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Les Miserables 25th Anniversary Concert

(2013-01-10 11:41:23) 下一個


理性的崩潰,信仰的榮光

來自: 優遊卒歲
音樂劇《悲慘世界》十周年紀念音樂會的

總認為用音樂劇的形式來表現悲慘世界,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雖然我很喜歡音樂劇,也聽到許多對於此劇的推薦,但一直未能提起興趣看一看。昨日無聊,看了此劇,未承想,剛聽開頭就將我抓住了,於是就一路看下來,兩個多小時時間,一晃而過。

此劇是英國版,由麥金托什搬上倫敦舞台的,我看的這個是為紀念它上演十周年的慶典版。皇家埃爾伯特大廳的演出,氣派果然宏大,而且舞台設計很新穎。雖然極少布景,演員也少表演,隻是用唱腔來演繹情節,但仍未減此劇的張力,角色內心的衝突,情節地快速轉換,讓人看得很是過癮。音樂也很悅耳,時而深情婉轉,時而讓你熱血沸騰,情與理,痛苦與快樂,盡在其中。幾位演員唱得都很不錯,如寇姆•威爾金斯演唱的冉·阿讓,帕蒂•盧珀恩演唱的芳婷,羅傑•阿蘭姆演唱的沙威探長,都很出色。當然德納第夫婦也非常的出彩,將這種貪婪而無恥的小店主形象勾勒得活靈活現。整個劇結束時,由17個國家扮演過冉·阿讓的演員在各自國旗帶領下,依次上台演唱《你可曾聽到人民的聲音?》,更是讓人驚喜,將全劇推到高潮。這是一個可看性相當強的版本。

在劇中,冉·阿讓的角色雖然很出色,但並未打動我,也許對於聖人,你隻需要安靜地接受他的光芒照耀就行了。打動我的是由羅傑•阿蘭姆演唱的沙威探長,他出場的時候並不多,而且麵部的表情一直都很冷漠,但卻能感覺到他內心強烈的衝突。他自視為正義的象征,心中隻有上帝與法律,恪守職責,是一個充滿著理性的人物。“你知道你在天空中的地位/ 你遵守你的航道/ 以及你的目標/ 在每一個屬於你的時令/ 周而複始,始終如一”。為了他的職責,他一生都在追捕著冉·阿讓,他目標堅定,憑著他的經驗與理性的判斷,他認為他必須將冉·阿讓再次送入監獄。但在與冉·阿讓一次的接觸中,他的信念在發生動搖,他的理性也充滿了矛盾。當冉阿讓奉命殺死他,卻偷偷放了他時,他的理性與價值觀徹底地崩潰了,“現在我怎麽能夠讓這個人支配我?/ 這個被我追捕的陰險男人/ 他賜給我生命,他賜給我自由”,他眼中的罪人冉·阿讓所體現出來的聖人形象,他無法分清,也無法接受,“我將觸及天際,/ 卻墜落下來/ 當我凝視天空/ 星光變得暗淡而冷漠/ 我現在要逃離這個世界/ 逃離這個屬於尚萬強的世界/ 我已走頭無路/ 我已無法繼續...... ”他隻有選擇跳河自殺,來逃避這一切。理性在這裏變得軟弱了,人的價值觀的崩潰是最痛苦的事。當社會處於巨大變革之時,會有許多人在價值觀的劇變中難以適應,人活著意義也就不存在了。東蘇劇變後,許多人自殺也就是如此。

在戲劇的後麵,因神父的慈悲而信仰上帝的罪人冉·阿讓,以其對上帝始終不渝的堅信,以其金子般的聖人之心,最後而得救,他最後的歌聲體現了上帝的榮光。全劇最後一首歌,是那些死去了的街頭戰士的合唱,他們依舊堅持著他們的信仰,堅持著他們必勝的信念,而巴黎革命的成功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報償。

