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Angelica Cheung)洪亮的嗓音在整個編輯部裏都能聽到。“你們需要創意!”這位中國版《Vogue》雜誌的主編喊道。四名圖片編輯垂頭喪氣地從她的辦公室裏退了出來。
他 們正在準備7個跨頁版麵的“全球購物夜”(Fashion's Night Out)專題,這是《Vogue》在近期一個周五晚上舉辦的購物盛典。張宇表示:“編輯們想要表現魅力。但此次活動的核心是購物,而不是魅力。我建議將購 物袋作為主題,但你不能隻用購物袋來填滿14頁內容。你可以表現一個人跳入堆積如山的購物袋中,或者購物袋向你飛來的場景……編輯們需要一些創意!”
這是否就是她成功的秘訣呢?經過八年的努力,張宇從無到有地打造出了《Vogue》規模最大、最富活力的國際版之一。在一個其他時尚出版社認為尚不成熟的市場中,她創辦了一份質量達到國際水準的雜誌,提供專為中國市場製作的原創內容。
2005 年9月,《Vogue》中國版的創刊號麵世,發行量30萬本。今年《Vogue》中國版的9月號是慶祝該雜誌進入中國市場八周年的一份厚禮,共有312 頁,其中123頁是奢侈品廣告,封二是迪奧(Dior)的廣告,封底則是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
目 前《Vogue》中國版的印刷發行量為64萬本,在計入了PC端以及平板終端用戶之後,《Vogue》中國版的讀者總數達到了120萬,約占 《Vogue》在美國以外地區讀者群體的十分之一。《Vogue》在中國的讀者數量排在美國、德國以及英國之後,但超過了法國——而就在幾年之前中國甚至 還沒有時尚產業。
張宇的經曆反映出了在中國開展業務的機遇與挑戰。對於種類越來越多的商品來說,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市場,但中國同樣也在迅速變化。張宇說:“我們的雜誌創刊時,中國的時尚產業才起步。歐洲打造時尚產業花了50年的時間,而我們隻用了5年。”
在 見識了張宇如何調教她的圖片團隊之後,不由讓人猜想她之所以能實現今天的成就靠的是模仿安娜•溫圖爾(Anna Wintour)的管理風格。溫圖爾是《Vogue》美國版主編,是一位要求很嚴的業內資深人士。很多人相信,溫圖爾是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The Devil Wears Prada)中作風獨裁的時尚雜誌編輯的主人公原型。
張宇坐在一麵裝有紅色鑲板的牆邊,辦公桌背後掛有Vogue 的標識,她那洪亮的嗓音以及充滿活力的手勢確定無疑地表明,她才是負責人。張宇表示:“有些人認為,在時尚圈裏,你必須談點令人捉摸不透的東西。但這不是 我的風格。如果有什麽事情不太清楚,我會直接說我不明白。我玩不來那種裝腔作勢的遊戲。”
當她眯眼凝視時,配合著她的波波頭發型,甚至和溫圖爾有一點神似。但更深入地考察《Vogue》中國版的經營方式之後就會發現,張宇與溫圖爾之間的差異多於共性。
首 先,張宇在進入時尚出版界之前從事的是新聞業,而非時尚產業。作為一名中國外交官的女兒,張宇在從北京大學畢業後開始了自己的新聞生涯,先後擔任 《Marie Claire》雜誌香港版《瑪麗嘉兒》的總編輯,以及中文版《世界時裝之苑》(Elle)雜誌駐上海的編輯總監。“在36歲左右的時候,我變成了一個老成 的人,經驗豐富、世故練達,並認為成為一名律師的時機終於到來了。”
但當時出版商康泰納仕(Condé Nast)希望創立《Vogue》中國版,並邀她擔此重任。張宇稱:“當時國際雜誌並沒有給予中國市場應有的尊重。他們會照搬並翻譯來自其他國家的內容。我突然間意識到,自己可以創造出完全不同的新東西。”
進一步深入探究時尚的曆史,她被設計師可可•香奈兒(Coco Chanel)、攝影師馬裏奧•特斯蒂諾(Mario Testino)等人物的故事所吸引,並為能夠運用全球最頂尖的資源並將其帶入中國而感到激動不已。
不過挑戰也從此開始。
中 國沒有本土成長起來的國際級攝影師、造型師或者模特,並且對於這些專業人士的工作模式知之甚少。而負責製作《Vogue》中國版的國際頂尖造型師和攝影師 對於中國同樣缺乏了解。張宇說:“他們想要按照《大紅燈籠高高掛》(Raise the Red Lantern)的風格來製作內容——他們對於中國的了解僅限於張藝謀或者王家衛的電影。”
張宇延請了法國時尚攝影師帕特裏克•德馬舍利耶(Patrick Demarchelier)加盟,並邀請《Vogue》法國版主編卡琳•洛菲德(Carine Roitfeld)擔任造型師。但外國名人們關於中式美的觀念與張宇對於中國女性想要什麽的理解發生了衝突。
一開始的時候,外國同事們想給中國頂級名模杜鵑做一個細長眼形的妝容。張宇稱:“我能夠理解這對他們來說代表著中式美,但中國女性想要的與此完全相反。她們喜歡又大又圓的眼睛。”
德馬舍利耶傾向於在雍福會(Yongfoo Elite)進行拍攝,這家高端俱樂部位於上海的一個老式庭院裏,重現了很多具有中國古典風格的場景。但張宇指出,《Vogue》中國版必須幫助中國女性找到一種現代化的觀念和風格。
與她在員工麵前表現出的進取、自信的風格不同,調和外國專家的期望和工作習慣與中國市場的需求需要具備一種外交手腕。中國員工常常感到,外國人總認為自己懂得更多。“我的團隊常常問我,我是如何忍受這一切的。但你必須聽取別人的觀點並仔細思考。”
她的判斷是正確的:《Vogue》中國版的創刊號很快就銷售一空,不得不加印。雜誌的發行量迅速攀升,廣告銷售額快速增長。
但不久之後,張宇懷孕了,這件事改變了她的人生規劃。她每周不會在外停留超過兩晚,並把周末時間留給家人。她的女兒在上學以前,總和她一起前往美國和歐洲觀看時裝秀。
在女兒出生以後,張宇仔細思考了自己希望女兒成為怎樣的女性。“她應當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廣交朋友,富有愛心,並且充滿勇氣。”
這些想法也使她改變了自己的工作方式。“我認識到,雖然我們目前做得不錯,但雜誌需要一個靈魂。在我回到工作崗位以後,我決定要創造出這個靈魂。”她開設了一個名為“態度”的欄目,通過名人訪談的形式介紹榜樣人物,使讀者能夠產生共鳴並學習借鑒。
在 奢侈品繁榮發展的大潮中,加上又身處於一個高端廣告空間供不應求的市場,張宇本可以在幾年之後就宣告功成身退。但她目前表示,自己將繼續留任。 《Vogue》中國版去年推出的iPad版給這份雜誌帶來了新的推力。張宇稱:“雜誌品牌在不同平台之間的整合給我帶來新的活力。我在《Vogue》中國 版已經工作了接近九年,但我仍是《Vogue》全球各地版本中最年輕的主編之一,而其他人往往會在工作崗位待上二、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