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力寶主席李文正談發家史:沒背景但可站在巨人肩膀

(2011-11-18 05:56:13) 下一個

  有“印尼錢王”之稱、財富過百億元的力寶集團(Lippo)創辦人兼主席李文正還是一名鄉村小子時,曾異想天開告訴父親說要到雅加達開銀行而受到阻止。如今他已是一位華裔商界巨頭,在全球版圖上建立了多元化業務。

  印度尼西亞富商李文正向來眼光獨到,在觀察趨勢時準得猶如有預知未來的水晶球,但他當初居然一度“看扁”新加坡。

  圖:印尼富商李文正當初一度“看扁”新加坡,現在卻對本地經濟展望充滿信心,認為這裏有的是個全球化的市場。(謝智揚攝)

 

力寶主席李文正談發家史:沒背景但可站在巨人肩膀

 

李敏雯 (2011-10-23)

  有“印尼錢王”之稱、財富過百億元的力寶集團(Lippo)創辦人兼主席李文正還是一名鄉村小子時,曾異想天開告訴父親說要到雅加達開銀行而受到阻止。如今他已是一位華裔商界巨頭,在全球版圖上建立了多元化業務。他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說起白手起家的故事時,還記得回答父親的那一番話:“種在盆裏的樹長不大,讓我種在露天去,我才能夠長大。”

  印度尼西亞富商李文正向來眼光獨到,在觀察趨勢時準得猶如有預知未來的水晶球,但他當初居然一度“看扁”新加坡。

  有“印尼錢王”之稱、財富過百億元的力寶集團(Lippo)創辦人兼主席李文正日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坦言,他在把力寶的業務轉向全球發展之際,曾經覺得新加坡的業務受市場小的局限,不會成功,因此當時棄新赴港發展。

  曾經“看扁”新加坡

  隨後該集團繼續擴展業務版圖,還到美國、中國、馬來西亞等,唯獨沒有新加坡的份。

  “在當時,我是認為新加坡是小地方,發展的空間不大,還不夠成熟。相比之下香港空間比較大,所以我就先去了香港。”

  這位華裔商界巨頭這次受訪時坦言當初看走眼,現在覺得新加坡市場的機會要比香港更理想。他說:“現在新加坡的機會要比香港大,主要原因是新加坡政治穩定的因素,以及新加坡廣納人才,在人力資源方麵比其他地區更勝一籌。”

  李文正也認為,新加坡已經不是一個本土化的市場,這裏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需求和機會。

  看好這股趨勢,力寶集團近年來開始在我國的房地產及零售業領域大展拳腳,並有意在中央商業區打造高檔購物商場,創下先例。

  李文正說:“新加坡政府眼光看得比較遠,我對新加坡投下信心的一票。”

  高齡81歲的李文正,日前在他捐助建造的新加坡國立大學管理學院李文正大樓(Mochtar Riady Building)紀念啟用一周年應邀演講,並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雖然訪問僅40分鍾,但李文正處處展現出一副儒商形象,言談中洋溢著濃濃書卷味,或許與他早年在南京中央大學修讀哲學有關。

  詢及他白手起家的過程,李文正以一貫的幽默,將發家史娓娓道來。他說,父親是個知足的人,在印尼東爪哇的瑪琅鎮(Malang)搞小生意,他反而異想天開,要到雅加達去開銀行,結果被父親阻止。

  李文正說:“我要搬到雅加達去,父親卻說‘你這個小子,你知不知道雅加達是個大都市,你人地生疏,怎麽生存?’”

  年少氣盛的李文正當時回答他:“種在盆裏的樹長不大,讓我種在露天去,我才能夠長大。”

  父親又加以勸阻說:“銀行是有錢人搞的業務,你哪有錢?”

  李文正從容地答:“在我看來,銀行業不是一種買賣貨幣的事業,而是買賣信用。我沒有背景,但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從2000美元到數十億美元

  最後他說服父親到雅加達發展,從1963年至1971年,他以2000美元起家,先後將岌岌可危的印尼宇宙銀行和繁榮銀行救活,最後組合成泛印度尼西亞銀行。李文正擁有30%股份,並擔任執行總裁。經過四年的努力,這家銀行發展成印尼最大的民營銀行,資金達376億印尼盾。

  李文正就像魔術師一樣,將一家家瀕臨倒閉的銀行理順、搞活,並滾動式發展,並得到印尼首富林紹良的垂青,受邀出任中亞銀行(Bank of Central Asia)董事及總經理,並在短短三年內,將原本遠不及泛印度尼西亞銀行的中亞銀行打造成印尼最大私營銀行。李文正由此而被銀行界譽為“印尼銀行業奇才”。

