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唐崇榮《約翰福音》查經講道1-5講

(2013-04-28 13:26:56) 下一個

唐崇榮牧師《約翰福音》查經第一講

時間:2008年10月8日晚19:30-21:30
地點:台北新生南路浸信會懷恩堂(台大麥當勞旁)
講員:唐崇榮牧師
整理:祝帥弟兄(根據現場速記筆記整理,文責自負)

《約翰福音》是福音中的福音,是基督教信仰和布道的核心。它是在一個充滿動蕩的世界中,神再一次的啟示的集大成,向正在發展的希臘和整個西方世界所傳講的 信息。約翰寫作《約翰福音》的時候,已經是90歲的老人。這個名字的希伯來文的意思是“上帝的恩典”。新約中的約翰,可以與舊約中的大衛相提並論。我們將 使用大約五年的時間,大約200個小時來查考《約翰福音》。今天是第一講,我們大約用2-3次講完《約翰福音》的導論。

十二使徒都有一個共同的因素:就是都是在加利利被撿選的。加利利的人,受教育程度不高,對於舊約的認識和研究也無法與耶路撒冷相提並論,那麽神為什麽在這個地方,而不是當時的學術中心耶路撒冷揀選門徒的?

不能說,耶穌認為學術不重要。聖經也並沒有否定學術的重要性。事實上,加利利人寫作的《聖經》,已經超過了柏拉圖、亞裏士多德、蘇格拉底、儒家、道家、奧 義書和佛經。以利亞同樣出身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但上帝就是這樣從貧乏人中興起人來,使他與王子同坐。把智慧向嬰孩就顯明出來,讓自以為聰明的人自 討羞愧。

事實上,加利利是一個風景美麗、漁民收入豐厚的地方,當地出產最好的淡水魚,供應羅馬帝國的皇宮,使當地的人民不至於貧窮。當地還有很多別墅,是有錢人休 閑度假的地方。是旅遊、漁業和療養的中心。彼得也是當時有身分有權勢的人,可以帶刀進入京都,不可輕看加利利人。

12門徒中,至少有7個人是特別按照名字來呼召的,這是以個人方式布道的最好的範本。彼得,是一個已經建立了家室的人,有嶽母,這說明已經建立家庭的人仍 有可能蒙呼召。約翰年幼,也就是說他還沒有結婚。但約翰寫出的書,其重要性不在希伯來書和羅馬書之下。耶穌沒有看輕青少年,因為如果他揀選的門徒如果都是 同一個年齡段的話,那麽將來教會就會出現斷層和真空。

《聖經》作者的共同特點,就是不突出自己的名字。約翰自稱“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利未馬太在跟隨耶穌之後,還請席吃飯,認為信主是應當慶祝的事情。他是 稅吏,可以A錢(眾笑——注:這是最近台灣因為陳水扁案而特別流行的一個詞)。但現在慶賀他撇下一切,來跟隨主。試問我們今天有幾個人信主的那天會請客?

約翰不寫“愛主的”,而寫的是“主所愛的”,他知道耶穌先愛了他。約翰年幼的時候是“雷子”,但晚年充滿愛和希樂。許多教會以接受約翰的祝福為更加蒙福的 事情。柏拉圖之愛,是自下而上的向往;但約翰之愛,是從上到下的:“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這就結束 了希臘哲學對於愛的界定。

約翰的記性比年長的人更完美,因此一點聽耶穌基督的話的機會都不放過,因此他可以在90歲寫《約翰福音》的時候,可以一字不漏地記下馬太沒有寫到的,馬可忘記的,路加沒有機會知道的耶穌的每一句話。
耶穌也並沒有因為約翰愛他而寵愛約翰。他曾經對約翰有很重的責備:“你的心如何,你不知道”。主給他最嚴格的責備和最嚴謹的訓練。在客西馬尼園和登山變相的時候,都有約翰在一起。約翰從未失去任何一個跟隨耶穌的機會,因此可以回想出別的門徒沒有辦法回想出的話語。

約翰年老的時候,所麵對的世界局勢和彼得、保羅的時代都不一樣。主後68年的時候,彼得、保羅兩個人已經都死了,他們未竟的工作就交給了比他們年輕的約 翰。約翰成了在這兩位使徒死後幾十年內獨當一麵、承前啟後的唯一一位使徒。他在一個真空的時代向全世界宣戰,把真理堅守下去。

《約翰福音》成書的時候,彼得、保羅都已經死了20多年。在暴君尼羅焚燒羅馬城之後的20餘年,逼迫繼續來到。這時候十二個使徒中間,除了猶大自殺、雅各布被砍頭之外,其餘的人也大多已經殉道。為什麽會這樣受到逼迫呢?

