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在貧民窟裏思想的蘆葦

(2014-04-21 04:52:17) 下一個

2014-04-21 劉陽 ijingjie

@權威民調顯示,最受法國人喜愛的女性不是蘇菲•瑪索,而是以馬內利修女,她卻說:“我害怕媒體焦點……我一隻腳已進棺材,過去無數次挫敗經驗,我深知這一切不過是虛榮……當我來到正義之神麵前,他絕不會問我在民意調查排第幾!”

@63歲以馬內利修女離開任教大學,進入開羅貧民窟,和窮人們同吃同住舊桶罐搭建、沒水沒電的棚屋裏,終日與垃圾、家畜為伍,協助貧民窟建設學校、診所、養老院,直到85歲。

在貧民窟裏思想的蘆葦

文/劉陽

當下中國,“信仰缺失”成了熱詞。人們曾習慣把問題歸咎於體製,現在則酷酷地丟出一句“信仰缺失”。若有人以為一朝有了信仰就鳥語花香、喜樂平安,顯然是把靈魂的事當做肩酸背痛貼狗皮膏藥一樣了。

即使在功力甚高的宗教人士以及信仰偉人身上,這也遠非實情。美國《時代》周刊2007年曾刊發《特蕾莎修女的信仰危機》,引用首次披露的特蕾莎修女寫給友人的信,這批信件被蘭登書屋以《特蕾莎修女:為我帶來光明》為題出版,呈現了特蕾莎修女的內心在信仰上多年經曆的精神苦煉,正如她在接受諾貝爾和平獎時所說的,“愛是實實在在的,是痛苦的”。

很 多人以為上帝一定格外垂青她,給她使命和召喚、做工的動力,但這些信讓人們看到信仰絕非易舉,而是可能時常都要麵對內心的懷疑與空虛——“這麽多年,我已 經嚐試去愛上黑暗,因為我相信,這隻是耶穌所處黑暗和痛苦世界裏一個很小的部分……我將繼續我一個人的‘黑暗’。現在我將缺席天堂,以去點亮現實中的黑 暗。”

我感覺到存在中有一種窟窿”

特蕾莎嬤嬤被稱為“貧民窟裏的聖人”。而另外一位嬤嬤——以馬內利修女卻說,沒有人受召去模仿其他人——尤其不是要去做另一位“特蕾莎修女”。因為,“每個人都必須根據自己的誌向來實現他個人的解放。唯有從他身上激發出屬於他自己的特質,他才能達到人的精神高度”。 

以馬內利是誰?在法國權威民調機構的調查中,最受法國人喜愛的女性不是蘇菲•瑪索,也不是朱莉葉特•比諾什,而是她!

她就此寫道:“在生命的最後幾年當中,我遇到一件可怕的事,我成了媒體的焦點……我現在一隻腳已經踏進了棺材,再加上過去無數次的挫敗經驗,我深知這一切不過是虛榮,是徒勞而空虛的……當我來到正義之神的麵前時,他絕對不會問我在民意調查中排第幾名!” 

1908年,她出生於優渥的比利時家庭,卻花了一生的時間服務窮人,被稱為“窮人的守護天使”。1971年,63歲的她離開任教的大學,進入埃及開羅的貧民窟,和窮人們同吃同住在舊桶罐搭建、沒水沒電的棚屋裏,終日與垃圾、家畜為伍,協助在貧民窟建設學校、診所、養老院,直到85歲被上級強迫“退休”返回法國的養老院。2008年,她在百歲之際離世。她負責的“以馬內利修女之友協會”,仍在20多個國家開展救助與建設工作。  

“以馬內利”本意是“神與我們同在”,是她成為修女後的名字。她的本名叫瑪德蓮,在年輕歲月裏,“我隻想著樂活:跳舞、看電影、泡戲院。日子過得很愜意。但是,這樣的舒適生活不令我滿足。我感覺到存在中有一種‘窟窿’。我管它叫‘窟窿’,因為不知該怎麽形容,一種無法填平的‘窟窿’……隱隱發作”。這促使她尋找信仰。

成 為修女後,她為解決心中的疑問廣泛研讀各家宗教,“我多麽了解那些抱持懷疑態度、拒絕相信、徒勞尋找的人啊!他們就像我自己的一部分”,這段經曆幫助她 “成為更具普世精神的修女”。在她眼中,宗教“全然在人性中,在日常生活中,在具體的團結互助中獲得實踐。反之,宗教將僅是一種幻覺而已”。  