在上帝麵前,理性是蒼白的,隻有信仰閃爍著光芒。

劇情簡介

《悲慘世界》改自法國作家雨果的著名小說,在英國公演於1985年。之後,在世界各大洲都有不斷的演出,在近幾年,它的影響也波及到亞洲,《悲慘世界》有日文版(其他語種還有法語、西伯來語、匈牙利語、西班牙語、德語等),而在新加坡、香港、印度以及中國都已經或是將要有它的演出。也因為如此,它被稱為世界上最有名的音樂劇,--當然也許更多人聽說過的《悲慘世界》是雨果的小說。不過也因為原書的名氣太大,音樂劇在一開始很受評論家的排擠。有些人認為它不該把嚴肅的東西音樂化懈瀆了名著,另一些人則認為音樂加上嚴肅主題是糟蹋了音樂劇。誰想觀眾的反應卻十分積極,票房的收入相當好,就這樣劇團支持過了最艱難的初始階段。之後不久《悲慘世界》就轉到倫敦西頭(英國舞台劇中心)後來又越洋過海到美國的百老匯,自此一發而不可收。舞台劇在全世界七十多個城市公演,直到現在,十五年後的今天,仍在匈牙利,德國和日本連續公演。1996年8月5日,在倫敦聖阿伯特劇場(St. Albert Hall)舉行的十周年的晚會上,《悲慘世界》最優秀的演員聚集一堂,最後由十七位來自不同國家Valjean出場,用各自的語言演唱“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這也說明該劇在各個國家的知名程度。

《悲慘世界》與大多數音樂劇相比,它的劇情要哀傷沉重得多,也有很多嚴肅悲壯的歌,偶爾一兩個輕鬆的或是悠揚的歌馬上又會被鐵和血的聲音蓋過。我本人在看《悲慘世界》之前聽的都是韋伯的、比較重視曲調的音樂劇,所以當時在看十周年音樂的錄象帶時,反反複複在想的就是那些演員怎麽能背得下來,因為在我聽來很多歌曲就好像沒有調一樣。可是連看幾次,忽然就發現其中幾個歌也很有繞梁三日的本領。比如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那種不經雕琢的熱情、人群所特有的熱量和決心,在其他的音樂劇裏很少見。

人物

劇情

這裏用的人名是用中譯本小說裏的名字,這裏是中英對照: Cosette 珂賽特
Enjolrad 安灼拉
Eponine 愛潘妮
Fantine 芳汀
Gavroche 伽弗洛什
Lamarque 拉馬克
Marius 馬呂斯
Thenardier 德納第
Vajert 沙威
Valjean 冉阿讓

--前奏--

1815, Digne
在做苦力的犯人中間,第24601號,冉阿讓已經服刑了19年。19年前他因為給饑餓的外甥偷了一塊麵包而被叛刑,現在可以假釋出獄。在他離開監獄的時候,獄監Javert 警告他假釋並不等於服刑期滿,他的罪是不可饒恕的。冉阿讓出獄之後,同樣做了苦工假釋犯得到的報酬隻是別人的一半,因為不甘心被人如此欺負,他開始偷竊。一天在收留他的牧師家裏,冉阿讓想偷牧師的銀餐具被警察捉到。牧師對警察說那些銀器是他給冉阿讓的,並且連銀燭台也贈給冉阿讓。冉阿讓很受感動,覺得自己的存在應該有比偷竊更崇高的意義。他決定改變自己的生活。

--第一幕--

1823, Montreuil-Sur-Mer
經過8年的努力,隱姓埋名的冉阿讓不但成為工廠的廠主,也是受人尊敬的市長。他工廠的一個女工,芳汀,有一個私生女寄養在一個開旅店的人家裏。當其他的女工們發現這件事之後,她們要求工廠解雇芳汀。工頭曾經調戲過芳汀,被她拒絕後懷恨在心,於是立刻解雇了她。為了養活女兒,芳汀賣掉了她的項鏈、頭發和牙齒,最後淪為妓女。在一次糾紛中,冉阿讓救了芳汀又把她送到醫院,兩人從此相識。不久,一次貨車失控衝到街上,壓住了人,冉阿讓冒著生命危險衝上去頂起車廂救人,被警察局局長,當年的獄監沙威認出。沙威故意告訴冉阿讓,他最近找到了當年的一個假釋逃犯24601,馬上就能把他繩之以法。冉阿讓經過思想掙紮,決定不能讓一個無辜的人替他帶罪。於是他站出來,當眾承認他就是當年的假釋犯24601號冉阿讓。但是芳汀的生命威在旦息,臨終前,冉阿讓向她保證他會照顧她的女兒。為此,冉阿讓再次逃跑了。

