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如果沒有聖經(2)

(2013-10-20 03:51:23) 下一個

如果沒有聖經

甘-雅各?傑利-紐康

 

 

賴序:一生享用不盡的書--聖經

??麵對著今甚誤解基督教信仰又輕視聖經的台灣社會,本書的出版無異是給基督徒一顆定心丸,叫信徒安心努力去傳揚聖經福音。它更給一般非基督徒一盞明燈,叫人人非認真嚴肅去麵對聖經的真理不可。

??世界上印行最多、銷售最廣的書是哪一本?答案是聖經。單單一九九八年就銷售五億八千五百多萬本。世界上譯本最多、注釋最宏廣的書是哪一本?答案仍是:聖經。到一九九八年底為止,全球共有 2212種語言的聖經譯本。聖經是全琅影響力最大、感動人最深的一本書。舉凡對社會、政治、經濟、科學、法律、文字、音樂、繪畫等之影響和滲透,至今沒有任何其它的書籍可與之比擬。

?? 聖經是基督教的中心,更是基督教信仰的根基。做為一個基督徒,每天應從中吸取生命的能源;不是基督徒,也應該認識這本震撼古今中外的奇書,了解它是如何影 響人類文明、曆史的進展。聖經的內容可信嗎?聖經的權威淵源於那裏?這些問題對大部份的人來說可能是百思莫解,但對大部份基督徒而言,卻是理所當然的。本 書作者廣搜各種證據和資料,提供了一份十分詳盡的內容解決了這些問題,本人衷心推薦此書。

 

 

譯者序:無所不在的影響

??不論我們視聖經為一本曆史書,或者是人生的座右銘,不可否認的是,它以戲性的方式改變了人類的生活。

?? 然而聖經也是所有的書中最飽受中傷的一本書。在我們的文化裏許多城市根本就是公開揚棄聖經。在《如果沒有聖經?》這一本書裏,甘雅各博士和另一作者傑利紐 康指出,所有世界上偉大的探險家、科學家、作家、藝術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幾乎都深受聖經的感召。像這樣一本影響了這麽多人,並且經得起那麽樣長時間考驗的 聖經,如今隻被解讀成民間傳說,或者神話。其中所顯示的無疑是,這些非基督徒理性化他們行為的結果會將世界帶往什麽樣的極端。

??從我們法律和政府的根基「十誡」,到直接取自新約聖經的「黃金律」,到今天許多日常用語和諺語......無 庸置疑地,聖經多少在每一天的生活裏影響著每一個人。《如果沒有聖經?》提供了一份關於「書中之書」對今日社會裏特定領域的影響,其中資料完整,報告深入 淺出。如果沒有聖經。今日的社會將不再是當今的模樣。配合書中的索引和腳注。任何一位基督徒在麵對其信仰挑戰時,或任何想要了解基督教信仰來源的人而言, 這是一本極具參考價值的工具。

??聖經有什麽用?如果你的答案是:

??· 明白神的旨意,操練屬靈的能力,振奮靈命。

??· 出庭作證時,手放在聖經上,宣誓句句實言,絕無造假。

??· 送給別人當作受洗紀念,或者結婚禮物。

??· 送給慕道友。讀給傷心的人聽,安慰患難者。

??· 熟讀聖經可在在主日學聖經問答比賽中奪魁。

??· 明白以色列人的曆史。

??以上皆是;同時,當然我相信你有更好的答案。但是如果你像我一樣,隻能想到這幾樣用途的話,我建議你立刻讀讀這本書;尤其,這本書本身就是我試圖說服你閱讀本書的理由。因為它包羅萬象,深入淺出,把聖經影響之所及,無不加以剖析和厘清。而且我相信(恕我冒犯),我們雖然知道能夠吹皺世界這一池春水的隻有聖經這本書(普天之下僅此一本,其它的書望塵莫及),但是至於聖經如何影響世界,或者影響到什麽地步,恐怕我們就要瞠目結舌,無言以對了!

?? 按修辭學而言,《如果沒有聖經?》是一個詰問式的加強肯定語法,表麵上一個問句,事實上卻是一道不折不扣最高度肯定之命題,就是因為說什麽也無法再強調聖 經的重要性,故采用反問句,幹脆直接切入人的反思係統。若說「聖經等於西方文化」,也不為過。舉凡社會、道德、法律、政冶、一個國家的建國(尤指美國)、近代科學、文學、冒險、日常生活等等,無不受到聖經的左右。因此有人說,不懂聖經,還侈言什麽西方文化?再者,這兩位著作等身的作者,替我們做了不少的「作業」,幫我們讀了幾百本的書,濃縮成這一份 「大補帖」,與大家分享。如果你想做做你的「家庭功課」(Homework),本書所羅列的無數參考書應是你的得力助手。

甘耀嘉 

 

 

 

作者序:沒有聖經就無是非

??我們活在一個「重寫曆史」的時尚裏。當聖經被認為是壓抑個人,而非解放罪人的一本書時,知識分子便紛紛視基督教為一種封建、反動的力量。然而事實勝於雄辯,聖經自有不同於上述的觀點。

??本書的目的在於使真相更為明朗:證明聖經的力量是永遠無可取代的。麵對當今汙蔑基督教文化的時代裏,我們總共寫了三本書加以駁斥,本書是其中第三本。第一本叫《如果沒有耶穌?》(What If Jesus Has Never Been Born?1994),第二本是《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The Gates of Hell Shall Not Prevail1996)

??《如果沒有耶穌?》記載基督如何在各層麵上改變了世界。這本書獲得許多基督教界的好評,包括來自美國和其它國家的教會領袖。「基督教書評」(Christian Book Review)說:

??本書參考眾多來源.包括對基督教的非難。並加上許多作者自己的結論......在 一個視基督徒為破壞自由、教育的顛覆份子之時代裏,了解基督教曾經在曆世曆代以來,對世界有過正麵的意義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耶穌?》是一本記載詳實的 好書,它揭露了社會如何從基督的跟隨者身上得到正麵的助益。本書提醒我們,縱使基督徒的曆史並非完美無缺,然而此起其它的宗教,或哲學思想而言。基督教仍 是其中的佼佼者。

??第二本《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收錄了今日世界對基督教的一些中傷,並告訴讀者如何實際處理這一類偏見。喬治格蘭特博士(George Grant)在《世界》(World)雜誌上評論說︰「作者並不隻是堆砌了一些對基督教的敵意,他們也為曆史和聖經立下了火光,提供我們盼望,和行動的方案。」泰得巴爾博士(Ted Baehr)在他出版的《電影指南》(Movieguide)裏,針對《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這本書說了這樣的話:

??這是一本很實際的書,教導基督徒如何以一種不同於「征服者」的姿態來響應文化。當你讀了它,你也會不由自主地叫你的朋友來讀。本書幫助我們了解,兩幹年來教會和人心黑暗勢力的的大戰過程。然而,不論黑暗世界使用什麽武器,教會總是至終勝利的一方。

??同樣地,《如果沒有聖經?》是在基督教被視為「政治性地錯誤」(politically incorrect)的 時代裏,為建立基督徒而寫的。如同前麵兩本書,作者相信,對於那些想為基督贏得文化戰爭的人而言,本書提供了更多備戰的「糧秣」。甚且,本書也承襲《如果 沒有耶穌?》一書的主題路線,作更深入的鑽研。其所呈現的方式是新的,焦點放在社會受益於基督教的層麵。正如另外的兩本,作者引用了龐大的資料,包括許多 世俗的文獻,俾使書中的觀點更加清晰確實。

??本書梗概

??本書的第一部份是「聖經與文明」,其中聖經改變世界是這一部份的重點。第一章介紹整本書,然後談的是聖經與道德。林肯說:「沒有聖經,就沒有是非。」次一章論到聖經透過改變個人而改變社會,並且是一個真正的改變。

?? 然後,本書轉移到聖經與法律的討論。數世紀以降,西方法律建立在聖經的律法之上。在法律係統的架構裏,許多是非的觀念來自聖經。但針對那些認為聖經和法律 不能混為一談的人,我們在下一章寫了「聖經與政治」。無庸置疑地,有許多強烈的社會改造運動乃肇始於聖經。其中一個例子就是美國的建國曆程。這又是新的一 章。

??下一章是聖經與科學。現代的人並不懂得聖經對今日科學的貢獻。許多早期的科學家均深受聖經的影響,關於這一點本章有詳盡的報導。當科學家在探討宇宙定律的時候,事實上,他們的心態正如偉大天文學家開普勒(Johannes Kepler)所言:「思考著神的想法。」

??再來。我們分析了聖經對文學的影響。從但丁到莎士比亞,從米爾頓到本仁約翰。從狄更斯到杜斯妥也夫斯基,聖經對他們文學作品的影響,是沒有其它書籍可以比擬的。

??下兩章探究聖經如何幫助我們建立世界觀,其中包括宣教和世界探險。神的話語經常鼓舞人們不惜冒險犯難,隻為了將神的話語傳到地極。其結果往往開通了世界每一個角落,致使文明得以有所交流。

??我們日常的生活習慣也往往有聖經的根據,或是來自聖經的起源,或者僅僅隻是從一個遵守聖經的人開始而有的。例如,美國人現今習慣說的「看守兄弟」(brother keeper)和「第二哩路」(second mile)皆是直接摘錄自聖經的成語。其中風靡全球的籃球賽是由麻省一間 YMCA 所發明的(當時 YMCA 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基督教組織)。第一部份最後一章談的是聖經和日常用品的關係。

??第二部份是「我如何知道聖經是神的話語」。首先第十二章提出聖經確是神話語的證據。次一章討論聖經的主旨--基督救主之永恒的重要成就。再來,我們會看到聖經是我們成長的靈糧。

??最後一章討論到向世界傳播聖經主題的挑戰,並回顧聖經本身和有關複興的事。世界唯一真正的盼望在於屬靈的複興。

??我們禱告,願本書可以加強你的信心,並幫助你明白聖經過去和未來的影響力。當你閱讀本書,學習更多有關那本最偉大的書時,願神賜福予你。

 

第九章:聖經和宣教

??「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馬太福音廿八章 18-20

??傑利紐康(本書作者之一)有 一次在印度旅行坐巴士時,跟當地一位民眾閑話家常,說著說著,話題就扯到宗教土來。這位印度人驕傲地說這條巴士路線上就住了一位「聖者」。這個神秘兮兮的 人整天在冥想打坐;他的頭發和指甲都留得長長的。三不五時地這個人會在他家的窗口邊出現,臉朝下的讓一群熱情崇拜他的群眾看看,不僅能一窺他的廬山真麵 目,同時藉此得到鼓舞和啟示。傑瑞謙卑地回答說,這和基督徒所謂的聖人有點不太一樣:「我們的聖人比較像泰瑞莎修女,他們會挽起袖予,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 人,向人們表現出基督的愛。」他的一番話令對方印象深刻。

??任何一個探討聖經到底帶領基督徒作了什麽議題,必然會包括過去兩千年來的宣教努力。聖經有多重要,通常宣教就有多轟轟烈烈。

 

教會的誕生--宣教的誕生

??世界曆史上,「隻有三種宗教始終熱衷於傳教--佛教、基督教和回教。」尼爾(Stephen Neill)在他《基督教宣教曆史》(A History of Christian Missions)一書中寫著。在這三者當中以基督教的行動最為深入。基督教 被接受的程度,不論在人種、國家的數目而言,比其它信仰還來的多。宣教一如信仰,即便教會曾經留在一個停滯不前的時代。當信仰活躍的時候,宣教也跟著開花 結果。尼爾寫道:「宣教是教會的動力指數。」重要的是,基督教自一開始就是以宣教為懷的。

??五旬節是教會誕生的日子,自那天起信徒開始實踐大使命去建立門徒。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外邦人結束的時代。耶穌說:「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踐踏,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滿了。(路廿一 24)甚且,「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太廿四 14)

??先知以賽亞說彌賽亞必須是「外那人的光」。當耶穌受割禮的時候,西緬重複著他的預言:「因為我的眼睛已經看見你的救恩,就是你在萬民麵前所預備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榮耀。」(路二 30-32)

??神執意要萬國進到國度裏麵,但這個意願首先明白地寫在使徒行傳之中。彼得對羅馬人哥尼流說:「我看出神是不偏待人的。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徒十 34-35)神對亞拿尼亞說起有關保羅的話:「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並以色列人麵前,宣揚我的名。」(徒九 15)因此,國度的信息得以傳遍耶路撒冷、猶大,和如今的世界地極。

??沒有聖經,福音頂多隻是口傳相授,並且口述的傳統不可能完備或者正確無誤。新約用當時世界語言希臘文來書寫,使得好消息傳播得更快、更有效率。

??耶穌的名字叫做世界之光、真光、人的光、永恒的光以及黎明之光--意味著如日出之神。世界需要這樣的光。今天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在過去可能是完全不能明白的。過去曾有無知的時代--尤其是對神無知。人的眼睛因為罪的緣故瞎得很厲害,以至於他對於神的知識一概付之闕如,而大多數他自認知道的事都是錯誤的。

??例如,假設你回到兩千年前的羅馬帝國時代,在一條風塵仆仆的路上遇見了一個羅馬人,或是希臘人。然後你問他:「打擾了!先生,我在從事一項宗教調查。我不知道你介不介意我問你一個問題:你愛神嗎?」今天大部份的美國人(不管他們真懂還是一知半解)都會回答是的。但在那個時代裏卻非如此。

?? 他會回答你說:「我愛神嗎?別開玩笑了,朋友,或者你瘋了?小廟裏的那些神那會為我們做什麽事情呢?倒是我們很怕他們,我坦白地說,我是怕他們,因為他們 很有能力,而且也很危險。我常在想如何才能躲過他們的怒氣。當他們起床時覺得頭痛,就會甩出幾個雷雨。他們對我們來說,太危險太狡猾,又太不可靠了。是 的,我們會試圖安撫他們,送上祭品,但是說到愛?愛神?我一生當中還沒聽說過這麽一句荒謬可笑的話。沒有人會愛神的;且慢,有哪一位神愛過我來著?請你告 訴我。為什麽我要愛神?」

??然後基督來了!借著啟示,在新約中,我們遇上了這三個字「神是愛」;它們是如此的簡單,以致我們可以向任何一個小孩講這三個字。但它們也充滿著就連哲學家也弄不透測的深邃與淵博--此三個字改變了全世界的思考模式。如果聖經沒有將他們啟示給人類,人類的行為將完全改變。

??「神是愛!」多麽令人稱奇!今天這個觀念十分普遍,然而它卻是基督帶給世上最燦爛的光輝之一。並不是我們先愛祂,而是祂先愛我們,並把祂自己給了我們。神不僅是愛,「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三 16)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大啟示!

 

早期福音的傳播

??起初福音傳播的速度驚人,雖然隻有十一(少了猶大一人)個使徒肩負這項重責大任。《福克斯殉道者名錄》(Foxe's Book of Martyrs)所記載的傳統說法裏,使徒把福音傳入埃及、波斯(現今伊朗)和印度。那位曾經懷疑基督複活的多馬為了彌補先前他的不信,也前往他鄉宣教。論到多馬,福克斯說:「多馬向巴底亞人(Pathians)、米迪人(Medes)、波斯人、卡曼尼亞人(Carmanians)、西卡尼亞人(Hyrcanians)、巴克區人(Bactrians)和麥吉人(Magians)傳教。最後他在印度的卡拉米納(Calamina)地區被箭射中殉道。」上述這些人居住在當今的伊朗境內。馬太去了埃及,並在當地殉道。保羅攜帶福音往北方和西方走去,而多馬和其它人則前往東方和南方。

??盡管羅馬帝國對這個乳臭未幹的新興信仰充滿了敵意和強力的打壓,基督教還是風靡全地;尤其叫人震驚的是,當時的羅馬帝國還是「曆史上最強盛的國家」呢?(用杜蘭特書裏所寫的話)

 

蠻族入侵

??後來黑暗時期來了,時間大約是主後五百年(更確切地說是西羅馬帝國亡國那年,476 )到一千年之間。公元 4O6 年十二月 31 日發生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萊茵河結冰。數以萬計目不識丁、比南方鄰居窮苦的日耳曼蠻族踏著冰上之旅來到羅馬帝國的疆土。羅馬軍隊擋不住這股人潮,他們從多處進入邊界。一個日耳曼族叫範德爾人(Vandals)的,一夕之間死在羅馬人手裏高達兩萬人,但是蠻族仍然不斷地擁入。此舉震驚了人數比例懸殊的羅馬士兵。這些身無長物、赤足多發的人群漫遊在富人的街上,到處打劫。公元 410 年是他們打劫最高峰的一年,同年羅馬淪陷。整個西羅馬帝國從此一蹶不振,再也沒有恢複過來。

?? 一些近代曆史學家建議把這一段時期稱之為「黑暗時代」,因為教會得了一個優勢。事情的真相是,攻陷羅馬的蠻族帶來淒涼的時代,當這些人經過數個世紀改信基 督教之後,一個新的更好的時代接踵而來。教會不是社會解體的力量,它是當國家退化到封建閉塞緊要關頭的一股緩衝力量。

??在這動蕩不安的歲月裏,宣教的工作是零零星星的。有些勇敢的宣教士跑進蠻族裏,向他們傳揚福音。工作緩慢,毫無建樹;許多宣教士更因而殉道。但他們堅守這一條路,直到數個世紀過去了,基督教開始在一個地區中傳開,然後又傳到另外一個地區。

 

愛爾蘭的重要人物

??曆史學家卡西爾(Tom Cahill)最近寫了一本書,闡述一群愛爾蘭宣教士的重要貢獻。這本書名為《愛爾蘭人如何解救文明:從羅馬帝國衰亡到中古歐洲時期愛爾蘭英雄角色軼史》(How the Irish Saved Civilization: The Untold Story of Irland's Heroic Role from the Fall of Rome to the Rise of Medieval Europe)。若非愛爾蘭人保留了猶太?基督教和希臘?羅馬的龐大遺產,蠻族可能一舉毀滅了一切的古典,卡西爾稱此為「文明的中流砥柱」(cultural cliffhanger)。卡西爾寫道:

??地處歐洲邊陲、文藝複興和啟蒙時代都沒有光臨過的這個地區--是個第三世界國家,正如班傑明(John Benjamine)所言,停留在「石器時代」的愛爾蘭--曾經有過毫無瑕疵的光輝。當羅馬帝國瓦解,歐洲局勢混亂,沒有教化的蠻族入侵羅馬城鎮,洗劫財物、焚燒書籍的時候,這一批剛剛才學會讀書識字的愛爾蘭人把西方典籍辛苦地傳抄著--隻要他們找得到書。這些文抄士扮演著把希臘?羅馬和猶太?基督教文化流通到歐洲各地的導管因為歐洲的文明以如被毀的葡萄園。沒有這批文抄士,接下來所發生的事必將不堪設想。沒有愛爾蘭修士的宣教,沒有他們在大陸各個灣區、山穀放逐的生涯裏,獨立重建歐洲文明的話,世界的進展將會大相徑庭--一個沒有書的世界。我們的世界將不是你現在所看到的那樣。

 

聖帕提克

??聖帕提克(St. Patrick)是把基督教 帶給愛爾蘭的宣教士。他是英國人,生長在一個微不足道的基督教家庭裏。當他還是一位青少年的時候,他被一班海盜擄走了,然後被帶到愛爾蘭。賣給愛爾蘭一位 都伊德酋長。卡西爾寫道,那時帕提克饑寒交迫,因此,隻能日夜禱告;那是他僅有的安慰。他記起他幼時的信仰,他的靈魂於是蘇醒,他和基督之間的那一個火苗 再被挑起。

??六年之後。帕提克逃走了!他起誓要報複--用分享福音這樣高貴的手段「報複」那些俘虜他的人們。他相信神呼召他回到他為奴的地方去。他開始裝備自己,學習和準備(類似今天的神學院宣教教育)。最後帕提克再度踏上了愛爾蘭,身分是宣教士。

??因為他的破冰之舉,愛爾蘭變成了一個信奉基督教的地方。在宣教曆史上。帕提克必是教會最成功的宣教士之一。古根堡(Guggenberger)在他《基督教教會史綱》(A General of the Christian Church)一書中寫道:

??教會、修道院、女修道院、學校和宣教士為這個新興的日耳曼國家所辦的托兒所到處林立,雖然建築的材料簡陋,但仍不失為愛爾蘭文明的中心......愛爾蘭信奉基督教是在帕提克生前發生的,不是沒有遭到短暫和局部的異教對抗,但卻沒有逼迫和流血的事件發生。帕提克大約死於公元 493 年;好戰和敏銳的愛爾蘭人紀念起這位受他們敬仰的帕提克,曆時十三個世紀不衰。

??帕提克是一個勇敢的宣教士。他說:「每一天我都準備好被殺、被出賣、被奴役--不管是什麽。我並不害怕,因為我有了天上的確據;我已把我自己交在全能神的手中。」卡西爾指出:「帕提克是第一位超越了羅馬法律向蠻族傳教的宣教士。」

??幾個世紀以來宣教士一直在為一件事辯論不休:宣教士身處異邦,他到底應該采行誰的風俗習慣?帕提克選擇了愛爾蘭人的習俗。古根堡寫道:「帕提克成功之道在於他卓趑而又謹慎地處理愛爾蘭的民情風俗。他認可所有並不會抵觸聖經、教會,或是信徒良知的愛爾蘭法律。」

??一個美麗的信仰告白乃是歸功於帕提克的,並且卡西爾指出,即便這個告白不是出於帕提克(完稿的樣式),「告白是出於對他的感召」。這個告白是一個禱告,名為「聖帕提克的護胸鏡」(St. Patrick's Breastplate)。底下摘錄這份勇敢的信仰告白之一部份:

??今日基督保護我

??抵擋毒害、焚燒、

??水淹、傷害,

??使我獲得無盡的報償。

??基督與我同在,基督在我之前,基督在我之後,

??基督在我裏麵,基督在我之下,基督在我之上,

??基督在我右邊,基督在我左邊。

??我躺臥,我坐下,我起來,基督皆與我同在;

??基督在每一個想念我的人之心裏,

??基督在每一個談論我的人之口裏,

??基督在每一雙看我的眼睛裏,

??基督在每一對聽我的耳朵裏。

??以基督為中心的生命是什麽樣的一幅畫?帕提克給了我們他宣教成功的根源。他把生命完全奉獻給基督,以及為擴展基督的國度。這一份奉獻的心誌是我們本章所要談的主題。

 

愛爾蘭宣教士

??許多愛爾蘭宣教士追隨帕提克的腳蹤,也到歐洲各地去宣揚福音。他們的工作持續了將近三個世紀之久,直到丹麥威京人(Vilkings)毀滅性的入侵為止。拉夫裏齊(Adam Loughidge)寫道:「聖徒如奮鬥的克羅納德(Clonard)之芬念(Finnian,死於公元 589 )和班果(Bangor)的康格耳(Comgall),以及在異地的科倫巴(Columba)與科倫巴努(Columbanus)使愛爾蘭教會留名青史。」科倫巴,又被稱為科倫基爾(Columkille521-597)是「第六世紀愛爾蘭最閃耀的牧師」。他在蘇格蘭海邊建立了一所專門訓練傳道人和專門前往匹克特(PictS,蘇格蘭早期居民)地區宣教的學校。科倫基爾則在今天的法國、瑞士和意大利等一帶宣教。

 

幾個民族信奉基督教

??基督教逐漸在歐洲人的祖先身上流傳--但並非沒有受到阻力。聖經的信息傳到了那些推翻文明世界的蠻族身上。他們漸漸地接受了基督教,並因此有了轉變。尼爾所寫的東西大多數和歐洲有關,他說:「信仰基督教是個漫長而緩慢的事情,其中每一個素質和行動都有正麵的關連,從單純、英雄式的聖潔到最詭詐和暴力都是。」

??有趣的是,厭惡神的希特勒對宣教士來到德國一事必定感到十分遺憾。他多麽希望那些著名的神祗仍舊是德國的神祗。他熱愛華格納(Wagner)那些似乎是歌詠眾神祗無比莊嚴的歌劇。希特勒有一回說:「誰想要了解社會國家主義的德國,就必須先了解華格納。」他甚至覺得在聆聽某一場華格納的歌劇裏,得到了命運的呼喚,召喚他統治德國。德國在他十二年的統治之下,變成一個十足的異教國家。

??聖波尼法修(St. Boniface68O-754)是早期到德國宣教的偉大宣教士之一。他有以利亞對抗巴力先知的心誌(參王上十八章),砍倒了一棵大橡樹 。這棵樹根據尼爾的話是「海斯(Hesse)之蓋斯馬(Geismar)地區神祗佗爾(Thor)的聖樹,是 當地非基督徒和半基督徒所迷信的主要對象。」他們鹹信波尼法修因為作了這樣一件滔天大禍之事,必受各樣的災難。相反地,原本棲息在樹上的蝙蝠全數飛離。人 們因此開始相信波尼法修的神比他們的眾神祗還要偉大,使得許多人成為基督徒。那些砍下來的樹後來成為建造紀念聖徒彼得的教會的木材。波尼法修像其它曆世曆 代以來的宣教士一般,最後為信仰而殉道。

?? 就在那幾個世紀裏,基督教傳至歐洲各個不同的種族和國家,隻是這時回教也正好興起,席卷了基督教的世界,基督徒麵臨更改信仰或是被處死的選擇。例如,七世 紀末,埃及有一大群基督徒改信回教;在整個北非裏,「大批的基督徒被回教『消滅』」。事實上根據當今偉大教會統計學者和曆史學家巴(David Barret)所言,在公元 949 年左右,「半數基督教國家被回教占領,包括非洲茅利塔尼亞(Mauritania)國家的遊牧民族柏柏爾人(Berbers)」。 

??同時基督教也正在為自身的分裂而奮鬥。第一個主要的分裂來自羅馬天主教和東正教 1054 年的決裂。主要的爭議為聖像和圖像的使用;有些天主教認為這些圖畫已經到了偶像的地步。另外一個備受爭議的問題是教宗的權限。這兩大宗派至目前為止仍處在分裂的狀況。

??公元 1517 年羅馬天主教和新教徒(Protestants)分裂,亦即眾人所熟知的「宗教改革」(Reformation)。當馬丁路德發現「義人必因信而生」(羅一 17)--聖經無比榮耀的真理之後,福音的光芒至今依舊閃耀不止。然而新教的宣教士開始上路卻要等上兩個半世紀以後。

??在這個千禧年的前八百年裏,羅馬天主教實行一個充滿活力的宣教計畫。用尼爾的話說,這是「一個偉大和值得注意的冒險時代」。在亞西西聖方濟(St. Francis of Assisi)創立聖方濟會一個世紀內,修道院的規矩已經傳遍「所有已知的地區」。在 1300 年左右,多明尼哥教派創立了「為基督的緣故進駐異域」的修士團。天主教宣教士抵達了遙遠的日本和中國,雖然這兩地的逼迫銷毀了他們大部份的工作。

??天主教宣教士中扮演最具意義且最深遠的一位是方濟略(Francis Xavier)。一般鹹信,「是他激活了近代天主教之宣教事工」。他在印度工作了一段短時間之後,到了日本,然後回到印度。他在日本的工作使他重新思考一個重要的假設。尼爾寫道:

??早期他毫無條件的接受一個信條--亦即, 在非基督教生活和係統之中,沒有可資宣教士在上麵建造的,並且在產生基督徒之前,這一切都必須無異議地加以鏟除。這個信條被在拉丁美洲和西印度群島之間的 西班牙宣教士奉為圭臬。克撤維亞在南印度一群以捕魚為生的民族中間工作,他似乎也沒有必要修正信條。然而他既然麵臨了一個充滿高尚元素的新文明,他明白, 即便福音必然會超越、琢磨和改造一個文化,福音也沒有必要認定福音傳入之前所發生的一切事物都是無價值而必須加以拒絕的。

