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曠野獨處】學習滋養內在的生命

(2013-12-25 23:08:27) 下一個


2013-12-26 劉慕傑 愛筵

沒有一個獨處的地方

我們的生命將處於危機中......

沒有沉默,說話也失去其意義......

沒有一處孤寂的地方,

我們的行動很快就成了空洞的姿勢……

沒有距離,親密再不能救助…...

 

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裏禱告。在那叫人不能喘息的行動中,我們聽到一隅安歇的呼吸。在夜以繼日的行動裏,我們找到片刻的安寧靜謐。

 

                       《始於靜謐處》盧雲著

 

越是喧鬧,越是需要獨處,

越是匆忙,越是需要停下腳步

在年尾和歲首,我們投入很多時間聚會、吃喝、慶祝……

我們更需要獨處……

在孤獨寧謐中,人類的內在生命方能釋放而滋長……

 

----領導力教練 

 

現代人生活忙碌,是一個人人可見的普遍現象;其實,忙碌本身並非有什麽不對,但過度忙碌的工作與生活,往往使人生命力虛耗太多,以致出現心靈疲憊、情緒緊張及價值錯置的景況。基督徒更易在忙碌的生活裏,舍棄了與上帝溝通的時間,擠走了與基督共處的空間,且對聖靈帶來的更新經曆越來越陌生。


結果呢?當然就是靈性低落,敬虔不再,言與行均未能彰顯出信仰的能力和屬靈的光彩。這誠然是一件可悲的事!現代人需要深切反省,現代的基督徒也沒有例外。

那麽,我們有出路嗎?當然有!但現代的基督徒首先需要在行動主義掛帥的社會急流下,對這令人煩擾的生命課題作出沉思。

忙碌而非忙亂

——耶穌的身教言傳

忙碌、追求外在的肯定——仍然是屬靈操練的大敵。”   定意回到主耶穌的生命裏永遠是脫出靈性困境的始點。讓我們回到福音書的記載吧!

  一、耶穌的身教

主耶穌是大忙人,他每日常要麵對大量的工作,要完成的事十分多:不斷教導門徒,向群眾傳揚天國福音,醫治患病的人,有需要時趕鬼,或回答朋友及敵人的問題等。他又常風塵仆仆地走遍各城各鄉,或在陸上,或在海麵,或在屋內,或在戶外,他總是毫無保留地將一切獻上,好服侍周圍眾多困苦流離的人。是的,耶穌承受著沉重的工作壓力,甚至連吃飯的時間也沒有(可3206)。讓我們謹記:主曾忙碌至沒有機會或辦法去取得人生最基本的溫飽權的地步!

  雖然如此,耶穌並沒有失去生活節奏,他忙碌卻非忙亂 。他一直敏感著從上而來的心意,隻要時候到了”,他就樂意按父神的旨意作工行事。秘訣在哪裏呢?這顯然是刻意安靜、歇一歇所帶來的美好結果(參可631)。主常在緊密的工作行程中撥出時間,獨自往曠野禱告(參可135);他已建立一種恒常穩定的禱告生活。是的,到山上禱告是他慣常的操練(參路2239“照常)。

我們看見,繁忙的侍奉與沉重的壓力,並不曾攔阻主耶穌生命力的彰顯——皆因他有規律地離開人群獨處靜默;在一連串頻繁的服侍行動中:他總定意創造抽身而退的時刻。

 二、耶穌的言傳

  另一方麵,透過《路加福音》10章,我們知道主耶穌也將這個忙中取靜的道理指示出來。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隻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路104142)首先,我們要澄清幾點:

1.主沒有否定馬大工作的價值:主沒有說馬大的伺候工夫本身有問題和不恰當,也沒有說預備食物及打理家務為不該做的事。他指出的症結是:馬大所做的事似乎太多了!她讓事務占據了她的全部思維,以致她困惑不安;甚至忽略了最好的福分——安靜聽道。

2.主沒有責備馬大:主耶穌對馬大的回複采取了一種溫柔的態度,他所作的是提醒,不是責備。主重複說:馬大,馬大!就是最好的明證。

3.馬大也曾安靜聽道經文給人的印象是馬大從沒有參與聽道,但事實上可能不是如此。原文中,第39節是這樣寫的:她有一個妹子,名叫馬利亞,也在耶穌腳前坐著聽他的道。中文聖經並沒有翻譯這個字。假若有這個字,最自然的解釋,就是馬利亞也如馬大一樣在主腳前安靜聽道。然後由於馬大太掛心工作,坐立不安之下就起來拚命做事,而舍棄了安靜學習主道的操練。但馬利亞卻專注到底,專一在主麵前持續聽道。

  雖然如此,耶穌卻要藉這個機會,凸顯繁忙工作下刻意安靜的重要性。所以主就讚賞馬利亞,認為她已選了最好的福分,沒有人可奪去的。事實上,馬利亞的確了解主的心腸:他願意與人團契交通,並非要飽吃一頓大餐。馬利亞絕不讓事務幹擾她,乃定意地安靜在主麵前。

