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在韓國,走近基督教

(2014-03-12 03:16:50) 下一個
作者:劉暢

   人在韓國,處處能感到基督教在這個國家的存在。從我住的寓所到學校辦公室不過十餘分鍾的路程,可一路上就有五座教堂,一律那種高聳入雲式的圓錐形尖頂, 上麵立著一個十字架。十字架周圍都有紅色的霓虹燈鑲嵌,一到晚上,那紅紅的十字架十分醒目。剛到這裏時,分不清東南西北,第一次去學校時怕迷路,就記住了 公寓出口就是一座教堂,晚上回來時,看著它那紅色的十字架的指引即可回到寓所,也算是被“指引”了一把。這些小教堂的門口一般都有一幅壁畫,上麵畫著耶穌 基督手執一鞭,指引一群群迷途的羔羊走向天堂。


赴韓後,走了幾個地方,一般乘坐高鐵。一次,從水原驛去韓國著名的溫陽溫泉旅遊,其時正值晚稻即將成熟,泛起陣陣鵝黃,在一片青翠中, 顯得格外耀眼,遠遠望去,鵝黃浮動,草木朦朧,黃綠相間,山巒疊翠,遠山近水,樓群掩映其中,不由讓人慨歎,錦繡江山,名不虛傳。一路上,除了觀賞韓國特 有的這種丘陵起伏、城鄉交錯的地形地貌之外,印象最深的就是其教堂的密度:隻要是居民區,就有教堂那高聳入雲的尖頂,幾乎達到了“凡有人家處便有教堂”的 程度。一次,去首爾著名的明洞購物區遊玩,不知不覺就走到了明洞大教堂旁邊。那天正值周日,是信徒們集中做禮拜的日子,環繞教堂四周共有四個大門,每個門 前都排著長長的隊伍,男女信徒們都表情虔誠,手持資料,等著進入教堂禮拜,而教堂遠處的街道上,還有人流不斷向這裏湧來,不斷和門口的神父和修女們招手致 意,隨意交談。穿行其中,恍如身處歐洲某地,如愛丁堡的教堂,但看著來往人員的膚色和臉龐,才意識到,這裏確實是韓國。


看了一些資料,才知道,韓國是一個多宗教國家,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道教。在韓國,儒家更多的是一套倫理體係和貴賤等級差別 的實用思想;而佛教則因統治者崇儒抑佛政策而趨於衰敗。道教蛻變為流行於風水占卜先生、衙門文書之輩的民間土俗信仰。十六世紀末,統治朝鮮幾百年的李朝封 建製度開始走向沒落。十七世紀,朝鮮社會陷入了政治腐敗、經濟落後、思想僵化、民生凋敝的嚴峻境地,可是封建統治者們卻置國難與民生於不顧,依舊熱衷於爭 權奪利的黨派之爭,社會危機更加惡化。麵對這種現實,一些有識之士不得不對傳統思想進行反思與批判,尋求能夠挽救社會危機和民族命運的新的思想和理念,這 就是實學和西學。落後的朝鮮需要學習先進的西方文化,而這種需要恰恰成了韓國人接受基督教的最初的動機。經過兩百年風雨曆程,基督教最終立足韓國。它起初 隻是“實學會”知識分子中間的一種世俗活動,參加者把基督教作為其平等主義價值觀的催化劑。經過與韓國文化互相融合、吸收,基督教有效地利用了其傳統文 化。例如在日本四十年占領期間,眾多基督徒因拒絕崇拜天皇而被關押,韓國人對教會的鮮明性格及態度因此得到強化、堅固。這一立場使得韓國教徒們從此能夠稱 基督教為“自己的信仰”,而不再是“外國的宗教”。總之,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基督教它滿足了韓國社會的思想需求,解決了韓國社會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既在形 式上保留了儒家的禮儀傳統,又把基督教重視個人和社會平等、蔑視人間權威的思想引入韓國社會。


2000年,韓國有將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宣稱自己是基督徒,首都首爾擁有世界十二個大型基督教聚會中的十一個,基督教對韓國文化影響極 大,使得傳統根基深厚的佛教、薩滿教和儒教的影響力都因此日漸衰退,並且韓國作為世界主要傳教地區的地位也日益明顯。同年,共有一萬零六百四十六名新教傳 教士連同未知數量的天主教教士,從韓國派往一百五十六個國家,僅次於美國。眾多韓國基督徒具有世界性影響,其中包括汝矣島純福音教會——據說是世界最大的 教會的主任牧師趙鏞基博士。1984年天主教教皇保羅二世訪問韓國,首次在羅馬以外地區舉行封聖典禮,封聖人數為曆屆之最,這次典禮使韓國天主教聖徒人數 成為世界第四。


如果說上述還是一些表象和知識的話,那麽,在逐步接近韓國人時,更感覺到了基督教在韓國的影響。一次,和韓國師生們一起聚餐,一桌八個 人,一問,竟有五個基督教信徒;我所教的研究生班一共八位同學,信基督教的也有四位。據說韓國基督教信徒的比例約在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二十五左右,就我所 接觸到的群體來看,此言不虛,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有此基礎,我對學生們對基督教的態度大致做了一次調查,尤其對他們的初始信仰很感興趣。