1823, Montfermeil
芳汀的女兒珂賽特被寄養在飯店老板德納第的家裏。老板家自己也有個女兒,愛潘妮,但是他們要珂賽特做所有的粗活。這時冉阿讓出現,從德納第夫婦手裏蕒下了珂賽特。

1832, 巴黎

9年之後,因同情窮人而受民眾支持的拉馬克將軍失勢,巴黎城裏動蕩不安。德納第一家也搬到了巴黎,他帶領的一群乞丐和混混看中了冉阿讓的豪宅,決定打截他家。年輕學生馬呂斯在巴黎讀書,是德納第一家的鄰居。他偶然遇到珂賽特,兩人深深為對方吸引。愛潘妮認出珂賽特就是當年寄養在她家的女孩,馬呂斯請求她帶他去找珂賽特。愛潘妮很不情願,因為她自己也很喜 歡馬呂斯,但她更不願見他難過,她最後還是費勁力氣找到了珂賽特的地址,把馬呂斯帶到了冉阿讓的花園。馬呂斯和珂賽特談話的時候,愛潘妮看出父親和其他人的意圖,她尖聲大叫把他們嚇走。警察聞聲趕來的時候,冉阿讓發現警長正是陰魂不散的沙威。沙威從9年前就一直追蹤冉阿讓,但是他並沒有認出這家的主人就是他的逃犯。但冉阿讓以為剛才小偷的喧鬧是沙威找到了自己,他告訴女兒,明天一早他們就要離開巴黎,如果需要,有可能會遠渡重洋到新大陸去。珂賽特想到剛剛遇到 馬呂斯 就要離開,覺得很傷心。

拉馬克將軍逝世的消息傳到學生們聚會的咖啡館,憤怒的學生們由安灼拉帶領決定起義,他們走上大街,爭取平民的支持。馬呂斯回到學生中間,其他的學生要求他參加革命。本來很支持安灼拉的馬呂斯,因為無法舍棄珂賽特而猶豫,但最後他還是選擇和學生們在一起。同時,沙威打扮成學生混入其中,希望打探到可用的消息。

在最後的歌“再多一天”(One Day More)裏,所有的人都加入了演唱。“明天”對劇中的所有人來說,都是決定性的一天:學生們就要為了自己的信念走上沙場,沙威也要憾衛政府而參加戰鬥;珂賽特和馬呂斯,這一對今天剛剛相遇的情侶在明天就要分離;另一天對愛潘妮來說,是再一個活在單戀的絕望與幻想中的日子;冉阿讓為明天的再一次奔逃無限感慨;而在巴黎城的底層,旅店老板德納第一類的人物,覺得明天的大混亂無疑會讓他們渾水摸魚,得到些好處。

--第二幕--

1832, 巴黎
學生們在城中搭了木架,以此作為堡壘來發動對軍隊和警察的進攻。愛潘妮冒著危險女扮男裝來到木架。但是馬呂斯 並不知道她的心意,隻是為她的安全擔心,他央求愛潘妮替他送一封決別信給珂賽特。愛潘妮勉為其難,但是還是去了冉阿讓家裏。她沒有找到珂賽特,便把信交給冉阿讓要他轉交。冉阿讓讀信很受感動,而且決定自己也加入學生的隊伍。愛潘妮送信之後,不顧馬呂斯的叮囑又回到木架。不幸她在路上受了重傷,到達木架的時候之後死在馬呂斯懷裏。學生們為失去的第一個同伴而傷心。

學生的幫手,小乞兒伽弗洛什(小說裏說明了他其實是愛潘妮的弟弟)在人群裏發現了喬裝改拌的警長沙威,識破了他奸細身份。冉阿讓得到處死沙威的任務,但是他並沒有殺他,因為他認為沙威也是為了自己的信念而做這些事,並不是他的錯。沙威並不因此而感激他,他警告冉阿讓如果他有機會,他還是要逮捕冉阿讓。