  從上述主耶穌的身教言教,我們可確立一個基督徒理想生活節奏的典範”(paradigm)模式”(model)——“作工有時、休息有時,或說動有時、靜有時 。基督徒當效法主,在忙碌工作與侍奉中,為神多留一點內外空間”(inner and outer space),不斷進行獨處靜默的操練。現代都市生活無可避免地叫人勞碌非常,我們毋須否定工作的價值,卻要逃避過量工作的陷阱,免致忙亂不知所措,未能按著父神的心意活出每一天。總而言之,做個忙而不亂,動靜皆宜的現代基督徒吧!

生命形態轉化三部曲

  怎麽才可以使自己成為一個忙而不亂的基督徒呢?特別是我們早已是一個擁有忙亂生命形態的人,該如何轉化呢?筆者有以下三部曲建議:

一、第一部曲

——抗衡為世界過度工作的誘惑

  從消極層麵看,我們要避免無止境地為世界累積工作、不停地工作。主耶穌說過: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1215)按著主的教導,本來我們絕對不能將人的生命價值建築在財富上,可惜太多時候,我們在世界上不斷忙碌工作,甚至到了忙亂、失調的地步,卻正是為了這個目標!我們若想改變過來,就必須深切反省,大力抗衡這種誘惑。

  我們可怎樣具體做呢?一位肢體說過,我們要留意人生的方向和意義:(1)不要過於追求物質的成就,拚命地做工賺錢;(2)不要太介意個人的聲譽,別人忙碌你卻空閑,毋須為此感到不好意思;(3)不要胡亂追隨自己的虛榮心,以忙碌來表現自己的偉大;(4)多欣賞神委派你的崗位,不要忙於去做別人公認有意義的工作;(5)不要太重視即時實效性,應重視長線生命的學習。漫漫過程仍可使人自得其樂或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唯獨這樣,我們才能終止忙碌不堪的生活節奏而為忙而不亂的生活創造有利的條件與環境。

二、第二部曲

——肯定為父神獨處靜默的價值

從積極層麵上看,我們要進一步肯定為父神獨處靜默的價值,才容易引發我們落實安靜的行動。神的話語不斷提醒: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詩4610上)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賽3015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賽4031

加上先前提及主獨處靜默的身教言教,我們沒有理由再懷疑從安靜得著生命重整和更新的真實性。可惜我們卻沒有真正肯定之,反倒逆神的心意而行,結果自然就是乏力非常,少有與主深交的經驗。筆者相信,除非我們在價值觀方麵(不僅認知層麵)有徹底的改變,敢於逆流而上,接納靜中得力的價值。否則,我們每天仍會身不由己地被忙碌生活所牽引著,難有翻身的機會!

  產生現代基督徒缺乏安靜操練的普遍現象,除了是因繁忙的都市生活過度幹擾外,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對禱告的理解過於功能性”——我們來到主前祈禱是為了得著這些或那些事物,而忽略了生命性層次的體認——不為了具體的什麽事,我們禱告就是為了與神一起談心。若進行功能性淩駕於生命性的理解,會削弱我們自發地敞開心靈及時刻渴慕主的心。

我們受時下社會流行的價值觀所影響,凡事講求效率、果效及完成任務,甚至在禱告上也依樣畫葫蘆。既是這樣,我們又怎會喜歡多花時間安靜主前,敏感主心意,親親自己心靈,或向神作無無謂謂似的交談呢?當然,我不是說為需要祈求沒有聖經根據(聖經事實上有這種教導)

我隻想強調一點:太功能性地思想及整理我與神與人的關係,隻會被生活需要和具體事項牽著鼻子走,卻未能助我們與神與人建立密切的關係。梅頓(ThomasMerton)在其《行動世界的默觀》(Contemplationin a Word of Action)一書中,就曾慨歎這種果效性過強的禱告現象,並且呼籲基督徒回到生命裏,經曆神的臨在,至終則達致對基督及自己有新的體認。

主禱文(參太6913)的結構,前三個願望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度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是關乎到生命性的禱告,後三個祈求則關乎到功能性的禱告。可見,生命性的禱告是優先和根基性的。今天的基督徒,實在需要重新抓緊這方麵的解釋,肯定並接受這樣的價值觀。唯獨如此,我們才會在賺錢至上的忙碌生活中,仍甘心撥出寶貴時間,獨處靜默在父神麵前,悠然自得、充滿喜樂。

三、第三部曲

——擺上為自己創造空間的決心

  當我們沒有將自己生命的價值建築在世界物質上,又重新肯定獨處靜默是讓生命向神敞開的重要因素;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為自己下定決心,在每天繁忙的生活中創造與神共處的空間。誠然,生命成長與靈命深化是出於神的恩典,但若要得著的話,人的操練和預備也是不可或缺的。

我們承認,繁忙的生活實在使我們不易安靜下來,但我們更需要透視到,繁忙的事實正是激發我們要重拾安靜傳統的動力!關鍵一點則在乎我們有沒有決心!主耶穌沒有被極度忙碌的洪流所淹沒,失去生活的方向和節奏;曆代的屬靈偉人也同樣可在忙碌中獨處親近神,成功之原因何在呢?難道他們每天有30小時嗎?當然不是!