勇於介入的修女

與特蕾莎同樣走進窮人的以馬內利,性格卻剛烈活潑,不失幽默。80歲時還忘情地和貧民窟的孩子們一起跳進海裏遊泳;她建議主教,偶爾要讓修士們到巴黎橋下過夜,才可體會無家可歸者的世界。

當她在飛機上遇見一群到東南亞嫖妓的歐洲觀光客,她氣憤地說:“真想找一顆炸彈去炸飛機”,當埃及地方政府承諾的經費沒兌現,她急衝衝跑到瑞士為開羅貧民窟的診所如期完工募款。

她直接找到法國國防部部長,讓其停止軍火外銷(法國是世界第3大軍火銷售國),部長答道:“無論如何,就算法國停止武器生產,其他國家也會立刻加入發展這項工業……如果我把軍火工廠關了,馬上就有十多萬人失業,國庫也會減少一大筆收入……”,“這麽說來,我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繼續看著人死掉,甚至是無辜的小孩?”

政 治家的用詞甚至語氣都是相似的,善良的人們似乎對於造成貧困的複雜因素天真懵懂。事實上,以馬內利嬤嬤很清楚,“根源在政治層麵,牽涉到國家內部以及國際 間的社會和經濟製度”,“甘地窮盡一生為拯救印度本土的織布業免受英國進口布料的威脅而奮鬥,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些英國布料其實都是用印度生產的棉花所製 成”。

為此,她勇於批評並勇於介入。人們忠告她,“修女啊,做善事就好,別搞政治”!她的回答是,“我並非在搞一般概念裏的政治,我試圖喚起人們的意識和良知”。

關於上帝的賭博

偉大的心靈也是相似的,同樣謙卑,同樣洞察人性。以馬內利嬤嬤並不因為人性之惡而變得對人對己苛嚴無趣,“想要消除我生命裏壞的一麵,等於是要毀滅我自己。接受我生命裏的根本矛盾,就是將阻礙我輕盈雍容前進的苦澀給化解掉,就是帶著幽默感看我自己”。 

以 馬內利嬤嬤不斷提醒自己,“正由於我們認為是在做好事……更容易毫無限度地任憑我們的強勢直覺和意願愈演愈烈……自以為是‘超人’……落入‘天使主義’的 夢幻之中”。在數十年的經驗中她體悟到,“窮人最需要的,並不是為他設想,而是和他一起設想,嚐試去了解他”。窮人需要的是朋友式的尊重。

所謂天使主義,是她閱讀帕斯卡爾《思想錄》的收獲。帕斯卡爾在書中寫道,“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禽獸,但不幸的是,想成為天使的人往往變成了禽獸”。  

帕斯卡爾認為,人不可能通過理性證明上帝的存在,但可以通過理性選擇上帝的存在。

作 為計算機的發明人、大氣壓力的證明者、概率論的奠基人,帕斯卡爾提出了著名的賭博論證:上帝要麽存在,要麽不存在,人不能不作選擇,人必須下賭注。賭上帝 存在時,如果上帝真的存在,信奉上帝的人會獲全勝,有無限的收益,獲得幸福;而如上帝不存在,也沒什麽損失。可是如果賭上帝不存在,而上帝真地存在,那不 相信的人就虧大了。

信 仰真的是理智算計的結果嗎?為什麽有人大談信仰缺失的弊端,也看到信仰的種種益處,卻依然無法去相信?以馬內利修女說:“這個賭注是一個合乎理性的賭注, 但卻不是理智的結果……信心超乎理智之上。”帕思卡爾說過,“最符合理智的,莫過於對理智的否認”,因為理智就意味著能夠認清自己的局限。  

“人是不成比例的……他既看不到他從中而出的那個虛無,也看不到他深陷其中那個無限……人處在不明白事物的原則也不明白事物的歸宿的永恒絕望之中”。


“隻有當我們把生命的重犁掛在一顆星星上時,犁才會飛上天,同時把我們從虛無中拉出來。”就像林語堂在《信仰之路》裏感慨的那樣,這是隻有法國人才說得出來的話。難怪以馬內利修女感慨:“如果整個法國文學隻能讓我選擇一部書留下,我還是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留下《思想錄》”。