按照羅馬帝國的法律,每個公民都是直接屬於帝國皇帝的,每個公民都應該稱西澤為主。羅馬起源於主前750多年兩兄弟建立的羅馬會社,此後逐漸演變成政權羅 馬共和國。在羅馬共和國變成羅馬帝國之前,注重保護國民,領袖要通過議會表決,也製造國防武器,來打擊入侵的蠻族,來保護國民的平安。由於許多地方歡迎這 種製度,所以羅馬的版圖不斷擴張。隨著邊界的設防,羅馬開始主動進攻所有被懷疑有可能會入侵的外敵來擴大領土。

幾百年後,這一善戰求平安的政權越來越強大,變成一個國際國家,有傾向去吸收各國的精英。主前四世紀,馬其頓的腓力二世,任用有軍事天才的亞曆山大大帝。 馬其頓的國在亞曆山大大帝的時候已經擴張到亞述帝國甚至印度境內。當亞曆山大大帝在亞述焚燒戰敗國的王宮的時候,他才發現亞述的首都比馬其頓大500倍。 馬其頓之所以能夠戰勝亞述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為百姓,為自由,而不是為奴仆而戰,因而是民心所向。

據一些史書的記載,亞曆山大大帝在臨死前曾經訪問過耶路撒冷,在那裏,他聽到一個祭司宣讀《但以理書》,他驚奇地發現《聖經》上竟然預言了他的帝國。他問 祭司自己的國會怎樣,祭司向他說《聖經》上的預言:他年輕的時候就要離開世界,他的帝國將由他手下的四個將軍分裂為四個國家,他聽了嚇了一跳。當亞曆山大 大帝離開猶太到達埃及的時候,在那個地方因為拉肚子,果然隻有32歲的時候就死了。

亞曆山大大帝死後,馬其頓帝國一蹶不振,被羅馬進軍、俘虜。羅馬人發現馬其頓這個地方吸收了希臘的文化,有很好的雕刻、戲劇、法律、詩歌、建築……羅馬征 服了希臘的土地,然而,希臘文化征服了羅馬人的頭腦。馬其頓變成用藝術的力量政府了羅馬,而羅馬也成功加入了文氣。

此後,羅馬攻打埃及,在1世紀的時候變成了帝國。第一個皇帝就是奧古斯都。他對天下實行大普查,要求全體人民都回到自己的家鄉,報名上冊。這就是《路加福 音》中記載的耶穌降生的背景。奧古斯都還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自己登基的那一個月份——八月(“August”)。原先的八月(October)變成了十月, 原先的七月(September)則變成了九月。

在羅馬帝國最強盛的時候,共和製度就消失了。“奧始皇”比秦始皇晚了200年。基督耶穌就是降生在奧始皇的時期。這個時候帝國的霸權越來越強盛,頒布“所 有的產業都是歸西澤所有,每個人都要稱西澤為主”。亞、非、拉境內的全部的羅馬帝國都臣服於這一法令,隻有一個民族不遵行:那就是猶太民族。他們堅持隻能 稱耶和華上帝為主。

羅馬帝國最為頭疼的就是這個民族,因為王權嚇不倒它們。羅馬帝國想要消滅所有的猶太人,但是那樣成本太高,也做不到。所以,後來羅馬帝國想了一個辦法:全 部羅馬帝國國民中,隻有猶太人不必稱西澤為主。——這就是“一國兩製”的開始。但與此同時加了一個附加的條件:那就是隻能在耶路撒冷的國土之上這樣子,而 不能把這種觀念帶入外族。那個時候,耶路撒冷的人口不過幾十萬人,但駐紮在那裏的羅馬帝國的軍隊卻達18萬兵丁。猶太人從心理麵是不願意接受羅馬帝國的, 但是他們還可以稱耶和華為主,這是他們向上帝感恩的地方。

那麽,這樣的“一國兩製”到了什麽時候開始變為不能控製的事情呢?那就是基督徒的興起。主後60年開始了對於基督徒的大逼迫,《約翰福音》成書的時候,基 督徒已經死了20萬人。主後70年,提多將軍毀滅了聖殿,把金燈台拿到了羅馬。所以今天你去羅馬,看到最大的門是君士坦丁門,但低位更高的應該是提多門。 提多門上就有金燈台的浮雕。因此在主後70年的時候,猶太人從亞伯拉罕、亞倫時代開始的祭司製度就停止了。所以主後70年到現在,以色列再也沒有先知、祭 司和君王,隻剩下拉比。所以以色列的文化已經無法複興。當然,這三大職分已經集中在了耶穌基督的身上。