 

乃因他們下定決心,要求自己從事獨處默想的操練。筆者認識恒常守晨更的屬靈長者,他們曾表示:能夠這樣堅持下去,十年如一日,乃因他們立定心誌所致。有了這樣的心誌,我們就能將靈修、禱告等操練放在最優先的位置,不將自己賣給自己的衝動,不會一件緊接一件地硬要完成眼前的工作,直至筋疲力竭,反能擺脫衝動、專心禱告。是的,這種心誌確可叫我們產生節製能力,縱然麵對眾多娛樂節目,仍能擺脫誘惑,樂意花時間專注神。

 

實踐獨處靜默的一些建議

一、作定點的獨處靜默

  所謂定點,是指我們經常在一個固定熟悉的環境來親近神。由於這地方使我們有安全感,它往往容易引發我們進入活潑的屬靈氣氛中。

1、獨處靈修:我們每日的生活雖然忙碌,但仍要撥出一段時間來靈修,獨自與主一起。時間可在早上、午間或晚上,至於地點則可以在自己的家、辦公室或其他寧靜的地方。筆者清楚知道,要恒常持守這種操練極不容易,故此金科玉律必須是:堅持到底、絕不鬆懈!

2、慣常安靜:就是每隔若幹時候(如每月一次或每季一次),定意排除萬難,花上半天、整天,甚至更長的時間,到熟悉的靜修院、退修營地、郊外或山嶺等地方,全然地安靜下來,親近大自然,也親近神。

 

二、作不定點的獨處靜默

移動的“曠野”獨處時間

移動的是指無論我們身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巧妙安排,創造出獨立的空間和時間,在“曠野”中與上帝親密相遇。

1.車上獨處:每天上班、下班乘車時,假如車程不短(3045分鍾),加上周遭環境不俗,例如嘈雜聲音不多、有空調設備、自己又有舒適的座位,這樣,為什麽我們不可視之為靜靜親近神的美好時刻呢?隻要我們不閱讀報章或書籍,又不閉目打盹,獨處在神麵前唱心中的歌、禱告或默念他的作為,實在是十分適切的事。筆者認識一些肢體也經常善用這種機會來親近神。

2.漫步沉思:在街道漫步,隨行隨思,其間又仰望基督及默默禱告等,都是重要的與主相會的空間。可怎樣實踐呢?

例如:

1)午膳時間刻意離開朋友或同事,獨自用半小時吃飯,然後使用餘下的半小時在街道上逛逛就可以。

2)坐車回家途中,隻要沒有急事在身,早幾站下車,然後以漫步方式返回家中。

3)從一處到另一處,隻要距離不太遠,爭取更多的步行時間,切勿以為使用交通工具乃唯一或最明智的選擇。

4)晚飯後,往家中附近的公園或空地緩緩散步;觀天望月,數數星星。

3.靜默之旅:假如我們的心靈承受壓力太大,或是急速的生活節奏實在迫人太甚,我們可刻意抽出兩三個小時,在都市內進行靜默之旅a silent trip——全程以步行、乘坐公共文通工具及在某地方短暫停留等方式來完成,出發前頂先安排每一環節當然是好,但途中隨時改變目的地或方式也未嚐不可。

畢竟,真正的焦點是在旅程中,你的內在心靈緊密地與主一起,至於外在環境如何則僅屬次要的事!

4.餐室候主:我們常外出參與各種約會、聚會或會議,隻要我們願意,每次都可安排早半小時抵達目的地,然後在附近找一家餐室安靜片刻,喝一杯咖啡或其他飲料。在獨處中,既可與神、與自己交談,又可執筆將一些靜思的心得寫下來。

5.不住靈修:無論自己在什麽地方,隨時仰望主、禱告、內省、默想經文、默觀、向主傾心吐意、唱詩敬拜或作屬靈閱讀等操練。讓我們記著:神本來就在繁忙的都市中,他一直等候我們親近他,隻要我們願意忙裏偷閑,就必尋見主麵!

  經過多年的實踐,關於靜默親近神的功課,筆者整理以下的十六字真言來自勉:放緩腳步、騰出時空;靜候恩主、靜聽恩言。古人說得對:為聖須用工夫,世人竟忙碌,莫如忙中偷閑,親近主得福。是的,現代牧者也提醒我們,對於這個與主獨對的空間,你自己不爭取,別望上帝會為你爭取。”  

   

(摘自百度文庫,標題和導語由編輯所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