??有趣的是,新教徒宣教起步的緩慢成了 1500 年末期被批評的標的。十六世紀羅馬天主教護教巨擘貝拉明(Robert Belarmine)提出了十八個「真正教會」的特質;其中有一個是宣教事工。那時新教徒沒有進行任何一個重要的宣教工作。然而,那時也正是新教危急存亡之秋。新教第一個主要的宣教事工是由 1722 年創立在波西米亞的「摩拉維亞弟兄會」(Moravians)所主導的。慷慨的親岑多夫公爵(Count Zinzenforf)捐出大筆財 產資助宣教,供給「摩拉維亞弟兄會」大部份的工作。在別的地區裏,「摩拉維亞弟兄會」建立了賓夕法尼亞州的伯利恒城。約翰衛斯理差一點殞命海上的那一次航 行裏,「摩拉維亞弟兄會」的宣教士們也在同一艘船上。他們麵對死亡時所流露出來的勇氣,在衛斯理接受基督的事上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1792 年現代宣教運動則始於威廉克裏(William Carey),他是一位來自英國的謙卑貴族。

??現代宣教運動以一種新的和無可匹敵的速度向世界傳播基督教。本章後麵將要討論其中三員大將:威廉克裏、李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和戴德生(Hudson Taylor)

 

威廉克裏

??1792 年,英國的諾丁罕(Nottingham)是一個傳奇的地方。這裏有一片薛伍德森林(Shewood Forest),正是劫富濟貧大盜羅賓漢的故鄉。五月的某一天,一件更驚天動地的事發生在諾丁罕這個地方。不幸的是這個小鎮並沒有將這件事記載下來,然而在天上這可是一件重大無比的事。此時另外一個年輕人來了,他拿了--不是用偷的--天 上的豐盛福氣加諸在一群廣大的窮人身上,使他們享受天上永恒無盡的富足。這一天,一個年輕的補鞋匠站在一群牧師麵前,打開聖經翻到以賽亞書第五十四章。然 後詳細地解釋這一位偉大福音使者的信息:「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因為你要向左向右開展。你的後 裔必得多國的業。又使荒涼的城邑有人居住。」就在這裏。這位年輕人講了一篇曆史上所謂第一篇也是最偉大的宣教士證道。他的信息並沒有保留,我們知道他提出 的兩個重點:「為神做大事,同神期望大事。」

??神使用克裏(1761-1834)搖醒沉睡中的教會,向世界上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他號召人們把福音帶給世界。他的問題是:「主的大使命是不是和主與我們永遠同在是同一回事。」

??他這一份感人至深的請求結果如何?我們得知,一位年老的長老萊蘭德(John Ryland)站起來,並且說:「年輕人,坐下。神什麽時候要天下歸向祂,是隨祂的高興;祂不需要你或我的幫忙。」然而這位真正具有異象的人對這番話並不表讚同。

??結果克裏的意見勝利了。下一場聚會裏那些牧師們深受感動,他們成立了一個宣教差會。就這樣 1792 年第一個國外差會成立了,他們獻身於向世界傳福音的工作。

??克裏的哲學再度是「為神做大事,同神期望大事。」然而他還做了什麽?那時還沒有宣教士,但至少已經有了一個差會,並且他們籌得了六十七塊錢--凡事起頭難啊!克裏在他的靈魂深處感到神呼召他前往他方宜教。最後,他秉持著這一份相信,誌願成為第一位接受差會差派的宣教士前往印度。

??可悲的是,人們對他決定的反應是拒絕有加。他的父親說他瘋了:他的妻子說她和這一份的決定無關。但是在心裏作難和淚水不止的情況之下,他們最後隻得作成決定讓克裏帶著他的長子菲利克斯(Felix)前往印度,把他的妻子和其它孩子留下來。雖然他花了六個星期的時間苦苦哀求她一同前去,但她回拒了!在他籌足了經費之後。他乘坐「牛津伯爵號」(Earl of Oxford)從倫敦啟程,抵達樸次茅斯(Portsmouth)。這艘船卻一泊就泊了六個星期,而且到頭來克裏並沒有獲準進入印度。那時幾乎控製了整個印度的東印度公司,並且不準許向印度人傳福音。他們害怕一旦印度人相信了基督教之後,英國要繼續控製印度就會備感吃力。因此克裏得不到印度的簽證。

??於是個回到倫敦,最後並搭上丹麥的船隻航行。在啟程之前,他先返回家園一趟,並且再度懇求他的妻子與之同行。這次得蒙她的首肯,多一天的請求改變了她的心意,使她願意帶著孩子跟著他奔走天涯。當他們航向印度孟加拉(Bengal)這個以老虎和鱷魚著稱的地區時,克裏時年三十二歲。克裏在此工作的第一年裏,總計有二十五個男人被老虎叼走。

??克裏一生不斷地展現出某一些美德:在困難的關頭堅忍不拔,為了目的不妥協,過簡單生活的能力,有一份追隨神所賦予信心的勇氣,相信神的美善。他有克服語言障礙的熱切心,追求神話語的摯愛,以及對人不朽靈魂的熱情。

?? 在他十四歲的時候,他愛上了拉丁文。他被拉丁文的優美深深地吸住了,因此他索性自修起來。等他成為一名基督徒時,他開始閱讀有希臘文的解經書。像拉丁文一 般,他也深深地喜歡上希臘文,並且不久之後對這個語文駕輕就熟。當然,在這之後他熟悉法文、荷蘭文就自不在話下了!在他年紀輕輕尚不滿二十歲的當頭,便對 這些語言了若指掌。神賦予他語文的恩賜,而這些語文也大大地幫了他一把。

??克裏有不達目的絕不終止的毅力。一旦決定要完成某一個目標之後,他會埋頭苦幹,直到目標達成。克裏並不是聰明絕頂--他隻是埋頭苦幹;不成功他不曾停下來。

??克裏另外一個特質是他愛人的靈魂。當他抵達塞蘭波(Serampore),建立了塞蘭波差會時,這個差會的第一個白紙黑字的任務便是,人類靈魂之價值乃無窮盡,一切他們所做的將是阻止任何一個尚未信主的靈魂跌入永恒的懲罰。

??克裏每天向印度人講道。結果:七年來沒有人信主。最後一位名叫佩耳(Krishna Pal)的人在 1800 年成為現代宣教運動的第一個果子。之後,數以百計、千計、萬計和百萬計的果子便開始收成了。

??克裏和其它的宣教士在 1805 年寫了一項他們用來傳福音的宣言:

??我們工作裏有另外一項任務,就是讓我們本地的弟兄們成為有用的器皿,培養他們的才幹,珍惜他們的恩賜和恩典:因此針對他們的進步,我們不能浪費任何資源。隻有透過本地的傳道人,才有可能在這個幅員遼闊的大陸裏遍傳福音。

??克裏認為傳福音的關鍵在於聖經的翻譯。他在印度這一段時間,不但學會了他們的語言,並且也把一部份的聖經--就算不是全部--翻譯成:Hindi, Bengalis, Sanskrit, Oriya, Marathi, Punjabi, Bolochi, Mewari, Telugu, Konkani, Pahto, Assamese, Lahnda, Gujerati, Bikaneri, Awadhi, Kashmirir, Nepali, Bagheli, Marawari, Bhatneri, Magahi, Malvi, Braj Brasha, Garwahli, Manipuri, Palpa, Khasi--一共三十四種不同的印度語。他顯然是一位超級的語文天才。

??一位曆史學家說,曆史上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沒有像加爾各答和塞蘭波那一群人那樣熱情活力地把聖經翻譯成其它的語言。

?? 克裏其它的成就包括發行第一份東方報紙;為基督徒在銀行開戶頭,使他們得以成為好的管家;憑著他對土壤和園藝濃厚的興趣,他不斷地實驗改良而成為一位園藝 學家,並被林奈學會吸收為會員;他成功地阻止了印度殺嬰的風俗,並且廢除印度另外一項惡習,妻子必須以火燒來陪葬已死去的丈夫。其規定是:她要不是自願陪 葬,否則就是被強製放在火堆裏。克裏為此奮鬥了二十五年,終於讓法律廢除了這一個陋俗。

?? 在克裏到了印度之後的三十五年之間,英國、歐洲和美國的差會有如雨後春筍般地紛紛成立。其中宣教的活動、努力和熱心是自第一世紀以來世人所沒有見過的。而 這一切是從一位百折不撓的補鞋匠開始的。克裏有鑒於當時世界七億三千萬的人口當中隻有一億七千四百萬的人是基督徒,於是他的心裏有了一個負擔。今天在這一 億七千四百萬基督徒人口當中,又多出了一億六千萬之譜的基督徒,其中部份原因是因為他的事工所帶來的影響。神使他成為現代宣教之父。

??克裏是個平凡的人,但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因他有一位不平凡的神。已故的耶魯大學曆史學家來德裏(Kenneth Scott Latourette)說克裏所做的是「在整個基督教傳播曆史上最顯著的工作之一。」

 

李文斯頓

??耶穌對我們下了一個最極限的委身誡命:「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太十 37)以及「凡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親、母親、兒女、田地的,必要得著百倍,並承受永生。」(太十九 29)我相信當我們仔細檢驗李文斯頓(1813-1873)的生命時,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委身基督的美好榜樣。

??在不可忍受的試煉中,他力量和毅力的秘訣是什麽?李文斯頓將親自告訴你。在十六年非洲生涯之後,他首度回到了英國。這之前從未有任何一位白人曾經深入非洲這個所謂「黑暗大陸」的心髒地帶。令他驚奇的是他居然蜚聲國際;然而對他而言,這個名聲不值一文。

??他應邀回到故鄉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大學演講。如果他能預先知道將會發生什麽事情的話,他必會謝絕這項邀請。(但我了解李文斯頓,我相信即使他知道會發生什麽,他還是會去的。)格拉斯哥大學的慣例是,當天學生可以百般地刁難應邀前來演講的任何一個人。因此他們為這一位牧師預備了玩具喇叭、哨子、笛子,以及各式各樣會發出噪音的古怪玩意;他們甚至還要發射豌豆!

?? 李文斯頓走上講台的時候,好象他已經走了八千裏路的樣子。他的左手懸在他的身旁,好象已經殘廢了,而他的肩膀已經被一頭巨獅咬碎了!他的皮膚被非洲的陽光 伺候了十六年,早已泛著棕黑色的光澤。他的臉龐刻著無數的皺紋,非洲的熱病蹂躪著他,折磨著他的身體。他的耳朵由於風濕病而半聾,一隻眼睛則因為被樹枝刮 傷而瞎了!他形容自己隻是一堆骨頭。

??學生們懷疑地注視著他,停下一連串惡作劇的把戲,一陣寂靜掃過會眾;他們知道這裏有一個為神和人類而奉獻自己生命的人。當李文斯頓談到那些驚人的曆險時。他們屏息而聽;他分享了非洲原住民一種特別的需求。

??他對他們說:「我可以說那在困難、危險、無止盡孤寂之下支持我的力量嗎?它是一個承諾,一個來自一位最神聖尊貴之人的承諾:『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廿八 20)。那是一個承諾,在聖經裏,是李文斯頓獻身的秘訣;那就是耶穌基督隨時與他同在。

?? 當我還在神學院就讀時,我讀了不少有關李文斯頓的故事。除了耶穌基督以外,沒有人給我更深刻的印象了。我可以連續而不被打斷地一直讀他的故事。每當我覺得 我成就了什麽大事的時候,我的臉就好象被他的典範摑了一個巴掌,然後我會說:「你這鄙俗的人啊!你隻不過作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李文斯頓總可以叫人謙 卑下來。

 

李文斯頓的背景

??1813 年李文斯頓出生在蘇格蘭布蘭太爾(Blantyre)一個信仰虔誠但很貧困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敬虔的蘇格蘭長老教會的主日學老師,喜歡宣教士和宣教的故事。每一個禮拜他會把小小的李文斯頓放在客廳大椅子邊的一塊膝墊上,然後就對著他說著宣教士拓荒者在異國傳福音的故事。

??他最欣賞的是到中國宣教的郭士立(Charles Gutzlaff)。郭士立是他小時候的英雄。當他年紀稍長之後,他發現郭士立本身也有崇拜的英雄,就是那位神超乎自然的兒子;是人類的救世主。因此李文斯頓自然地接受了這位救世主,他的生命改變了!於是他決定要去宣教。

?? 這個家庭實在是太窮了!李文斯頓十歲的時候就不得不去棉花工廠工作,而工作的時間是每天清晨六點到晚上八點,每周六天。即使在這種環境之下,他依然設法讀 書。最後當他二十歲的時候,他如願以償地上了學校,並學習希臘文。他對語言駕輕就熟。他學習神學,後來進了格拉斯哥大學,取得醫學學位。

??當他正準備進入宣教的行列時,一扇門重重地打了他一記耳光;大門關了!戰爭開始,李文斯頓無法如願成行。

??神似乎對他說:「我的心意不是送你去中國。」中國是李文斯頓所屬意的地方。在神偉大的意旨裏,神使用發生在中國的鴉片戰爭來完成祂自己的意思,祂把李文斯頓送往非洲。

??沒有白人曾經深入非洲內陸,頂多有些宣教士在海岸邊工作。這些人當中有一位叫莫法德(Robert Moffat)。有一次安息年他回到蘇格蘭布蘭太爾講述有關非洲的種種。他對非洲下了一個腳注,卻影響了李文斯頓的一生。莫法德說:「經常我從非洲最南端往北望去,在黎明的晨曦之中,我彷佛看見無數正在炊煙嫋嫋的村落,卻看不到任何一位宣教士。」

??無數的村落!李文斯頓思忖著,沒有宣教士!沒有福音!沒有基督!沒有救恩!沒有生命!沒有光!隻有罪、死亡和黑暗!我要上非洲去!

 

非洲拓荒宣教士

??身為一名非洲拓荒宣教士,他麵對許多的阻撓與意外。有一天一頭巨獅把他撲倒,並用牙齒攫住他的肩膀,然後咬碎。幸而一位助手及時殺死這頭猛獸,才保住了李文斯頓的生命。

??神把這事變成一個祝福。李文斯頓被送往海岸,在莫法德的宣教據點療傷。莫法德的女兒瑪麗也在那裏;他們一見鍾情。於是不久之後他們就成婚。她分享他要將福音帶到非洲內陸的熱情。數年之後他們養育了五個孩子。

??有一回他們橫跨非洲大平原時,一個孩子死了!這件事讓他們覺得,還是把瑪麗和其它孩子留在蘇格蘭比較安全。李文斯頓說,這是他一生最困難的決定。瑪麗和孩子們依依不舍地告別了李文斯頓;沉重的孤寂落在他受過傷的肩膀上。

??如同這個別離所帶來的困難一般,隨之而來的批評也不是簡簡單單就可以對付的。那時流言四起,說他把妻兒遣送回國而他獨自「留在非洲闖蕩」的原因是,他並不愛他們。這些人應該好好讀他的信。在一封家書裏他就記憶所及,引用了丁尼生的詩句:

??我會仔細端詳你的臉,聆聽你訴說的每一句話,

??並且時時與你相親相近,當你思念我的時候。

??然而李文斯頓還是走下去,一次比一次更深入非洲;孤單但永遠不孤獨。靠著神的恩典,沒有什麽事可以阻止李文斯頓的。

 

家人團圓

??多年後李文斯頓有機會回家。他日以繼夜地期待著這個回家的日子。他將可以再見到親愛的妻子、他的孩子和他的雙親。他將可以坐在客廳那張大椅子上,向他的父親講述他降服在主手裏的生命,以及那一道射入黑暗的光芒。

?? 回到蘇格蘭布蘭太爾的家園時,他卻發現家裏冷清清的;那時家人剛剛把老李文斯頓安葬妥善!李文斯頓眼睜睜地看著客廳的大椅子,跪了下來,悲從中來,他不禁 嚎啕大哭。這個人碰過暴烈無比的猛獸,就是在野蠻槍矛的威脅之下他也不會眨一下眼的,然而現在卻傷心流淚得像一個孩子。幸而,瑪麗在他身邊不斷安慰他,神 也在天上緊緊托住他。

?? 因此他們互相在愛裏團契,並且這愛顯得十分甜蜜。然而那黎明之中原野上無數村落的景象依舊盤據在他的夢想裏,使得最後他告訴他的妻子說,他要返回非洲。於 是他們再度分離。更多年之後,他終於收到一封讓他雀躍不已的信:瑪麗即將啟程前往非洲。孩子們已經長大了,而且她也可以離開他們了!她要和加入他的行列, 用她的餘生,接觸那些失喪的靈魂。

??她花了好幾個月的功夫飄洋過海,渡過非洲千山萬水,直到她投入丈夫的懷抱。瑪麗在途中感染了非洲熱病,險些無法抵達。李文斯頓把每一個他所學到的醫術盡都應用在瑪麗的身上。日以繼夜地盡全力替她擦拭額頭,照料她的身體;最後,她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他把她葬在一顆巨大的非洲麵包樹下。當他把墓碑插在土地上的時候,他再度像一個小孩般地哭倒在地。此時,所有的重擔、考驗、喪誌--李文斯頓所承受的這些試煉足夠將成千上百的人壓垮,但是這 些會征服他嗎?他在日記上寫著:「我的耶穌,我的君王,我的生命,我的一切,我再度把完全的我奉獻在你的手裏。我不再視我所擁有的,或將要做的事情為寶 貴,除非它們和基督的國度有關。」這一切,基督借著祂與李文斯頓的同在而把他托住。

??這一次他深入叢杯,來到了烏吉吉(Ujiji)。那裏的原住民把他的食物、山羊給偷走了;更糟的是,連他裝奎寧和其它藥品的箱子也都遭竊。這些藥品是他用來抵抗可怕的非洲熱病的。對李文斯頓而言,失去藥品就等於宣判了死刑。他再度跪在地上,說:「神啊!失去這些藥物我怎能活下去呢?」

?? 有五年的時間李文斯頓並沒有看過任何一個西方人,但是此時在非洲深處他舉目望去,他看見一張白色的麵孔向他走來;這是個禱告的及時響應。在這個白人的背後 是一組龐大的商旅隊伍,並且在他們上方飄揚著一麵麵迎風招展的旗幟。這個人向前靠近李文斯頓,吞吞吐吐地說了一句令人難忘的話:「我猜您是,李文斯頓醫生 吧?」

??這位白人是就斯坦利(Henry Stanley)。他是替「紐約先驅報」(New York Herald)工作的記者。發行人班內特(James Gordon Bennet)曾說過:「斯坦利,他們都說李文斯頓已經死了!我不相信;我相信他還在非洲的某一個角落,可能隻是失蹤,生病,乏人照顧。斯坦利,你去找他,要不計一切代價把他帶回文明世界來。」

?? 斯坦利出發了,並且找到了這一位宣教士。這一位記者自認是世上最趾高氣揚的無神論者。斯坦利和李文斯頓一起住在一個臨時的小屋裏長達四個月。他說,這位宣 教士顯然不是一個天使,他是一個人,然而他在他的生命裏卻找不到任何瑕疵。他的情感,他的熱情,他安靜的工作態度,他對人所表現出來的憐憫,激活了斯坦利 的心懷。最後他因著李文斯頓的影響而接受了基督。

?? 但是李文斯頓並不願意和斯坦利回到所謂的「文明世界」,反而他更深入非洲。他在日記上寫道:「天父,求你在今年年底以前讓我完成我的任務。」最後他來到一 個地方,那時他不得不再束緊一點他的皮帶,足足縮小了三格以減低饑餓所帶來的痛苦。漸漸地他的牙齒因為啃水果的核仁而掉光了。他的腳起水泡並裂了開來;他 再也無法走下去。他完了嗎?喔!不曾的,李文斯頓不會的。他有幾個人和他在一起--這時隻剩下三個人。他們為他做了一個擔架,抬著他走。當他們來到一個村落的時候,他叫他們把他架起來,跟那些來到他麵前的人講福音。

??終於有一天李文斯頓不但不能走、不能站,甚至也不能動了!他的助手幫他在非洲青山之下造了一個小木屋。雨下個不停,李文斯頓睡在吊床之上;那一夜他走了!他的同伴到隔天才發現。

??傳記作家吉爾(Tim Jeal)寫道:

??他們嚇了一跳,因為李文斯頓不在吊床裏。當他感覺死的那一刻來的時候,他用盡最後的一點力氣,試圖從床上爬下來,跪在地上。蘇喜人(Susi,非洲人的一族)一度以為他在禱告。這些非洲人並沒有立刻進去,而是等了一會。當他們發現裏麵一點動靜都沒有的時候,有一個人進去了,摸了摸這位跪在地上的人的胸部;胸膛幾乎是冰冷的。李文斯頓已經死去多時了。

??李文斯敦的生命已然寫入曆史。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宣教士之一。他完全向基督奉獻的心誌就記錄在他某一頁的日記裏:

??我並不看重我所擁有的,或者我可能會擁有的一切事物;我看重的是我和基督國度的關係。如果有什麽東西可以擴展國度的益處,隻有在榮耀祂的前提之下,予以保留或給出。祂是我目前和永遠盼望的對象。

??如果沒有聖經,就沒有李文斯頓。時間證明他的工作具有相當大的果效。1900 年。也就是在他去世之後的四分之一世紀,非洲有一千萬名的基督徒;今天這個數字則高達三億之多。

 

戴德生

??中國內地會的創辦人戴德生(1832-1905)也列在偉大 宣教士的行列之中。他的宣教哲學和策略是後來宣教事工的基礎。他強調在宣教上個人信仰和禱告的重要性,並敦促宣教士集中焦點在傳揚福音的事工上。戴德生是 一名醫生,人道的需要總是他優先的事工;然而宣揚福音卻是第一。在使用女宣教士一事上,戴德生是創舉。他深深地相信,使用神的方式做神的事工是不會缺乏經 費的,因此宣教士並沒有固定的薪俸,他們隻是憑著信心仰望神。內地會的人入境問俗,穿起中國的長袍馬褂,遵守中國的習俗。波洛克(J. C. Pollock)在他《戴德生和瑪麗亞》(Hudson Taylor and Maria)一書中寫道:「在長褲和長袍、胡子和辮子、刀叉和筷子之間。整過問題在於中國所傳揚的基督教是一個普世性的,還是一個僅隸屬於西方的宗教。」

??戴德生生於英國約克郡,並在一個基督徒家庭中長大。他聽說過宣教士和遙遠地區的故事。即便在他幼小的時候,他就決定要前往中國。他的父親,詹姆士(James)是一位藥店老板,兼藥材批發商。青少年時期的戴德生就是在父親的店裏當學徒。他的身體虛弱,且經常生病;他一生都和他羸弱的身軀和氣喘搏鬥。

?? 在他青少年時期他拒絕信仰。但是他的母親迫切地為他禱告。一個星期六下午,他讀到一個福音單張,上頭有一句話:「成了!」他突然對基督救贖的工作了然於 胸,這件事大大地衝擊著他,以至於他如浪子一般地回到耶穌身邊。並且,他立刻覺得他必須前往中國。由此,我們看見,絕不可低估一位母親的禱告。他發現不隻 是他母親在為他禱告,他的姊姊也為他的救恩每天禱告。

??戴德生於是接受宣教士的裝備。他棄絕一切所謂的生活舒適,開始鍛煉自己以便以後吃得了苦頭。他知道,隻是地理性的位移不能使他為主贏得靈魂,因此他開始各式各樣的事工。他搬到戶耳(Hull),成為忙碌的哈迪醫師(Dr. Hardey)之助手。他 選擇了棲身在工人階級的貧民窟裏,以強化他的屬靈生命。這位心地善良的醫師經常忘了付錢給這一位助手。就是在這個時候,戴德生學習仰賴神供應他的一切所 需。後來他又前往倫敦,繼續從事醫事的學習。一次他幾乎因為碰觸具有傳染病的屍體而喪生,但是他卻神跡式的恢複過來。

??1853 年九月,中國福音協會(Chinese Evangelization Society)將他送往中國。1854 年三月他獨 自搭船來到上海。中國福音協會並沒有給他任何指示和支持,因此他必須再度仰賴那位供應他一切所需的神。往後他經常向新進的宣教士說:「信條是:用神的方式 做神的事工,凡事將一無所缺。」他學習了語言,並且那個「進入外國人從未進入過的內陸」之負擔與日俱增。他動身啟程並開始講道。他的心悉數與中國人連在一 起。他看到他們驚人的需求,並且在中國內陸找到了一個宣教據點。

??當他在中國工作的時候,他了解到當地的人看輕生命的價值。中國人創造天地的神話說明了看輕生命的原委。這裏有一位曾經是道士,後來信主的人解釋說:

??盤古在一片混沌之中,用他的錘子和鑿子開天辟地。他花了一千八百年的時間完成。在他死時,創造開始了。風是從他的氣息生出來的,雷電從他的聲音。他的右眼變成了月亮,左眼是太陽。他流汗成雨,血成江河,他的肉體變成土地,他的發變成樹草。他身體上的虱蚤變成了人類。

??如果人類真是這些寄生蟲的話,無怪乎在中國生命就如草芥。這樣對生命的看法和聖經的觀點簡直南轅北轍,詩人說:「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點,並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詩八 5)

??戴德生在中國前六年裏,遇見了瑪麗亞(Maria Dyer),並且愛上了她。瑪麗亞那時是在「阿德西」(Miss Aldersey)女子學校工作的宣教士。宣教圈內的眾人皆反對他們的婚姻,但是他們仍舊在 1858 年一月 20 曰完成終生大事。翌年他們得一女,取名葛瑞絲(Grace)。六年來岌岌難保的宣教已經叫他們付上嚴重的代價,而他的健康還每況愈下!不得以他隻好帶著瑪麗亞和葛瑞絲回到倫敦。

??次年戴德生一家人住在倫敦東區的貧民區裏。他繼續學習醫事技術,並把聖經翻譯成寧波話。然而他一直渴望能再回到中國。

?? 在倫敦那年的歲月裏,他的妻子幫了很多的忙。戴德生是一個聰明的人,瑪麗亞則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在那個人們看中身分的時代裏,她生在一個優渥的家 庭,應當是準備要做一名「淑女」。但她卻克勤克儉持家,凡事幫助丈夫;他則漸漸習慣各種社會圈子。更重要的是,她在他各種或好或壞的景況之下深深地愛著 他。戴德生的兒子,也是一位傳記作家郝華德(Howard)寫道:「她寫信給他,她的信心強化他的信仰,她的禱告支持一切的事工,並且她的實務經驗和一顆愛心使她成為宣教之母(Mother of the Mission)。」

??1865 年六月在布萊頓(Brighton)海邊,一項 偉大的啟示進到戴德生的心中。他明白了神對他以及對他整個事工的關切和照顧。他一直不願意承擔一個宣教領袖的職分,因為對他而言,那是一份需要照顧宣教士 靈命、身體等各方麵的工作,可說十分艱巨。而他現在明白,所有到中國的宣教士都是順服神的旨意而去的,不是按他的意思。如果他們是順著神的旨意,自然神就 會負責;神會照料他們,滿足他們的需要。這一項發現後來被稱之為「戴德生的屬靈秘訣」(Hudson Taylor's Spiritual Secret)

??借著信心,戴德生向神祈求能差派二十四名心甘情願和有能力的同工--每一個地區一名。神響應了他的禱告,派了二十二名合於這個條伴的宣教士。於是戴德生和他們在 1866 年合組了一個「中國內地會」(China Inland Mission)。同年他們一起前往中國。

??這批新宣教士碰上許多考驗和令人灰心喪誌的事情--其中之一乃是航行本身,他們曆經了幾場台風。盡管這是一趟艱辛的旅途,但卻沒有人喪命,並且大部份的水手都信主了!「內地會」第一站抵達杭州。神的話語傳開了,他們的工作結了甜美的果子。但是穿插在他們祝福之間,也有艱苦。戴德生的女兒葛瑞絲在 1867 年死於一場病。盡管宣教士麵臨暴亂、不實的指控,神將人數加添給他們,並且答應了他們的禱告,把新的宣教士送來中國。

??戴德生在中國和西方兩地奔波,不斷地為中國人請命。司布真說:「中國,中國,中國,現在能以一陣獨特卻強而有力的音樂響在我們的耳際,全是出自戴德生的口中。」戴德生在德國、澳洲、紐西蘭、挪威和瑞典到處講述著中國宣教士的努力。有一天他在諾福爾克(Norfolk)畢茜女士(Lady Beauchamp)家中的畫室講道。當地上流社會人士都來與會,畢茜女士的小兒子蒙塔古(Montague)也坐在靠近戴德生的小椅子上。中國的奇裝異服、筷子和佛像等特別吸引了這個小男孩。數年之後,這個小男孩成了「劍橋七傑」(Cambridge Seven)之一。這批所謂人中之傑在 1885 年抵達中國加入了內地會,並造成了一股不輕的震撼。另外一個年輕人司徒德(C. T. Studd)得了一筆龐大的遺產,他把遺產投入了宣教的行列。他給慕迪(D. L. Moody)五千英鎊蓋了一所慕迪聖經學院(Moody Bible Institute),給卜威廉將軍(General Willaim Booth)五千英鎊,送了五十名救世軍(Salvation Army)到印度去。」

?? 戴德生繼續在中國宣告基督之名。當他開始的時候,三億八千萬的中國人從未聽過耶穌之名。在他行將走完世路的時候,已有三萬人受洗歸入主名;數以百計的中國 人在為數七百五十個內地會據點工作。主動把錢送到內地會的大約每年有四億美元之譜;其中最令人矚目的奉獻來源是英國布理斯托(Bristol)的喬治慕勒(George Muller)。這一位沒沒無名的孤兒院院長向內地會要來所有信主之人的名單,並一一為他們代禱。他也設法每年奉獻給內地會一萬元。(神供應這些錢,然後慕勒把這些錢轉到內地會!)