羅馬帝國容忍猶太人敬拜上帝為主,但是在大約主後30年的時候,猶太人內部開始分裂,其中一部分人開始稱拿撒勒人耶穌為主。對於基督徒的逼迫是從猶太人開 始的。他們因為痛恨基督徒,所以製造謠言,利用羅馬帝國的武力來攻擊自己的同胞,這是猶太人逼迫猶太人。他們把自己的同胞交給羅馬人尼祿。

當時的羅馬城,是世界最美麗的城市之一,有用最好的花崗岩建立的王宮,但是尼祿還想要更大的城市,他要把羅馬城改名為“尼祿城”(Neropolis)。 所以他要毀滅當時的羅馬城,就放火把最貧窮的地區那些被認為對帝國是沒有用處的人都燒掉了,好用燒掉的土地建立尼祿城的皇宮。當百姓群起抗議的時候,尼祿 借口說是“基督徒”放火燒的。從此大批軍官開始燒殺基督徒。基督徒被認為是羅馬帝國最可怕的仇敵。但基督徒甘受逼迫,被喂給饑餓的獅子。保羅也被砍頭而 死。

據傳說,彼得看到這種場麵的時候逃跑了,他離開羅馬城的時候看到了耶穌,他問耶穌去哪裏,耶穌說,我要去羅馬,第二次被釘十字架,因為我的門徒因為懼怕而 逃跑了。彼得認為這是耶穌要求他回去。於是彼得就回到了羅馬城。彼得回去的時候,尼祿正在看獅子吃基督徒。彼得大聲宣告說:“羅馬市民啊,真正的情況是尼 羅在說謊!”彼得最終被倒釘在了十字架上。但這個時候羅馬市民也已經開始看出來了,這麽溫柔、善良、順服的基督徒,不太可能去燒羅馬城。於是大家恍然大 悟,馬上反過來清算尼祿。於是尼祿也自殺而死。但此後大逼迫並沒有停止,直到主後320年,幾乎涉及君士坦丁之前的所有君王。

在當時,羅馬帝國已經從共和製走向軍國主義,基督徒已經無路可走。基督教麵臨三大仇敵:政治,哲學,異端和假基督徒的出賣。但這個時候,也正是基督教興旺的時候。

第一,耶穌基督降生的時候正是羅馬的轉型期,基督死的時候正是羅馬帝國被政治利用的時候。主後73年,以色列亡國。當時消滅基督徒的手段正是軍隊和逼迫。在利用更凶的時候,上帝讓自己的兒女受到逼迫。

第二,基督教在當時的文學、哲學中,被自以為有智慧的人輕看。他們毀謗基督徒殺嬰兒、淫亂等等。但2世紀的時候哲學家內部也亂了,有一些作者反過來為基督教說話。其中,猶斯丁就是在臨死前變成基督徒的。

第三,異端的興起。異端開始與主後70、80到主後200年間,在前三部福音書到第四福音出現之間,在此後的100多年閑還在危害社會。此間約翰寫了《約翰福音》,此時距離彼得和保羅的去世,已經過了20多年。

那麽,約翰為什麽沒有殉道?據傳說,在大逼迫的時候,約翰也被判了死罪,要放到油鍋中煎死。千鈞一發的時候,一個老人說,這個人已經沒有用了,不必煎了。 這樣才把老約翰流放到拔摩海島上去。在那裏,他孤獨一人仰望上帝,看到天開了,神向他啟示了這個世界的末日和結局。所以,基督教是唯一一個講述了世界的開 端和世界末日的宗教。

唐崇榮牧師《約翰福音》查經第二講

整理:deepshock
(祝按:這一講整理得比較簡單)

《聖經》是由四十多位不同的作者,曆時1500多年才完成的。這符合上帝不接受單一見證的原則,以至於福音書不是一本,而是有四本不同的福音書見證主耶穌在世上的事情。

這和伊斯蘭教的《可蘭經》有本質的不同,《可蘭經》隻是默罕默德一個人宣稱從天使中領受的啟示。這種不接受單一見證的原則,是聖經的一個總原則。

四本福音書有不同的側重點,按照出現的先後時間順序。

《馬可福音》—- 強調耶穌基督仆人的身份,用簡練的語言記載了很多耶穌所行的神跡。

《馬太福音》—- 強調耶穌基督是天國的君王,大衛的子孫,“猶大支派的獅子”

《路加福音》—- 側重描述了耶穌基督乃是一個完全的人,他以曆史學家特有的角度,按照嚴謹的時間進行次序,以嚴肅的文學筆法,描述了耶穌基督在世上所行的,所講的。

《約翰福音》則與其他三部福音書不同,首先約翰的記載不是對耶穌基督生平的回顧,而是完整的論述了耶穌基督的神性,也就是耶穌基督就是上帝,而這種神性, 在約翰福音中,不是通過神跡奇事來彰顯的(《約翰福音》記載了最少的神跡),而是透過耶穌基督講話的權威和權柄,將他的神性表明出來,他乃是道成肉身的彌 賽亞在人間傳講天道。