 


傾聽自己的靈魂

當15歲的瑪德蓮坐在自家窗前,秋夜風來,少女讀到帕斯卡爾的話——“人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柔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維的蘆葦”,從此開始了認識人性的尊嚴與局限之路,並最終成為一棵紮根在貧民窟裏的蘆葦。


2004年,少女已成嬤嬤,法國弗拉馬裏翁出版社出版了她的《活著,為了什麽?》,是她多年來與帕斯卡爾心靈對話的記錄。

2009年,她在百歲壽辰前接受兩位作家的訪談出版,中文譯名為《我100歲,我有7萬個小孩:以馬內利修女回憶錄》。兩位作家皆是無信仰的自由知識分子,他們對修女的一生充滿的迷惑和不解,使這本書成為一場世俗與神聖的思維對話。

“我被上述兩種矛盾的欲望所支配著:一方麵,及時行樂,另一方麵,想填補心靈空缺……我猶豫很久,始終走不出來,於是我禱告。

我非常相信禱告。我這麽說:“神啊!請幫助我,我找不到出路。”這是對光明的呼喚。當我們呼喚時,我們被聽見,縱使當下我們不解其義。接著,有一天,勇氣來了,我上路了。”於是她成為一名修女。

作家問:“你不曾夢想過一段愛情?”修女答:“我的心太不知足了。人間的愛情,不管它有多美好,多完美,還是太渺小了,不能填滿我那顆心。最重要的是我追求大寫的絕對。在塵世裏,不管哪一個男人都無法賜予你絕對。人類不能擁有絕對,所以也無法給你。可是神,本身就是絕對。”

作家質疑:“你想解救的會不會就是你自己?”修女回答:“那又如何,別把事情複雜化。我不是知識分子,對於知識分子,我感到敬佩。 他們剖析事情、提供見解,但是他們坐而言之餘,好像不擅於起而行。我們當然應該用理智力去思考,但是更應該傾聽自己的靈魂,自己內心的跫音。我不喜歡迷失於沉思中。”

以馬內利嬤嬤說:“天堂會在你觀看別人、傾聽他者的那一刻開啟。”這就是愛的睿智。

本文的另一個版本收錄於劉陽著《從失去開始的永恒》一書中,商務印書館,2013)

(圖為以馬內利修女之墓)

《境界》回聲


1.回應《瓊尼的故事:一個乞丐告訴更多的乞丐》


文藝青年:

我是個盲人,我也在做文字事工,我信文字的力量。殘疾人也是人,人也是殘疾人,他為什麽走向了十字架,我們為什麽會有不同程度的身體或心裏殘疾,我為什麽看不見,因為苦難它實在是個奧秘。總有一天上帝會讓我們明白個人殘疾與苦難之間的意義。


2.回應《擁抱殺兒凶手——母親遊林美雲的口述實錄》


jin

遊媽媽饒恕了別人的同時自己得到了釋放,感謝神的大能,感謝天父的大愛也饒恕那殺害祂愛子之人,阿爸父你的愛才是真愛。


文藝青年:

很 多年前韓國拍攝過這樣的電影,父親收養殺兒凶手做養子,根據現實改編,真的活出了十字架愛的真諦!誠然我們是凶手也是那承受產業的,我們殺了上帝的獨生愛 子,然而神卻又在這過程中使耶穌擔當了我們眾人的罪,拆毀了我們中間隔斷的牆,使我們與神和好做他順命的兒女,所以這個老姊妹實在是明白神的心意並見證了 神那翻轉人心的大能


3.回應《複活節是清明節的出路》


老蔡的麥克風:

兩 周前車禍之後,許多親友同事送來關心和慰問,感謝之餘,也讓我有機會更多地思想信仰。有人按著民間宗教講這次一家平安,真是祖宗保佑!我笑而不語,未曾辯 駁,但心裏知道自小疼愛的長輩們,他們活著的時候,也如我一般生活在死亡的權柄以下並最終逝去,即便他們有意願,又如何有能力拯救和保守我們。有人按著玄 學因果講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坦誠講,我此次最“慶幸的反倒是在年少之時得以認識主,因為不管我再如何趨吉避凶,逃過N劫,終有一天死亡依舊會將我吞沒。 感謝主,從過去到未來,死裏複活正是我所信的、所盼望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