??這一位宣教之父是一個謙遜的人,他說:「我經常思想,當時神必定在尋找一位個子夠矮,身體夠虛弱的人讓祂能夠驅使......他就找上了我。」

??1948 年,基督教在中國遇到了阻撓。毛澤東殺害了數千萬的中國人,包括落在他手裏的基督徒。但最近,中國教會又劇烈地成長著。巴瑞特博士(David Barret)估計整個中國基督徒的人數很容易就超過八千萬。這個數目和 1949 年時小於一百萬數字(指新教徒)相比簡直有天壤之別。自從毛澤東死於 1976 年以後,逼迫基督教的情形稍微緩和,直到現在似乎又有逼迫的趨勢。盡管這些逼迫,有人估計在中國每天約有兩萬五千人信主。

 

出黑暗入光明

??使徒保羅、聖帕提克、克裏、李文斯頓、戴德生和許多較不為人知的宣教士,在這兩千年來把神所揀選的從黑暗帶到光明。上一個世紀米爾內(A. W. Milne)進入了新幾內亞一個食人族裏麵。天空中的黑暗沉重。但是借著他的講道,一個接一個這些可怕的食人族變成了耶穌基督的順服仆人。最後他跑完一生的路程,葬在當地。他們在他的墓誌銘上刻著:

??這裏躺著米爾內,當他來到我們中間的時候,我們沒有光,

??當他死的時候,我們沒有黑暗。

??這是一個多麽榮耀的事業;奇妙中的奇妙,每一個基督徒--不論是海外宣教士,還是在本地的--都應該是一座明燈。耶穌說祂是世界的光,我們也應該是黑暗世界裏的光;因我們反射出祂的榮耀!

 

今日宣教

?? 我們隻是蜻蜓點水式地把神在這兩個世紀裏所做的宣教略提了一下。今天全球各地的宣教士人數成千上萬。他們提供食物、教育、健康治療、發展和安慰,以滿足人 們的需要;往往除了他們所提供的這些以外,人們無從得到滿足。更重要的是,他們分享聖經:耶穌為了罪得赦免被釘且死裏複活。今日數以百萬人接受耶穌的景象 不是過去任何時代所能看見的。葛理翰把上萬的人帶進了基督的國度;他的工作經由他的兒子富蘭克林(Franklin)接手而持續下去。福音在我們這個時代方興未艾。《世界基督教百科全書》編輯巴略特博士(David Barrett)報導說,每一天平均有十萬六千人成為基督徒。

??聖經的信息進入了那些人們不曾聽過聖經的地區。現代的科技在這個過程裏扮演了一個關鍵性的角色。我知道有一位伊朗人從回教改信基督教。他這個舉動可能會讓他丟掉生命。但是這個人透過無線短波向伊朗人廣播福音。他收到來自伊朗各地秘密敬拜主的基督徒之信件--這個令我們想起早期基督徒在地下墓穴聚會的情景。當局知道這件事之後,馬上令他鋃鐺 入獄。然而神保守他安然度過了許多年。透過他的廣播事工,許多從前福音不能到達的地方今天都得以聽到福音。基督教廣播,尤其是短波頻率對於傳播福音起了相 當大的影響。我不相信我們今日是否能完全明白這個影響,除非在我們到了天堂之後,真相才會大白。這裏我可以給你一點點印象。克萊(Ron Cline)所主持的 HCJB--這個座落在厄瓜多爾奎多((Quinto))地區的短波廣播網可以接觸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克萊說在蘇聯解體之前,他們估計有三萬八千個教會往每一個主日會聚在一起收聽他們的廣播。神為他的話語所開的大門,是沒有任何一個集權政府可以關閉得了的;神可以使用許多不同的方式讓祂的話語傳播天下。

??在計算機網絡上,數以百萬的人們可以接觸到福音。時代雜誌最近有一期將基督作為他們的封麵人物,那一期的主題是「耶穌上網」(Jesus Online)。這個主題名符其實,因為基督徒正在使用這個叫人難以置信的通信技術來傳播福音--這個方式再度地沒有任何一個集權政府可以關閉。不管是在沙特阿拉伯、日本、西歐各 地,人們隻要在隱密的家中打開計算機就可以讀到聖經的信息。最近有一個研究顯示,網絡上基督教福音事工的單位超過五千個,有教會、各式各樣的福音或門徒栽 培機構。相對地,猶太教團體有六百五十個;回教則有大約兩百個。因此可以說,基督徒在這個特別的宣教管道裏,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是令人欣慰的。

 

「誰在隱藏這一本書?」

??在我們為宣教士所完成的使命而感謝神之際,我們仍須記得這個工作尚未完成。請注意下麵這一位印度剛信主的人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願他的問題可以啟迪我們熱切地禱告,熱切地付出,並且也許--對某些讀者而言--甚至進入到宣教工場去:

??一位宣教士在街頭(他正在分送基督教書籍)向一群北印度一個小村落的居民講述著聖誕節的故事;然後他從聖經裏讀了一段故事。

??「神兒子誕生的偉大日子是在什麽時候發生的?」有一個人問到。

??「大約兩千年前,」這位宣教士回答說。

??「那麽是誰將這個消息向我們隱瞞了這麽久?」這位村人驚訝地又接著問道,「是誰一直在隱藏著這一本書?」

??我們不能再隱藏這一本書了!在世界知道這個偉大真理之前,我們真是一刻也不容緩了。

 

 

 

第十章:聖經和探險

??「在列邦中述說祂的榮耀,在萬民中述說祂的奇事。」 ——詩篇九十六篇 3

??數世紀以來,這個位在新幾內亞西邊海島上,現在稱作爪哇(Irian Java)的地方一直 都遠離世界上的其它地區。當地居民仍然是食人族、戰鬥性團體,並對其它文明毫無所知。驚險的峭壁、出沒無常的鱷魚和沼澤形成天然的屏障,使得外人不得其門 而入。但在二十世紀,勇敢的宣教士想盡法子,要突破重圍,進入這個虎穴。為什麽?為的是要傳播福音。今天許多食人族之子變成了信仰耶穌的基督徒。那些宣教 士替世界上其它的人在此地鑿開了一個管道。

??幾個世紀以來,地球上許多地區也有類似和文明隔絕的例子,直到勇敢的基督徒冒著生命的危險進入這些地帶。過去五個世紀裏,這樣封閉的地區一個一個的被打開,加入了世界的成員行列,讓地球成了名符其實的「地球村」(global villiage)。通常,宣教士或者平信徒是第一批發現這些地方的人。

??「勇敢地航向無人曾經到達的地方」一直是「星際迷航記」(Star Trek)裏「企業號」(Enterprise)的誓言。事實上幾個世紀以來,聖經激勵了一些無畏死亡的航海之旅和冒險犯難的探索。

??因為哥倫布重要的發現,我們對他的生平和貢獻會比其它探險家作更深入的查考。

 

艾立克森(Leif Erickson

??許久以來世人公認哥倫布是第一個抵達美洲大陸的人。然而證據顯示,也許一個名叫艾立克森(Leif Erickson)的勇敢古挪威人才是完成這個英勇事跡的第一人。當然我們知道,歐洲人開始廣泛地認識美洲大陸是在哥倫布,而非艾立克森之後。但從基督教的觀點而論,有趣的是這兩趟旅行皆起源於傳揚福音。在《世界冒險家傳記》(Who Was Who in World Exploration)一書中記載了艾立克森航海的故事:

??奧拉夫國王(Olaf)委派艾立克森將基督教傳給挪威格林蘭(Geenland)這塊殖民地上的百姓。大約公元 1000 年的時候,艾立克森原本應當向西航向格林蘭,卻被風吹離航道而抵達北美洲。他們登陸的地點大約是新斯科細亞省(Nova Scotia)和切撒皮克海灣(Chesapeake Bay)中間。

??二十世紀考古學家證實了登陸一事,並且他們還曾暫時在新斯科細亞省落腳。當他們再度向東啟程前往格林蘭的時候,他們在海上遇見了一艘遇難的商船。這艘商船送給他們一批原封不動的貨物以酬謝救命之恩,艾立克森並因而得到一個綽號叫「幸運的萊福」(Leif the Lucky)。最後他不辱使命,終於抵達了格林蘭。

??一本百科全書這樣記載:「當他抵達格林蘭的時候,他完成了將基督教傳給當地殖民者的任務。其中所結的果子當中,有一位是他的母親泰約席爾德(Thjodhild)。據說她在布拉塔席爾德(Brattahild)地方建立了第一所教會。」探險家漢布裏唯呢生(Robin Hanbury-Tenison)指出艾立克森是「可能為第一個到達美洲大陸的歐洲人,時間大約在公元 1000 年左右。」不論是哥倫布,或是艾立克森,他們的動機都是向人傳福音。他們也都完成了他們的理想,為世人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和一項新的契機。

 

淺談西班牙和葡萄牙探險家

??在討論西班牙和葡萄牙探險家之前,事先厘清幾件事情是相當重要的 。十五、六世紀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探險家能否被認定是好人,有時候很難說得清楚。葡萄牙人與回教商人和非洲酋長(通常畜養敵對的族人為奴)狼狽為奸,向西方世界引進奴隸。抵達美洲的西班牙征服者則應承當許多窮凶惡極的罪行;例如在秘魯,征服者強迫印地安人開采金礦,至令數以千計的人員因而喪生。這項政治立場正確的民眾所作所為使得歐洲人(基督徒)總是被當作麵目可憎的惡人,而美洲的原住民則是生性愛好和平、與自然和諧共處之人。曆史學家約翰艾茲摩爾(John Eidsmoe)對科特斯(Henando Cortez)進入墨西哥阿茲特克(Aztec)廟宇的描寫是這樣的:

??當他們進入廟宇的時候,他們發現所有迪阿茲(Diaz)和葛梅拉(Gomara)在墨西哥另外地區所發現的東西都在這個城市裏:石頭打造的聖壇、黑曜石刀子、身著黑長袍長發結辮的祭司、麵目猙獰的偶像和放置人心肝為祭物的盆子、塗著人血的牆壁和階梯、大量的人類頭顱和骨頭等等。葛梅拉描寫一處用頭顱和灰漿所砌成的劇場:「安得烈(Andreas de Tapia)向我敘述說,龔查羅(Gonzalo de Umbria)有一天算過,包括柱子和階梯一共有十三萬六千多個頭顱。而那些搭上的頭顱則無法數清。」到處有獸坑和毒蛇;有時候供作犧牲的受害者在被人吃掉手腳之後,就被丟在獸坑裏。一個巨大的偶像是由磨碎的種子所做的,揉之以被犧牲的嬰孩和處女之血。

??如果這個還不夠可怖的話,讓我們繼續讀一段西班牙人在基督徒抵達之前一件發生在新世界被發現之前的醜事。注意:底下的描述並不是要使你暈倒的。裏布理(Ripley)在他們「奇風異俗大典」(Wonder Book of Strange Facts)之中「信不信由你」(Believe It or Not)篇裏描寫在墨西哥市立博物館內展覽的一個「長七尺刻成圓形的石頭」。萊布理說道:

 

這是世界上最血腥的一塊地。

??這是一塊阿茲特克祭品石頭,超過一百萬生靈曾在這塊石頭上身首異處。盡管古代阿茲特克人是一個相當溫和與和平的民族,了解弟兄相愛和慈悲的真諦,並且也曾締造過高度之文明,然而他們實行以人為祭品的製度。

?? 當特別的日子來臨時,舉凡國王加冕,或是新廟落成,他們便會屠殺數以千計的男子。在哥倫布抵達美國之前六年,時值「戰神」廟宇奠成。他們為了迎接這個日子 拘捕了一批犯人,準備廟宇落成當日供奉活人祭,而犯人隊伍的長度足足超過了兩英裏。在他們走向死亡的過程當中,他們一路尖叫、赤身,然後被摔在這塊石版 上,肝腦塗地。事後他們花了四天的時間才將一切清洗完畢。

??哈維(Paul Harvey)說:「這是另外一個世界!」對這句話,我真是再同意不過了!

??在今天這個「政治立場正確」的環境裏,歐洲人在新大陸所做的惡行惡狀(有些是真的,有些則是想象的)往 往有被誇張到令人作惡的地步。我們常常聽到印地安人被歐洲人苦待的事情,絕少聽到印地安人那麽樣地不重視生命。你也很少聽過在基督教來到美洲之前有關食人 族、野蠻,甚至活人獻祭的事情。我們無法為某些歐洲不肖之徒對印地安人剝削罪狀辯護,然而我們也該明白,他們為了更美好的明天,而把基督教的種子撒在這一 片上地之上。

??哈佛教授,也是歐林策略研究學院(John M. Olin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主持人韓廷頓(Samuel Huntangton)最近寫道:「十六世紀當西方人征服世界的時候,他們為的是神,也為了黃金。」然而這一切的重點在於,如果沒有聖經,如果沒有基督教,這些藝高人膽大的人就可能不會做出這些驚險的壯舉。或者,如果他們做了,他們也可能隻是為了黃金,掠奪和搶劫而已--就如同第九、十世紀的北歐威京人一般,完全沒有兩樣。

 

環繞世界一周

??環繞世界一周是人類曆史上重要成就之一。成就這件偉大事跡的人在此壯舉之前死了,但他的手下完成了這個重要的航行。麥哲倫的(148O-1521)的英勇和信心簡直無人可敵。皮加菲塔(Antonio Pigafetta)跟隨麥哲倫航行,他詳實地記載了這一段曆程。在談到麥哲倫的時候,皮加非塔寫道:

??麥哲倫主要的品德在於勇氣和毅力,即便是在最緊急困難的關頭裏。例如,他比我們任何人都可以忍受饑餓和疲乏。他是一個偉大的行動型水手,他比他的舵手還要了解航海這一回事。環繞世界一周便能左證他是此中的一位天才。在此之前沒有人嚐試成功過。

??難能可貴的是,麥哲倫是一位相信神的人,他喜歡在他所到之處傳播福音。麥哲倫的遺囑上寫著:

??至高至上的神,我們的主...我堅決、誠摯地相信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真神--如同每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一般......我願意並渴望把我的靈魂交在這條最可信賴和最有保證的道路之上,使我確信我得到救恩......我把我的生命放在神我們主的手裏;祂創造了我,並用祂的寶血救贖了我。

??柯麥隆(Ian Cameron)記錄了一個發生在 1520 年一月 11 日的故事。他寫說麥哲倫的船隊「興奮地發現了一片大水域......他們眼前所能看到的都是。」他們放下了錨,麥哲倫立刻在旗艦上召開航海會議。他告訴他的船長和舵手們說,他們已經來到沒有基督徒曾經來過的地方:「正站在偉大發現的門檻上。」麥哲倫是「第一位橫跨太平洋的歐洲人,也是第一位環繞世界一周的人」。世人的世界觀從此有了巨變。

??一路之上隻要遇上了原住民,麥哲倫一定和他們分享基督的信仰。朱以納(Tim Joyner)在他《麥哲 倫》一書中說,有一次麥哲倫和一個人作買賣時,「他問起他們家庭關係的結構。他們回說,當父母年邁時,他們就不再從孩子的身上得到尊敬了,孩子反而還可以 使喚父母。麥哲倫聽得目瞪口呆,然後告訴他們,基督教的神『命令我們要孝敬父母,若不然,孩子必將受到永恒之火消滅。並且,我們都是亞當和夏娃的後裔,也 是父母的後裔。』」皮加菲塔也記載了一件事情:「大船長警告他們不要因為出於對他的畏懼,或是出於想要討好他(指麥哲倫),才來接受基督教。他說,接受基督教的唯一理由是愛神......然後,他們異口同聲說,他們想要變成基督徒乃是出於他們自己的選擇。大船長於是與他們相擁而泣。」

??威爾寇克斯(Desmond Wilcox)在他的《十勇士》(Ten who Dared)一書( BBC 同名節目改寫而成的一本書)中寫道:

??他們(麥哲倫和他的夥伴們)橫過太平洋,抵達了這一片西方海岸和群島;正如佤斯科(Vasco de Gama)從另一 倜方向來到此地。然而麥哲倫在一場與菲律賓原住民的口角中喪命;維多利亞島在望,島上飄著丁香花的氣味,他們已經打開了葡萄牙的航線!這是一個重要的時 刻。三十年來,人們發現非洲的大小,亦相繼發現南北美洲,然後麥哲倫證明了全球的水域都是相連相通的,而世界幾座大陸隻是浮在水上的。

??這裏我們看到另外一個「為神的榮耀,以及擴展基督教領域」的重要裏程碑。

 

佤斯科

??佤斯科(1475-1519)是探險家之中的佼佼者。世人公認他是「太平洋的發現者」。瓦德曼(Carl Waldman)和威克斯勒(Alan Wexler)在他們的《世界冒險家傳記》中記載了佤斯科的事跡:

??佤斯科是從美洲西岸看到太平洋的第一個歐洲人。他的功績對後人的探險有著關鍵性的影響;它開啟了一種盼望,相信這個新大陸的寬度窄得可以提供一條前往太平洋的水道。

??佤斯科的發現也啟示了物產豐盛的遠東和美洲的距離大大地遠過前人的預測。他建立了第一個橫跨美洲的路徑,並且這項創舉提供給日後西班牙人一條通往南美洲的路徑。

??當佤斯科看到太平洋的時候,他必定有一個「居高臨下」的感覺。《牛津探險》(Oxford Book of Exploration)書裏有一段描寫:

??佤斯科船長走在家人之前,爬上了一座山,來到光禿禿的山頂。從山頂上他俯視南海(South Sea)。在那一隊基督徒的隊伍中,他是第一個看到南海的人。他轉過身麵向那一支隊伍,心中充滿著喜悅,並且高舉著雙手,眼睛仰視著天空,對耶穌、聖母瑪利亞讚美起來。然後他跪下來,感謝神所賜的憐憫使他得以發現海洋,為神作工。

??關於這一點,《改變世界的偉大探險》(Great Advenures That Changed Our World)一書補充說:「佤斯科在山頂上立下了一個十字架,然後『下令將所有人的名字記載下來,讓曆史記得這一件事。因為他們是第一批看到海洋的人。』他們進行了一個簡單的感恩會,用讚美的詩歌感謝神 。」在此我們又得證基督和聖經參與了改變世界曆史一事。

 

哥倫布

??在偉大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探險家行列之中,哥倫布是最重要的一位。他比誰都還受聖經的影響。

??時間是 1492 10 12 日上午大約十點鍾。船正航行在西半球海域之中,哥倫布冒著風雨掙紮上到甲板上,這時一個嶄新的世界誕生在他眼前。「十勇士」寫著:

??哥倫布的航行......是令人 震驚的。人們早就知道世界是圓的,但是幾年前繞著世界航行一周的企圖是令人望而怯步的。哥倫布是一個富有靈感的幕僚人員,本身也是一位偉大的水手。他檢驗 了手中所有的資料,估算過中國應在歐洲以西三千裏之內。如果他知道正確的距離是一萬兩千裏的話,也許他就不會下海探險;當然他的手下也不會踉他而去了!

??直到一百年前世界仍然欽佩他的壯舉。所有歐洲和美洲兩地的人都把發現新大陸看為大事。美洲地區以他的名所命名的城市、湖泊、公園等等不可勝數,大大地超過別人的名字。

 

哥倫布出了大糗」

??但是現在的光景已不可同日而語了!專欄作家實利威爾斯(Gary Wills)是這樣說的: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四百周年慶的時候,奇怪的事發生了:哥倫布出了大糗!這一次印地安人在那裏對他有所候教,他帶著歉意而來--但對某些人而言,這份歉意是不夠的。他是前來被羞辱的。

??為什麽要攻擊哥倫布?誰沒有從報章雜誌、電視或電影中,看過人們無所不用其極地把哥倫布踩在腳下?例如,美國原住民活躍份子閔斯(Russell Means)寫道:「與哥倫布相比,希特勒顯然隻是一個少年罪犯。他是一個種族主義份子、大劊子手、販賣奴隸的商人、強暴和剝削者。」過去百年來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使得我們對哥倫布從景仰、尊敬滑落到不敬和誹謗?

??約翰艾茲摩爾在《哥倫布和柯德茲》這本書上說道:「有些人執意要把美國變成一個世俗、非基督教的國家。為了達成目的,他們必須先將美國的基督教基礎連根拔除。」

??過去百年之中,我們看到了無神論、懷疑主義、共產主義、法西斯主義……和各種抵抗神的主義相繼盛行。這些人痛恨神、基督和基督教。這些人想把美國變成他們自己的那種樣子--不相信神、不敬畏神,甚至拜異教偶像。為此他們開始想要鏟除一切基督教的根基。

??請記住,哥倫布並非聖人;他不是一位無「罪」之人--按字麵解釋。他也是一個有血肉之軀的人,就像你我一樣。他也會做錯事情,但你不能隻按著現代批評者所羅織他的罪名來控訴他。

??如果他像其它船員和殖民者一樣把疾病帶給新大陸的人,我們也必須考慮當時並沒有細菌致病的學說。再者,沒有人提及探險者從新大陸帶回幾乎毀滅歐洲的疾病。約翰艾茲摩爾補充說,如果哥倫布因西方文明的缺點而受責的話,他也應該因其成就而受到表揚。

??他寫道:

??讓我們表揚歐洲人的成就和貢獻:藝術、音樂、建築、倫理學、自由、法律、政府,還有那成為世界典範的憲法,和提供世界繁榮的經濟體係,以及世人無可匹敵的醫學和科技進步。

??哥倫布和歐洲人並沒有因為上麵這些成就受到表揚;人們隻是因著一些壞事而對其所為加以一筆勾消,進而譴責。

??他們說無辜的原住民遭到屠殺。哥倫布從沒有屠殺原住民。他不但沒有做過種族滅絕的事,他根本就不喜好殺戮。事實上,他對原住民相當友好。再者我們也看過原住民並不全是像多元文化論者要我們相信的那樣單純、質樸、和藹。當然,有些印地安人是值得尊敬的。

 

哥倫布是位怎麽樣的人?

??說明了人們對哥倫布的態度之後,我們不禁要問哥倫布到底是一位怎麽樣的人。他的兒子告訴我們,在家裏他是一個和藹可親、慈愛的人。他虔誠地讀經、禱告,在崇拜的儀式中禁食,往往讓人誤以為他是修道院裏的修士。

??看看他在登陸新大陸時所做的事情。當他蹣跚地從海裏走上來時,他說了些什麽?他第一句話是:

??日光有福了!

??我們說,神聖的十字架啊!

??真實的主,以及

??三位一體的真神。

??事實上,這是他們在驚險的航程中每天早上所頌讚的詩章。

??然後他在新大陸插了一根十字架--耶穌基督的十字架。

??他的名字有一個意思,是「基督的背負者」。哥倫布相信,神呼召他一生來將他的名高舉在遙遠的異地和遙遠海中的島嶼。

??有趣的是「尼娜號」(哥倫布打造的三艘船之一)的船長畫了一張地圖。地圖上方有一幅「聖克利斯多夫」(St. Christopher)高舉基督嬰孩的畫像。鹹信,這個聖徒就是身材高大、滿頭金黃頭發和藍眼珠的哥倫布(根據他兒子的敘述)。他是一個對發誓和褻瀆深惡痛絕的紳士,試圖盡其一生過著一個敬虔的生活。

??「哥倫布」這個字是從意大利文 Colon 來的,意思是「一份子」。哥倫布喜歡說他是基督身體的一份子,並且願意將基督帶到新大陸。

??想一想那些他命過名的地方。他把上岸的地方叫做「聖薩爾瓦多」(San Salvador)意思是「聖救主」(holy Savior)。另一個地方他叫做「委拉克路茲」(Vera Cruz)意思是「真正的十字架」(ture cross);「拉納維達得」(La Navidad)是指「聖誕彌撒」(Christmas)。後來他來到一座山,有三個山頭,因此他給這座山命名為「三位一體」(Trinidad,即 Trinity)。學校裏大多數的教科書並沒有提到哥倫布基督徒的背景和探險動機。當老師提起這些地名的時候,也沒有解釋這些名字背後的意義。

 

哥倫布的「預言」

??他的信仰可以從哥倫布寫過的書去找到。其中一本是他的航海日誌 ,另一本是他從聖經中摘錄了不少預言的「預言」(Book of Prophecies)。他認為神呼召他去成就聖經所講的預言,也就是將福音傳到海中的島嶼。他說: 透過舊約先知和新約耶穌,我們得知世界即將過去:馬太、馬可、路加都記載過末世的征兆......我相信對我們主結束世界的征兆是叫我快把福音傳給各個小島。

??布萊罕(Kay Brigham)趕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五百周年前夕,辛苦地將他的「預言」翻譯出來。他說:

??如果不相信神和他的話語,哥倫布可能無法突破橫阻在他的理想麵前的障礙......信心把哥倫布從短視之中解放出來,驅策他接觸那些在一望無際土地上生存的民族及其固有的文化,而這些都是歐洲人所未曾接觸過的。

??路德將「九十五條論綱」張貼在維滕格萬聖教堂大門上的時間,是在哥倫布從西班牙巴羅絲(Palos)港啟程之後二十五年。然而哥倫布的信仰跟著新教徒是雷同的。當然,胡司(John Huss)和威克裏夫(John Wycliffe)早於哥倫布許久,並且哥倫布也許知道他們的作品。他也認為他有權利為自己解釋聖經。他心儀的經句包括:

??* 「眾海島必等候我,首先是他施的船隻,將你的眾子,連他們的金銀,從遠方一同帶來。都為耶和華你神的名,又為以色列的聖者,因為他們已經榮耀你了。」(以賽亞書六十章 9 )

??* 「我還要使你做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極。」(以賽亞書四十九章 6 )

?? 他相信神呼召他做外邦人的光。在你讀他的「預言」時,會被他在聖經上的知識嚇一跳。整本書絕大部份是他親筆抄錄的經句,夾雜一些他在上麵所做的眉批,解釋 他為何要從事這一項航海計畫,以及聖經如何賜給他力量。哥倫布寫道,如果不是主和他的話語,他就不可能完成這項壯舉。底下是哥倫布寫給費迪南德國王(Ferdinand)和伊莎貝爾皇後(Isabelle)的信:

??這一段時間裏,我潛心研究聖經,舉凡聖經的宇宙學、曆史、年代、哲學等等都是我研究的範圍。主也開我的智能(我甚且能感受他的手在我身上)。 讓我清楚明白有一條路可以航向印度。他並且賜給我去完成這個航道的決心。於是我以無比的熱情來到陛下的麵前!那些聽過我計畫的人無不嗤之以鼻,或者譏諷 我。前麵我所提過的科學,或是他們的引證都於事無補,隻有信心和毅力可以幫助我完成這個任務。誰可以懷疑這個啟發是從聖靈那裏來的?我在此作證,聖靈以無 比的光芒透過聖經向我啟示,那是一個四十四本舊約、四本福音書,以及二十三本使徒的書信(編按:天主教的正典數目不同於新教徒)所給予我的強烈和清晰的見證,並一刻也不停地鼓勵我。引導我。他們在我的心裏如火急切地焚燒著。

??哥倫布接著述說那幾個慘淡的歲月裏,他是如何和那些不相信他計畫的「專家們」周旋。然而他論辯說,「結果將會成就我們救主耶穌基督所說的,以及那些先知們所預言的。」

 

「是主把它放在我的心裏」

??我們也聽過哥倫布航海是一項「黃金和榮耀」之旅。但請再聽聽哥倫布自己的話:

??是主把航向印度一事放在我的心裏......福音必須在短時間裏向眾小島傳播--這是我被說服的地方。

??哥倫布乃是為了福音而航海;可是你從來不會在教科書上讀到這個信息。也不曾在任何戲劇電影裏看到這項動機。

??就以黃金而言,哥倫布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理由。除了向世界傳播福音之外,他熱衷自回教徒手中解放聖墓和聖城耶路撒冷。他的最大盼望乃是尋找黃金來做為十字軍東征的經費。伊莉莎白同意這批黃金移做作為收複基督聖墓之用。哥倫布說:

??我必須再重複:前往印度並不是為了其它目的,也不是數學的理由,或者是為了繪製地圖的動機,隻有聖經的預言對我而言才是有意義的。這是我所謂解放耶路撒冷的動機所在......當聖經是我前往印度的動機時,我晉見皇室,為的是請求陛下條列其中的收入,轉做光複耶路撒冷的經費。

??格蘭特(George Grant)在他《最後的十字軍:哥倫布軼事》(The Last Crusader: The Untold Story of Christopher Columbus)一書中曾經談到這個議題。

 

他對原住民的態度

??登陸當天--當批評者說那是「黃金和榮耀」之旅的時候--在行海日誌上他寫道:

??我知道他們發自內心,出於愛心地歸向耶穌是最好的,這比用武力強多了!因此為了要博取他們的好感,我給了他們其中一些人紅色的帽子、他們掛在脖子上的玻璃球,和其它一些東西......