唐崇榮牧師《約翰福音》查經第三講

整理:deepshock

“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約翰福音》1:1)

聖經中記載了兩個關於開始的概念,一個是《創世紀》1:1 中的“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另外一處就是這裏的“太初有道。”雖然英文翻譯中都用了"In the beginning"來表述,但在原文中這兩個詞是有區別的,中文和合本翻譯的很恰當。

《創世紀》中的起初,是時間的開始,是被造界的開始。

《約翰福音》中用了“太初”,表述的是創造者的那個最本質的“開始”,

中文“太”字在《康熙字典》解釋為“大,通”,有根本,本質的意思。比如我們常用的詞太廟,太極等等,表明的是一種根本的本質。太字最初沒有下麵的點兒,後來加上為了區分小大的“大”才加上了點兒。(所以大學生可能叫做太學生更合理,漢朝就設有太學)。

上帝啟示我們,他是自有永有的(出埃及記 3:14),所以“太初有道”,就清楚揭示了道是在世界被創造以前就存在的,這道並不在我們這個世界的時空範圍限製之下。“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讓 我們明白道與上帝一樣,是自有永有的,而道就是上帝本身的一個位格。上帝自己的永恒與無限就是一切的“起初”,約翰福音記載的那個“太初”。

這是約翰驚人的宣示,因為在他以前,從來沒有人這樣解釋關於“元初”,也從來沒有人這樣認識道。

這裏所論及的道,就是萬有現象背後的那個最本質的真理,這真理是自存永存的,並不改變。而約翰福音1章1節告訴我們,道不是在時空當中被造的,這萬有的原理,就是永恒的上帝。寥寥數筆,把道的自存性,永存性和神性啟示得淋漓盡致。

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文明都談論“神”或者“上帝”的概念,但論及道的文明到目前為止,隻有三個,就是希臘文明,中華文明和印度文明。

先來看希臘文明,希臘的道叫做Logos,可以翻譯為話語或者邏輯,但唐牧師認為孫中山先生的翻譯最恰當,就是“理則”,就是理性的原則,是共同的真理。 Logos在英文中就是logy,所以生物學有生物學的原則,就是biology,地質學有地質學的原則就是geology,方法論也有方法論的原則,就 叫做methodology,而logos就是前麵這個具體門類原則背後的那個總原則。

而對這個logos的認識,是從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開始的,他的哲學思想中認為萬物都在改變,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一切都在不斷的改變”,中國也有一本關於變化的書,叫做《易經》。

希臘人對於logos認識的最高峰發生在公元前400年的斯多亞派哲學,又叫做行善派。溫家寶總理在接受CNN訪問的時候提到他曾經多次閱讀馬可·奧勒 留·安東耐諾斯 (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的《沉思錄》,而馬可·奧勒留·安東耐諾斯就是一位斯多亞學派哲學家。(我很奇怪為什麽溫總理去多次看《沉思錄》,思想武器不都是在 共產主義的理論著作中全有了嗎?比如馬列毛鄧江。奇怪,不懂。)

斯多亞學派認為人的頭腦有想的功能,而這種功能有他的原則,亞裏斯多德更是認為理性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

斯多亞學派認為宇宙有兩個層次,首先是被動層次,就是純物質,稱為“世界的身體”,另外一個是主動層次,就是純意識,稱為“世界的靈魂”,而這兩個層次之 間還有很多層次,就是感覺,意誌,思想,靈感。而理性是根據什麽思想的呢?蘇格拉底給出的方向是“universal truth”,就是哲學裏麵所論及的“共相”,就是logos,共通之理。

斯多亞學派logos是宇宙中的那個母體的真理,也就是道,而我們每個人心中有一個從母體而來的小道,叫做logigos,而人生的意義就是回歸這個母體的真理,中華文明中也有這樣的概念,就是天人合一。佛教中也有類似與道合一的思想。

但這道究竟是什麽?蘇格拉底給出的答案是——我所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不知道這是什麽。”,這是誠實的答案,因為蘇格拉底甚至認識到這道比我們這個個體的人要大得多,我們無法通過自己完全理解他。我國的老子給出的答案是“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

就當人類憑著自己不可避免地要滑向懷疑主義的深淵的時候(因為我們憑著自己不能知道這個共理),約翰為主作見證:“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