Song屬於那種“內化型”的信徒,也就是在內心中和基督耶穌化為一體,她說:


小時候我雖然有信仰,但這是因為我父母相信耶穌,所以我也相信的。這可以說是母台信仰的一種問題,如果自己沒有要相信耶穌的理由,這是 空白的信仰而已。去教會的十幾年,我才知道到底耶穌基督是誰,為什麽要相信耶穌基督。對信仰的疑問使我禱告,我通過神給我的恩典開始明白了福音。耶穌是名 字,有拯救者的意思;基督是職分,意味著解決人生根本問題的耶穌的作為。傳達其事實就是基督教所說的福音(good news)。


而Bai則屬於“外促型”,是被一個偶然的生活事件推向了宗教——


我不能理解為什麽人們對宗教那麽狂熱。可是,兩年前我媽媽突然因交通事故去世了,那時候我和同事之間關係不好,所以我很想辭職。當時, 朋友勸我選擇基督教。以前我對宗教沒有興趣,經曆了困難以後我下了信仰天主的決心,現在我是天主教信徒。我是從一年前開始信教的,現在我的心裏很舒服。


她對自己信教的理解是:


人們本來都是很脆弱的,所以人們依靠天主。人們在自然災害、戰爭、疾病麵前是柔弱的存在,因此信那些東西,把它神化。我覺得人們之所以 信仰宗教,是因為希望自己的生活越好越幸福。如果為了一部分盲信者的錯誤思想,宗教的崇高意義變質的話,這是很可惜的事。我也因為傳統觀念,很難信仰宗 教。現在我信仰宗教的程度不太深,但是已信宗教,沒有不安之感,隻要充滿希望。不管信仰哪個宗教,我覺得我們都需要信仰宗教。


而Jin對宗教則很不以為然,似乎是一個徹底的“無神論者”,她是這樣描述的:


我進入大學的時候,不知道該校有必須要參加的宗教儀式。該校有禮拜時間,到時候學生們都要參加禮拜,如果缺席就不能畢業。我本來就不信 仰任何宗教,第一次參加禮拜時很不舒服,完全聽不懂牧師到底在說什麽。每周四下午三點做禮拜,每次我都十分厭煩。這樣的禮拜重複多次之後,才漸漸地習慣於 禮拜。但直到現在我也不信仰宗教,也不會去任何宗教機構。信仰宗教自由,我不管誰信什麽,但不可強迫別人也信和你一樣的宗教。


Jia呢,則猶疑於信與不信之間:


我不信哪一個宗教,也沒有醉心於任何宗教觀,對宗教的印象隻是遇到困難時可以從中得到安慰。經常看到許多人過於癡迷宗教,以致斷送自己 的事業,不照顧自己的家庭,看著他們,我深感惋惜。剛結婚後,我公公讓我領受洗禮成為天主教徒,可那時,對於天主教沒有興趣,每周都不去教堂,公公也不強 迫。隻是心裏難過的時候,才想起宗教的好處,也會默默地禱告。也許隨著年齡的增長,將來我會皈依宗教,但現在還不會的。


Song曾在北師大留學,漢語基礎最好,悟性也好,人也很聰慧,這一群體中,她對宗教的領悟力也最高:“我的信仰在慢慢成長。以前雖然 參加禮拜,但是一回家就忘掉禮拜的內容。可是得到神的恩典以後,我開始抓住禮拜的內容禱告、默想了,這時候可以感覺到神與我在一起。中國留學使我的信仰更 成長起來了。留學中發生的各種事件,父母不能替我解決。我獨處的環境讓我更依靠神,體驗神的能力。寂寞,孤獨,遇到困難的時我向神禱告了,這時候神成為我 的父母、老師和朋友。我在生活現場不僅享受了神的祝福,而且得到了禱告應答。這樣的過程反複以後,我的信仰更加堅固了。所以我的想法、眼光都改變了。以前 隻靠著我自己過生活,現在靠著神過生活。以前隻想我的成功,現在按照神引導的方向走。福音對我的人生帶來了很多變化。”


作為一種外來宗教,尤其是與韓國文化傳統截然不同的西方宗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在韓國立足、生根並大麵積普及絕不是偶然的。任何一種理論 在一個社會普及的程度,取決於它滿足這個社會的需求的程度。可以說,基督教在韓國近代社會的轉型和改造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改變了這個國家的麵貌。具體而 言,它集中體現為四個方麵。