??他不準他的手下給他們一些無用之物--他們會收下任何東西--因 為他不要任何攪擾這些原住民來到基督麵前的理由。他說:「我看不出來他們有任何宗教,我相信很快地他們就會變成基督徒。」哥倫布一心隻想為救主耶穌基督贏 得海島上的居民。如果沒有聖經,也就不會有哥倫布劃時代、改變世界的航行。也許讚美哥倫布革命性的航海不是一項政治立場正確的行為,然而他改變了世界。而 且不管有多少政治立場無誤的否定、詆毀或曆史翻案都不能改變這項事實!他的作品顯示聖經是他改變人類曆史的主因。大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說過:「首先他是一個基督徒,其次是一個冒險家,再來才是天才,然後依次是具有異象的人、父親和行動者。我們這個時代多麽需要這一等人物!」

 

馬奎特和卓利特

??密西西比河注入太平洋一直是許多人的幻想。因此 1673 年馬奎特神父(Marquette1637-1675)和卓利特(Joliet1645-1700)兩人聯袂探勘這條河流的終點。現在我們知道,當時他們甚為苦惱的是,密西西比河的終點是墨西哥灣。在《世界冒險家傳記》裏寫道:

??馬奎特和卓利特兩人沿著密西西比河來到阿肯色河,大約在今日田納西州孟菲斯市(Memphis)和密西西比州維克堡市(Vicksburg)中間。印地安誇保(Quapaw)族警告過他們如果他們繼續深入南方的話,可能會遇上魔鬼和剽悍的部落。應用他航運的技術,卓利特計算出這河將會把他們兩人帶到遙遠的南方,因此他斷言密西西比河勢必流到墨西哥灣。

??這兩個人都是虔誠敬畏神的人。如果路途上發生什麽問題的話,神必會照顧著他們。馬奎特是一位神父,他在加拿大法語區印地安人中間工作。1667 年卓利特從神父的職位中還俗,後來在尼加拉瓜瀑布那裏遇見了馬奎特。他們搭擋的演出開啟了北美洲內部的奧秘。基督教是他們任務的中心。

 

庫克船長(James Cook

??庫克船長在航海家和探險家的行列當中是一個傳奇性的人物。《十勇士》一書中列出了這一位英國人庫克(1728-1779)的重要成就:

??庫克是那一個時代裏最偉大的航海家。他駕駛那一艘圓底的「盡力號」(Endeavor),花了三年時間而環繞世界一周,這是一項航海史上的壯舉。從太平洋最深的海溝到南極洲都有他的足跡。他所繪製的航海地圖人們至今仍然在使用。

??庫克船長也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他在主日的時候,總會來敬拜神。事實上,他往往自己主領主日聚會。寇克斯說:

?? 主日的時候,庫克會先加入星期天的崇拜,然後才履行他船長的職務。庫克來到甲板上,鼓聲開始了崇拜聚會。船員從艙底找來幾把凳子,並且替軍官們預備椅子。 鍾聲響了,魚叉上掛著聚會用的飾件。庫克站在後甲板上帶領崇拜。他用布包著裝羅盤的盒子,然後把聖經和禱告本攤在上麵。他們會先念一段教訓,爾後便愉快地 唱著詩歌。

??同樣地,曆世曆代以來聖經給了許多人相同的力量、鼓勵和安慰。

 

李文斯頓和斯坦利

??我們已經花了一些篇幅討論過李文斯頓的故事。現在我們來看一下他偉大工作的一個副產品--向世人打開非洲的大門。李文斯頓的目標是傳遞福音,但基於 「非洲部落主義及其傳統」起見,他認為要讓非洲人「接受白種人的神」,除非把英國的商業灌注到非洲,以致將他們的「野蠻洗刷殆盡」。這個想法促使他去發現 一條「連接非洲內陸和大西洋,或印度洋的水道」,好讓英國的貿易可以毫無阻礙地深入非洲。

??1841 年當李文斯頓來到非洲的時候,他就急著去尋找尼羅河的發源地。國家地理雜誌寫道:

??李文斯頓從事一個主要的探險,從西北非的林揚堤(Linyanti)橫貫了超過一千裏不知名的地方來到東海岸的盧旺達(Luanda)。那是 1854 年五月略事休息,恢複體力之後,他遠離向來之路,沿著昌巴錫河(Zambezi)繼續前進。當他抵達了東非的奎裏曼時,他已經變成了橫跨非洲的第一個歐洲人。

??不幸的是,由於水道先天不良的狀況,「綿延數裏之遙的急湍和兩條不利航運的河流重創了他不斷想在昌巴錫河流域上建立貿易路徑的嚐試」。喪氣但沒有被擊敗的李文斯頓仍然持續他的工作:結合探險和神的工作,他檢視了阿拉伯人販奴的行徑。1866 年皇家地理協會通過議案,讓李文斯頓繼續從事找尋尼羅河源頭的調查。

??李文斯頓也是「第一個見到昌巴錫瀑布的歐洲人」。今天這個神的傑作易名為維多利亞瀑布(Victoria Falls)。此人間塊寶乃是一個人人必看的世界奇觀之一,其高度有三百五十英呎。李文斯頓對這些水柱的形容是:「它們不斷地流下來,彷佛永遠達不到底。」

??李文斯頓死前不久完成了他多年來夢寐以求的尼羅河發源細節。在讀者文摘所出的一本《改變我們世界的偉大探險》(Great Adventures That Changed Our World)書中報導了他去世的消息:「他的手稿堆裏,有一篇最令人傷感的文件之一是:尼羅河源頭已經發現,隻是缺了經緯度的記載。」但我不同意他們的觀點。他所發現的已經造福了世界,不管人們承認與否。同時,我們隻能想象他偉大的返回天家之旅。

??1869 年當斯坦利奉命去尋找這一位蘇格蘭探險家的過程裏,他不但變成了基督徒,甚且也變成了一名探險家。且聽聽寇克斯的報導:

??使他變成一名探險家的原因是李文斯頓之死。斯坦利在他的身上找到智能和慈祥的特質--這些是斯坦利一生都在尋找的東西。他回到英國之後,聽到李文斯頓去世的消息。於是便決定重返非洲,以完成李文斯頓未竟大功。尤其,他想解開處女之地中非的盧阿拉巴河(Ludalaba)的秘密。李文斯頓相信必可乃是尼羅河的發祥地。

??斯坦利於是領導「由東往西沿著剛果前進的第一支探險隊」。聖經啟迪了李文斯頓,然後使斯坦利完成李文斯頓所留下來的工作。如果沒有聖經,非洲內陸就無法向世人啟開她神秘的麵紗。

 

其它偉大的探險家

??有不少基督教探險家均深入文明尚未抵達之地。為了宣揚福音,他們秉著宣教士的精神大步地均踏上征途--開疆拓土。這些偉大的探險家計有:

??* 馬可波羅。從 1271 年開始,他花了十七年的時間在東方旅行。他的《馬可波羅遊記》提到「歐洲人與東方貿易的意願」。身為基督徒的馬可波羅派遣他的叔叔(曾和他一起出遊中國)送回一封元世祖忽必烈的重要信息。忽必烈為了「向他國土中有識之士,用理性辯證的方式證明基督教優於其它宗教,並且具有較多的真理」請求派遣一百名基督徒前來證明。不幸的是,這個請求沒有實現。(二十年後,教宗派遣兩名使者到中國去,其中一名死於途中。)

??* 史密斯(Jedidiah Smith)是一位十九世紀成功的美國商業探險家。他是一名獵取海狸皮的獵人。他的信仰讓他安然度過最險惡的冒險關頭。寇克斯把他描寫成「虔誠、節製的衛理公會教徒」:

??他是一位探險史上倍嚐艱辛的探險家--橫越炙熱的莫哈威沙漠(Mojave)。在他之前沒有人敢穿越這個沙漠到達加洲;途中需要進入一些不善待訪客的印地安區域......六年之中他所經過的高山峻嶺數目是無人可與之匹敵的......他打開了一條奧勒岡走廊。日後這條走廊成了聖路易市和獨立城西部拓荒者來到太平洋海岸的快捷方式。

??* 施勒塞(Mary Slessor)是十九世紀進入非洲內陸卡拉巴爾(Calabar)的蘇格蘭宣教士。雖然她隻有五尺之軀,但她在一群戀物崇拜、殺頭族和食人族當中顯出她無比的勇氣和 虔敬。結果,一個接一個的原住民相繼改信基督教,可怕的風俗於是終止,她把自已給了非洲長達四十年之久。由於她傳福音的誌向,她一如李文斯頓、斯坦利那樣 也開啟了非洲的一部份。

 

福音的代價

??數以百計的宣教士深入封閉的部落和族群,展開傳揚福音的工作。人們通常不知道的是,這些宣教士所經曆的驚人犧牲。原本可以坐在舒適的家裏--有空調的設備、室內供水設施、裝滿食物的冰箱、微波烤箱等等--我們在讀他們冒險的故事時的確是一樁輕鬆愉快的事情。但,請想一想這些福音先鋒部隊所遇上的困難。再想一想清教徒;我們知道五月花號的故事,但是卻不知道他們所付出的代價。例如,他們抵達新大陸之後的幾個月中,是在挨餓受凍的情況下渡過的。讀一讀布雷德福州長(Governer William Bradford)的見證《普利茅斯拓荒記》(Of Plymouth Plantation),你將更清楚他們的遭遇。而我們也會對他們勇敢的冒險更加珍惜。在他們最困難的關頭上,聖經支撐了他們:

??最悲慘 和哀傷的是,兩、三個月之內半數的人死了!尤其在這一、二月深冬的氣候裏,缺乏房子和其它的設備,又加上壞血病和其它長途海上跋涉和居住環境不良所帶來的 疾病正在肆虐著他們。起初一天裏死了兩三人,然後一百人,最後隻留下五十人。在這最危急的關頭裏,有六七個我不得不讚揚的人,他們日以繼夜的忙碌著,他們 的健康也不比別人好到那裏,成天撿柴、生火、燒飯、替人鋪床、洗別人惡臭的衣服、幫人更衣。換言之,他們做了這些必要的家事,讓一些高貴的人甚且聽不得, 或者聽了之後會作惡的事來。他們卻欣然樂意地,沒有一句抱怨,付出他們對朋友、弟兄真誠的愛;是彌足珍貴的典範,值得紀念。

??這個冒險犯難基督徒悲愴痛苦的真實不禁使我們珍惜起他們的成就。如果沒有聖經,這些事情可能發生嗎?我想不會的。

 

 

第十一章:聖經和每天的事物

??「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 ——詩篇廿四篇 1

??十幾年前曾經有人對成功的「商人和教育界領袖們」做了一個調查。題目是哪一本書「影響他們最大」。四分之一的人回答說是聖經,百分之四的人回答是狄更斯的《雙城記》,另外有百分之二的說「摩門經」。除此以外,「沒有其它的書被選過兩次以上。」

??這一份調查隻是顯示聖經深深地影響我們文化和日常生活的一個例子罷了!我們已經看到過聖經比任何其它書籍更影響我們的文明。當我們思想到基督教的世界觀時,請回憶創世記第一章中神托付給人類的任務--神要人「生養眾多,遍滿地麵,治理這地」,要人「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動物」(創一 28)

??這番話意味著人的一生需要在神掌理之下渡過,人還需要為神的榮耀而生活。人負有全地的治理權,他可以使用土地上一切的潛力,以促使人的生活美好,並將此獻給神。

??這個包括政治、經濟、文學、藝術和科學等等。對基督徒而言,這是「天父的世界」。本書呈那些持守這一種世界觀的人對世界所做的貢獻--不論是過去或者現在。現在讓我們看看聖經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食物

??食物是全球性的現象,所以讓我首先看看聖經如何影響我們吃的東西,以及一些食物的名字來源。「早餐」的英文名 Breakfast 是來自「解除禁食」(breaking the fast)的意思。《字源字典》(Dictionary of Word Origins)說這個字可以溯自公元十五世紀:「這個前綴先記載在 1463 年的文件上:『早餐的費用......』早餐這個詞是將『解除一個人禁食』詞組濃縮成一個單字;可能十四世紀的時候就有了這個詞。」

??談到早餐,你可知道「家樂氏」玉米片(Kellogg's Corn Flakes)有一段基督教的背景?玉米片是由家樂博士(Dr. Harvey Kellogg)所發展出來的,他是一個虔誠的基督複臨安息日會(Seven-day Adventist)教徒,他以那個用他名字取名的「玉米片」聞名世界。教授兼作家加德拉(Peter Gardella)寫道,家樂博士相信「五穀麥片代替肉品和蛋類可以降低一個人的情欲和減弱原始的罪性」。也許有些人認為他有點古怪,但無疑地家樂博士在養生的研究上是一個超時代的前輩。例如,家樂博士「提倡降低卡洛裏的飲食,警告抽煙者,並對優酪乳和糖漿大為讚賞。」

??另外一個基督徒威爾茲先生(Mr. Welch)則在葡萄堆裏尋求一種無酒精飲料。結果,「威爾茲葡萄汁」就這樣問世了!

??「全麥梳餅」(graham cracker)是由一位牧師葛拉罕(Sylvester Graham)所發明的。他發明餅幹的目的乃是要克製一個人的酒癮。他相信「愛喝威士忌的人可以用麥麩餅幹加以治療」。

??「椒鹽脆餅」(pretzel)現在是日常點心。為什麽它的形狀是那個著名的樣子?「椒鹽脆餅」是一名虔誠的基督教修士在公元 610 年發展出來的。當時他拿這種餅來嘉勉那些飯前禱告的學生。他把餅做成兩手禱告的樣子;幾世紀後它那種交叉的樣式皆沒有改變。

??今天從歐洲到拉丁美洲,從亞洲到非洲,從澳洲到北美洲,「餐廳」(restaurant)的名字到處可見。Restaurant 這個字的起源來自聖經;其中的 rest 乃是出自馬太福音十一章 28 節:「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來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在 1766 年以前,人們外出可以吃飯的地方隻有在旅館。但是在巴黎,企業家兼廚師布朗哲(Boulanger)開了一個店,專門伺候人們的飲食。他在店門前掛了一個大招牌,上麵寫了一句出自馬太福音裏的話:「你們饑餓的人來吧,我必使你們飽足(restore)。」李普利(Robert Ripley)寫道:「從『恢複』(restore)這個字,『餐廳』(restaurant)開始建立了起來,一直沿用到今天,風行全球。」

 

曆法

??為什麽一個星期有七天?何不弄個十天?也許一周十天的製度會比較省事。事實上在法國大革命的時候,他們把一切受到基督教影響的事物統統推翻--包括時間的測量法。《法國大革命》(The French Revolution)一書的作者瓦特。克雷伯(Walter Crab)寫道:「在眾議員羅姆(Romme)提議之下,大會於 1793 10 5 日通過廢除基督教的曆法。改為共和國曆法......每一個星期改為十天,迫使基督教的主日從此消失。」革命者紀元的方式是從他們共和國成立那一年(1792)開始算起,而不是按照基督的降生。(十幾年後拿破侖才改了回去。)好,那為什麽一周有七天,而不是十天、十二天?這個答案的關鍵存在於猶太-基督教的傳統。起初神在六日之內造了天地,然後在第七日,安息日那天休息了(創一)。《每日基本生活百科全書》(The Basic Encylopedia)指出:「我們所使用的月份是凱撒大帝的傑作,但是一周七天的製度是從聖經舊約而來,是受到基督徒影響的。」那為什麽安息日會從星期六改到星期天呢?因為基督複活的那一日是星期天。早期的基督徒就在星期天敬拜神,演變成主日星期天是一個星期的開始。

??幾個世紀以後,君士坦丁大帝下令全羅馬帝國遵守這個規定。這一個紀念性的安息日由星期六改成星期日,可以說是耶穌基督複活的另一個左證。多數有基督教背景的國家(北美、南美、歐洲、澳洲和部份亞洲)都將星期天視為一個特殊的日子。對於其它的人而言,星期天不過是一個假日--雖然在美國這個傳統已不複往昔了!星期日所伴隨而來特殊的休息性質是直接從基督教而來的。對於那些星期天蒙頭大睡的人而言,實在是應該好好謝一謝耶穌和聖經的!

??我們的曆法是一種格雷果裏(Gregorian)式的。事實上它是朱利安凱撒(Julian)創立的曆法,然後由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Pope Gregory ⅩⅢ)修訂而成。朱利安曆法不同於回教曆法或陰曆,是一種陽曆,其中把一年分成三百六十五天又六個小時。因此每隔四年就有一個閏年。嚴格說來,是一年中有三百六十五天又五個小時四十八分鍾四十六秒。格列高利發明了一種修正時間的係統,並且後人沿用了幾個世紀。他表示到了公元 1582 年的時候,由於朱利安曆法的改進,將會有十天的損失。他也「下令公元之尾數為 00 年的不得做為閏年,除非它是4的倍數。」這項決定事後證明是「比較正確的」。最後在 1752 年的時候,英國人也開始使用格雷果裏曆法。也因為這個原因,他們「損失」了十天的時間。(這也是為什麽清教徒簽訂五月花協議的日期,在文件上寫的是 1620 年十一月 11 日,而有些人則認為是 1620 年十一月 21 曰的原因。)

??很快地我們將近入第廿一世紀。這個紀元法絕對和聖經有關,因為那是基督誕生後的廿一世紀。(嚴格說來耶穌是在紀元前四年誕生的,也就是基督前四年--此乃中古世紀修士狄奧尼修(Dionysius Exiguus)在把曆史分成「基督前」和「基督後」時,出現了四年的誤差所致。這個誤差並不要緊,要緊的是,耶穌基督是曆史的焦點。)如果我們紀元的方式不是如此的話,那麽這個 2000 年一月一日就和耶穌無關了。換言之,那些千千萬萬等待下一個新的千禧年的人無不在間接地推崇基督和聖經。

 

語言和字根

??聖經對語言的影響很深。世界上有許多語言是因為基督教宣教士的推動,而有了書寫的文字。這是他們翻譯在聖經成為當地語言時的一項副產品。有時候,翻譯者還必須創立語言的字母。然而故事不隻是如此而已。

??偉大的宗教改革者威克裏夫(1320?-1384)將聖經翻成英文,也正因如此,他變成了英文散文之父。他是「第一個傑出的英國文學學者」。

??相同地,我們知道馬丁路德對德語也有相當的影響力。有關於他翻譯新舊約的事情,曆史學家杜蘭說:

??路德因為將聖經翻成德文而得了一個作家所能得到的最高成就......雖然在學術上這個翻譯並不盡然完美,但無疑地這是一個畫時代的事件。他們開啟了德國文學,並且把上薩克森高地區新德文(New High German of Upper Saxony)推上成為德國官方語言......他的翻譯正如一個世紀以後的英王欽定版聖經一樣,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影響力。這個德文版無窮無盡地影響了整個國家的語言,使人民受惠,並且到目前為止,仍是一個傑出的國家文學作品。

??今天我們可以讀出本文中每一字(指英文字),乃皆因基督教的緣故。藝術曆史學家簡森(Janson)解釋查理曼大帝(基督徒國王,在 800 年的時候統治法國)時期的藝術複興實際上也波及了書寫的字母:

??當時使用的字母是從加洛林王朝(Carolingian)而來的。但是今天我們使用的是羅馬字母,而非加洛林字母,其原因乃是查理曼大帝時代文化複興所致:因著收集和抄錄古代羅馬的典籍。

??如果沒有聖經,我們這些歐洲後裔可能今天還是在使用簡易的北歐古文字,一如我們受基督教影響之前的祖先。

?? 許多常用的詞組、用詞和字眼皆直接來自聖經。你不可能不讀聖經就能變成一個真正「識字」的人。下麵常用的成語乃是摘自聖經。當我列出其聖經出處時,我隻列 了一個;通常這些成語的出處可能有好幾處。你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發現這些都是日常用語。熟練這些成語的人不見得知道他們是從聖經來的。我所列出的隻是 部份例子。(請注意欽定版對成語的影響力。)

??* "In the beginnig"「起初」(創一 1,約一 1)

??* "Let there be light"「要有光」(創一 3)

??* "Be fruiful and multiply"「生養眾多」(創一 28)

??* "Bone of my bones and flesh of my flesh"「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創二 23)

??* "My brother's keeper"「看守兄弟的」(創四 9)

??* "The mark of Cain"「該隱的記號」(創四 15)

??* "The tower of Babel"「巴別塔」(創十一)

??* "The neighbour's wife"「他人的妻子」(出廿 17)

??* "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出廿一 24)

??* "The golden calf"「金牛」(出卅二)

??* "The day of atonement"「贖罪日」(利十六)

??* "The year of Jubilee"「禧年」(利廿五)

??* "The scapegoat"「公山羊」(利十六 26)

??* "The promised land," which was "a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應許之地」,即「流奶與蜜之地」(民十三 27)

??* "What hath God wrought"「神行了何等大的事」(民廿三 23)

??* "Sin in the camp"「營中之罪」(書七)

??* "David and Goliath"「大衛和歌利亞」(撒上十七)

??* "Still samll voice"「微小的聲音」(王上十九 12-13)

??* "Chariot of fire"「火車」(王下二 11)

??* "Goinpeace"「平安地去」(王下五 10)

??* "The wheat and chaff"「糠秕」(根據詩一)

??* "A rod of iron"「鐵杖」(詩二 9KJV)

??* "Out of mouth of babes"「嬰孩的口中」(詩八 2)

??* "A little lower than angels"「比天使微小一點」(詩八 5)

??* "Beside the still waters"「可安歇水邊」(詩廿三 2 )

??* "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死蔭的幽穀」(詩廿三 4)

??* "My cup runneth over"「我的福杯滿溢」(詩廿三 5KJV)

??* "In the presence of mine enemies"「在我敵人麵前」(詩廿三 5KJV)

??* "All the days of my life"「我一生一世」(詩廿三 6)

??* "The shadow of the Almighty"「至高者隱密處」(詩九十一 1)

??* "A new song"「新歌」(詩九十八 1)

??* "Praise the Lord"「讀美主」(詩一五○)

??* "Inherit the wind"「承受清風」(箴十一 29)

??* "Spare the rod, spoil the child"「不忍用杖打兒子,是足以害他」(根據箴十三 24)

??* "As a man thinketh in his heart, so is he"「他心如何思量,他為人就如何」(根據箴言廿三 7KJV)

??* "Vanity ofvanities"「虛空的虛空」(傳一 2)

??* "There is a time for everything under the sun"「凡事都有定期」(傳三 1)

??* "Evil under the sun"「陽光之下的禍患」(傳六 1)

??* "Cast your bread upon the waters"「將你的糧撒在水麵」(傳十一 1)

??* "Come now, let us reason together"「來,我們彼此辯論」(賽一 18)

??* "They shall beat their swords into plowshares"「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賽二 4)

??* "Holy, holy, holy"「聖潔,聖潔,聖潔」(賽六 3)

??* "Prince of peace"「和平的君」(賽九 6)

??* "The wolf shall dwell with the lamb... and a little child shall lead them"「豺狼心與綿羊羔同居......小孩要牽引他們」(賽十二 6)

??* "A bruised reed"「壓傷的蘆葦」(賽四二 3)

??* "Peace, peace, when there is no peace"「平安,平安,其實沒有平安」(耶六 14)

??* "Feet of clay"「腳是泥」(根據但二 33)

??* "The fiery furnace"「火窯」(根據但三)

??* "The handwriting of the wall"「手指書文於壁」(根據但五)

??* "In the lion's den"「獅子坑」(根據但六)

??* "The valley ofdecision"「斷定穀」(珥三 14)

??* "Tithes and offerings"「十一奉獻」(基三 8)

??新約裏麵我們可以找到更多的例子。有些是直接從我們主的話裏出來的:

??* "A voice crying in the wilderness"「曠野有人聲喊著」(根據太三 3;賽四十 3)

??* "Baptism of fire"「火洗」(根據太三 16)

??* "It's written"「經上記著」(太四 4)

??* "Man does not live by bread alone"「人活著不單靠食物」(根據太四 4)

??* "Even the devil quotes Scripture"「惡魔也引述聖經」(根據太四 6)

??「登山寶訓」中人們所熟悉的成語:

??* "The poor spirit"「虛心的人」(太五 3)

??* "The meek shall inherit the earth"「溫柔的人有福了」(太五 5)

??* "Blessed are the peacemakers"「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太五 9)

??* "The salt of the earth"「世上的鹽」(太五 13)

??* "A city on a hill"「城造在山上」(根據太五 14)

??* "Every jot and tittle"「一點一劃」(根據太五 18)

??* "Turn the other cheek"「轉過左臉」(根據太五 39)

??* "Go the second mile"「同他走二哩」(根據太五 41)

??* "Don't let your left hand know what the right hand is doing"「不要叫左手右手所做的」(太六 3)

??* "Our daily bread"「日用飲食」(太六 11)

??* "Lead us not into temptation"「不叫我們遇見試探」(太六 12KJV)

??* "No one can serve two masters"「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太六 24)

??* "God and mammon"「神和瑪門」(太六 24)

??* "The lilies of the Field"「野地裏的百合花」(太六 30)

??* "O ye of little faith"「你這小信的人」(太六 30,KJV)

??* "Do not judge or you will be judged"「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根據太七 1)

??* "Pearls before swine"「珍珠丟在豬前」(太七 6KJV)

??* "Seek and ye shall find"「尋找就尋見」(太七 7KJV)

??* "The straight and narrow"「窄門和小門」(根據太七 14)

??* "Wolves in sheep's clothing"「披著羊皮的狼」(根據太七 15)

??* "Do un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unto you"「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太七 12)

??現在我們看看那些不是從「登山實訓」出來的成語:

??* "Say the word and I shall be healed"「你說一句話,我的病就好了」(根據太八 8)

??* "Weeping and gnashing of teeth"「哀哭切齒」(太八 12)

??* "Arise and walk"「起來行走」(太九 5)

??* "You faith has made you whole"「你的信救了你」(太九 22KJV)

??* "According to your faith be it unto you"「照著你們的信給你們成就」(太九 29KJV)

??* "Sheep without a shepherd"「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根據太九 36)

??* "Shake off the dust from your feet"「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太十 14)

??* "Be as wise as serpent and as innocent as doves"「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太十 16)

??* "Shout it from the housetops"「在房上宣揚出來」(太十 27)

??* "The very hairs of your head"「就是你們的頭發」(太十 30)

??* To "take up your cross"「背起你的十字架」(根據太十 38)

??* "A house divided agaisnt itself cannot stand"「凡一家自相分爭,必站立不住」(根據太十二 25)

??* "A pearl of great price"「重價的珠子」(太十三 46)