我們看到,原來希臘人所苦苦求索的那個道,就是那創造天地的上帝。這道不僅僅是我們冥想中的一個概念,而是又真又活的。這上帝就是那個諸般真理背後的那個 真理的本體,難怪猶太人會崇拜一個沒有形象的上帝,上帝不允許去崇拜有形象的神祗,這樣一位真理的實體,時空的創造者,生命的主宰,自有永有的永恒上帝, 如何能被任何時空之中的形象來代表?感謝上帝,藉著使徒約翰賜下這樣奧妙的啟示。

下周唐崇榮牧師將從中華文明和印度文明對於道的理解來看《約翰福音》的超越性。
 

唐崇榮牧師《約翰福音》查經第四講

整理:deepshock

1 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2 這道太初與上帝同在。 3 萬物是借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借著他造的。(約翰福音 1:1-3)

好消息是唐牧師身體檢查的結果很正常,這周看上去他氣色也非常不錯,感謝主!

這周唐牧師並沒有按照原計劃從中華文明和印度文明的角度去解釋人類對道的追求,而是從希臘哲學的角度切入,讓我們看到聖經中所啟示的道是如何真切的超越了人類文明中關於道的本源和對於道的認識的層次。

“太初有什麽”

上個星期我們了解了“太初”的含義不是時間的開始,而是那個起初的起初,最本質的開始。那麽太初有什麽呢?希臘人思考過這個問題,中國人也思考過這個問 題。這個太初在希臘文中就是Arch,所以考古學的這個詞Archeology,恰恰就是那種對開始的一種探索。太初有什麽這個問題非常關鍵,因為我們現 在這個一切都源自於這個先於我們存在的存在。

希臘哲學家中最早思考起初的是米利都派,這個學派的始祖泰勒斯認為萬物的本源是水,但他的學生阿那克西美尼不同意,認為萬物的本源乃是氣,因為氣彌漫在空 間之中,氣的聚集成為了水和其他的物質等等等等。後來希臘人又認為世界的本源是水、火、風、土四種元素,我國古代也有類似如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解釋。哲學 家、幾何學家、音樂家畢達哥拉斯還給出過太初有“數”的觀念。

但阿那克西美尼的學生阿那克西曼德又推翻老師的答案,他認為太初沒有別的,隻能有“無限”,因為無論是氣,還是水,都還是被限製的,而有限不能解釋“無 限”的概念,所以一開始先有的應該是“無限”。這讓人思考老子的話“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個“無”,唐牧師認為不是“沒有”的意思,而是無極的意 思,就是那個無限的本體,從無限的本體中產生了有限的存在,從這個有限中就源出了萬物。

當這些從人而來關於世界本源的偉大思考都登上曆史舞台之後,加利利的漁夫約翰站出來在這本福音書一開始就開宗明義,太初有什麽呢?有道!,道在什麽位置上 呢?,道與那個上帝同在,是自存永存的。道是什麽呢?道的本質就是上帝本身。這個世界是怎麽來的呢?是藉著道所創造的(約1:3)。

這裏你看到了理性與人的崇拜心理完美的結合,也就是哲學家一直尋找的那個終極答案。這種創造的觀念,是老子孔子的哲學思想中所沒有的。這種認為萬有的存在是由一個更本質的“存在”所創造的思想無法從人的理性中被想出來,這是來源於上帝的啟示。

“完美的世界在哪裏?”

佛祖給出的答案是:“一切都是空。”,沒有什麽是本質,這是他想出來的。但希臘人柏拉圖不這樣認為,他認為本質是存在的,但不存在我們能觀察到的現實之 中,而存在與理想之中,而現實這個本質所投射出來的假象,所以理想總是很完美,而現實總是不完美的。他的思考超越了物質本身的形式,這就叫做“形而上 學”,柏拉圖也就成了唯心主義的始祖。他的徒弟亞裏斯多德從根本上否定老師的觀念,他認為事物的本質就在物質之中,沒有什麽是超越這個物質的,他認為物質 中的本質可以被認識,完美的世界就在這個世界之中,並且發展了完整的邏輯學,也就成了研究這種存在於物質中的真理最重要的方法論。

還記得我上周記過蘇格拉底宣布“他所唯一知道的就是‘什麽都不知道’”之後人類就不可避免地滑入懷疑主義的深淵嗎?我不知道你是否看過拉斐爾《雅典學派》 這幅畫,畫麵畫了很多個古希臘的哲學家和學者,但隻有正中央的兩個人頭上有一片藍天,就是柏拉圖和亞裏斯多德,表明隻有這兩個人有著宇宙性的頭腦,其他人 都在言談片段的真理。圖畫中柏拉圖右手指向天空,亞裏斯多德左手指向地麵,核心的分歧就在乎於宇宙觀,按照我個人的理解,這幅圖就表現人類靠著自己尋找答 案的結論,實質上隻有爭論而已。

