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無伴奏合唱----阿卡貝拉——The Swingle Singers

(2014-03-01 07:28:52) 下一個

阿卡貝拉(無伴奏人聲)

  • 最美的聲音是人聲,而最美的人聲是合唱。

  • 嗓子就是最好的樂器

  •  

    如果你喜愛A Cappella無伴奏人聲演唱與「國王歌手」樂團,那麽你絕不能錯過擁有超過50年曆史的經典「史溫格歌手」無伴奏人聲合唱團!

音樂團體名片

中文名:史溫格歌手

英文名:The Swingle Singers

形式:無伴奏人聲樂團 


       無伴奏合唱是指僅用人聲演唱而不用樂器伴奏的多聲部音樂表演方式,也包括為此寫作的聲樂曲。

 

        被稱為“人聲交響樂團”的史溫格歌手,是開創無伴奏人聲風潮的始祖天團,成立至今已有50多年的曆史,他們的演出超越各種音樂界限,悠遊於巴洛克、古典、流行、爵士、民謠及現代音樂,更擅長於以人聲模仿樂器,他們用人聲模仿禮炮聲隆隆的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更被譽為音樂史上的一絕。他們曾五次贏得格萊美獎,並為《欲望都市》和《歡樂合唱團》等著名影片製作原聲帶,而時裝大使聖羅蘭曾為他們設計服裝,寫下了樂壇佳話。   

 

        半個世紀以來,史溫格歌手已舉辦超數千場音樂會,歎為觀止的和聲響遍全世界各大重要音樂廳,包括紐約卡內基音樂廳、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柏林新愛樂音樂廳、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等,亦曾受邀至白宮美國總統國宴以及摩洛哥國王的夏宮演唱。史溫格歌手的名字已經成為了“不可思議的精湛聲樂技藝”、“協調和靈活”、“完美出色”與“高水準娛樂”的代名詞。在無伴奏人聲音樂的世界裏,這隻樂團一直以來受到追隨者們的崇敬。

Swingle Singers

1963年由美國鋼琴家及作曲家Ward Swingle成立的合唱團體,自從成軍以來已獲得五座葛萊美獎,是Acappella(無伴奏清唱)這種音樂類型的長青團體,音樂風格囊括古典、爵士、民謠、流行等等,在六年代深獲大眾歡迎,成為許多後繼合唱團體模仿的對象。Swingle Singers的拿手好戲,便是將原本隻用來演奏的器樂曲目,如〈大黃蜂的飛行〉、〈一八一二序曲〉、〈G弦之歌〉等等,改編成純人聲的合唱,以多層次的嗓音模擬出整個交響樂團般的音效,甚至可以用女中音表現出薩克斯風的音色,用男低音代替原本屬於大提琴的聲部,將人聲的表現力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地步,使樂迷聽得大呼過癮之餘,不得不讚嘆「人聲才是最好的樂器」。因此,Swingle Singers多年來除了致力於演唱技巧的開拓,更不斷嚐試在各種類型的音樂中挖掘更多的可能性,現代作曲家Berio和義大利作曲家Azio Corghi都曾經特地為Swingle Singers量身打造譜寫歌劇。在歐洲舉辦的國際重唱大賽,為了向Swingle Singers的創辦人Ward Swingle致敬,更設立了以他為名的獎項,作為人聲合唱領域的最高榮譽,足見Swingle Singers這個團體無可取代的地位。 

   Swingle Singers 在曆史上分為2個階段,1963-1973稱為法國組合,1973年法國組合解散,同年Ward Swingle在英國重組Swingle Singers,一直沿襲至今稱為英國組合。 

   史溫格合唱組的創始人瓦德 史溫格(Ward Swingle)生於美國阿拉巴馬州的摩拜爾小城(Mobile, Alabama),他多方麵的音樂才能來自於父親,父親堅持小兒子一定要學各種各樣的樂器和音樂門類,瓦德被訓練出一雙靈敏的耳朵,絕對音高。這些基礎,對瓦德 史溫格後來組建合唱組,很關鍵。史溫格從小熱衷爵士樂,高中前,一直在當地一個爵士大樂隊中演奏。從辛辛那提音樂學院以最佳成績畢業後,史溫格得到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到巴黎跟隨鋼琴大師瓦爾特 吉塞金學習鋼琴。這趟巴黎之行,沒有誕生出一個鋼琴家,反倒催生出六十年代轟動一時的跨界合唱組,the swingle singers 