??* "A prophet is without honor in his own hometown"「先知在家鄉不被人尊敬」(根據太十三 57)

??* To "walk on water"「在水麵行走」(根據太十四 25)

??* "The hem of His garment"「衣裳繸子」(太十四 36)

??* "The blind leading the blind"「瞎子領瞎子走路」(根據太十五 14)

??* "The signs of the times"「這個時候的神跡」(太十六 3)

??* "The gate of the hell shall not prevail"「陰間權柄不能勝過祂」(太十六 18KJV)

??* "The keys of the kingdom"「天國的鑰匙」(太十六 19)

??* "Get thee behind me, Satan"「撒但,退到我後邊去罷!」(太十六 23KJV)

??* "Take up the cross and follow Me"「背起十字架,跟從我」(太十六 24)

??* "Faith as sai-nll as a mustard seed"「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子」(根據太十七 20)

??* "The kings of the earth"「世上的君王」(太十七 25)

??* "Suffer the little children"「不要禁止小孩」(太十九 14KJV)

??* "With God all things are possible"「在神凡事都能」(太十九 26)

??* "The last will be the first, and the first last"「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太廿 16)

??* "A den of thieves"「賊窩」(太廿一 13)

??* "Many are called, but few are chosen"「被召的人多,被選上的少」(太廿二 14)

??* "Render therefore unto Caesar the things that are Caesar's"「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神的物當歸給神」(太廿二 21KJV)

??* "Love your neighbor ss yourself"「愛鄰舍如己」(太廿二 39)

??* "Do what they say, not what they do"「根據他們所說的去做,不要根據他們所做的」(根據太廿三 3)

??* "Blind guides"「瞎子領路」(太廿三 16)

??* "Straining out a gnat but swallowing a camel"「蠓蟲你們就濾出來,駱駝你們倒吞下去」(根據太廿三 24)

??* "Whitewashed tombs"「粉飾的墳墓」(太廿三 27)

??* "Rumors of wars"「打仗的風聲」(太廿四 6)

??* "Nation against nations," "kingdom against kingdom"「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根據太廿四 7)

??* "Well done, thou good and faithful servant"「做得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太廿五 21KJV)

??* "The poor you always have with you"「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根據太廿六 11)

??* "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weak"「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根據太廿六 41)

??* "He who lives by the sword shall die by the sword"「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根據太廿六 52)

??* "Loaves and fishes"「五餅二魚」(根據可六 41)

??* "What will it profit a man if he gains the whole world, and loses his soul?"「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麽益處呢?」(可八 36)

??* "What therefore God hath joined together, let man not put asunder"「神所配合的,人不可分開」(可十 9KJV)

??* "And it came to pass"「當那些日子」(路二 1)

??* "Glory to God in the highest"「榮耀給與神」(路二 14)

??* "Peace on earth"「地上的平安」(路二 14)

??* "Good Samaritan"「好撒瑪利亞人」(根據路十 30-37)

??* "Eat, drink, and be merry"「隻管安逸的吃喝快樂罷」(路十二 19)

??* "Prodigal son"「浪子」(根據路 15)

??* "Fatted calf"「肥牛犢」(路十五 27)

??* "Betrayed with a kiss"「出賣的親嘴」(根據路廿二 48KJV)

??* "Father, forgive them; for they know not what they do"「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廿三 34KJV)

??* "Children of God"「神的兒女」(約一 12)

??* "Born again"「重生」(約三 3)

??* "Living water"「活水」(約四 10)

??* "Manna in the desert"「曠野的嗎哪」(約六 31)

??* "The bread of life"「生命之糧」(約六 35)

??* "Light of the world"「世上的光」(約八 12)

??* "The truth will set you free"「真理叫你們得以自由」(約八 32NIV)

??* "Demon possessed"「鬼附著」(根據約八 49)

??* "The good shepherd"「好牧人」(約十 11)

??* "Ecce homo" ( Latin for "Behold the man"; in the NIV: "Here is the man!"「你們看這人」(約十九 5)

??* "Doubting Thomas"「懷疑的多馬」(根據約廿 24-29)

??* "Break bread together"「同心擘餅」(根據徒二 46)

??* "Damascus road conversion" or "Damascus road experience"「大馬色路上信主」、或「大馬色路上的經曆」(根據保羅信主之過程,見徒九)

??* "It is more blessed to give than to receive"「施比受更為有福」(徒廿 35)

??* "Against all hope"「在無可指望的時候」(羅四 18NIV)

??* "The wages of sin"「罪的工價」(羅六 23)

??* To be "all things to all people"「像什麽樣的人,就做什麽樣的人」(根據林前九 22)

??* "Faith, hope, love"「信、望、愛」(林前十三 13)

??* "You weap what you sow"「人種的是什麽,收的也是什麽」(根據加六 7)

??* "Peace that passes all understanding"「出人意外的平安」(根據腓四 7)

??* "A thief in the night"「夜間的賊」(帖前五 2)

??* "Avoid even the appearance of evil"「各樣的惡事要禁戒不做」(根據帖前五 22KJV)

??* "The love of money is a root of all kinds of evil"「貪財是萬惡之根」(提前六 10)

??* "The widow and the orphan"「寡婦和孤兒」(根據雅一 27KJV)

??* "The Alpha and the Omega"「阿拉遙和俄梅戛」(啟一 8)

??* "The First and the Last"「首先的,也是末後的」(啟一 17)

??* "The seventh seal"「七封印」(啟八 1)

??* "King of kings and Lord of Lords"「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啟十九 16)

??* "Streets of gold"「黃金道路」(根據啟廿一 21)

 

??這裏有一些聖經的字,或者教會常用的字,根本用不著在此多加解釋如:阿們、天使、啟示錄、約櫃、巴別(babel)、聖誕詩歌(carol)、基督徒、教會、布道家、尊崇(hallow)、喜慶(jubulee)、宣教、異教徒、救贖、安息日、聖者、考驗(shibboleth)、約定(testamnent)、三位一體、教師(tutor)、主教(vicar)、節日前夕之祈禱(vigil)、敬拜。

??還有一些不是那麽明顯來自聖經中的字,例如貝德蘭(bedlam)、這是伯利恒(Bethlehem)的縮寫。倫敦伯利恒聖瑪莉醫院(St. Mary of Bethlehem of London)成立了 1247 年;十六世紀的時候它是一座瘋人院。「字源字典」寫道:「貝德蘭(bedlem)這個自用來指『瘋人院』。在十七世紀的時候,它又被引伸為『吵雜混亂的景象』。」

??你可想過為什麽「再會」(bye)是這樣拚出來的?「再會」(Good-bye)意思是「神與你同在」(God be with you)。《字源字典》是這樣解釋的:「這個拚法是『神與你同在』(God be with you)的縮寫,起源於十六世紀下半葉人們告辭的用語。」

??「雞奸」(sodomy)這個字來自聖經。「所多瑪」(Sodom)是神在創世記第十九章裏所毀掉的兩個罪惡的城市之一。因此這個字的意思是罪惡。

??「彌賽亞情結」(missianic complex)是從彌賽亞而來的。在希伯來文裏,彌賽亞的意思是「受膏者」,而彌賽亞的希臘文是基督。基督並非耶穌的姓,而是他的頭銜;因此,耶穌基督意思是「彌賽亞耶穌」。有趣的是,當不信主的人在亂用神的名字時,卻也沒想到他們的確意識到了耶穌即是彌賽亞。

??我們都很熟悉舊約中有一種民族叫非利士人(Philistines)。今天這個字的意思是「一個有文化缺陷的人,缺乏品味,或者是一個短視的人」。

??有些字跟十字架有關,包括「關頭」(crux)、「難忍受的」(excruciating)、「決定性的」(crucial)、「聖戰、十字軍」(crusade)和「嚴格考驗」(crucible)

??「假日」(holiday)往往用來指聖誕節。這個字的意思是「聖日」(hoiy-day)。「祝你有個好假期」(Happy holidays)是指「祝你有個好聖日」(Happy holyday)(但是你最好不要把原來的意思告訴「美國公民權協會」(ACLU)或是學校的行政人員!)

??當然常見的人名也有許多是出自聖經。先看看從「基督」(Christ)繁衍出來的名字:Chiristopher,意指「高舉基督的人」(Christ-bearer)。克莉絲汀(Christian, Christine, Chris(你可能看過這些名字的拚法用 K 開頭。例如本書作者之一的妻子叫 Kristi。她是挪威人,Kristi 的意思是「女基督徒」。)想想你的朋友之中有沒有叫 Peter, Paul, Mary(請注意,當耶穌給西門取另外一個名字彼得的時候,他是在發明一個新的名字。這個新的名字在以前是沒有的。)想一想有沒有見過馬太(Matthew)、馬可、路加、約翰、JamnesAndreTimothyThomasPhilipStephenJosephRachelLeahDeborahCalebEstherSamuelDanielRuthDavidJoshuaBenjaminJonathanSarah 等。相反地,你絕沒有聽過誰把他的孩子取名為Judas'Baal'LuciferAhab'JezebelHerodPontius 的。名字代表一個人的理想價值。二次大戰剛開始的時候,紐約市電話簿上列有廿三個名為希特勒的人;戰後他們紛紛改了名字,或者根本就不知去向。名字是很要緊的!卡內基說過:「一個人的名字對他來講是所有語言中最甜蜜的聲音。」

??也有些名字是從聖經而來,但不太常見。在黑人社區裏,你常常碰到許多叫 MosesIsaiahEzekielHiram 的人。在西班牙人的圈子裏,Jesus(發音是 HAY-soos)的名字很普遍。SaulAaronReubenSolommon 的名字普遍獲得人們的青睞,尤其是猶太人。清教徒喜歡給小孩取一個聖經的名字,好象 IchabodNathanaelJerusha 等等。

??事實上,你可知不久之前一個人的名字(firstname),或中間名(middlename)是他的「教名」(Christian name)?「教名」是孩子受洗時所取的名字,在領洗的時候,要用到孩子的全名。才幾十年的光景,「教名」已經從美國的文化之中消失了。

 

韋布斯特

??聖經影響語文的另外一個例子是韋布斯特(Noah Webster)。今天英文字的拚法之所以是現在的樣子,這都要歸功於韋布斯特(1758-1843)這一位虔誠的人。他以韋布斯特字典著稱於世。《美國名人傳記》說:「從學術的眼光而言,韋氏美國字典堪稱一流字典,在國內外皆受人推崇。」曆史家摩斯教授(Richard Moss)解釋說:「我們知道韋布斯特的大名,甚至一切早期的名字,乃是因為他寫了一本字典。」他在美國曆史上成就至高,而這一切均得歸功於聖經。

??韋布斯特隻是想要美國的下一代在語言用詞上與祖先英國有所區隔。哈佛教授韓德林(Oscar Handlin)告訴我們:「這個新國家的語言和英國的並不相同,但這事得需要編纂一本字典來證明。」關於這個成就,韓德林教授寫道:「他的努力......使得這個新的國家進入了『書同文』的時代,雖然在說的方麵不見得如此。」

??韋布斯特信靠基督和聖經。他 1808 年受洗的資料不多,但是摩斯教授相信「康乃狄克州田園的故鄉給予了他穩定、秩序和安詳的童年」有關。1782 年他的父母寫了一封信給他;字裏行間充滿了溫情:「我希望......你得到大能神的恩惠,以及祂施予這個世界的恩典,並借著耶穌基督的救恩而過活;缺乏了這些,人是快樂不起來的。」在他相信基督的時候,韋布斯特寫道:

??我的心靈頓時降服......降服於一種覺醒和我的行為。我闔上書本,降服在這個不能受限,也不會錯誤的影響之下。一種本能的悸動引領我向創造我的主、救贖我的主悔改、禱告、完全交托,並且降服。

??是信仰和信念在 1828 年催生了《美國英語字典》(American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聖經和韋布斯特編纂美國字典大有關係。他那個關於語文起源的理論內容是聖經的。「對他而言,」摩斯寫道:「語言有一個超自然的起源。」摩斯繼續補充說:

??聖經說道,亞當和夏娃請求神原宥他們的罪。韋布斯特認為這是語言,或者至少說話這一回事是有一個「神聖的起源」,以及「所有的語言都來自同一個發源」,並且都有相同的古老曆史。

??然後摩斯繼續寫道:

??對韋布斯特而言,聖經解釋了為何世界有多種語言。挪亞不隻為了洪水收容了各類動物,甚且那個名叫迦勒底(Chddee)的語言也保留下來。挪亞的兒子定居在示拿(Shinar),並且一直都是使用迦勒底語,直到神因為人類建造巴別塔,憤而「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語言彼此不通」。

??韋布斯特的字典充滿了聖經的摘錄和參考。他使用摘錄的目的是要有效地解釋字的意思,以及字的用法。這裏列出一些例子,隻是其中冰山的一角。

??* 「愛」(love)這個字韋布斯特節錄了馬太福音:「你們要盡心愛主你的神。」

??* 「跟隨」(follow)這個字我們可以讀一段列王紀上經節:「若耶和華是神,就當順從(follow)他。」

??* 至於「而非」(rather)這個字,他使用了約伯一段話:「我的靈魂選擇窒息和死亡,而非生命。」

??除了直接引用聖經的話之外,韋布斯特也時常將自己的想法塞在解釋裏麵。例如,在「愛」這一條之下,他寫道:「基督愛他的聖經。簡單地說,我們愛那些給我們快樂和愉悅的事物,不管是本能性的,或是精神層麵的;但是設若我們的心是正直的,我們會愛神甚於一切。」

??韋布斯特所寫的字典是一項給美國人的禮物。然而對於這一項禮物,我們還要感謝聖經。摩斯教授對於韋布斯特貢獻背後的基督教動機做了以下的結論:「當韋布斯特發現了神,以及需要對聖經律法委身的時候,權威的追尋達到了最高峰......甚且他這部字典的編纂,與語言的理論隻不過是在反應他這一項對神奉獻的新發現。」摩斯補充說:「他在 1828 年所編寫的字典是循著聖經的亮光而完成的。」

 

地理

??聖經也影響地理。請攤開美國地圖,查考一下各地都市的名字。著名的例子包括費城(Philadelphia,意即弟兄之愛)、伊利諾(Illinois)的錫安(Zion),或者寇巴斯克利斯汀(Corpus Christi,德州地名;西班牙文,意即「基督的身體」)。這個國家有許多城市的名字是從聖經來的。信手拈來,諸如馬利蘭州的畢士大(Bethesda)、賓州的伯恒、印第安納州的黎巴嫩(Lebanon)、田納西州的示羅(Shiloh)、阿拉巴馬州的多坍(Dothan),以及紐約州的尼尼微(Nineveh)。在整個美國鎮名叫耶路撒冷的超過一打;這就不提加州有多少城市的名字和天主教有關了。這些城市包括洛杉磯(Los Angeles, "the angles")、舊金山(San Francisco,以紀念聖法蘭西斯)、沙加緬度(Sacramento,意即「聖餐」)。加州沿海的城市裏,有許多是用天主教聖徒的名字取的,例如:聖塔巴巴拉(Santa Barbara)、聖伯納迪諾(San Bernardino)、聖地亞哥(San Diego);這一類名字為數大概在兩打左右。創建加州的是一個名叫西拉(Junipero Sera)的神父;這就無怪乎會有這麽多和天主教有關的地名了!專門解說基督教傳統的導遊兼作家米拉得(Catherine Millard)寫道:

??那位被稱為「加州使徒」(The Apostle to California),並榮任聖方濟修會主席多年,以及將救恩帶往美國西海岸的的西拉,是一位屬靈巨人。他一共建立了九個宣教基地,由南至北聖地亞哥到舊金山涵蓋了 555 英裏;日後這些城市都變成西海岸的重要城市,例如 San Juan Capistrano, San Gabriel, San Carlos, San Luis Obispo, Santa Clara, Santa Barbara, Carmel。他的個子瘦小,但生命卻是偉大和虔誠的。他帶給許多印地安人關於主的知識和耶穌基督的救恩。

??城市不是唯一受到聖經影響的地理元素。許多國家的國旗都包含耶穌基督的十字架,或者十字架的變化圖案。斯堪地那維亞(Scandinavian)國家(包括挪威、瑞典、芬蘭、丹麥、格林蘭、冰島)的國旗直接印上耶穌基督的十字架。英國的國旗有一個聖喬治(St. George)的十字架,乃為基督十字架的一種衍變。同樣的十字架也在澳洲、紐西蘭和斐濟的國旗上出現。希臘、多米尼加、多米尼加共和國和瑞士等國家的國旗都有一個十字架之類的圖案在當中。

 

休閑活動

??當我們想到休閑活動的時候,我們絕不可能想到聖經。然而籃球卻是一個基督徒發明的。奈史密斯博士(Dr. James NaiSmith)所發明的籃球原本是給麻州春田市(Springfield)YMCA 的孩子玩的一種遊戲;那時 YMCA 是非常注重傳福音的,事實上,YMCA 的全名是「基督教青年會」(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它是一個「想為基督贏得同儕生命的青年人邦聯哉」。研讀聖經(Bible Study)是當時 YMCA 固定活動項目之一。現在的 YMCA 組織章程裏有的有這一項,但大多數沒有。史坦因(Jess Stcin)說籃球「道道地地是美國的主要運動」。在美國,籃球是擁有最多觀眾的運動之一,而其起源是一位想要讓年輕人讀聖經的人。

??「營會」(organized camping)也是 YMCA 十九世紀的產物。今天大夥圍在營火堆前唱著 Kum-ba yah 和一些基督教詩歌的情況,仍然大受現代青年人的歡迎。

??聖經影響美國文化的另外一個例子是零售業和販賣業。一年之中,零售商生意最好的時間是什麽時候?聖誕節!那些具有智能的人--也就是聖經上稱為「博士」(Magi)--送給耶穌禮物;從此基督徒開始了彼此交換禮物的文化。雖然現在的聖誕節已經商業化了,原來的精神早就消失,但是準備禮物的人則仍然對聖經抱著間接的崇敬心意。對我而言,若是所有的商人在十二月 26 日相聚再一起,握手歡唱「耶穌恩友」的話,我也不會吃驚。

??「嘉年華會」(carnival)也是源自教會。《字源字典》寫道:「以字源而論,嘉年華會的意思是『除去肉食』,即『四旬齋』(Lent,複活節前四十天)禁食肉類。」這個習俗也是從基督教而來的。聖灰星期三(Ash Wednesday,編按:四旬節的第一天,起因於往日撤灰在懺悔者頭上的習慣。)前一天,亦即懺悔星期二(Shrove Tuesday)是人們大吃大喝的日子,因為過了這一天就要進入很長的「四旬齋」--模仿耶穌在曠野禁食四十天。這也是「肥膩星期二狂歡節」(Mardi Gras-Fat Tuesday)的起源。

??聖經對藝術和音樂也發生了巨大的影響。這裏舉一個鮮為人知的例子--卓別林,偉大的電影藝術家之一。他的經典之作,如「孩子」(The Kid)、「城市之光」(City Lights)、「摩登時代」(Modern Times)和「獨裁者」(The Great Dictator)(譏諷希特勒之作)等等塑造了人見人愛的世界性「卓別林步伐」(the tramp)。在他小的時候,有一天晚上他的母親跟他講述福音的故事,他聽得如癡如醉,以至於卓別林寫道:「關於基督,她作了一番淺顯易懂,卻具有感染力的詮釋。那是我從來沒有聽過的。」卓別林重新思考母親向他娓娓道來的基督生平。他的結論是:

??母親已經把我帶走了,我魂遊象外,那一夜使我幾乎想要死去,好與耶穌見麵。但是母親不那麽熱切,她輕輕地說:「首先耶穌要你活下去,完成你在地上的任務。」在那間略暗的房間裏,在那個歐克利街上(Oakley Sreet),母親向我啟發了世界上最明亮耀眼的燈火,那光賦予文學和戲劇最偉大和最豐富的題材:愛、憐憫和人性。

??雖然我們沒有證據可以判定卓別林是不是基督徒,但是上麵所引述的話可以說明,基督和聖經的確影響了他,影響了世界和藝術。

??甚至有些迷信的起源也是來自聖經(但聖經一點也不鼓勵迷信;相反地,聖經咒詛迷信)。世人迷信於不吉祥數字「十三」,也是來自聖經。在猶大出賣耶穌受害之前,耶穌和十二個門徒和組成一個十三人團隊。猶大列在第十三,因此數字「十三」就成了池魚之殃。

??甚至連異端邪教也受到聖經的影響。異端教徒當然反對聖經,並且一而再、再而三地褻瀆基督徒所視為神聖的事物。撒但教徒把十字架倒放;他們舉行「黑色的彌撒」(black mass),故意使用高腳酒杯來譏諷基督教。敵基督的 666 符號,以及出現在啟示錄裏麵的怪獸都是黑暗的異端信仰裏所高舉的。許多搖滾樂,尤其那些重金屬(heay netal)音樂充斥著反基督的色彩。

??許多人在誤謬的人生道路上尋求神聖的引領。塔羅牌、靈應盤(Ouija boards)、靈媒、占星數都應予以棄絕。這些都是神話語中指出的撒但膺品;這些膺品事實上顯示了一個真品的存在。由此我們看出聖經影響我們的文化至钜,不管是直接還是間接的!

 

自我幫助團體

??如果你看一眼激發潛能的錄音帶目錄,你勢必被零零總總「新時代」(New Age)運動的思想和形像所淹沒。然而這些幫助人們的計畫,將聽眾、讀者和參加討論會的人帶入了一種新的思考模式,以更新一個人的心靈的作為,其實聖經早在很久以前就這樣做了!所羅門王說:「他心裏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這樣」(箴廿三 7)。保羅談到一個人需要借著聖靈而「心靈更新變化」(羅十二 2)。保羅甚且還為一切這一類自助計畫立下了基礎;他告訴我們要忘記背後,努力麵前向著標竿直跑(腓三 13-14)。關於這一點齊格勒注意到了。齊格勒是一個激勵大師,也是一名傳福音的人,他寫道:

??一個不需要挖掘過去的新心理學領域已然建立。它不需要對過去嘮叨個不休;相反地,它讓人看見盼望......事實上它晚了保羅的建言足足兩千年之久。他早就說:「忘記背後,努力麵前,向著標竿直跑。」

??今天許多人陷在他們無法自拔的成癮之中,包括酒癮、毒癮、賭癮,以至於食癮(overeating)。但為了幫助人們走出這些成癮,許多自助的計畫如雨後春筍地冒出來--酒精互誡匿名協會、麻藥互誡匿名協會、賭者互誡匿名協會、 過食者互誡匿名協會。這些互誡會的開山始祖乃是成立於紐約市某一個教會的酒精互誡匿名協會。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互誡會並不是直接和基督教有關;對於有些基督 徒而言,那些「十二步驟」是具有爭議性的,因為在計畫裏人可以選擇任何一個「更高的能量」(Higer Power)。顯然這和神第一、二條誡命抵觸。另一方麵--這是重要的一點--許多人正是因為這「十二步驟」,最後加入了教會。不論如何,許多人都從這些計畫裏得到不少的幫助;對此我們同感慶賀。但我也知道有些使用這「十二步驟」的基督教團體,他們甚且直接把它用在基督教的範疇之內。

??心理學家沙提諾瓦(Jeffrey Satinover)指出,基督徒對罪的觀點也列在酒精互誡匿名協會的教導當中:

??酒精互誡匿名協會三步驟:

??1. 我們承認我們對酒精無能為力;我們無法掌控的生命。

??2. 相信有一個比我們更高的能力,它可以挽救我們不致瘋狂。

??3. 決定轉向照顧我們生命的神。

??如果把「酒精」改成「罪」,上麵的宣言其實就是一篇猶太--基督教的人論。

??最近 ,根據報導酒精互誡匿名協會的功能越來越不彰顯,原因是它越來越世俗化。安?馬爾尼克(Ann Rodgers-Melnick)在匹茲堡郵報上寫道:

??酒精互誡匿名協會以及「十步驟」計畫正在失去它的效用,原因是它們失去了當時創辦人英國國教牧師引以為基礎的屬靈特質......。雖然「十二步驟」並沒有明說是基督教的,它們的確以聖經做為基礎。「十二步驟」所囊括的罪、尋求失喪的靈魂、悔改、赦免和美善的行事為人等觀念都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

??並且步驟裏也假設了--個超越個人的、具有人性、能力的神。事實上,「十二步驟」的基礎正是基督教的要義,亦即人乃如此之敗壞,以至於人無法在沒有更高能力者的幫助之下自拔於困境。

??「一開始神被設定為那個更高能力者,」愛爾斯牧師說(David Else)。他是匹茲堡英國教會牧師,也是「十二步驟靈命恢複中心」(Center for Spirituality in 12 Step Recovery)的負責人。

??酒精互誡匿名協會的基本讀本是「大書」(Big Book)。書裏有兩處提到「更高的能力」,而神的出處卻高達兩百次。他說:「威爾森認為,聖經班是酒精互誡匿名協會一個正常的結果之一。」

??雖然酒精互誡匿名協會日漸世俗化,而它的功能也已經銳減,但是想想上百萬的人曾因此而脫離酒精的桎梏;許多人呼求耶穌基督是他們「更高的能力」。再一次,我並不是說酒精互誡匿名協會的教導都符合神的話語;我要說的是,如果沒有聖經,就不會有這樣的團體出現。

??另外一個聖經直接或間接影響的自助團體例子是「國際敬酒詞者」(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編按:指高舉酒杯說祝福話者)組織。這是一個公眾演說的社團。許多人因為參加這個組織而獲益。這個國際性的組織是在 1920 年代,由拉司孟德利(Ralph Smedley) YMCA 裏所創辦的。那時司孟德利是伊利諾州布魯明頓(Bloomington)YMCA 的教育委員。「國際敬酒詞者」雜誌上寫道:

??有鑒於 YMCA 那些高中生需要加強溝通能力起見,他成立了一個每星期固定聚會的團體。聚會時,成員輪流發表短講,互相做評,並且擔任主席。這個團體變成了「敬酒詞者社團」;名字的由來是,聚會模仿宴會上舉杯祝福,和邀請講者到場演說的形式。

??七十年之後,這個團體擁有會員高達十七萬人,分散在世界各地。而這一切全始於一個委身發揚聖經的基督教組織。

?? 現在,有些時間管理專家指出,世界第一個分層負責的例子是從聖經而來的。在出埃及記第十八章裏,摩西的嶽父葉忒羅在一次拜訪摩西的機會裏,細心地觀察了這 一位身為以色列主審官的一舉一動。摩西因為眾多瑣碎的訴訟事務而案牘勞形。因此他建議摩西推舉一批可靠的人來幫忙處理這些細微的案子,而由摩西親自聆聽那 些從「次級法院」呈上來的重大案件。因此,摩西名符其實地成為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但不是唯一的法官。(從某一個意義而論,他同時身兼「總統」、眾議院發言人和最高法院大法官!)葉忒羅對摩西所提出的這一個永恒建議乃是針對任何一位最忙碌的執行者,不管他從事哪一個行業而出發的。安斯壯(Ted Engstom)和麥肯錫(Alec MacKenzie)在他們合寫的《管理你的時間》(Managing Your Time)一書中寫道:

??聖經好幾處被人引用來做為管理之原則。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葉忒羅對摩西的國事建言,時間大約是基督誕生前一千五百年(出十八 13-27)

??聖經講「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弗五 16)。幾個世紀以來,基督教國家裏一直播放著一段禱告的音樂鍾響。今天美國各地大學也都還在播放。鍾聲響著這段禱告(其明曰「西敏寺之鍾響」Westminster Chimes)

??主阿!在這一刻鍾裏,求神成為我們的引領,

??藉神的能力,沒有人會失足!

??參觀個個大學,你必然每一個小時都可以聽到這一段優美的鍾聲;請你靜默地想著,這是一段基督徒的禱告!

 

顯赫一時的文化

?? 聖經影響了我們許多的日常生活領域。就某個意義而言,今天的基督徒好象是考古學家一般,忙著挖掘曾經顯赫一時的文明。我們的文明正遭受到現代野蠻人的破 壞,他們推翻了我們的教育係統,接管了我們的文化機構。盡管一開始的時候,聖經曾經幫助建立起美國這個國家,以及她的文化和機製,但今天許多人好象置身在 一個陌生的土地上。然而,好的東西還剩下不少,美國人現在正需要一個國家更新的契機:而其中所要的文化是一個回到聖經的文化!