“盒子”外麵的聲音

讓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約翰福音最初的這三句話,“萬物是借著他造的。”,這簡單幾個字把創造觀帶進宇宙觀之中,“存在”本身不是自己的原因,存在的原因就是 道的存在,道創造了這個世界,從不存在到存在。這是一種完全不同於從人而來的聲音,這是從“盒子”外麵而來的,他明確的告訴我們,道不是我們憑著自己就能 認識的,而是道讓我們認識他,我們才能借著他所給我們的理性去認識他,在這個啟示的過程中,道是主動的。

所以,上帝在希伯來書11:1-3中啟示了真正的認識論,和約翰福音1-3形成美好的呼應。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古人在這信上得了美好的證據。我們因著信,就知道諸世界是藉著上帝的話造成的。”,我們看到,“知道”不是 “信”的原因,“信”乃是“知道”的原因!這是一個真正的奧秘,在聖經中被啟示出來,關於真理的事情,關於道的事情,關於上帝的事情,不是因知而信,不是 因證而信,不是因經曆而信,而是你若信,就必看見上帝的榮耀。

從柏拉圖和亞裏斯多德的故事我們知道,人類憑著自己在一個時空相對的世界中無法找到真正的“知”,隻有無窮無盡的爭論,所謂我知了我才信,我找到證據了我 才信,我經曆過我才信,從本質上來講是偽命題,但世界不是佛祖所論的虛空,乃是由道所創造的有規律有理性有意義的世界,道的絕對托住了萬有,所以我們本著 道的啟示就可以對這個世界有所認識。

信是知的前提,而聖經告訴我們,信道是從聽道來的。信的對象就是決定了信的價值,由道產生的信心才有價值。

讓我們閉上眼睛,我們處的世界的道的影子無處不在,生物學(Biology)、心理學(Psychology)、社會學(sociology)、地質學 (geology) 等等等等,這些不同門類的中的“道”都指向了那個永恒中的道的本體(Logos),上帝在永恒之中藉著道創造了我們這個世界,所以世界每個角落,我們每個 人的心靈中都有這道的影子,世界不是一個虛無的世界,相對的大千世界背後是自存永存的道,隻有這樣,人生不再是虛無縹緲的年華流逝,尋找有意義的生活才變 得有意義。

永恒的上帝,創造的過程,造就了被造的存在,這是一張何等絢麗、和諧的畫卷。柏拉圖、亞裏斯多德、老子、孔子等等偉大的人物苦苦思索的答案,竟然就這樣由上帝藉著約翰的筆啟示給了我們,真的要感謝上帝!

唐崇榮牧師《約翰福音》查經第五講

整理:deepshock

1 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2 這道太初與上帝同在。 3 萬物是借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借著他造的。(約翰福音 1:1-3)

這周聽唐牧師的查經會之後有一個體會,就是唐牧師講道太深,信息量太大,我恐怕無論如何都無法把整個查經會的信息表達清楚,隻能靠著主盡我最大的努力了。

上周我們提到了世界重要的古代文明有二十幾個,但談論道的僅有三個文明,就是希臘文明,中華文明,和印度文明。這些文明中對宇宙真理的思考,代表了被造的 人憑著自己、透過上帝的普遍啟示所達到高峰。希臘的哲學家透過這自然啟示發展的自然科學的基礎,而東方的先人們通過這自然啟示就發展出了偉大的宗教,其中 老子與孔子的思想是中華文明的翹楚。

孔子的思想是“人道”,倫理道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仁義禮智信,君臣之間、父子之間、夫妻之間、昆仲之間、朋友之間,搭建了一個後人奉為圭臬的人倫體 係。孔子的思想涉及人生的諸多方麵,卻獨缺天道,“子不語怪、力、亂、神。”並不表示孔子認為超越物質的靈界是不存在的,而恰恰是孔子不知天道的誠實回 應,“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朝聞道,夕死可矣。”“君子謀道不謀食”都可以看出孔子對於道的重要性的認同,但他卻也坦白自己並不明白這天道。

傳說孔子問道於老子,老子沒有解釋給他道是什麽,反倒是規勸孔子要以更謙卑的態度才可以求天道,但孔子沒有去求天道,而是退而求其次發展了他的人道,這又恰恰合了老子說講的:“大道廢,有仁義﹔”

孔子見了老子之後對弟子說見到老子好像見到了一條龍,而孔子本身的謙卑已經是今天所有新儒學主義者所望塵莫及的了,所以今天這種重新提出儒學至上的思潮實質上是很可悲的。孔子曾經講過:“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唐牧師認為老子的思想要超過孔子,而且在人類曆史中憑著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的觀察來進行對於道的思考的人中很難找出另外一個人的思想能如老子般接近“道”。

老子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表明了他自己承認那真正的大道是無法被清楚解釋和定義的。