夜色已深,學生們疲勞了一天,都睡在木架下麵。冉阿讓祈禱上帝保護年輕的馬呂斯。第二天,為了到木架另一麵尋找未打的彈藥,伽弗洛什被軍隊打死。到晚上時木架上血流成河,安灼拉和其他的人都死了。馬呂斯是唯一還活著的人,但是他受了重傷。冉阿讓將他救起,從下水道逃跑。在下水道裏冉阿讓累倒,德納第從馬呂斯身上偷走了戒指和表。冉阿讓醒來繼續趕路的時候,沙威也找到下水道。冉阿讓告訴他他就可以跟沙威走,但是希望允許他送受傷的少年回家。沙威同意了。之後沙威在塞納河邊徘徊,忽然覺得冉阿讓幾次行為,都越來越證明他並不是一個壞人,可是如果他承認冉阿讓是好人,那麽他堅信許多年的法律就不再公正,這是他所不能承受的。在矛盾中,沙威投河自盡。

馬呂斯被送到醫院,在珂賽特的照顧下漸漸康複,可是他並不知道救他的人是誰。當再次回到學生們聚會的咖啡館時,馬呂斯由空蕩蕩的桌椅想到當年滿坐的人群,內疚與悲傷,永遠不能消減。冉阿讓向馬呂斯解釋了自己不光彩的過去和屢次越獄逃跑。他不希望女兒知道他的過去,因此他要求在珂賽特和馬呂斯結婚之後,自己躲到沒人知道的地方去。在婚禮上,德納第湊到馬呂斯身邊,給他看在下水道裏偷來的戒指和表,以此敲榨。馬呂斯由此明白救他的人原來就是冉阿讓。他和珂賽特立刻趕到冉阿讓住的地方,可是冉阿讓已經快要死了。在冉阿讓身旁,珂賽特第一次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冉阿讓向女兒坦白了自己的過去,他看到芳汀、愛潘妮和其他許許多多在木架下死去的學生,覺得再也沒有什麽牽掛,可以和他們一起去了。

At the end of the day you're another day older
And that's all you can say for the life of the poor
It's a struggle. It's a war
And there's nothing that anyone's giving
One more day standing about
What is it for?
One day less to be living!

曲目

《悲慘世界》歌劇原本很長,據說有最初有四小時之多,後來經過一再刪減,終於縮到兩個半小時左右,加上中間休息大約三個小時。因此在各種不同版本裏,歌曲的數量和長度都不太一樣。1999 年出版的3張CD的完全版(Les Miserables - The Complete Symphonic Recording),包括所有歌曲。其他的原劇演員錄音都隻有一張或是兩張CD長。

第一幕
Prologue - Work Song
Valjean Arrested, Valjean Forgiven
What Have I Done? (Valjean's Soliloquy)
At The End of the Day
I Dreamed a Dream
Lovely Ladies
Fantine's Arrest
The Runaway Cart
Who Am I? (The Trial)
Come To Me (Fantine's Death)
The Confrontation
Castle on a Cloud
Master of the House
The Bargain
The TheardierWaltz of Treachery
Look Down
The Robbery
Javert's Intervention (Another Brawl)
Stars
Eponine's Errand
The ABC Cafe - Red and Black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Rue Plumet - In My Life
A Heart Full of Love
The Attack on Rue Plumet
One Day More!
第二幕

At the Barricade (Upon these Stones)
On My Own
Building the Barricade
Javert's Arrival
Little People
A Little Fall of Rain (Eponine's Death)
Night of Anguish
First Attack
Drink With Me
Bring Him Home
Dawn of Anguish
The Second Attack
Death of Gavroche
The Final Battle
Dog Eats Dog
The Sewers
Javert's Suicide
Turning
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
Every Day (Marius and Cosette)
Valjean's Confession
The Wedding Chorale
Beggars at the Feast
Epilogue
Finale

製作

歌曲
英語歌詞
法語歌詞
設計
導演
製作 Claude-Michel Schonberg
Herbert Kretzmer
Alain Boublil
John Napier
John Caird, Trevor Nunn
Cameron Mackintosh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