 

 

 

第十二章:聖經的可信度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 ——提摩太後書三章 16

?? 一首我們熟悉的兒童詩歌寫著:「耶穌愛我我知道,因為聖經告訴我。」然而自從兩個世紀以前,人們對聖經開始起了疑問式的批判之後,我們的詩歌可能走調了: 「耶穌愛我?我不知道。我希望有人告訴我。」其實,神已經用了各式各樣的方式告訴我們了!本章我們將研究一些有關聖經神聖起源的事物。

 

我們能信靠聖經嗎?

??今日的世界裏,我們還能相信誰呢?股票經紀人並不一定都把市場看得準,醫生也會出差錯。精神分析師不一定能找到毛病的症結,算命者的話幾乎不可相信(人是不應該去看相的)。所以,有誰的話是正確的、是好的?每一句話不都包括冒險和值得信賴的元素嗎?

??聖經又如何?我們能相信它嗎?今天在我們的文化裏,也有許多「專家」都說聖經不能信賴。他們寫書,舉辦研討會,上節目;他們的作品往往上了主要雜誌的封麵故事。這些「聖經」專家詆毀聖經的方式不一而足。英國國教主教司朋(John Shelby Spong)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他甚且寫了《從基要派手中搶救聖經》(Rescuing the Bible from Fundamentalism)。就按照字麵解釋而言,司朋說聖經本身出現矛盾。他否認童女生子,否認耶穌從死裏複活。按照他的觀點,這些陳腐的信念延緩了教會的成長。是以,聖經出現了危機,司朋扮演救火隊,要來搶救聖經。他說:

?? 我不能相信,任何讀過聖經的人會笨到把聖經裏的每一句話皆信以為真,會把聖經當作神聖的啟示,是神沒有錯誤的話語。然而人們卻一再作成如是的宣告和看法, 並且準備持續如此下去。難道這些人沒有翻開聖經讀一讀嗎?他們果真無可救藥了嗎?有沒有不同的聖經?自我需求和天真的混合物把他們弄瞎了嗎?

??聖經我讀過了許多回!我讀過聖經的原文,並且從希伯來文和希臘原文中翻譯部份聖經。事實上,我相信任何一個認真研讀過聖經的人,必會發現它是一本驚人的傑作--並不是那麽輕易就可以讓那位牧師所嘲弄。聖經包含了許多內在和外在的證據,可以做為聖經是神話語的明證。對於司朋這等人我不能苟同--聖經並不需要人來搶救。不但如此,聖經甚且還經得起現代懷疑主義的考驗。這位主教無獨有偶,許多神學院的教授也不相信聖經是神的話,並把他們的不信傳授給新一代。

??另外一個試圖反擊聖經可信度的例子是「耶穌講座」(Jesus Seminar)。這一群「聖經學者」(包括一名好萊塢的製片商,「機械戰警」Robcop 的製作人)齊聚一堂用懷疑的眼光檢視耶穌所說的每一句話。他們堅稱向來公認是耶穌所講的話隻有百分之十八才真的是他所說的。這個結論根本不是根據經文,或曆史判斷,而是依照他們反對超自然的偏見。主禱文在他們的檢視之下,耶穌隻說了「我們的父」。他們寫了一本名叫《五福音》(Five Gospels)的書,因為他們把「多馬福音」(Gospel of Thomas)加了進來。曆代以來的教會並沒有把這本書放在聖經裏,也就是並沒有把這書和馬太、馬可、路加和約翰等福音一視同仁。

??你應該如何看待這一群「聖經學者」?有一個神學院教授羅賓遜博士(Dr. William Childs Robinson)說,你選擇你的學者(You choose your scholars);有些學者 什麽都說!你所選擇去相信的學者會決定你的結論。這個原則值得大書特書,請容我再強調:你選擇你的學者;有些學者什麽都說!你所相信的學者會決定你的結 論。有些自由派的學者否認一些,或者許信仰的教義;然而,持手保守信念的學者也不少。舉例而言,相信四福音裏耶穌確實說了那些話的學者比「耶穌講座」七十 四位人士還要多出很多。但是這麽多的保守派學者卻一個也上不了雜誌的封麵故事;媒體的確有反基督教的偏頗傾向。關於這一點,我們在前一本書《陰間的權勢不 能勝過》(The Gates of Hell Shall Not Prevail)中已經討論過了。除了這兩個信與不信的陣營有數字上的差異之外,我相信一個真誠、胸襟開放的讀者,在讚了下麵我將陳述的證據之後會替自己做成這個結論:聖經確實是神的話語。

 

聖經是神的話語嗎?

??我們知道聖經是神的話語,因為神自己這麽說。一開始他命令摩西寫下十誡,並且命令所有的先知記下他的話語。舊約裏「主說」或者「神說了這些話」出現過兩千多次。整卷出埃及記四十章裏,「神說了這些」總共出現了一百六十次。在他的告別演說中,摩西向以色列百姓說:

??我今日所警教你們的,你們都要放在心上,要吩咐你們的子孫謹守遵行這律法上的話。因為這不是虛空與你們無關的事,乃是你們的生命,在你們過約但河要得為業的地上,必因這事日子得以長久(申卅二 46-47)

??箴言書卅章 5 節告訴我們:「神的言語句句都是煉淨的,投靠他的,他便做他們的盾牌。」

 

耶穌和聖經

??耶穌相信聖經都是神的話語。當魔鬼前來引誘他,叫他放棄他的任務,轉而尋求個人權勢和榮耀的時候,耶穌引述了聖經的話(太四 1-10)。其中有一節聖經把他對聖經的信靠一語道破。「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 4 )。等到耶穌死裏複活時,他證實了摩西是第一本律法書的作者,以及先知都是神話語的出口。「於是從摩西和聚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路廿四 27)。在約翰福音十章五節裏,耶穌宣布「經上的話是不能廢的。」路加福音十六章 17 節說:「天地廢去較比律法的一點一畫落空還容易。」

??耶穌相信舊約中的每一個字,甚至包括一切神跡。在路加福音十七章 29 節裏,他談到所多瑪和蛾摩拉兩個城市的超自然審判,以及羅得妻子變成鹽柱的事情。在約翰福音六章 32 節裏,他說到以色列人在曠野吃了四十年天上嗎哪的神跡。在約翰福音三章 14 節裏。他引述那些被蛇咬的人如何在仰望摩西的銅蛇之後,得到醫治。在馬太福音十二章 39-40 節裏叫也把他的死比做大魚吞下約拿達三天之久,

??神學家兼作家斯托得(John Scott)說明,耶穌對聖經的觀點是聖經辯護的基本原則和極限。他寫道:

??接受聖經具有神聖啟示和權威的壓倒性理由乃是由於耶穌的忠誠......若是耶穌為舊約具結背書,並蓋上他自己同意的印信,他也就同時看到了平行於舊約的新約正在成書。的確,他不但預先看見了新約,事實上他也正有此意,並有意為新約提供他所撿選和所授權的門徒。

??斯托得的辯論並不是循環式的。而是直線型的;自始至終,他並無預設立場,也沒有任何假設。當他讀到這一個第一世紀記載耶穌見證的曆史文件時,他看到耶穌把舊約視為神的話語,以及耶穌清楚地預言了新約的寫作,並為新約做好準備。

 

使徒和聖經

??使徒也宣稱他們相信聖經。保羅把聖經描寫成「神的聖言」(羅三 2),希伯來書四章 12 節說聖經是一個大有功效的武器:「神的倒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靈與魂、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在給提摩太的信裏,保羅寫下了在整本聖經中對神話語最清晰、廣泛的定義:「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三 16-17)

??初代教會對使徒的評價甚高,若不是使徒所寫或間接參與完成的書,則不能列為聖經的一部份(使徒也包括保羅);例如馬可,一般鹹信他受到彼得的影響甚大。北非基督徒特土良(Tertullian)在公元 200 年時寫道:「我們基督徒不容許單憑我們的權威引進任何思想和事物,或者選擇別人憑他自己的權威所引進的思想和事物。我們的權威是主的使徒,但他們也不能憑自己的權威引進任何思想和事物。」

 

聖經中實現的預言

??申命記十八章 22 節告訴我們如何測驗一個先知是否從神而來:「先知托耶和華的名說話,所說的若不成就,也無效驗,這就是耶和華未曾吩咐的,是那先知擅自說的,你不要怕他。」

??聖經獨特之處在於,光是舊約就包含兩千條兌現了的預言。你若想再去找比聖經更可靠的事物,那簡直是枉費心力。若你檢視一下世界其它宗教的話,你將會發現有廿六本書也號稱是受到神聖啟示的;然而沒有一本能做以上的宣稱,而且這些書也沒有任何明確的預言。

??在聖經兩千條預言當中,有關於彌賽亞的共有三百卅三條。人類曆史上還沒有哪一個人的生命曾被如此詳細地預說過。

??梅爾道(Federich Meldau)指出隻要簡單的五個資料,我們就可以在世界上將近六十億的人口裏將一個人指認出來;但是對於基督,我們卻有三百卅個資料。例如,假定你的名字叫史密斯(Lester B. Smith),然後有一封信上麵有你的名字、和地址: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市麥迪遜大街 4143 號。不論這封信是在世界上哪一個地方寄出的,它遲早會送到你的手裏;因為它有那五個把一個人指認出來的基本資料:國家、州名、都市、街道,和你的名字。

??在這三百卅三個有關耶穌基督的預言當中,有的指出他來到世界上的日期(但九)、明確的地點:以法蓮的伯利恒(彌五 2),以及他為處女所生(賽七 14)。再者,其中還有關於他事工的細節:他的特質、被卅個銀價出賣、十字架刑罰、手腳被釘、埋在富人的塚穴之中、死裏複活、升天、向外邦人報佳音等等。

??史特羅貝爾(Lee Strobel)以前是一個懷疑論者。他現在喜歡說舊約好象是一副指紋:「它說當你找到一個人符合這個指紋時,那個人就是彌賽亞。那是神的兒子;整個曆史裏隻有耶穌基督擁有那個指紋。」史特羅貝爾擁有哈佛法律學位,曾經是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得過法律事務獎項的記者,直到他麵對有關基督宣告的挑戰。於是他決定運用他一切的新聞技巧來證明基督教的誤謬。然而就在他埋頭研究的時候,這一位懷疑論者卻變成了一位基督徒。

??當他研究那些耶穌兌現的預言時,他發現它們一點也不容易推翻。他寫道:「我越研究,就越發現很難加以否認。」當他發現要使一個人符合這些預言的奧妙之處時,他對耶穌就是彌賽亞的科學證據瞠目結舌。數學家史唐納(Peter Stoner)的研究報告讓史特羅貝爾無言以對。他證明一個人即使要符合舊約八個預言的機率是 10 17 次方分之一。史特羅貝爾開始在那些龐大神秘所隱含的暗示底下掙紮:

??為了理解那個龐大的數字,我開始做一些計算。我想象世界每一處幹地都貼上一吋半見方的白磁磚。其中隻有一片磁磚的反麵是紅色的。

??然後我幻想有個人,他可以終生自由自在地踏在七大洲任何一個角落,但一生之中,他隻許彎一次腰撿一片磁磚。那麽他會撿到那一片反麵是紅色磁磚的機率有多大?這個機率就如曆史上有一個人應驗了舊約中的八個預言預言的吊詭。

??如果這個比喻還不夠讓史特羅貝爾驚悚的話,史唐納也證明了任何應驗四十八個預言的機率是 10 157 次方分之一!史特羅貝爾理解到這個背後的意義;那就好象「在 10 157 次方個白原子堆裏檢一個紅色的原子」。史特羅貝爾立刻做了一個明智、誠懇的事情--他相信耶穌就是那個彌賽亞。今天他是那個位在芝加哥市郊著名的「柳溪社區教會」(Willow Creek Community Church)牧師。

??拿撒勒人耶穌應驗了彌賽亞預言這件事,顯示了聖經乃是出自神聖啟示的一個重要證據。其它一千七百個預言大部份和以色列附近的城市和國家有關。它們的未來已經載明於聖經。聖經本身的重要性也在那些預言的行列裎。

 

聖經的不朽性

??聖經的不朽性是另一個聖經神聖性的明證。兩千六百年以來,世界上所有的力量無不聯手想把聖經毀於一旦,但聖經還是屹立不搖。

?? 有個人說聖經的不朽性好象那個愛爾蘭人所蓋的圍牆。有一個愛爾蘭人在他的農莊四周砌了一道高四尺厚五尺的圍牆。有人問他,你的圍牆為什麽那麽厚?他回答 說:「如果有人把它推倒了,它的高度就會比原來的更高。」當然這個故事並不是在說明這個愛爾蘭人寫了聖經,但它顯示了神有一雙了不起的手。

??猶大王瑪拿西生在公元前 697 年。他是一個暴虐無道的異教徒。摩西的律法指出他的罪行--一切神人共憤的事情,包括把自己的孩子燒了獻給外邦神明。於是他決定銷毀所有摩西的律法書;隻有藏在聖殿牆壁上的那一份被保存了下來。

??在他死後廿年後,他的孫子約西亞登基。他發現到這一份碩果僅存,幾乎為人所遺忘的摩西律法書。他宣布所有以色列民應當聚集在一-處,聆聽神的律法。結果是以色列舉國得著複興。

??從瑪拉基到馬太之間 ,亞述國暴君伊皮法尼斯(Antiochus Epiphanes)征服了以色列。他在聖殿上燒奠了一隻豬,並把那些擁有聖經的人予以格殺。當伊皮法尼斯屍骨末寒時,人們卻興起了對聖經的狂熱,並且爭相傳抄。每年一度的修殿節(Hanukkah)節就是慶祝馬加比(Maccabees)反抗亞述帝國的成功事跡。

??公元 303 年逼迫教會最劇的皇帝之一,戴克理先(Diocletian)在得知基督徒對抗非基督教的勇氣是來自聖經之後,曾下令將基督徒的財產充公,並焚燒聖經。孰知十年之後,在戴克理先尚未瞑目之前君士坦丁大帝在羅馬登基。他承認基督是他的救主,並且下令大量抄錄聖經,鼓勵每一個羅馬帝國的百姓閱讀聖經。

??到了中古世紀,有時候就連神職人員也會把聖經列在禁書之列。上魯斯大會議決結果,禁止信徒閱讀聖經。丁道爾(John Tyndale)想將聖經翻譯成比較通俗的語體,卻遭到火焚致死。胡司(John Huss)宣稱聖經乃是最高的權威,也被活活地燒死。那位把聖經翻成英文的威克裏夫(John Wycliffe)則逃過一劫,因為他死得太早了!但是他的屍骨仍舊被挖起來,付諸一炬,最後骨灰還被丟棄在河川裏。

??英國女王「血腥瑪麗」(Bloody Mary)下令將擁有聖經的人一律燒死。五年之後,她壽終正寢!伊莉莎白一世登基繼位。她掌權在位期間要求印行聖經的數量不下 130 種版本。

 

考古學印證啟示

??考古學對聖經的印證是這個時代的奇跡之一。過去 150 年之間,考古學家在近東地區挖掘了數千裏之地。好幾次他們的動機乃是出於對聖經的敵意,試圖想推翻聖經的真實性。然而每一次挖掘的結果總是跌破他們的眼鏡,因為他們的圓鍬再度印證了聖經。

?? 舉一個例子:列王的名單。舊約除了羅列了以色列、猶大國的王之外,還列出了四十七位埃及、巴比倫、亞述和希臘的國王。其它的曆史文獻從來沒有提到這些國王 中的任何一個。但是當他們開始挖掘的時候,這四十七個國王的名字一個一個出土了,而且出土的區域就是在聖經所記載他們為王之地。

??幾十年前有一本暢銷了一千多萬本的書,其旨在闡揚聖經的真實性。這本書的書名叫《曆史書聖經》(The Bible as History),作者是德國人凱勒(Werner Keller)。這位作者花了龐大的精力,埋首鑽研有關聖經的各式各樣考古資料。他篩檢截至目前為止所有的考古信息,他的結論始終如一;聖經無誤。凱勒寫道:

??檢視現今這些正確無誤而且經過嚴格驗證過的大量左證,我一麵想到十八世紀以降,人們不遺餘力想詆毀聖經的企圖。這時彷佛有一個鐵錘把一行字不斷地敲進我的腦袋裏:「畢竟,聖經是正確無誤的。」

??我們總會聽到有些考古學新發現抵觸聖經的消息。但是假以時日,聖經自會敗部複活。著名的考古學者葛律格(Nelson Glueck)曾說,就某一個範疇而言,沒有任何一個考古學的發現是和聖經相抵觸的。我們越了解聖經所描寫的人、時間,我們就越看得清楚聖經的正確性。現在,我不是說考古學證實了聖經--那不是考古學所能辦到的--我隻說考古學鞏固了聖經的真實性。

 

聖經更改過嗎?

??聖經,尤其是新約,簡直是一切古書中最聲譽卓佳的書。這些古書第一版總是寫在草紙上,然後人們看著墨汁等著被時間衝刷殆盡。然而,人們總是從原始的草紙堆裏謄寫出另外一批手抄本。當我們把手抄本和那些原始文件作比較的時候,新約鶴立雞群於一切古書之上。紮加利(Ravi Zacharias)說道:「如果你比較當時其它文學作品--像凱撒、荷馬的作品--沒有一件可以和最接近原始的手抄本相近。」事實上,新約的抄本數量也是其中之冠。例如,《凱撒高盧戰記》(Caesar's Gallic Wars)當今存有十本抄本,相拉圖《四聯劇》(Tetralogies)七本,荷馬的《伊裏亞德》(Iliad)643 本;然而新約古希臘文本卻有 5,366 本。另外,就成書年代和手抄本年代的時差而言,新約的時差最短。例如,《凱撒高盧戰記》成書的年代可以回溯至公元前 60 年,而現存的手抄本是公元 900 年的產物,其間相隔了大約 1000 年。柏拉圖《四聯劇》大約成書於公元前 400 年,而現存手抄本成於公元 900 年,其間相差了大約 1,300 年。荷馬的《伊裏亞德》大約成書於公元前 900 年,而最古老的手抄本是公元前 400 年的事情,其間相距 500 年之久。相反地,新約成書於第一世紀,最晚不會晚於公元 100 年,而包含大部份新約的最古老抄本出現在公元 200 年,有些片段抄本甚至成書於公元 125 年左右;其間的間隔隻有短短的廿五年!偉大學者肯尼恩爵士(Sir Frcderic Kenyon)在他的《聖經和考古學》(The Bible and Archaeology)一書中,把這個時差的重要性做了如下的結語:

??原書成書年代和手抄本年代之間的時間間隔是如此的微小,幾可略去。「我們所讀到的聖經是否就是原始風貌」的質疑可以完全去除。因此,新約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已然確立。

??一如考古學,日期的可靠性並不是聖經神聖性的左證,它隻是確定了聖經的真實性!有關舊約可靠性的證據也不少,我們會再細說。

??有史以來,聖經的發行量始終高居第一。既然聖經一而再、再而三地翻譯、再翻譯,那麽翻譯出來的聖經還是原來的聖經嗎?它還與原來的版本相稱嗎?1947 年「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被發現之後,這個答案得到了最後的肯定。古卷的發現是一項令人興奮的事。

??1947 年冬天,在靠近死海附近的一個小城鎮昆蘭(Qunran),有幾個貝多因(Bedouin)牧羊人在那 裏牧羊。其中有一個牧羊人向著懸崖的山洞裏丟擲石頭。石頭掉進了山洞,他聽到了一個泥塑的陶罐破裂的聲音。另外一個牧羊人屈身爬進山洞,發現了十個巨大的 陶罐在洞裏一字排開。在兩個陶罐裏,他發現有三卷抄本,並決定把古卷賣給伯特利的古董商。之後,他們開始尋找其它的山洞,又找到了五卷古籍,並悉數賣給另 一個古董商。這些古卷包含了以賽亞書全書,和哈巴穀書注釋本;另外兩卷是古代宗教門徒手冊書籍。

??1947 年複活節前一周,伯利恒城裏的「敘利亞聖馬可修道院」(St. Mark's Syrian Orthodox Monastery)買下了這些古卷。一年之後,一位神父在整理修道院裏的謄本藏書時,看到了這些古卷。他不知道這些是什麽書,於是向外界求援。就這樣,「死海古卷」被發現了。

??很快地考古學家來到了這個地區。探勘了好幾百個山洞之後,他們發現有十一個洞穴藏有書卷。最引人入勝的,是有個山洞藏著四百種古卷中四萬份的斷簡殘篇,某中有一百種古卷是有關聖經的。舊約除了以斯帖書之外,全部都包含在其中了!

??學者相信這些古卷的年代介於公元前 200 年到公元後 200 年之間。這使得此批古卷成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書籍。當專家把他們手上現有最古老的舊約(大約是公元第八世紀的產物)和「死海古卷」做一番對照的時候,他們幾乎一模一樣;這意味著神的話語被人們忠實地保留著,並且代代相傳迄今。

??「死海古卷」的內涵尚未完全解開,但他們的確顯示出舊約那令人難以置信的正確性。普萊斯博士(Dr. Randll Price)指出:

??「死海古卷」出土之前,最早的舊約經文隻能推到中古世紀。舊約最早的完整希伯來文版本叫「班亞舍抄本」(Ben Asher Codex),年代大約是公元 1008 年。這個年代距離舊約最後一本書的年代(大約公元前 325 )也有一千年之久......這使我們陷入了一個有關舊約版本(馬拉所,Masoretic )一致性和可靠性的幽靈問題。但等到第一份包含整卷以賽亞書的「死海古卷」(後來的碎片當中又發現了 21 本之多)發現之後,這個問題便迎刃而解。比對了「以賽亞古卷」(Isaiah Scroll)和馬拉所版以賽亞書之後,除了少數文字拚法差別,不傷文意的差別之外,這兩者簡直沒有兩樣。

??曆世曆代以來,神保守了祂的話語,不失其真。

 

有關啟示的證明

?? 有關神聖啟示的最終極之證明是來自人心。當聖靈住在人心裏的時候,人們自然明白聖經確實是永生真神的話語。我不知道有哪一位無神論者曾經宣告過,他的無神 論改變了他的人生,使他的生活有所進步。但我知道無數的基督徒宣告他們的生命因為聖經而有了大大的改進。一位猶太裔廣播脫口秀主持人普拉格(Dennis Praeger)曾經對聖經改變人心的事實,做了一個絕妙的說明。在一次與一位懷疑論者辯論的時候,他這樣形容這個過程(引述紮加利之語)

??如果晚上你困在街上,清晨兩點鍾你的車子在洛杉磯一條寂寞的街道上拋錨......看了一下漆黑的夜晚,你下了車。突然你看到十個彪形大漢從一個房子走出,慢慢向你走來。如果你知道他們剛從查經班走出來,你會鬆一口氣,讓一股溫暖流到心頭,還是不會?

?? 很妙的例子;人生亦複如是!許多年前,一位放蕩慣的人變成了一名基督徒。從前他對有關主的事物一點也提不起興致。他有一位基督徒朋友,那人從未向他開口談 福音,因為那個朋友認為他太世俗化了,不認為他會變成一名基督徒。我即是那名被拒絕於神恩典之外的人。但是當我聽到神的話語充滿恩典的時候,我邀請祂住在 我的心裏;祂改變了我的生命,把我自裏到外徹底的轉變。從一個原本對聖經沒有興趣的人,突然饑渴慕義起來。曆史上像我擁有這樣經曆的人比比皆是--從不同背景和種種罪惡當中被拯救過來。

 

因為聖經告訴我

??神的話語是百分之百可靠、不變和出自神聖的啟示;我們可以在任何光景之下信靠它。如果我們遵照聖經,我們必不至於失望、被騙和被毀滅。甚且,我們可以很有信心地說:

??耶穌愛我,我知道;

??因有聖經告訴我。

??我用聖經對聖經自己的評語作為本章的結語。這些話是從彼得後書節錄出來的。他寫的是有關預言,但可以應用到整本聖經:

??第一要緊的,該知道經上所有的預言,沒有可隨私意解說的。因為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神的話來(彼得後書一章 20-21 )

 

 

 

第十三章:聖經的中心信息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約翰福音三章 16

??聖經寫作的年間是從公元前 1500 年到公元後 90 年之間。盡管這些作者的文化背景、寫作年代不盡相同,但一條黃金的主軸仍貫穿其中。創世記到啟示錄一貫的主題見證了聖經中有一個神聖的啟示。

??聖經的主題是創造、墮落和救贖。父神創造了一個沒有罪惡的世界,起初有兩個人活在這個世界裏,享受自由和喜樂。墮落帶來了罪惡,死隨之而來。但神對這個罪惡叛逆的世界伸出援手,借著他兒子的犧牲,使一些人得以救贖,成為祂的兒女。

 

一言以蔽之

??借著先進的科技,人類可以把整本聖經放在一個微縮影片上。然而聖經本身也有一個「微縮」的形式,那就是約翰福音三章 16 節;也可以說是聖經中最著名的一節經句:「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這一節亦即聖經的主題

 

耶穌基督--聖經主角

??這個主題有一位主角--耶穌基督。整本聖經是神的話語,而耶穌就是神的人性化人物。使徒約翰是這樣解釋的:「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約一 114)

??耶穌不僅是聖經的主角,也是曆史的主角。司布真曾說:

??在世界曆史上,基督的來臨是中心事件。每一件事情都是從他開始的。曆史上所有的事件都朝著他聚集。神一切偉大的計畫都以他為終極目標。世界曆史上最偉大和最具有爆炸力的事實乃是他的降生。

?? 研讀聖經的目的乃是要尋找啟示在書頁中的主耶穌基督。魯益師寫道:「基督本身即是神的話語,聖經則是神藉由人所記述的話語。用正確的靈研讀聖經,加上一個 良好教師的指導,就會帶我們進入主耶穌基督的裏麵。」當耶穌碰上當時的宗教領袖時,他們根本認不出耶穌就是彌賽亞;他們的眼睛一下子全瞎了!祂指責他們 說:「你們考察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約五 39)我們之所以能承受永生,乃是我們透過從聖經中找到的耶穌。

 

聖經鳥瞰

??聖經以萬物之創造為起源,舉凡物質、能量、動物和人類等等。神把亞當和夏娃安頓在一個完美的花園裏麵。他們有一切他們需要的資源,甚至比他們所需用的還要更多。他們沒有罪,他們與神,以及萬物過著和諧的生活。

?? 花園裏有一棵分別善惡的樹。亞當和夏娃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其它的果子,唯獨這棵分別善惡的果子,神告訴他們不可以吃。結果撒但引誘了夏娃,並透過夏娃的遊 說,亞當也被誘騙了,以為神瞞著他們一些好處;他們相信了惡魔。光明變做黑暗,快樂轉成憂鬱。這兩位世界上的國王和王後變成農夫和老百姓。跟著罪而來的是 罪惡感、疾病、恐懼和羞恥。更慘的是,罪引來了靈性上和肉體上的死亡。

??罪和死亡是不順服的結局。因此,神用咒詛以為處罰,這些我們在第七章已經討論過了!

??亞當身為世上第一個人,他代表整個人類。當他犯罪的時候,人類便離開了神--等於是離開了各種祝福的源頭--並且被逐出花園。一位強壯的天使,手拿著火劍看管著生命樹,而人類卻在惡劣的土地上流浪著。為什麽世上會有台風、龍卷風和地震呢?為什麽世上有苦難呢?歸根就底,乃是因為人類違背了神!《神的美善》(The Goodness of God)的作者威翰(John Wenham)寫道:

?? 聖經始於一座天堂花園,並以天堂花園重現做為結束。創世記第三章裏,違抗的結果不僅是痛苦,更是羞恥、恐慌、操勞和死亡。啟示錄第廿一章裏有一個應許,神 將會在新耶路撒冷城與祂的子民同在,並且「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也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所有的痛苦大約都是從罪 而來,在一個沒有罪的世界裏,恐怕就不會有疾病、年老和一切人類所經曆到的差錯。

 

一個傳福音的典範

??縱使神以咒詛做為對亞當和夏娃的懲罰,整個事件還是存在著一絲生機。神對蛇(撒但)說:「他(女人的後裔,將來的彌賽亞)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創三 15)。這句話乃是一個傳福音的典範,是彌賽亞的第一個應許,有一天他會摧毀惡魔的工作。(當耶穌死的時候,他的腳跟果真被惡魔所傷,然而祂也同時傷了撒但的頭。)律法書和先知們在許多地方重複著彌賽亞的應許。這裏節錄了一位心不甘情不願的先知巴蘭的預言,時間大約在公元前 1200 年:

??我看他卻不在現時,

??我望他卻不在近日。

??有星要出於雅各,

??有杖要興於以色列。(民廿四 17)

??這事大約七百年後,撒迦利亞對耶穌的預言是這樣的

??錫安的民哪,應當大大歡喜!

