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末世迷蹤》當乘客從空中突然消失後

(2014-03-10 23:02:23) 下一個
我們內心深處所擔心的,害怕與希冀的,不僅僅是他們到底去哪了?更重要的是,我將去哪裏?
----作者:[美]蒂姆·萊希,傑裏

一部曾轟動全球的暢銷小說和它的末世觀
 
小說從一個充滿懸疑的事件展開——在美國飛往英國的一架民航飛機上,突然發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恐怖事件:許多旅客在一瞬間突然消失,他們的衣服鞋帽全部留在座位上,人卻不見了!頓時引發了機內乘客巨大的恐慌和混亂,航班被迫返回紐約。而更可怕的是,就在部分旅客神秘失蹤的同時,全球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口,也在同一時刻神秘消失。突如其來的“大失蹤”事件導致全世界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究竟是外星人所為,或是一個巨大的陰謀正在展開?
  一個記者開始像一個偵探一樣展開了深入調查,一個道貌岸然的政客開始登上世界舞台,一個飛機駕駛員的家庭和命運出現了逆轉。隨著故事的不斷推進,不可思議的事情越來越多……原來那些失蹤的人是“被提”了,而那些剩下(書名Left behind之由來)的人要麵對人類共同的敵人---敵基督的迫害,並戰爭、天災等末世浩劫。4位主角在追查真相途中相遇、信主、回歸信仰,誓要把真相公開並計劃推翻陰險的敵基督……
 
  著名作家北村介紹:“這部小說將西方最古老的寓言幻想和現代最新科學技術結合起來,為我們展現了一個虛擬的卻非常逼真的未來世界的畫卷,對災難場景中人性的剖析絲絲入扣。故事以《聖經》中啟示錄中的預言作為情節發展的脈絡,深刻地表現了人性的掙紮、心靈的提升、命運的追索,並且由此以超越社會曆史和現實文明的廣闊視野,刻意彰顯人類自身的意誌力和超越苦難的堅韌精神。”
 
這套書的魅力究竟何在?全球銷量超過6500萬冊,僅次於《哈利波特》。被讀者投票評選為20世紀10大重要書籍之一,也被好萊塢拍成了熱門電影。雖然該書幾年前在中國出版了,但並沒有引起預期中的轟動和共鳴,恐怕和中國人文化信仰背景有關,畢竟《聖經》中關於末世和救贖的話題對於國人來說還是很新鮮的。這本書談到了末世,起源於《聖經》中啟示錄中的預言,簡單地說,人類的救世主耶穌再來的時候,那些虔誠信靠的人,將被提到空中與耶穌相遇,就是“被提”,而那些還在罪惡中不悔悟的人,卻被留下了。有人說「後現代」(postmodern)是說故事的年代。《末世迷蹤》的出版,為沒有信仰背景的讀者簡化了複雜的末世論,卻沒有減少末世論的警醒度。
 
關於末世的各種科幻書籍和電影已經屢見不鮮,恐怕和我們生活的景況有關,頻發的災難、環境的汙染、生存的壓力、內心的焦躁不安,很多人心靈沒有對未來永恒的盼望和歸屬感,這本書讓讀者思考自己的生命,假如末世有那麽一天真的到來,我們是“被提”還是“留下”?在災難和黑暗麵前,我們將如何選擇,隨波逐流還是堅持信念?
 
何牧師看完後,感歎道:我也是一名牧師,本書中一位看上去敬虔的牧師在最後卻並沒有“被提”,而是被留下來了。透過本書,我相信可以為那些信徒帶來深刻的反省:我們是否願意敬虔度日,表裏合一,迎接「被提」的日子。另一方麵,對非信徒來說,若能了解末世的實況,可以免被深奧難懂的末世論所困惑苦惱,為他們理出一些淺白易明的觀點,我渴望他們讀後能像書中的主角般作誠懇的自我反省,最終找到真神。

那一天,你會在哪裏?
 