  受四本書啟發 建立多元業務王國

  現在新加坡的機會要比香港大,主要原因是新加坡政治穩定的因素,以及新加坡廣納人才,在人力資源方麵比其他地區更勝一籌。——李文正

  李文正做生意好以靜觀動,不喜歡把寶押在沒把握的風險上。

  他的成功來自他精準的判斷,而這種判斷力又來自他奇特的眼力。李文正透露自己的法寶:“書中自有黃金屋”。

  原來他之所以能突破傳統框框,把家族企業搞得有聲有色,還在全球版圖上建立起自己的多元化業務王國,靈感來自四本談全球化的書籍:上世紀90年代暢銷書《未來的衝擊》(Future Shock)、《第三波》(The Third Wave)、《創造趨勢》(Make A Trend)以及《後資本主義社會》(Post-Capitalist Society)。

  中央亞細亞銀行的成功,樹立了李文正躋身國際金融市場的信念。

  正當他在醞釀自己的海外擴張計劃時,這四本書給了他很大啟發。他開始考慮如何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中,調整自己的業務去適應新環境的挑戰。

  “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請了86個美國人到我公司來重組我們公司的架構,重組財務結構,然後IPO(首次公開售股),這是人力資源和資本的全球化。”

  這種作風在上世紀70年代,對傳統華人的家族企業而言,簡直是個“瘋狂的決定”,完全不可能得到認同。但在今天當人們回過頭來看,這卻是個如此具前瞻性、令人信服的抉擇。

  詢及這段往事時,李文正坦誠地說,他看到的是一股不可阻擋的全球化趨勢。倘若把業務鎖在家中,規模就隻局限於印尼國內。IPO讓資本全球化,外國人也能入股,為今天立足於世界各地的力寶集團打下基礎。

  李文正說,如果當時仍持傳統思想,比如把業務全都交由親戚去搞而非使用最優秀的人才,那就等於與全球化背道而馳。

  他說:“不是我本事,是他們(專才)本事,但我懂得用他們。假如我不懂假裝懂,不去請高手而是自己去做,那肯定要失敗。”

  他透露,隻要是他關注的業務,即使與老本行完全沾不上邊,但一般上都是成功的。事實上秘訣隻有一個,就是他懂得用人。

  他舉自己在印尼搞霸級市場的業務為例,自認完全不懂得零售的概念,就先下手為強,把家樂福的整個團隊全都挖角過檔,結果業務很快就上了軌道,力寶現在是印尼霸級市場中占有主要地位的業者之一。

  讓下一代建立自己團隊

  “富不過三代”是很多亞洲家族企業無法破除的魔咒,李文正對此卻不以為然,因為他相信自己已經成功移交業務給第二代,也對第三代能力挑起重擔充滿信心。

  李文正受訪時說:“永遠把權力抓在手上是不負責任的,把權力交給下一代是一種責任。培養下一代,讓下一代建立自己的團隊,並證明它是個有效的團隊。”

  李文正打趣說,看到兩個兒子都有自己的團隊非常欣慰,雖然“現在公司裏的人都聽James(大兒子李白)和Stephen(小兒子李棕)的話,而不聽我的話。這說明他們都有各自的團隊。”

  事實上,李文正早已考慮到接班人選的問題,甚至早在大兒子才27歲,就委任他到美國阿肯薩斯州當銀行行長,在當時令美國人也傻了眼。

  80年代後期,李文正與林紹良再度合作,創立了力寶集團公司,主要拓展海外業務。該集團由李文正任總裁,除李文正和林紹良是大股東外,印尼總統蘇哈多的長子和長女也各擁有股權。

  李文正向來堅信“政商分離”,他受訪時透露,這也就是當初為何與合作夥伴林紹良分道揚鑣的原因。

  有一件事一直令李文正牽腸掛肚,那就是祖國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祖籍福建的李文正對莆田更傾注著特別的感情,因此在1970年代事業有一定成就後,便馬上回鄉興建了莆田大學,以發展教育回饋社會,因為他相信教育是脫貧的唯一途徑。

  他受訪時也對莆田名人如數家珍:“新加坡首富黃廷芳是莆田人,中國前一任的教育部長陳至立是莆田人,清華大學的書記、兩個副校長、北大兩個副校長、中國的航天部副部長和神舟四號總工程師都是莆田人。”

  李文正也先後以力寶集團的名義,捐獻達千萬元給本地教育學府如新加坡國立大學管理學院和新加坡管理大學,協助這些學校興建校舍、講堂及設立獎學金等。

  被問及這輩子最滿足的事,李文正欣慰地說:“我在49年的銀行業務中,開辦了幾千家工廠、雇用幾十萬的工人,他們因此而安居樂業,這是我最滿足的事。”

《聯合早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