老子講:“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單單是這幾句話就可以看出老子對道的體會非比尋常,道乃是先天地生的道,它不依靠任何存在而存在,萬物變,但道不變,道卻決定了萬有的存在。萬 有都不是獨立的,那支撐萬有的道就一定是獨立的,支撐萬有的總原則是不能動的,而這總原則的道,是自存永存的。“老子的思想偉大到這個地步,老子論道可以 說是中國哲學的最高峰。所以做中國人一定不要小看自己,這個民族出現過世界上最優秀的思想者。

在介紹印度文明之前我們先進行一點點思考,基督教以外的文化是人的思想,除了基督教的聖經以外沒有其他文明宣稱是直接從 神所領受的啟示。當我們思想這個能力本身是被造的時候,我們從自己的思想出發,隻能創造出我們思想觀念中的“上帝”。

但基督教的上帝不是理性的產品,因為上帝乃是比人的理性要大得多的,而人的理性既是被造的,同時也是有限的,更是被罪玷汙的,僅僅憑著這樣的理性思考上帝,是不可能找到真正的上帝的。

當我們思考這永恒之道的時候隻有兩條路,一條就是用自己的理性來思想這道,古希臘的斯多亞學派,中國的老子與孔子,印度的奧義經,是這種嚐試的高峰;另外一條就是聽上帝自己介紹自己,也就是聖經中所啟示的。

現在讓我們把目光調到印度文明,印度文明的精華《奧義經》裏麵有無數的神,但最大的有三個,其中與希臘文化以及老子思想中的道對等的就是梵天 (Brahma),就是創造的總原則,認為人和動物的區別是人的內心中有一個追求大道的動力,叫做阿特曼(atman),這種求道的動力將人與動物區分, 這和希臘的斯多亞學派的歸回母體的Logigos就不謀而合了,而中國哲學中的最高境界所闡述的天人合一也有類似的理念。但奧義經中最大的神卻不是梵天, 而是代表毀壞力量的濕婆(shiva),另外還有保護神毗濕奴(Vishnu)。這樣,印度宗教和希臘哲學,都認識到人類是宇宙的孤兒,人類有歸回母體的 動力,而都認為這“道”是萬有的總原則,就在萬有之中。

在文化中所理解的道是一種宇宙的理性,是在宇宙中可以找得到的。老子僅僅憑著在自然和社會中所領受的普遍啟示,寫下了“道法自然”,“萬物起於有,有生於 無。”,認識到了道的存在不依靠其他的存在,自存永存的屬性,也看到萬物乃是來源於最初的存在,而這存在是來源於無限、無極。而聖經早在老子之前2000 年摩西問上帝你是誰的時候,上帝就已經回答他:“我是自有永有的。”(出埃及記 3:14)

但約翰福音最開始就告訴我們道不在萬有之中,道先於萬有存在,道的位置在上帝那裏,道就是上帝,道不在萬有之中。道與萬有的關係是“造”的關係,我們在自 然界中所觀察的到的一切,是道的作為,道的原則,道的影子。而道既“與上帝同在”,又“是上帝的”這種令人難以理解的表述,就暗含了基督教信仰中三位一體 上帝的奧秘。

當思想深邃的老子發出“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呼聲的時候,而我們當如何才能認識道呢?

“我們因著信,就知道諸世界是藉著上帝的話造成的,這樣,所看見的,並不是從顯然之物造出來的。”(希伯來書11:3)聖經啟示了我們認識世界唯一正確的 方法論,讓我們看到信乃是知的前提。我如果要知“道”,必須要信“道”,而信“道”,前麵已經提過了不能憑著人受造、有限、墮落的理性,而隻能透過道的自 我啟示。來自加利利的漁民約翰能寫下超越世界一切從人而來的文化的字句,不是來自於理性,而正是來自道本身的啟示。

我們看到,知識的根基乃是信仰,我們相信宇宙是有規律的,這是我們研究一切自然知識的前提。我們相信人間有公義,這就是我們製定一切法律的前提。我們相信善惡是有分別的,這是我們探討道德的前提。

今天的人們,把信仰的基礎變成了“證據”,“我看見我才信”,“我明白了我才信”,“我經曆了我才信”,“我找到證據我才信”,卻不顧我們的“看見”,“明白”,“經曆”,“證據”統統都是有限的,本著這種有限經驗而得到的“信”,可信嗎?

