祿逼迫基督徒時,羅馬的信徒勸說彼得為保存基督的教會,離開羅馬,躲避 殺害。彼得出離羅馬後,半路上在異象中遇見主麵向羅馬而去,彼得淚眼模糊地問,“主啊,你往哪裏去?”主說,“我要回到羅馬,讓他們將我再釘一次十字架, 因為羅馬有我許多的百姓。”彼得聽後跪地大哭,毅然隻身回到羅馬的刑場。在被釘十字架時,彼得說,“我豈配與我主同樣的死法?請將我倒釘十字架。”

 

九年前筆者得了一場大病,真切地走過一遭死蔭的幽穀,也真切地經曆了神的同在、安慰、保守、醫治。因此更加確信耶和華神和他應許的真實。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穀,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詩23:4)

 

信 耶穌有哪些好處?有人說信耶穌可以使你有喜樂平安,遇到事不至於手忙腳亂,可以有神的保佑嗬護,基督徒都比較友好善良,信仰使你有一個精神寄托,信主的孩 子都比較聽話不至於給你惹出大的麻煩,基督徒家庭一般都比較和睦平順,基督徒的人際關係良好。如果一個地區基督徒比例較高,當地的社會治安就好很多,基督 徒的誠實守信也可以促進地區的經濟繁榮等等。

 

但基督徒必須始終明白,所有這一些都不過是耶穌基督買一送一或買一送十的恩惠,基督信仰的核心是解決人的生死問題,因為耶穌基督已經一勞永逸地戰勝了死亡的權勢,賜給人因信而得的永生盼望。

 

一個基督徒尤其是一個立誌服事神的人,他必須首先解決生死的問題,才能夠勇往直前!

 

二、跳出自我的羈絆

 

對於彼得來說,僅有不怕死的心誌,仍然無法完成主耶穌的交托,他還必須經曆另一種形式的死。這種死就是耶穌基督所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12:24)的雙關含義。

 

這種死就是保羅所說的那種死:

 

“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羅12:1)

 

“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麵活著。”(加2:20)

 

 “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林後4:10)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形式的死更難。

 

21:15-17這一段聖經,許多聖經學者仔細鑽研考究,試圖找到這段聖經原文中“愛”這個字的變換所隱藏的意義。

 

耶穌三次問彼得,“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三次都回答說,“主啊,你知道我愛你。”

 

耶穌所說的“愛” ,前兩次和第三次不同,而彼得回答時所用的“愛”字三次都是同一個字。

 

耶穌對彼得的唯一要求是:“約翰的兒子西門,你真的喜愛我嗎?”

 

彼得連大聲說話也不敢,隻能小聲咕噥,“主啊,你知道我愛你。”昔日那個隨便拍胸脯誇口的彼得已經不存在了。

 

可見,“愛主”是唯一可以接受的事奉神的動機,此外再無別的。

 

然後主耶穌托付彼得說,“你喂養我的小羊。”

 

“喂養我的羊”是什麽意思?

 

羊餓了,給它草吃;羊渴了,給它水喝;羊累了,使它安歇;羊傷了,給它纏裹;羊病了,給它醫治;遇到危險,你要保護小羊甚至為羊舍命。

 

這樣的事彼得願意幹嗎?他幹得了嗎?

 

當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來到耶穌麵前,求耶穌將來在祂的國中,叫她的兩個兒子一個坐在祂左邊,一個坐在祂右邊時,那十個門徒就都惱怒他們兄弟二人;彼得當然是十個門徒的其中之一。

 

實際上,正是西門彼得代表十一個門徒問耶穌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將來我們要得什麽呢?”(太19:27)彼得顯然不是要向耶穌討一個將來“喂羊”的差使。

 

 甚至最後的晚餐之後,就在耶穌上十字架之際,門徒還在爭論,“他們中間哪一個可算為大。”(路22:24)

 

如今耶穌托付彼得,“你喂養我的小羊。”

 

彼得沒有討價還價,他唯一的問題是指著約翰問,“這人將來怎樣?”

 

彼得等於是默然接受了耶穌的托付。

 

因此到此為止,昔日那個莽撞、衝動、感情用事、血氣方剛、時常拍胸脯的彼得已經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忠心的、服事的、勇敢的、願意為羊舍命的彼得誕生了。

 

“你喂養我的小羊”在彼得的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記,以至許多年後,彼得晚年時仍諄諄教導他的同工,“我這作長老,作基督受苦的見證,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的,勸你們中間與我同作長老的人。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神旨意照管他們。”(彼前5:1-2)

 

我們從新約其他的書信中可以看到彼得生命更新的旁證:

 

“後來磯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責之處,我就當麵抵擋他。從雅各那裏來的人,未到以先,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飯。及至他們來到,他因怕奉割禮的人,就退去與外邦人隔開了。”(加2:11-12)

 

要是放在以前,那個感情用事的彼得會默然接受保羅的嚴厲責備嗎?