首先,從社會轉型的角度看。基督教提倡人人平等,反對俗世權威,是一種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很實用的思想武器。傳統韓國社會強調 人間世俗權威,社會等級觀念嚴重,凡事要看出身,而天主或基督的學說則對此提出了挑戰。朝鮮王朝時期一直處於支配地位的思想是正統的朱子學說,強調“天” 是內在於宇宙的“理”與內在於人的“性”的統一,它雖然是一種絕對的存在,但是並不是超人格的,而立足於這種“理”和“性”的現實社會體製是由於它的 “天”性而被絕對化的,因此,對這種社會體製是不容批判的。與此不同,天主教或基督教的“神”或“上帝”是世界的創造者和主宰者,是一種超自然超人間的存 在,它的存在雖然也是絕對的,但是它與世界的關係是造者與被造者之間的主從關係,所以,在天主教那裏,被創造的世界及現實體製總是相對的,就絕對的“神” 的意誌而言,現實與體製又總是批判的對象。這種與儒教的“天”觀相區別的“神”觀,就是天主教帶給韓國的新思想,它為李朝封閉的傳統思想和封建體製打開了 缺口。基督教精神對儒家傳統的爆破是巨大的,以致於金大中敢於宣稱:在亞洲,韓國是戰勝中國幾千年的統治和影響、保持了自己民族特性的唯一國家。


其次,基督教不承認任何人間權威,於是在日本占領時期,它又成為朝鮮人民反抗壓迫、追求民族獨立和解放的精神支撐。這一時期,朝鮮人民 苦難深重,七百萬人被流放或驅趕,去國離鄉,日本當局試圖通過有計劃的行動來根除朝鮮文化印記及其民族認同。1919年5月1日,三十三位宗教及政治領袖 集會通過了一份獨立宣言,組織者是天主教的領袖,但三十三位簽署人中十五位是基督徒。隨後許多人被監禁。1919年還有兩件事:一,成立發揮了極大影響力 的天主教“義民團”,一個讚同朝鮮獨立的運動。二,李承晚在中國成立了朝鮮流亡政府,他本人是衛理公會派教徒。但是,在許許多多朝鮮人心目中,真正聯結基 督教與愛國事業的催化劑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崇拜天皇是強製性義務,而眾多的基督徒則拒絕崇拜日本天皇而被關押,充分說明其宗教信仰與民族獨立事業的目標 是高度一致的。


再次,基督教尊重個人價值,這又成為朝鮮人民爭取民主和人權的精神依據和變革動力。民眾神學就是這種表達方式的體現。以“神的形象”這 一概念為基礎,結合韓國傳統的韓(Han)的學說,它闡述了韓國人民是自己命運合法主人的思想,並且同時強調民族獨立與人權,它在韓國社會的左派和右派中 都極具吸引力,兩位著名的政治領袖金泳三、金大中都讚同民眾神學的觀點,兩人都為反抗軍人政府奮鬥了幾十年,經常被捕入獄。金泳三是長老會教徒,金大中是 天主教徒,兩人都在1988年韓國恢複民主之後先後擔任共和國總統。


最後,當然,基督教對於韓國社會生活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因為傳統韓國社會完全是按照儒家學說的原則,按等級劃分,並臣服於半人半神的皇 帝之下,婦女毫無社會權利,兒女完全服從父母,個人權利必須由社會製度規定。這種社會結構受到基督教關於“神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舊約·創世紀》)及 人具有絕對價值這一教導的根本挑戰,強調私有財產權即是這一觀念體會。基督徒把皇帝看作僅僅是一個在上帝麵前隻代表他自己的個體,上帝的權威高於皇帝的權 威。基督教價值觀的傳播也對解放婦女兒童作出了貢獻。天主教會一開始(1784年)就允許婦女改嫁、禁止同居、納妾,反對一夫多妻製,不準虐待、遺棄妻 子;教會教導父母要把兒女當作上帝賜下的禮物,應當教育他們;不準包辦小孩的婚姻,也不準重男輕女。


那麽,當時間的指針轉到二十一世紀的時候,基督教在韓國的意義何在呢?我是局外人,說的怕不準確,還是用我的學生、基督徒Song的話來結束本文:


基督教對個人與社會帶來了好影響。現在很多人最大的人生目標就是賺錢與成功。成就目標的人由於害怕失去這些而苦惱,沒有成就目標的人由 於悲觀自己的處境而煩惱。所以患抑鬱症或者自殺的人越來越多。信者也可以遇到這樣的問題,但他們通過神給他們的力量能克服下去。現在離婚家庭快速增加,離 婚成為了一種社會問題,可是很多人顯示輕易選擇離婚的傾向。然而信者因為有信仰,所以能理解、包容對方,因此維持家庭的概率比沒有信仰的人還高。個人與家 庭是社會最基本的構成部分,個人與家庭有力量時社會能夠發展起來。基督教要實踐正直、誠實、慈愛的態度,可以幫助建設明亮與健康的社會。
 

 

—— 原載: 《書屋》2010年第12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insight777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esusmary' 的評論 : amen!
jesusmary 回複 悄悄話 我獨處的環境讓我更依靠神,體驗神的能力。寂寞,孤獨,遇到困難的時我向神禱告了,這時候神成為我 的父母、老師和朋友。我在生活現場不僅享受了神的祝福,而且得到了禱告應答。這樣的過程反複以後,我的信仰更加堅固了。所以我的想法、眼光都改變了。以前 隻靠著我自己過生活,現在靠著神過生活。以前隻想我的成功,現在按照神引導的方向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