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4)
2009 (169)
2010 (680)
2011 (872)
2012 (1247)
2013 (1564)
倫敦建築的變化速度與規模在其曆史上前所未有,它被福斯特 勳爵與羅傑斯勳爵(Lords Foster and Rogers)、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拉菲爾•維諾裏(Rafael Vinoly)等明星建築師推出的奇形怪狀、容易起綽號的建築所主導——“小黃瓜”大廈(Gherkin))、“奶酪磨光器大樓”(Cheese Grater)、“碎片大廈”(the Shard)以及“對講機”大廈(Walkie Talkie),不一而足。
與此同時,這些知名大廈之間的無名區域被一些名不見經傳的設計事務所設計的建築所填補。它們通常都是些大型建築,似乎在一些偽造用途、規劃不明確的地段獲得了建築許可,並沒有像知名建築那樣經過充分的公共論證,然而卻會對倫敦整座城市的景致造成更大影響。
其中最知名的莫過於聖喬治碼頭(St George Wharf),它是位於蘭貝斯區(Lambeth)的大型河畔住宅區,裏麵正在興建的一棟摩天大樓近日成了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的焦點,原因是有一架直升機撞 到了樓頂的起重機後墜毀。大樓的設計單位是英國寶麥藍建築設計公司(Broadway Malyan),屬於英國規模最大的幾家設計公司之一,真不該直點其名。在我看來,這個大型住宅區完全破壞了整個湖畔的美景:不倫不類的樓宇以及那棟毫無 必要的摩天大樓,無論對街景還是湖景都無所增色,它毫無生氣的古板外形凝固了周圍都市的每一絲氣息。
伊恩•辛普森(Ian Simpson)在倫敦並非家喻戶曉的人物,盡管他設計的樓群徹底改變了倫敦北部的都市建築格局。他設計的黑衣修士大廈(Blackfriars Tower)外形十分醜陋,它突兀地矗立在中間地帶,用不自然的外形宣示著自己的存在,是一棟普通高樓破壞整個地區景致的絕佳例子;另一個喧賓奪主的建築 是位於倫敦南部、大象城堡(Elephant and Castle)附近的斯特拉特大廈(strata tower,我聽到有人諷刺它為“女性剃毛器”(“the Ladyshave”)),其樓頂部的三座固定式風力發電機組破壞了整體景致。它由BFLS建築事務所設計,BFLS可能還不務正業地設計了其它一些建築 (這樣做可以理解)。
官 方吹噓要把老街轉盤區(Old Street Roundabout)打造成“矽盤”(Silicon Roundabout),導致了一大批二流建築輕率上馬——奇怪的是,癡迷產品設計的高科技公司似乎對建築美學一竅不通。新落成的建築中,最糟糕透頂的莫 過於TP Bennett事務所主持設計的貝塞爾住宅樓(Bézier apartment building)項目,它外形酷似大屁股,未來幾年該區域預計還會興建幾幢毫無價值的建築。
金融城(The City)盡管難以完全避免上述瑕齜,但相對而言,仍非常“老到持重”,正是這份“成熟”讓它卓爾不群於周圍的環境。泰晤士河畔(Bankside)正在 興建眾多毫無特色的現代主義風格的寫字樓,它們把殘存的後工業時代的建築風格整得支離破碎。包括Allies & Morrison事務所設計的超大型藍鰭大廈(Blue Fin building)在內的眾多大樓破壞了整個地段的比例與結構感。
這些第二層級、明顯屬於二流建築的拔地而起著實讓人鬱悶,因為城市正是由於擁有才華橫溢的設計師才顯出其生機活力,但這些風華正茂與幹勁十足的設計 師卻沒有得到出人頭地的機會。相反,倫敦的建築市場卻被超級明星設計師(確保在著名地段獲得興建高樓的建築許可)與開發商(確保最大容積率)“瓜分殆 盡”,結果就是毫無內涵的建築層出不窮,它們成為了開發商的標誌。他們無意對城市錯落有致的結構傾注心血,卻把相關地段清理幹淨,以建起類似上海、深圳以 及迪拜(Dubai)等地那些單調乏味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