 

我們從後來彼得的書信中能夠看出他對使徒保羅的尊重以及他給予保羅書信等同於聖經的地位。

 

“就如我們所親愛的兄弟保羅,照著所賜給他的智慧,寫了信給你們。他一切的信上,也都是講論這事。信中有些難明白的,那無學問不堅固的人強解,如強解別的經書一樣,就自取沉淪。”(彼後3:15-16)

 

過去十年筆者事奉主的經曆,學到了一個功課,那就是神永遠不會錯。如果我與神的關係出了問題,那問題一定在我這裏,永遠不會在祂那裏。如果我什麽時候感覺著神錯待了我,冤屈了我,那也一定是我的錯,哪怕我自以為是多麽的無辜,也必是我的錯,因為祂永遠不會錯!

 

一個牧師說,你周圍遇見的人若是友好(nice), 那於你的事工有利;若你周圍的人若是對你苛刻(harsh), 那於你的生命有利。

 

神的仆人必須向著自己死,向著老我死,向著世界死,否則不會有事奉的果效。

 

三、得著完全的醫治

 

彼得不再懼怕死亡的威脅,又戰勝老舊的自我,但彼得仍有一件事需要解決,不然還是不能輕裝上陣,跟從主服事主。那就是彼得需要得著全然的醫治、恢複和建立。

 

三次否認主對彼得來說,是不堪回首的永遠的痛。

 

一個自卑自憐、自暴自棄、自怨自艾、心灰意冷、萎靡不振的彼得,如何能夠擔當主耶穌基督的托付?

 

主耶穌操起鋒利的手術刀,為彼得施行靈魂的手術。主耶穌不愧為一個高明的醫生和傑出的心理學專家。

 

耶穌如何醫治彼得?

 

彼得在炭火旁邊三次否認主,耶穌也在炭火旁邊三次詢問彼得“你愛我嗎?”

 

這樣場景的刻意安排,讓彼得立刻想起自己三次不認主的畫麵,曆曆在目、悔恨交加。

 

耶穌連續三次的追問,如同重錘敲打在彼得已經破碎的心坎上。

 

這是巨大的傷痛(great  hurt)。

 

但耶穌的目的不是要揭彼得的瘡疤,故意貶損彼得,傷害彼得,反而是在眾人麵前三次堅固彼得,恢複他的使徒身份,重新確立他的領袖地位,再次將喂養小羊的重任托付於他,借此完成對彼得的療傷、醫治、恢複和建立。

 

主耶穌完全醫治了彼得,然後第二次再呼召他,第二次再差遣他!

 

如果說約翰福音二十一章的場景讓彼得想起他三次否認主的場麵的話,那麽它與彼得第一次蒙召時的場景更加相似。

 

二者都是在加利利海;都是彼得(和門徒)沒有打著魚空手而歸;都是耶穌吩咐他(們)下網打漁;然後都有得著很多魚的神跡;而且耶穌對彼得的稱呼都是“約翰的兒子西門”;最後都是以耶穌對彼得的呼召“你跟從我”結束。

 

神能從石頭堆中為亞伯拉罕興起子孫,難道耶穌基督就找不到第二個人來代替這個軟弱的、怯懦的、不爭氣的、甚至背叛的彼得嗎?

 

正如神當年第二次差遣先知約拿,難道神找不到別的任何一個人代替約拿嗎?不!是因為神愛約拿。

 

“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拿4:11)

 

神愛尼尼微城的罪人,祂也同樣愛甚至更愛那個撒潑耍賴、可以向祂使性子、向祂發脾氣但內心熱愛祂的、祂自己的先知約拿。

 

耶穌基督不是找不到人代替彼得,而是因為祂太愛這個莽撞的、衝動的、不爭氣的、甚至曾經否認過祂、但內心卻始終摯愛著祂的這個大門徒彼得。

 

耶穌基督長闊深高、深厚無比、連整個宇宙都無法容納的的大愛,就是如此厚厚地傾倒在彼得身上。

 

弟兄姐妹們,你所信靠的、跟從的耶穌基督,你真真切切實實在在地認識祂嗎?你真的知道祂對你的愛是何等的長闊高深嗎?

 

一個真正的基督徒,尤其是一個立誌跟隨主、服事主的人,他必須戰勝死亡的恐懼,放棄自我的籬笆,經曆神大愛的環繞,才能夠忘記背後、努力麵前,奔跑他腳下那充滿驚險又鋪滿恩典的天路曆程!

 

感謝主!

 

任運生  來自中國大陸,現為牧師,在美國牧會。

 (原文發表於《生命季刊》第69期,生命季刊微信:cclife2013gmai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jesusmary 回複 悄悄話 神體恤真正愛他的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