事實上希伯來書11章清楚的告訴我們認識的過程不是這樣的,這樣的方法論是錯的,事實上,“我信了我才能看見”,“我信了我才能明白”,“我信了我才能經 曆。”,“我信了我才能找到證據”,而且基督教所啟示的信不是盲目的信,而是有對象的信,信仰的對象決定信仰的價值,隻有信上帝的話,才可以認識無限的上 帝,隻有相信“道”的自我啟示,才能認識這永恒的“道”。

《約翰福音》是福音書中的福音書,基督論中的基督論。約翰對“道”的認識,從第一句開始就展現出世界其他文化所不可能認識到的地步,在第一章第十四節中, 上帝進一步啟示我們“‘道’成了肉身”,這肉身就是約翰所追隨的那位耶穌。這樣我們看到,與上帝同在的“道”、與人同在的“耶穌”,完美的結合,讓我們看 到耶穌基督神性與人性的統一,這樣耶穌基督就有了上帝與人之間中保的地位,我們憑著己意苦苦尋找卻不得法的“歸回母體”、“天人合一”,通過與耶穌基督的 聯合才有了可能,這不是自下而上的尋找,而是自上而下的救贖。這救贖的觀念,是希臘文化所沒有的,是印度文化所沒有的,是老子孔子所想不到的,這是上帝自 己的啟示,也是上帝親自成就的,經上記著“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 3:16)

下一周唐牧師將解釋約翰福音1:3中的句式相似,意義似乎相同的兩句話。

[b]
附:講座相關新聞鏈接[/b]

唐崇榮牧師主講:約翰福音
唐牧師說這是最後一次的專卷查經課程,當約翰福音查完之後,不再每週三來台灣,所以請大家保握難得最後的機會,這是一卷很重要的福音書,歡迎各位都能來一同查考。

時間:週三晚上7:30-9:30
地點:浸信會懷恩堂
日期:2008年
十二月 3,10, 23

12/23(星期二)聖誕佈道會(佈道會地點:國父紀念館)

上個星期唐崇榮牧師宣佈他不再講出埃及記了(他在印尼會講,之後出文字記錄),將從這星期三開始預備花五年的時間講新約中最重要的一卷書:約翰福 音。因為他五年後就73歲了,就不再來台灣了!他自己在印尼雅加達還有MEGA CHURCH要牧養,在自己的神學院教書,每年又在世界各地辦佈道會,燃燒自己的生命,可能身體的關係,有這樣的決定!

(P.S:今年六十八高齡的唐牧師不辭勞苦,每週飛4個亞洲國家,坐巴士住YMCA,隻為了傳神的道,希望大家能摒棄成見來共同參與,在我們有生之年,能花一段的時間,好好的聽領受真道,對將來的日子是獲益無窮的。)

唐崇榮國際佈道團相關網站:
台灣: www.stemi.org.tw

 

《約翰福音》-唐崇榮講道集的講道共有 135 個資源
132約翰福音16:6-11,《約翰福音》-唐崇榮講道集
132約翰福音16:6-11,《約翰福音》-唐崇榮講道集
標簽:基督教講道集 聖經講道集 唐崇榮講道集 約翰福音 查經
121約翰福音15:1-8,《約翰福音》-唐崇榮講道集
121約翰福音15:1-8,《約翰福音》-唐崇榮講道集
標簽:基督教講道集 聖經講道集 唐崇榮講道集 約翰福音 查經
人氣:5
喜歡:0
108約翰福音14:6-14,《約翰福音》-唐崇榮講道集
108約翰福音14:6-14,《約翰福音》-唐崇榮講道集
標簽:基督教講道集 聖經講道集 唐崇榮講道集 約翰福音 查經
人氣:18
喜歡:4
名 稱:《約翰福音》-唐崇榮講道集
資源數:135
訪問數:2658
《約翰福音》-唐崇榮講道集的講道共有 135 個資源
96約翰福音19:21-30,《約翰福音》-唐崇榮講道集
96約翰福音19:21-30,《約翰福音》-唐崇榮講道集
標簽:基督教講道集 聖經講道集 唐崇榮講道集 約翰福音 查經
人氣:13
喜歡:3
名 稱:《約翰福音》-唐崇榮講道集
資源數:135
訪問數:2659
《約翰福音》-唐崇榮講道集的講道共有 135 個資源
86約翰福音12:1-12,《約翰福音》-唐崇榮講道集
86約翰福音12:1-12,《約翰福音》-唐崇榮講道集
標簽:基督教講道集 聖經講道集 唐崇榮講道集 約翰福音 查經
人氣:14
喜歡:3
總計 135 條 分 14 頁顯示 當前第6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跳轉至第
總計 135 條 分 14 頁顯示 當前第5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跳轉至第
總計 135 條 分 14 頁顯示 當前第4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跳轉至第
總計 135 條 分 14 頁顯示 當前第3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跳轉至第
總計 135 條 分 14 頁顯示 當前第2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跳轉至第
總計 135 條 分 14 頁顯示 當前第1頁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跳轉至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