??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歡呼!

??你的王來到你這裏,他是公義的,

??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的騎著驢,就是驢的駒子。(撒九 9)

??耶穌(名字的意思是「救主」)就是那位應訐的基督(彌賽亞)。 耶穌帶走了咒詛在肉體和靈性所產生的影響。聖經清清楚楚地告訴我們,基督為我們作成了咒詛的樣式;我們一切的罪和罪惡感都歸到他的頭上。如同人類第一對父 母被拒於花園之外,他也被拒於世界之外。在天和地之間,他孤伶伶地被釘在十字架上。如同亞當夏娃領著所有人類遠離神,耶穌亦然,他哭喊著:「我的神!我的 神!為什麽離棄我?」(詩廿二 1;太廿七 46)。神的震怒--對我們罪的咒詛--落在基督的身上,使他承受一切人類所承受的忿怒、痛苦、受創和悲傷。

?? 「穿上公義袍」是聖經另外一個主題。亞當夏娃犯罪以後。因為羞恥的關係,他們用葉子做衣服來遮蔽在自己的赤裸,但是神卻用獸皮為他們製作了衣裳;這是第一 張福音畫麵。一頭野獸必須為亞當夏娃的罪而死,此乃摩西獻祭的濫觴,也是耶穌死於十字架上的先河。亞當夏娃身上所穿的樹葉衣服正表明了人類想與神和好的企 圖;而神替他們準備的獸皮卻代表了耶穌基督的公義--那是神借著他兒子之死所預備的。

??約伯說:「我以公義為衣,以公平為外袍和冠冕」(伯廿九 14)。詩篇一三二篇 16 節這樣寫著:「我要使祭司披上救恩,聖民大聲歡呼。」以賽亞先知延續這個觀點,在第六十一章 10 節裏他說:「他以拯救為衣給我穿上,以公義為袍給我披上。」

??耶穌說過一個婚宴的比喻(太廿二 14)。國王()邀請他的百姓(猶太人)來參加他兒子的婚宴(羔羊的婚宴,啟示錄十九章)。頭一次受邀的百姓並沒有來,因此國王就叫臣仆逢人(外邦人)就請來歡宴,直到「酒席坐滿為止」。神邀請我們參加羔羊的大婚宴,他並且為我們準備了赴宴所需的衣裳。如同亞當夏娃的衣裳不足遮蔽他們的赤裸,普天之下也沒有其它的衣裳可以和天國婚宴的衣裳相稱。我們有的盡不過是「汙穢的衣服」(賽六十四 6)。當我們看到自己「汙穢、不潔」的衣裳時,我們的心必然憂傷痛悔。向耶穌悔改而來相信他。此時神便將基督潔白的公義之袍為我們披上。在基督裏,所有汙穢的罪會被洗淨,他會赦免一切的罪,恢複一切的關係。

 

潔白的公義之袍

??有兩件事你們必須在神麵前交帳。其一,你必須有一個對神之命令完整的服從記錄。其二,你必須要有一個幹幹淨淨,沒有罪的記錄。除非你沒有罪,然後又有凡事服從的記錄,我用神的話語向你保證,你不能進入黃金之城。

??我要告訴你,我有這兩樣。我有一件完全潔白的袍子,和完全的順服。但我得趕緊地補充一句,我並沒有將它們活出來,甚且,這兩樣並不是我掙來的;那是耶穌活出來、掙來的,是祂在十字架上付出寶血的代價而贏來的。保羅這樣說:

??「但如今神的義在律法以外已經顯明出來,有律法和先知為證。就是神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如今卻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的稱義」(羅三 21-24)

??在啟示錄裏,我們遇見了身著白袍的萬邦萬民,站立在神寶座的麵前。他們和神的關係恢複了,現在在天堂裏,心意、意誌和身體都已經完美無瑕!他們如何到達神的天堂樂園呢?他們「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自淨了。」(啟七 14)

??影視節目「B.C.」和「Id 魔術」(The Wizard of Id)創始者、卡通片畫家約翰哈特(John Hart)現在是一名基督徒。感謝主,我的電視節目是他相信基督的媒介。他畫了一出漫畫,裏麵有一首「受苦的王子」(The Suffering Prince)的詩。那苜詩把基督為我們的罪而犧牲,以及和公義白袍之間的關係闡述得十分貼切:

??想象你自己受縛在枯樹上,

??被永遠的罪咒詛,

??再想象一支長矛從空中飛來,

??它在尋找你的心,在你的失望中,了結你一生。

??突然,一個白色的騎士出現了,

??他在你和那支飛矛之間站著,

??並用「神的軍裝」守護著你,

??卻讓自己被長矛刺穿。

??他的心被射中,你的卻還可以跳動,

??他的身體血流如注,沁濕了你的腳。

??想象你自己身著白色的衣裳,

??那是被這位已無氣息的騎士之血所洗淨的,

??不要憑吊這位被擊倒的騎士,因為他並沒有白白的損失!

??你已經被找回來了!

??有一句成語叫「為成功而穿」(dress for success)。多年前有一本暢銷書,書名就是這句成語。嗯!「為成功而穿」的最好的例子是,將基督賜予人的潔白衣裳穿上。世俗的成功,如果不包括天上的話,是一個永遠的失敗。

 

為赦罪而流的無辜之血

??救贖的寶血是聖經的另外一個主題。摩西所製訂的祭祀和基督「一次獻上,永遠救贖」之死是有許多雷同之處。

??遠古時代開始,人們似乎明白,僅僅向神說「抱歉」是不夠的。我們看到亞伯向神獻祭,以後的亞伯拉罕亦然。神設立了每日祭祀的規範。亞伯拉罕說出了預告性的話:「我兒,神必自己預備做燔祭的羊羔。」(創廿二 8)神為亞伯拉罕和他的兒子預備了獻祭的羊羔,也為自己預備了最後的獻祭--借著耶穌,這個掛在十字架上的犧牲,救贖人類脫離罪和死。耶穌被稱為神的羔羊(約一 36)

??舊約說得很幹脆,沒有流血,就沒有赦免。利未記十七章 11 節宣稱:「因血裏有生命,所以能贖罪。」新約承續這個觀念說:「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來九 22)

?? 當神給摩西石版上的律法時,他同時給了他特定的祭祀規範。當律法顯明了罪的時候,牛或羊的血就要為罪而流出。舊約裏所有的祭祀都是神羔羊真正祭祀的影子先 驅。逾越節記載在出埃及記第十二章。神的子民必須家家戶戶準備一隻「沒有殘疾」的羊羔。他們受到指示要將羊羔的血塗在門旁和門楣之上。從門楣和門旁滴下來 的血會形成十字架的圖樣!於是神的天使就會放過這一家人。

??以色列百姓將羊羔就著苦菜和無酵餅吃著,象征罪的酵素也必須從家中除去。羊羔必須用火來烤,吃的時候不能折斷骨頭(出十二 9)。詩篇卅四篇 20 節說:「又保全他一身的骨頭,連一根也不折斷。」基督的身上應驗了這個預言。那時兵丁因為耶穌已死,而忍住沒有用槍刺穿他的腿(約十九 3336)

??借著每天所獻上的公牛、山羊和綿羊,提醒人們千萬不可輕忽罪。如同大祭司進入至聖所替全民贖罪,基督也上了天堂用祂自己的血為人類贖罪。因為「公牛和山羊的血斷不能贖罪」(來十 4)。這些指示那真正要來贖罪的預表;隻有耶穌是完美無瑕的神之羔羊,祂能除去世界上的罪。正如同神會放過那些門楣上塗著羔羊鮮血的家庭,神的審判也會跳過那些受羔羊寶血遮蓋的人。

??耶穌是神的羔羊,他可以除去世人的罪。使徒彼得說:「知道你們得贖,脫去你們祖宗所傳留虛妄的行為,不是憑著能壞的金銀等物,乃是憑著基督的寶血,如同無瑕疵無玷汙的羔羊之血。」(彼前一 18-19)耶穌灑在十字架上的血,是普天之下唯一能赦罪的血。在啟示錄裏,耶穌被稱為是那隻「從創世以來被殺的羔羊」(十三 8)。在神創造世界以前,他就知道世人會犯罪,並預先準備了救主。這是一個曆史上最偉大的故事--有關耶穌和祂的愛;單單為了這個愛,使祂留在十字架上。祂大可隨時從十字架上跳下來,把那些羞辱祂的人打入地獄。然而「愛」阻止了祂--而不是那些沾滿血跡的鐵釘。

 

信心和悔改

?? 信心不隻是知識,信心的根基是基督,信心是信賴祂,隻有祂才能完成救恩。許多人依賴善事善行以進入天堂。他們想知道要做多少善事,才能具備上天堂的資格; 當然他們也希望自己能符合資格。我以前也是持這種想法,直到有一天我明白世界上隻有一位救世主。那一天我明白我必須放棄拯救自己的念頭,讓耶穌來拯救我的 靈魂。我怎麽做呢?我立即從罪惡之中回轉,向祂承認我的罪,並祈求祂的赦免。尤其,我請求耶穌基督來到我的心裏,洗淨我,使我變成新人--一個祂原本期望我活出的樣式。到今天我做此決定已經四十多年了,現在我可以誠實地告訴你,那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決定。

??再者,聖經說,我們可以確實知道我們有永生,我們可以得到救恩的確據。讓我們聽聽聖經講述有關這個重要的課題:

??這見證就是神賜給我們永生,這永生也是在他兒子裏麵。有了神的兒子就有生命,沒有神的兒子就沒有生命。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信奉神兒子之名的人,要叫你們知道自己有永生。(約壹五 11-13)

?? 我很高興地說,我知道我有永生。我知道若我今日死去,我將永遠與基督同在。我並不是一直都那麽有把握的。在我大學畢業之後第二年,我聽到福音,並且得知這 份確據。最近,我搭乘一架飛機到北邊一個城市去講道。當飛機剛剛離開跑道升空時,飛機上傳來機長的廣播告訴我們,因為起落架收不回來,並且他們也不清楚架 子是否鎖在定位。他宣布說:「目前狀況是落地撞機模式。」乘客開始啜泣、痛哭和流淚。很巧地,有一個基督徒女士坐在我的正前麵,我試圖大聲向她說,我多麽 高興我有得救的確據。我提高我的音量,想替大家打打氣。坐在我身邊的一個人卻不以為然地問我:「你怎麽會這樣說?」「嗯!」我說,「如果飛機掉下去,我就 會升到天上去。」

??如果你還沒有將生命轉向耶穌基督,打從心裏麵接受祂成為你的救主,我奉勸你現在就這樣做。你可以向神做下麵的禱告:

?? 主耶穌基督,我必須和神和好。我知道我有罪,在神的眼前我錯了!我一直走在錯誤的路上,僅僅為自己的需要,用自己的方式作善事,以便尋求一條正義之途。但 是現在這些借口都不再了,我把自己獻在神的麵前,並尋求神的憐憫。我請求神將神公義的白袍披在我的身上,使我站在神的寶座前潔白如雪。我這樣禱告是奉靠神 的聖名,我感謝神,阿們!

??如果你誠摯地做了類似以上的禱告,你就已經在這最重要的人生旅程上跨出了一大步。如果你是才剛剛認識耶穌有赦罪的恩典,並信靠祂可以得到新生命的人,我替你準備了一本書,並且想免費寄給你。你隻要來函索取《重新出發》(Beginning Again)一書即可。這本書會教你如何過一個基督徒的生活。它會介紹你了解一些讓你靈命成長的基本要件。同時,這裏有一些在基督裏成長的關鍵;你不妨試試:

??* 閱讀你的聖經。至少每天讀一章。記住一節重要經句。取得閱讀聖經的輔助材料。如果你想要一本現代英文的聖經版本,我建議你使用「新欽定本」(New King James Version)。我建議你從約翰福音開始讀起,那是第四本福音書。羅馬書第十章說:「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17 )。沒以比閱讀、研究和思想神的話語會更強化你的信仰。

??* 上教會。基督徒是基督身體的一部份,這個觀念很要緊。神從來不要我們「獨來獨往」。世界上沒有所謂「漫遊」的基督徒。小心選擇你要去敬拜神的地方。尤其注意教會是否相信神話語的無誤性;此乃關鍵之所在。另外,也要找一間主動向非基督徒傳福音的教會。

??* 告訴別人你願為基督而活的決心。向家人、親朋好友談一談。深入地參與你的教會。許多基督徒好象一池湖水,他們隻是讓水進來,卻不流出去。他們在屬靈的事務上,也是取、取、取,從來不曾和別人分享。當你和別人分享福音時,是在和人分享世界上最偉大的故事。與主同工傳播祂的信息是信徒一個榮耀的權利。

 

萬王之王

??聖經的焦點是耶穌基督。有人曾經比喻得十分貼切,他說,如果有一個偉大的人物進到一個房間的時候,我們都會起立上前迎接他。但如果耶穌基督進來了,我們都會跪下來迎接。祂是那一位我們每一個人將來都要交帳的對象;祂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

 

 

 

第十四章:聖經的重要性

??「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 ——希伯來書四章 12

??如果你倉皇之間必須離開房子,並且知道你將永遠不會再回來,而你隻準帶一樣東西離去的話,你將會帶什麽?幾乎所有的基督徒都會回答:聖經。為什麽聖經對我們這麽重要?

??因為聖經是神的話語。當聖經寫好的時候,神說了好幾個世紀的話,並且他今天仍然透過聖經說話。薛華(Francis Shaeffer)說過:「他在那兒,而且他不是安靜地在那兒。」那些對兩千五百年前以色列說話的經節,今天仍然對我說。例如,以賽亞書四十一章 10 節:「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神,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世界上無數基督徒因為這些話而得到安慰。一如當時聽這話的以色列人。瑞典神學家吉爾茲(Ba Giertz)說:

??當神在 對以色列人說話之後,廿五個世紀或甚至卅個世紀已經飛逝,但祂仍然想著未來的歲月。祂不隻借著先知,也借著對有關以色列王和大祭司的話,在編織基督的圖 像。在他有關以色列人的談話中。祂編織了新的以色列和基督的教會。祂也對我們,以及以後的世代說話。因此,我們經常在他的話語裏發規雙重意義。有關神的選 民以色列的談話,也適用在基督的身上。有時候那是有關基督教會,或者對教會所做的談話......神的話語不隻是永恒的真理,更是屬靈的力量。

??聖經是活的,因為當每個人在讀聖經的時候,聖靈便與我們同在。這也是為何經節往往在不同的時間裏,對我們會有不同的意義。這不是因為話語變了,而是我們改變了,也是因為聖靈知道每一個人的需要。

??因為神與祂的話語同在,聖經是我們的靈糧。耶穌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叫人吃了就不死。」(約六 51)在詩篇一一九篇 50 節裏,我們讀到:「這話將我救活了!」神宣稱:「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裏所出的一切話。」(申八 3)。世界也是出自神口裏的話而被造的。

 

為何閱讀聖經?

??基督徒 閱讀神的話,是因為我們愛祂,並因為聖經把祂對我們的愛顯明。神的話語是給我們寫的愛之書簡,我們得仔細閱讀;忽略它,表示我們缺乏對耶穌的愛。我們不能 說,我們愛神卻忽視他的話語。聖經是神的旨意,離開閱讀和宣告祂的旨意,我們就不能承受祂的應許。當以色列人踏進應許之地的時候,神說他們所到之處全是他 們的;但是他們仍然需要走到那裏,並且宣告那片土地的所有權。

??神的話語也是如此。聖經裏有成千上百的應許。因此我們有必要閱讀聖經,以得知這些應許。然而還是有不少的基督徒不常翻閱聖經;這是一個大問題。讓我在此做一個模擬。

??想象你在越戰期間,拜訪你朋友的妻子。你的好友約翰到了越南,在叢林中和越共及蚊子作戰--他或許傷得很嚴重,或許已經捐軀了!

??這時你問:「瑪麗,約翰近況如何?你聽到他的消息了嗎?」

??她回答說:「啊!我恨高興你提到約翰。你知道,我愛他勝過世上一切事物。他是我眼中的瞳仁,是我生命的喜悅。他充滿我的內心,他是我的所有之一切。」

??「嗯!那他現在怎麽樣了?瑪麗。」

??「我真的不知道。」

??「你沒有接到他的信?」

??「嗯! 有的。事實上,咖啡杯旁邊那一迭信都是他寫來的,隻是我沒有時間去讀罷了!你知道,今年真夠我忙的,一下子婦女會,一下高爾夫球;當然,還有網球俱樂部, 家裏也有忙不完的家務事。這幾天我一直想抽空去讀個信,卻老是騰不出時間!也許有一天,我會好好地讀它,因為我深愛著約翰。」

??這一幕戲很難想象嗎?也許就在你的咖啡杯旁邊,或者家裏某一個角落裏躺著那六十六封神愛的書信。你在言談中,在詩歌裏都說你相信祂,你愛祂;但是你曾花點工夫,閱讀祂給你的信嗎?

??離開神 話語的指引和力量,你在這個世界上的生命不會成功的。你也許會說:「我已經成功了,不需要閱讀神的話語。我已經擁有一幢巨宅,兩部車子,一艘船,山區還有 我一棟小木屋。我的生命算是相當成功了!」如果這是你的回答,你八成還不知道成功是什麽,因為你還沒有真正讀過神的話語。神賜給你生命,並且有一天他會用 很高的標準來考量你的生命之成功或失敗:「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十二 15)

??在屬世的觀點之下,我們可能算是相當成功,但到頭來我們的生命卻可能會因為錯誤的方向而徹底失敗。耶穌曾經誇張地問:「人就是賺得了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麽益處呢?」(可八 36)

??神的話包括成功的秘訣--包括今生和永生。聖經中的真理乃是成功人生的泉源。當你找到一位成功的人時,同時你也找到一個在實踐真理的人。茲舉郝德凱利醫生(Dr. Howard Kelly)為例。他是本世紀初最偉大的醫生,也是霍普斯金大學婦科教授。後來榮任著名的巴爾的摩郝德凱利醫院院長兼外科與放射科醫生。他寫過廿本科學書籍,五百篇醫學和科學論文。在《美國名人傳》裏,光是列舉他的獎項就花去了卅行。

??他偉大的秘訣是什麽?他說如果那些也算成功的話。其秘訣是:

??我六點起床,梳洗之後,我便閱詨聖經直到八點用餐時間。白天我抽空讀一點聖經,夜間亦然。我養成一種習慣,就是晚飯過後,除了聖經我不再碰別的東西。

??他的意思是:早餐前他花了一個半鍾頭的時間讀聖經,白天有不少間歇性的聖經閱讀,等到晚飯過後,他隻讀聖經。這意味著他一天讀聖經的時間大約是三到四個鍾頭。這裏我們看到一個醫院的院長,廿本書的作者,一個忙碌的外科醫師的寫照--他仍然抽得出時間讀聖經。

??他隻是一名僥幸者,或者閱讀聖經使他成為偉大的人物?美國國父華盛頓每天早上五點起來,跪在放著聖經的椅子前,讓聖經讀到六點。每晚就寢前,他同樣地跪在那張椅子前,讀聖經。

??為什麽人稱華盛頓為「世界的奇才」?是因為他有一顆政治的頭腦?他優美的文采?還是因為他在軍事上成就了了不起的大事?以上皆非;原因是他的人格。即便在獨立戰爭的歲月裏,世界的任何報紙上亦從來沒有對他做過任何的人身攻訐--包括英國的報紙。

??請思考這些偉大成就者的成功秘訣!

??摩根(G. Campbell Morgan)寫了許多聖經注釋的巨著。有人說,他準是受到了神的啟示!他說,聖經不讀上五十遍,他不曾寫下任何一個字。

    亞瑟是一位我的朋友,也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他賺了千萬元,但他的心願隻是向人傳福音。這個心願是他每天讀聖經讀出來的。他和他的妻子南西育有七個孩子。他們的家裏有一個簡單的規矩:「不讀聖經沒有早餐」(No Bible, no breakfast)。他們的孩子很小就學到一天之中最重要的功課是什麽。

 

婚姻的成功

??聖經也提供婚姻成功之秘訣。許多人似乎並不知道使婚姻出問題的關鍵是什麽。這個關鍵是:罪!也許是驕傲,不願意原諒對方、不夠謙卑、自私、貪婪、情欲,或者其它什麽--這些都和罪有關。神的話語能洗淨,除去我們的罪,使我們的個性柔和,並使人與人得以相處。

??我記起我們教會的一對夫妻。他們的婚姻常在危險邊緣;他們幾乎要離婚了!這時他們決定每天一起讀一個鍾頭的聖經,並且禱告。這樣實行不久之後,他們複合了;他們比以前更快樂,並且一起在教會裏服事。常言道得好:一起禱告的家庭不會散(the family that prays together stays together.)

 

在天上得勝

??最重要的是,神的話保證我們在天上得勝。我們取悅神的 唯一方式是,找出他要我們在地上做的一切事情,並且照著去做。而他要我們做的事情全寫在聖經上。林肯說,所有上好的禮物和神偉大的祝福都是借著聖經賜給人 類的。如果你想得到神應許給那些頂服之人的獎賞,你必須在他的話語裏找出來。聖經告訴我們,天堂是免費的;天堂不是靠我們順服和閱讀聖經所掙來的。那是一 項免費的禮品,基督已經為那些悔改和相信祂的人付過了代價。天堂不是我們賺來的,或者我們應當得的;它純粹是免付費的。

??然而聖經告訴我們獎賞有等級,且和我們的信心的順服有關。

??吃了一頓大餐,然後剩下來的一個月裏不用吃飯,這絕不可能;神的兒女沒有屬靈的食物亦然。每日閱讀聖經和禱告是信徒的生命線。耶穌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約十五 5)。沒有神的話語,我們就好象是被砍下來的枝子。

 

下定決心

??有一個人體重 240 磅,兩手各提了一個箱子。他在車站裏跑步上樓梯,為要趕上一班車。當他跑到頂端的時候,他幾乎上氣 不接下氣,隻好先找了一張椅子坐下來喘氣。眼看著就快趕上那一班火車了,但這時他才發現還沒有買票。麵對這整個狀況,他發覺是體重惹的禍,便下了一個決 心:「減肥!」他決心丟掉身上多餘的負擔。結果是:他減輕了六十磅,廿五年來他從來沒有那麽輕鬆過。他說,最困難的是下定決心--決定減肥。之後,據他說,一切勢如破竹。

??在道德和屬靈的層麵而言,情況亦複如是。最要緊的是下定決心從尋一件事情。對閱讀神的話語而言,這個例子再鮮明不過了。你決定每天有係統地深入閱讀聖經嗎?如果還沒有,我希望你會。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研讀基督之為人。上一章我們說過,祂是神一切啟示的中心點。

 

我們如何閱讀聖經?

??蓋洛普最近一項調查顯示,每天讀聖經的美國人占了 11%。假設這些人是由 40% 上教會的美國人所組成;這也就是說上教會的人當中,大約有 26 27% 的人每天讀聖經。也就是說,如果你的教會是一間普通的教會,其中每天讀聖經的會友大概隻比 25% 多一點。其實,基督徒應該更常讀聖經才是。

??當腓利貼近太監的座車時,發現那位太監正在讀以賽亞書。腓利問他說:「你所念的,你明白麽?」(徒八 30)。這位埃提阿伯人回說:「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31 )。今日我們有許多聖經輔助資料,供你參考--它們就像「隨身攜帶」的腓利一樣,讓你在你的「座車」上每日研究,使你明白聖經的道理。

 

如何讓你更快樂、更有益處地研讀聖經呢?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如何使用一些參考工具。其次,我們 必須講求一些比較有趣和有益的研讀聖經的方法。目前可資使用的工具甚多。每一位基督徒,尤其是在美國的基督徒都應該擁有這些有用的工具。第一,我建議你手 邊準備一本《聖經匯編》。《聖經匯編》是一本聖經詞匯的清單,你可以借著它找到某一個詞語所在的經節,加以查考。有時你也可以用主題去尋找你所要的經節。

??聖經字典可以幫助你了解聖經的用語,像瑪麗爾坦尼(Merril Tenny)所編的《桑德文聖經圖解字典》(The Zonaervan Pictorial Bible Dictionary)。另外,《愛爾德曼聖經字典》(Eerdman'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和《範氏完整評注字典》(Vine's Complete Expository Dictionary)也是很好的參考工具。一個用功的聖經讀者會找到一本適合他所使用的字典;一本好字典可以啟發你有關聖經的知識。

??第三,解經書在深入了解聖經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果你要我推薦一部解經書的話,我會建議你《馬太和亨利合著本》(Matthew and Henry)。三百年來,這一本解經書一再地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也幫助了許多人更親近神。英國偉大牧師司布真說,他本人從不間斷地閱讀這本解經書。十八世紀著名的布道家懷特腓德(George Whitefield)說他把《馬太和亨利合著本》全部六冊讀了四遍。

??這些研究輔助工具可以幫助你更明了聖經。其它的工具書還有許多--例如,《哈雷聖經手冊》(Halley's Bible Handbook)。這是一套單本手冊,提供有用的背景資料;或者《聖經搜尋:聖經三年課程》(Search the Scripture: A Three-Year Bible Study Course)。總之,一本匯編、字典和解經書是最基本的工具。

??讀聖經是向神表示順服的心願,同時我們也要順服地讀聖經:

??隻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麵目。看見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雅各書一 22-25)

??親愛的朋友,讓我提醒你去讀聖經。閱讀聖經是相當智能的事情,相反地,棄之不顧的人就是愚昧無知。底下列了一些美國曆任總統對閱讀聖經的看法:

??* 第二任總統,也是建國始祖之一的約翰亞當斯說:「每年必讀一遍聖經,我已行之多年。」第十八任總統尤裏西斯葛蘭(UIysses S. Grant)說:「持守聖經,一如你自由之錨;把聖經寫在你的心版上,把聖經實踐在你生活裏。」

??* 第廿六任總統大羅斯福說:「如果一個人不熟悉聖經,他必須盡全力補償其中所失去的好處。」

??* 第四十任總統裏根說:「聖經包括人類一切問題之答案。我希望美國人可以閱讀並研究聖經......我確信聖經所蘊藏的價值觀對我們,以及我們的國家有很深的意義。聖經觸及我們的心,條理我們的意念,並且更新我們的靈魂。」

??有人這樣說聖經:

??那是通往天堂的神國高速公路。

??它賜予女人美麗,賦予男人力量。

??它提供自我犧牲的動機。

??孩童在它的影響之下具有完備的人格;

??年輕人因為它而更有活力。

??生命之中最普通的工作都因為它而有了榮耀!

??多年前當我還是一名年輕的牧師時,我發現牧養的事工占 去我研讀聖經的時間。我開始下定決心,不能一天不讀聖經。今天有沒有讀者也願意這樣下決心?就從今天開始!你將會很高興你下了這個決定;你的生命及家庭都 會受到祝福。你未來的「成功」取決於你是否將聖經的真理「藏在」你的心裏和意念中。我提醒你這樣去行。

 

研讀的技巧

??要用思考的方式閱讀聖經。聖經常常說我們要對神的話語晝思夜想--醒時思考,睡時思考,走路也思考。

??我們應該注意神到底在聖經裏說了些什麽。這意味著我們要把祂的話存放在心裏,把它們寫在我們記憶的那塊牆版上。

??我們也必須「奉耶穌之名」來讀聖經。世界上所有基督徒都以「奉耶穌之名」做為閱讀聖經之始。此舉乃是凸顯基督是整本聖經的中心,當我們閱讀的時候,把我們置於基督之下。「奉耶穌之聖名」讀經,會使我們不至於一邊讀聖經,一邊高高在上她給予聖經加以批判針砭。

??我們應該如何研究聖經?