    六十年代早期,史溫格在巴黎組建了一支小合唱組,名為Double Six,六位歌手,都是自由職業。主要為電台節目伴唱。當時巴黎電台最熱門的是流行歌曲和早期搖滾樂。Double Six常常擔任歌星的背景伴唱,多為無詞吟唱。當紅法語歌手阿茲納武和皮亞芙都和他們合作過。後來鼎鼎大名的電影音樂作曲家萊格朗(Michel Legrand)那時才剛剛起步,曾為Double Six寫過一些爵士風格的合唱小曲,頗受歡迎。可惜不久,萊格朗去好萊塢發展。搖滾風潮來臨,伴唱機械簡單,地位隨之降低,Double Six合唱組需要另覓新路,才能逃脫解散的命運。 

Double Six 

    一天,史溫格在鋼琴上練習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歌手們都在場。有人靈機一動,發現巴赫器樂作品很適合改編成小組合唱,且用不著另配歌詞,合唱組以前就擅長無詞伴唱,幹脆用沒有什麽意義的元音來吟唱。於是史溫格開始大膽嚐試,用巴赫原作,配上爵士搖擺的節奏,無伴奏,無詞,小組合唱,效果出奇新鮮。史溫格去找飛利浦唱片,錄製了一張巴赫作品的合唱專輯。1963年,這張巴赫專輯發行。史溫格後來說,當時錄唱片的目的,頂多想拿來送送親朋好友,讓他們聽著玩。唱片在法國的發售情況並不理想,但美國銷售情況卻一路攀升,電台的DJ特別愛播這張結合了古典與爵士元素的專輯,結果史溫格合唱組的首張專輯獲得空前成功,足足有一年半時間,高居唱片銷量榜的前十位。後來錄製的兩張專輯都獲得格萊美最佳演藝獎。巴赫的合唱精選專輯為他們贏得格萊美最佳新人獎。後來,史溫格合唱組一共獲得了五項格萊美獎。 

(史溫格一代) 
    史溫格合唱組之所以能在巴赫專輯上一炮成功,在於抓住了巴洛克音樂和爵士音樂的一個精妙共同點,基本律動和即興色彩。兩者都有一個比較平均的律動,而且允許演奏演唱者在旋律線條上加花即興。史溫格第一次把兩種相距久遠的音樂融為一體,刺激了大眾的想象力。史溫格自己認為,巴赫專輯的成功在於巴赫的音樂是沒有國界的,史溫格合唱組用無詞合唱來傳達巴赫音樂,也同樣跨過了語言的障礙。 

    首張巴赫爵士專輯獲得商業成功後,激起各方反響。有非常喜歡的,譬如離經叛道的巴赫演奏家格倫 古爾德,爵士天後艾拉 菲茨傑拉德,小提琴大師梅紐因,爵士小號手Dizzy Gillespie,都非常欣賞史溫格合唱組的改編方式。負麵反響也有,譬如一位德國評論家的抨擊觸目驚心,瓦德 史溫格在自傳中加以轉述,但沒有提及評論家的名字,評論認為史溫格對音樂施加了魔鬼式的影響。報章評論也有正麵的,《倫敦時報》就說史溫格的改編,體現了對十八世紀音樂實踐的出色理解 

    史溫格首張專輯巴赫作品一炮走紅,之後整整火了十年,到處旅行演出,十年內錄製了十二張專輯,改編的曲目從巴洛克,擴展到古典時期,莫紮特、貝多芬、肖邦和二十世紀西班牙作曲家作品。史溫格演唱組在六十年代如此火爆,甚至還吸引了現代作曲家的矚目,1969年,意大利作曲家魯恰諾 貝利奧就為史溫格合唱組寫過一首名為序曲(Sinfonia的混聲合唱。這首作品由紐約愛樂伴奏首演,之後由史溫格合唱組在全球演出,大概是貝利奧當年演出最頻繁的作品了。 

    1973年,瓦德 史溫格突然宣布,解散史溫格演唱組,根據他自己的說法,是厭倦了旅行演出,以及想有一個改變。第一代史溫格就此宣告結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