作者:左夫子
 
“末世迷蹤”是用懸幻形式幫助大家來體驗《聖經·啟示錄》的一套小說。作為啟示文學典範的《啟示錄》,2000年來給人帶來無數的遐想和迷思,不僅因為它的文學價值,更在於它給人一個全新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生命、價值與意義。它的隱喻與象征幾乎挑戰著人類想象力的極限。“末世迷蹤”則按照正義釋經的傳統極盡了一個小說家的可能性,將科學、幻想、曆史與靈界一同放在了一個稱作“被提”的事件中。
 
對“被提”這一事件的預言,在西方幾乎人盡皆知。它不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的悲哀,而是充滿歡喜地迎接複活與永恒的來臨;也不是末日狂歡式的放縱與躁動,而是在日常生活之中預備自己的聖潔與仁愛,是對一種新生命的自然分娩的期待。就像我們在多數文學作品中所看到的一樣,當主人公的靈魂離開肉體之時,他們的臉上滿有聖潔甜美的榮光,然而榮光本身幾乎同時就是對罪惡的審判。
 
正如激發作者創作靈感的正是這樣一幕:“在飛機上他注意到一個戴著結婚戒指的飛行員在向空姐調情,如果上帝選擇此刻來帶信徒上天堂,那麽留下的僅僅是他們的衣服和大量感到迷惑的非信徒嗎?”“末世迷蹤”果然就在這樣一個場景中拉開了序幕,飛機上的旅客瞬間蒸發,全球同時也有無數人霎時神秘消失,世界陷入一片混亂。而今日所有了解這一預言的人也一直都在追問,末日災難究竟會以怎樣的方式來臨?剩下的人,他們的命運將會怎樣?在走向一個全新的和諧社會的旅程中,正義力量究竟能否經得住黑暗與邪惡之王的考驗。這就是“末世迷蹤”的魅力所在。不僅僅是情節的曲折與豐富,不僅是素材的宏大與精妙,更是直指心靈的沉思與追問:人的終極命運到底會怎樣,我們又能做些什麽?
 
正如丹納在《藝術哲學》中的洞見,一個大師背後總會站著一群那個時代的優秀人物。在這裏,毋寧說是《聖經》哺育了一群璀璨的藝術明珠,從奧古斯丁到但丁,從莎士比亞到C.S.路易斯,他們站在各自不同的時空節點上,麵向自己心靈中的,同時也在浩瀚星空之上的上帝問著同樣的問題。“末世迷蹤”站在他們的背後,抓住了《聖經》的一塊衣襟,為人們更加清晰地展示了上帝所啟示的命運。
 
這一命運曾經使得在世界各地流亡了2000年的猶太人照著《聖經》的預言重新回到耶路撒冷建立了他們的國家,這一命運從中東一個彈丸之地的“小民”耶穌中開始,用愛與和平征服了整個羅馬帝國,重塑了西方文明乃至人類的發展,如今甚至深入到非洲的食人族部落,用愛仇敵的愛代替了對仇敵的憎恨與仇殺,在野蠻之地植入了文明的基因,這同樣也是照著《聖經》的預言說,要把那一種人未曾聽聞,未曾經曆的愛傳到地極。這是一種巧合?還是冥冥之中真有一位上帝在人類的曆史中在踐行著他的一項計劃?“末世迷蹤”對此並沒有給出答案,它僅僅隻是一部小說,但這部小說卻清晰地展示了《聖經》所啟示的一種可能。
 
判斷一部好的作品,不僅僅應該看它能多大程度上帶給人以智力和思想上的樂趣,更要看它能否給人帶來心靈的提升。在人們對意義與價值的追尋與努力之中,無論是西方人還是東方人,大家都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代替爭競與傾軋的是思想的交流,代替思想與文化交流的,是心靈與誠實的精神之旅,它所指向的不是對利益關係的考量與維護,而是在不同的人之間建立心靈的和平與執著的愛。
 
僅僅是“末世迷蹤”顯然無法承載這麽宏大的主題,但它至少是一種非常好的嚐試和努力,它或許可以被看作是一種對《聖經.啟示錄》的翻譯,一種小說式的翻譯,雖然這種翻譯不能代替對原文的解讀,卻可以幫助一個還沒有深入了解《聖經》的人能夠先進行一次有趣的體驗。這種體驗先在有著《聖經》文化基礎的世界中得到了歡迎,隨即被譯成了幾十種語言在各個不同的種族和國家中也取得了同樣的成功。
 
因為在人性的基本層麵,大家有著同樣的問題和困惑,各自經曆著不同的追尋,到了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心靈的對話與精神的分享將越來越成為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重點。而一個安全健康的心靈交流就是大家一同在可以體認的經典之中敞開自己。不是執著於我們要說什麽,而是傾聽,傾聽無數個心靈在曆史長河中的見證。而“末世迷蹤”更像是“終極關懷”主動站在現代人的心門前的叩問:那一天,你會在哪裏?


《那一天,你會在哪裏?》摘自作者新浪博客,略有刪節,標題為編者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