    凱利醫生說:

??對我們 這些販夫走卒而言,我最大的秘訣其實就是曆世曆代以來大家所熟知的,但仍然必須一代一代地加以強化和更新。研究聖經的最好方法很簡單,就是每天帶著禱告的 心認真地閱讀聖經,去挖掘經句所散發出來的亮光,晝思夜想予以咀嚼,並且不停地閱讀到一種地步,讓聖經自己把智能解開,直到每一個字、詞組、教訓、思考模 式、神和祂的基督之表達完全融入一個人的生命裏。

??這樣的研究方式法並沒有特殊的地方,相反地,它是簡單易行的;但是效果其佳無比。

??是什麽阻礙一個人認真研讀聖經?首先,我相信是一種重複的感覺。令人愛不釋手的書不多,你很少會將一本書讀上三遍、四遍、十遍、廿遍--甚至五十遍、一百遍的。當人閱讀聖經的時候,常常會有「老生常談」的感覺,尤其讀一段耳熟能詳的故 事、比喻或者經文。這個問題出在,當閱讀聖經時,這些人習慣什麽都不做,隻是在「挖表土」而已;他們隻是在地殼表麵上翻一翻而已,然後對外宣布。這裏沒有 寶藏。對於聖經豐富的寶藏,他們一概不知。這個問題不在於聖經,而在於讀者身上。他們並沒有挖得夠深,以至於采不到神為他們預備的寶貝。他們花了一點力 氣,所得到的收獲也隻有那麽一丁點:少做的少得,多做的多得!我們前麵引述過凱利醫生的話,他說:「我有一個感覺,就是聖經是一本很深奧的書籍,一個人應 該可以每一年從裏麵得到某些新的信息。」

??其次,有些人因為讀聖經讀得不知所雲,幹脆就把聖經束 諸高閣,很少去翻它。有時候,人隻對他熟悉,並且能夠理解的經文加以閱讀,而跳過那些困難的部份。沒錯,聖經的確有些部份不容易了解,但是有時候徹底深入 地鑽研,也會帶來驚人之收獲。你是不是常常納悶,為什麽神要寫說「誰生了誰」的事情?我記得有三位猶太基督徒,當人問他們聖經哪一段話幫助他們信了基督 教。他們回答說:「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裏的族譜」--也就是「誰生了誰」的一串名單。從這一串名單裏,他們看到了彌賽亞的接續,經由亞伯拉罕和大衛而來。

??聖經豐富的地方等著我們挖掘,但我們必須付上耐心、時間和勤奮的代價。神應許我們:

??我要將暗中的寶物,和隱密的財寶賜給你,使你知道題名召你的,就是我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賽四十五 3)

??韋伯察普曼(J. Wilber Chapman)說:「掌管我生命的原則是:任何將基督的異象淡化的,或者使我對聖經胃口減低的,或者束縛我的禱告的,或者使基督教事工變得困難重重的,對我而言都是錯的事情。身為基督徒,我必須奮力把它們推開。」

 

每日讀經是我們最大的恩典。這是神用來成聖的工具。

??聖經上說,沒有聖潔,人就不能見主(來十二 14)。那麽我們應該如何成聖?成聖不隻是想要成為更好的基督徒之努力。事實上,成聖一點也不是人該努力的;成聖是神的工作。容我再說一次,成聖是神的工作。救恩是神的救恩,不管是過去的「稱義」(justification),或者是現在的「成聖」(sanctification),一直到將來的「得著榮耀(glorification);這些都是屬於神的。

??成聖的動力不是人,是聖靈。它是基督聖潔的灌注、充滿;我們裏麵並沒有聖潔可言。但這不意味我們在成聖過程裏,一直都是被動的。在成為新造的人一事上,我們的確是被動的,但在成聖的過程當中,我們卻是主動的,盡管這也是恩典。我們應該應用成聖的諸般方法--神的話語、禱告、聖餐、敬拜。聖靈使用這些方式使我們成聖。

??有些證據會顯示我們是否在恩典之中成長。如果我們成長,我們就會結出聖靈的果子之一「恩慈」--變得更像這位滿有恩慈,具備無私之愛,和關懷別人需要的主耶穌基督。

??另外一個證據是喜樂。恩典的意思裏有一個是「帶來快 樂、喜樂和歡喜的東西」;因此如果我們在恩典裏成長,我們必然喜樂連連。相反地,如果我們不停地發牢騷、抱怨,如果我們悲傷、沮喪和意誌消沉的話,這就表 示我們並沒有在恩典之中成長,我們還是不成熟,像嬰孩一樣。一個嬰孩的特點是,一旦得不到他所想要的,他就會有吵鬧不休和抱怨的傾向。但聖經的教導是「喜 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腓四 4),和「常常喜樂」(帖前五 16)。隻有在恩典之中成長,以及明白神動工的人才會充滿喜樂。有人這樣形容一個人:「每次我碰上他,就覺得他剛從一間洋溢著恩典、喜樂和驚奇的房間裏走出來,好象他無法走出神恩典的奇遇之境,逃不出祂賜給他那說不盡的恩典之地。」他在神的良善裏,他喜樂無窮--這是我們在恩典之中成長的一個記號。

??另外一個記號是沉穩。當一個年輕人在學習開車的時候, 他曾往馬路上到處彎來扭去。等到他慢慢沉穩之後,他就會把車子穩在一條直線上前進。基督徒的生命亦複如此。許多新的基督徒開始的時候,也很不穩定,但久而 久之他們就不曾繞圈子打彎,他們的生命會穩定多了。沉穩是屬靈成熟的一個記號。

??力量也是一個記號。有兩個基督徒,他們成為基督徒已有 一段時日了。其中一個屬靈「個子」很小,患有屬靈「軟骨症」,兩臂脆弱。即使你把小如牙簽的責任丟給他,他會立刻跌坐一地,嚎啕大哭,為這個突如其來的 「重責大任」怨天尤人;壓力不是他能應付的。然而另外一個人,你似乎可以在他的肩頭上放一堆木材,也不曾減緩他的活動,因為他已經長大成人了。當一棵小樹 剛種下的時候,一個小孩子就能把它連根拔起。但是假以時日,等這棵小樹長成巨大的橡樹時,就是幾個大人用盡全身的力氣也扳不倒它的;屬靈的成熟也是如此。 我們抵抗試探的能力以及服事的能力會增加。缺乏服事的能力,或者在服事的意願上有些人不折不拉地顯出一個嬰孩的樣子。

??神在加拉太書五章 22 節裏,告訴我們聖靈會在我們生命之中結出果子:「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製。」當我們沮喪,生命結不出果子的時候,讓我們記得耶穌有一個果樹的比喻(路十三 6-8)。耶穌自己是大園丁,他會施肥,會鬆土,好讓果樹隔年結果,以榮耀父神。他說:「你們要常在我裏麵,我也常在你們裏麵。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在我裏麵,也是這樣。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麵的。我也常在他裏麵,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麽。」(約十五 45)

??當我們親近主的時候,也就是我們讀祂話語的時候,我們愛祂的心就會成長。如果你發現你對祂的愛漸漸冷淡,我建議你把四福音中任何一本再重新閱讀(也許可以從路加福音開始),重新溫習 耶穌的憐憫,以及祂為我們所受的可怖刑罰。除非你鐵石心腸,才會對基督為我們所做的無動於衷。耶穌比兄弟姊妹還要親;仰望祂,耶穌基督的愛會臨到你,祂的 愛包含著攫取人心的力量,會賦予你的生命新的意義和目的,讓你繼續往前走。如同天上的日頭照射,融化地上的冰塊,直到雪溶成河,你也會被那條愛之河衝走, 並且和保羅一起說:「基督的愛激勵了我」(林後五 14)。並且,祂的愛使我們貼近祂。

 

關鍵

??聖經是屬靈成長的關鍵;忽略了它,我們將危險異常!有個賢人說得好:「聖經使我們遠離罪;罪也會使我們遠離聖經。」

??數個世紀裏來,每一個美國小孩都從《新英格蘭啟蒙書》(New England Primer)裏學習識字。這本充滿著聖經原則的小書陪過多少孩童度過他們的童年!書中每一個字母都指向聖經。「亞當犯罪,世人皆罪!」(In Adam's fall, we sinned all),是教小孩子認識字母"A"的方式。「基督受死,罪亦死!」(Christ crucified, for sinned died),他們就是這樣學習字母"C"。諸如此類!我在此以他們習得字母"B"的方式作為本章的結尾;它正好給本章下了一個很好的腳注--「修護生命,需要聖經」(Thy life to mend, the Bible attend)

 

 

第十五章:最後的省思

??「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 ——詩篇一一九篇 105

??1898 年某一個夜晚,尼柯遜(John Nicholson)和西爾(Samuel Hill)在威斯康辛一家旅館相遇。當他們發現對方也是基督徒的時候,彼此樂不可支。那天晚上他們分享了靈修的時光,然後暢談了好一會兒。他們想,如果旅館每一個房間裏都放一本聖經,該是多麽美好的事情。那一夜,一個美夢誕生了!

??一年以後,尼柯遜和西爾在威斯康辛州的珍維耳市(Janeville)又碰麵了,除此還加上了一位奈特先生(W. J. Knights)。為了要在全美各地的旅館、汽車旅館放置聖經,他們組成了一個小團隊。他們為團隊的名字向神禱告,最後得了啟示,而以士師記六十七章為之「基甸」(Gideon)為名。今天,不到一百年之後,基甸國際聖經協會往全球 269 個國家省份裏分贈聖經,對象則超過了當年所鎖定的旅館和汽車旅館。他們每八天就要送出一百萬本的新約聖經(包括詩篇和箴言)。基甸會把聖經擺在醫院。監獄和軍隊裏;他們也把聖經送給學生和護士。今天隻要你進了世界上任何一家旅館,幾乎部有基甸會的人先你一步進到你的房間,把聖經擺在裏麵供你閱讀。

??過去兩個世紀以來,聖經發行量達到了最高點。自 1815 年到 1975 年,全世界出版了廿五億本聖經。每年美國聖經公會送出了數以百萬本的聖經。我們在第一章說過,沒有一本書的發行量可與聖經相比。這件事使我想起詩篇十九篇(有關天地創造):「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無言無語,地無聲音可聽。他的量帶通遍天下,他的言語傳到地極。神在期間為太陽安設帳幕。」(2-4 )

 

傳揚聖經的挑戰

??正如同過去所麵臨不同的方式,今天我們傳揚聖經也部到許多難題。其中一個是文學素養的問題。

??文學素養的低落

??自從公 立學校教育係統拿掉聖經這幾十年來,一般大眾的文學素養已日漸低落。有些高中畢業生看不懂他的畢業證書,這似乎略嫌誇張,卻也是不爭的事實,那就更遑論要 讀懂聖經了!這個可悲的事實替今天教會所麵臨的挑戰下了一個腳注。文學素養之低落不隻是美國所碰到的難題!挪威奧斯陸路德聖經學院(Lutheran Bible College)院長,也是洛桑世界布道會執行委員(Lausanne Executive Committee on World Evangelization)費哲施戴德博士(Hilde Fjestad)數年前曾經向世界就此事提出他的警告。她歸納出三點,值得吾人反省:

??1. 世界上許多地方的普遍文字能力低落,包括一些工業化國家。許多人根本就不會打開書本閱讀。當影音媒體(電視、電影、錄像帶)當道之後,許多年輕人不再閱讀。

??2. 西方文化的集體記憶,也就是建築在聖經之上的共同記憶已經在我們這一代蕩然無存。

??3. 在知識分子當中,相對主義運動興起,鹹認文本(text)並不存在特別的信息和真理,而這些隻存在個別閱眾的身上。應用在聖經上,這條公設的要旨在說明,聖經在說什麽端視你怎麽想,你能在聖經中發現什麽信息和真理完全取決於你。

??這股潮流使我們推展聖經不啻雪上加霜。它說明了,除了鼓勵民眾成為聖經閱眾之外,創意的影音媒介對於傳揚聖經是何等的重要。

 

??缺乏聖經

??福音聖經協會的理查大衛斯(Richard Worthing-Davies)指出另外一個教會所需麵臨的挑戰。他估計,全世界新的基督徒當中,隻有 25% 的人擁有自己的聖經。為了滿足這個廣大的需求,在 1992 年馬尼拉所召開的洛桑會議中成立了一個聯合事工。許多聖經有關的單位攜手合作,以各種不同的語言加速替剛信主的基督徒發行聖經。其中合作的單位有聖經公會(United Bible Society)、威克理夫聖經翻譯(Wycliffe Bible Translation)、國際聖經協會(International Bible Society)和聖經聯合會(Scripture Union)

??看到這些事工單位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同心協力服事,真是大快人心。當然,我們社會裏也有許多人對這樣的目標頗有微詞,這是因為他們常常誤用聖經,視聖經為一種負麵力量,或者隻取用其中一部份道理。

 

??扭曲聖經

??你聽過有人說聖經具有負麵的影響?你聽說向大衛柯利施(David Koresh),或其它異端領導人?你可曾碰到一些用聖經來合理化他們不法的勾當?我們必須記得,即便是魔鬼也會引述聖經的話--如同牠試探我們的主一樣(太四 6)

??聖經可能被解釋、誤解和扭曲來支持一切異端的思想。我聽說過,有一個人打妻子的理由是要她順服丈夫。他並振振有詞地引聖經的話:「你們做妻子的,當順服你們的丈夫」(弗五 22)。那個丈夫的行為是凶惡的,他本人清楚得很。但是他跳過同一章那節對丈夫更是大挑戰的經文:「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舍己」(25 )。你決找不出基督毒打祂教會的例子!任何一個用基督對教會之愛愛妻子的丈夫,其人格之佳美定會使他的妻子順服他的。

??必定有 許多人假聖經之名,強行己意;也許他們並不一定覺得有錯。美國南北戰爭之前,有些牧師引證聖經,而把奴隸製度加以合理化。然而相同地,奴隸製度之廢除也是 由於一批人借著同一本聖經指出其中的誤謬而成的。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政策也都宣稱在聖經裏找到根據;然而他們相信人類的演化論甚於相信聖經。別忘了達爾文 那本書的書名是這樣的--「物種本源,藉由天擇,或生活競爭中適者生存之道」。其實相反地,聖經打破任何種族歧視的借口;保羅在使徒行傳十七章 26 節裏說:「他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那本優越感白人所閱讀的聖經明確表明,在生理上他們和黑人,以及所有的人種是互相關連的。那些人隻是在扭曲聖經的原意;他們錯得離譜。

??扭曲聖經不是一件新事;這個詞根本就是出自聖經!彼得說會有假教師拿著保羅的書信和其它聖經(那時保羅的書信已經被承認是聖經的一部份了),加以扭曲。他寫道:「就如我們所親愛的兄弟保羅,照著所賜給他的智能,寫了信給你們。他一切的信上,也都是講論這事。信中有些難明白的,那無學問不堅固的人強解,如強解別的經書一樣,就自取沉淪(彼後三 15-16)。扭曲聖經的事會一再發生,直到主再來的時候;但是它並不曾使聖經作廢無效。我們知道惡魔也會引述聖經,他也經常假扮光明的天使來欺騙人(林後十一 14)。我們也知道聖經說:「人心比萬物都要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耶十七 9)。因此,當解釋神的話語時,我們應該保守自己的心,以便聖經來變化我們的心意。

 

重新宣告我們豐盛的傳統

??基督徒絕不必為自己的身分而抱歉,讓我們重新宣告我們豐盛的傳統。是什麽使得西方文明如此偉大?亨廷頓(Samuel Huntungton)最近寫道:「西方的基督教--先期天主教,後麵接著改革宗--是西方文明的唯一曆史上最重要的特質。其實,在曆史上第一個千禧年裏,所謂的西方文明乃是不折不抑的西方基督教國家。」

??我們繼承了一個偉大的文明,理應稱謝聖經。然而,如同以掃為了一碗妅豆湯而出賣了他長子的名分,我們也似乎汲汲於拿我們豐盛的傳統來和一杯濃湯交易。想想我們拒絕了聖經以後的社會發展。在 1970 年代裏,從中古世紀以來即援用的法律限製取消了,一場夢魘隨之而來;正如一位社會批評家說:「我們都被訴訟纏身,到了破產邊緣。」在大學裏,西方文明被女性研究、男女同性戀、多元文化和多元課程所取代。即便大名鼎鼎如莎翁之流也在各主要大學行情下滑的當中。

??同時我們的道德也在下滑。我們拒絕了神為性和家庭所設定的規範,而以「花花公子」(Playboy)的哲學入替。結果,我們的婚姻和家庭潰不成軍,致使我們的下一代將付上慘痛的代價。我們麵臨了軍中同性戀運動,他們想用暴力讓同性戀合法,並通過低嗤同性戀為罪的法令。社會的基礎--家庭,正在碰上浩劫,許多人開始嚴肅地重新把傳統的家庭予以新的定義;人們已不知家庭為何物了!

??我們正在從事一場文化大戰,而整個問題的焦點是,我們如何看待聖經:聖經是我們終極的權威,我們是否允許它來管理我們?抑或我們才是裁示對錯的仲裁者,如同我們傲慢地對神的話語予以指責?

??雖然我們的問題看起來新鮮,其實它不過是個老問題。這裏所談到的每一個問題,聖經都已經觸及過了。保羅在羅馬書所闡明的一樣可以用在今日的文化戰爭裏。神如潮水傾泄的啟示讓人之放蕩邪惡,以及人類生死攸關之事曝光:

??原來神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義阻擋真理的人。

??誰知這第一世紀的文章卻道盡了美國將要進入第廿一世紀的景況。它也是我們亟需悔改和回到基督裏麵的提醒。簡而言之,該是我們回到聖經的時候了。

??每一個 文明都必須要有一套信仰體係,它像指南針一樣引導人類走出罪惡的困境,而臻於一種禮儀之境。這種信仰會借著律法顯明給每一個文明的成員,而且禮儀乃是借著 它而得以維持。除了神透過聖經可以勝任這個偉大的任務外,其它任何文獻都有力不從心之感。聖經就是神允許我們建造其它的基礎;她給我們自由意誌和正義,而 這些正是自由的關鍵。

??在這個 國家裏,我們有「言論自由」的福氣。這個自由乃是清教徒的智能一點一滴所累積而成的;那時他們正在尋求躲避逼迫的避難所。他們立下了「言論自由」的規範, 乃是因為他們知道言論的重要性。然而這也帶來一個可能是這個時代裏最大的諷刺:賦予言論自由的聖經卻遭到信奉言論自由的人士團體圍剿。我在這裏所說的團體 包括「美國公民權協會」(ACLU: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有些評論家譏為「反基督教自由聯會」,以及「美國方式」(People for the American Way--或「無神主義方式」,People for the Atheist Way)。 有些評論家指出,這些團體的特色是擁護「言論自由」,但隻有他們讚同的言論才有自由傳播的權利;而保守的基督徒卻被主席排除於自由之外。無疑地,他們將會 困惑地發現,一旦他們把聖經從學校趕走之後,獨裁主義將會填滿聖經所留下來的空缺。獨裁主義的跡象幾乎每天都出現,但是知識分子似乎看不出這其中的關連。

??當人們 漸漸將自己和整個國家遠離聖經的支柱時,我們會發現人也慢慢從禮儀之中飄走。我們的經驗顯示,當人們不再高舉聖經,或者不努力持守聖經時,社會就會產生空 窗期,而這個空窗將會被警察製度、金屬偵測器和緊迫盯人的高壓法令所遞補,以至於人基本的權利會被社會控製所根除。神完全明白律法和人類自由之間求得平衡 的需要,而這個平衡也是人想篡改的地方。我們丟掉神的話語,結果我們也失去了自由。現在讓我們共同思考--把架構的基礎挪走,社會必然崩潰。但我相信完全的崩潰是可以避免的,如果這一片土地可以燃起複興的火!

 

聖經和複興

??羅伯特伯格法官(Judge Robert Bork)身兼保守評論家和暢銷書《美國的誘惑》(The Tempting of America)和《走向蛾摩拉》(Slouching Toward Gomorrah)作者。他說,美國的真正盼望是宗教的複興。他還說,福音化運動和「守信者」(Promise Keepers)可以扭轉乾坤。但他警告,隻有時間能證明,這些改變會不會持續下去,並且其改變之速度是不是還來得及。

??我們的時代需要複興。教會,尤其是在西方工業化國家裏的教會就好象是個熟睡的巨人。教會有些口袋是開的、活躍的,但大部的功能已經叫停。聖經是搖醒巨人的催化劑;聖經是帶來複興的火苗。

??聖經經常用到「複興」這個字。「耶和華阿,求你在這些年間,複興你的作為」(哈三 2)。這個字指涉神能力的複蘇。本書的讀者可能沒有見過真正的複興,除非他在「赫布裏底群島」(Hebrides)之境,或者「南海」(South Seas),親身經曆千千萬萬回教徒改信基督教的過程。對大多數的我們而言,這可能是此輩子僅有的一次大複興。然而,1995 年在幾個基督教大學裏--首先是郝華德大學(Howard Payne University),然後是三一神學院、惠頓學院(Wheaton College)等等--醞釀了一場複興的火把。有些人也說彭薩科拉(Pensacola)教會也有複 興的現象,那裏的教會兩年來座無虛席。感謝主,在參加了那裏的聚會之後,數以千計的人不是信主了,就是重新把生命奉獻給基督。有些人會對「守信者」的複興 跡象有一番爭論,但我為那些成千上萬的丈夫,透過這個運動再次為基督而活的決心感謝神。隻有時間可以告訴我們,這些運動是否是全美國基督教複興的一部份。

??複興重要特質之一是:神子民的轉化。複興基本上和神的子民有密切的關連,它會發出巨大的福音火花,是人們從來沒有體驗過的。

 

曆史上的複興

??本世紀最值得紀念的複興是發生在威爾斯,時間是 1904 年和 1905 年之間。人們在不斷 地禱告;教會平時有四分之一冷淡的基督徒,這時開始活了過來;神的靈臨到許多城鎮;如果你走在街上,你會看到許多人為他們的罪哀哭切齒!神的靈到處運行。 人們知道神在他們當中,而且神正在動工。結果是,在威爾斯這個小島上,五個月的時間裏有十萬人信了主。酒館和小酒店都關門大吉;監獄都空著,甚至關閉。威 爾斯的改變是人們作夢都無法想到的。

??美國在 1700 年中期的複興一開始是一小撮人日以繼夜地在禱告,尋求神的麵光,直到人把聖靈澆灌在人民的心裏,使他們悔改信主。多年後,這場複興之火仍舊燃燒著。當複興的高潮來臨時,一個星期之內就有上萬人重生在神的國度裏。如果你想到當時全國隻有三百萬的人口,你不禁要瞠目結舌了!

??在英國,一場發生在十八世紀的複興挽救了英國免於步上法國大革命的後塵。那這場由懷特腓德、衛斯理兄弟所掀起的複興徹底地改變了英國的道德和屬靈生命。有些曆史學家指出,法國乃是自食其果,因為它殺害、鏟除胡格諾教徒(Huguenots)。他們是法國加爾文派,組成了法國國內大部份的中產階級。他們在十六、十七世紀毀滅這些中產階級,禍延到十八世紀,以屠殺和混亂收場。英國不像法國那樣,將這些信仰上有些差異的改革宗人士加以除滅--盡管也有些國王像最出名的詹姆士一世「把他們趕出英國」那樣地心狠手辣。一個世紀過去了,不列顛發生了大複興。這一場大火產生了屬靈巨人如威伯福斯和漢納莫爾(Hannah More)之輩。

??美國也 應該會有複興才對。改變這些人心的神一樣可樣改變任何一個人。神既然改變了那位咄咄逼人、殺害基督教徒的大數掃羅,使他變成基督福音之使者保羅,祂就能夠 改變任何一個人。祂當然可以來改變美國;祂可以抑止發生在城市裏而向外擴散的罪惡。然而,這樣需要付出一個代價!「如果我的民求告我的名」--這一切始於神的子民--「他們必先謙卑禱告」--必先以憂傷痛悔的心禱告,以謙卑的心禱告,並意識到我們自己的罪愆。如果我們美國人想要經曆複興,我們必須悔改,從罪惡之中轉向神。以聖經為中心的美國複興和世界各處的複興是我們這個時代所迫切急需的。

 

如果沒有聖經?

??當一位 年輕的女士聽到這本書《如果沒有聖經?》的消息時,她立刻說:「那本聖經沒有什麽內容,隻不過有一堆壓迫女性的思想。」在我們這個沒有聖經素養的年代裏, 這種情緒經常存在。然而事實是,聖經改進了婦女的地位。你能告訴我,世界上哪一個婦女地位崇高的國家,不是以聖經立國的?你找不到,因為沒有這樣的國家。 事實上,保護並珍惜婦女的傳統乃是源自中古世紀的教會。鐵達尼號上成千上百的男士讓婦孺優先乘坐救生艇,而自願放棄自己的生命,他們不正是遵守聖經教導、 流傳久遠的的文化典範嗎?但是許多人已經遠離聖經,因此我敢說如果鐵達尼號今天沉船,我還真懷疑有哪一個男士會放棄搶坐救生艇的機會?

??剛才那位女士對聖經的反感是一個太普遍的事實;而她也不會麻煩自己打開聖經,花點時間閱讀。實則她的態度正是當今學校對聖經無知的縮影;他們對聖經有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性別歧視、對同性戀恐慌、種族歧視、反科學、反進步等等一些負麵想法。

??但如果沒有聖經會如何呢?如果沒有聖經,我們就沒有救恩,就沒有「救世軍」(Salvation Army)YMCA,幾乎也沒有慈善事業、近代科學,或者紅十字會。很可能也沒有醫院,因為醫院的觀念是誕生在基督教時代,而基督徒已在世界各地興建了無數的醫院。

    如果沒有聖經,恐怕也沒有大學;最早的大學是在中古世紀創建的,其目的乃是要把基督教神學和亞理斯多得的作品融合。可能也沒有資本主義、沒有會計、沒有自由貿易。數以百萬的人恐怕將死於愛滋病等性病--因為性交混亂,我們將沒有可居住之地。識字和教育將成為菁英份子的特區。而且世界上有許多地區將不 會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文字,因為缺少了使用文字的動機。世界上許多野蠻民族將永遠不會有文明。食人族、人祭和孩童祭的風俗將會擴散,正如同我們的時代因為離 開了聖經,而開了墮胎之大門。奴隸製度將盛行,如同存在聖經被禁的世界口袋之中。並且,我們現在可能不是生活在「新世界」--哥倫布清楚地宣稱,他的曆史之航行乃是得自主的啟示。

    如果沒有聖經,世界將沒有德蕾莎修女,沒有李文斯頓,沒有牛頓,沒有威伯福斯,沒有華盛頓,沒有林肯,沒有但丁,沒有米爾頓,沒有莎士比亞,沒有狄更斯。尤其,如果沒有聖經,我們將與神斷絕關係,永遠在黑暗中摸索,永遠沒有盼望。

??但是,我們有聖經,我們可以擁抱神的愛,那一份他賜給我們他的獨生子使我們得到永生的愛。正因為我們有聖經,耶穌來世上尋找和拯救矢喪人的故事得以流傳,並且改變了千千萬萬的人,以及許多文化和國家。

 

別無他書

??沒有任何一本書可以和聖經比較。沒有書像聖經一樣改變了那麽多的人,那麽多的文化,和那麽多的國家。沒有任何一本書啟發了那麽多高尚的事業(像本書和《如果沒有耶穌?》所列舉的)。然而,對於聖經影響世界的範圍,我想我們做的不過是以管窺天罷了!

??聖經無可匹敵。狄更斯對書有一番獨特的品味,他有一回寫道:「「新約是世界上最好的書,將來亦然 。」耳尼斯特?多布舒茲(Ernest von Dobschutz)在他《聖經對文明的影響》(The Influence of the Bible on Civilization)一書中總結說:

??有一本小書,小到你可把這本書塞進你的口袋。但是美國所有圖書館,不論有多少,也不能裝滿由這本小書所啟發而寫成之書。讀者知道我在講什麽,就是那本「聖經」。我們習慣口叫它「書中之書」(The Book),一本有關全人類的書--名符其實。

??聖經真是一本「書中之書」(the Book of books)

??願神獨享榮耀!(Soli Deo Gloria!)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