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畫作為雅居添個性

(2011-08-22 02:53:16) 下一個

報道/王一鳴 攝影/龍國雄(2011-08-20)


陳建坡的《魚圖》是甚具後現代風格的中國畫。

  電影《蒙娜麗莎的微笑》(Mona Lisa Smile)裏,一群藝術係的女生討論起當代藝術的存現價值,其中一人炫耀說家裏收藏著一幅梵高(Vincent van Gogh)真跡,立即引來其他人側目。茱莉亞·羅拔絲(Julia Roberts)所飾演的講師則拿出50年代流行的大眾藝術玩具Paint By Numbers,說:“現在要成為梵高很容易,隻要按照說明書上的步驟,幾分鍾內就踏上了成為藝術家的道路,我們此刻竟不斷用這樣的方式複製他的作品。”

  雖是趣話一則,但也正是從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名家複製畫開始在美國進入了家居裝飾,這正好對比華人社會裏慣於在家中懸掛名人字畫的傳統。當然,無論是名家大作、還是小眾趣味,都能顯示出家居布置者本人的性情和品位。

  走進建築師郭應良(54歲)位於李斯路(Leith Road)的半獨立式洋房,占地2600平方英尺、高達3層半的居住空間裏,視覺範圍內總共懸掛了10多幅大小各異的畫作,“抬眼即畫”令整間屋子彌漫著一股藝術氣息。

郭應良(左)與陳建坡積極把畫作融入家居裝飾,左右兩麵牆掛的是他們的作品。

  客廳牆壁正中流出了一汪碧水,星羅棋布的泛舟裏升騰起點點江火,掩映在簾籠似的枝椏間,赤火金光、明暗相照,別有一種深邃幽遠的美感。記者向郭應良詢問這幅油畫的作者,郭應良不好意思地說:“是我本人的拙作,不值一提啦”。原來,專職建築設計的郭應良,閑暇之餘頗好弄彩,寥落幾筆間其實是業餘練畫幾十年的功底,怪不得畫工別有韻致。郭應良的工作需要為發展商設計樣品屋,而發展商有限的預算下常常少有盈餘來添購作為裝飾品的畫作,郭應良笑說:“所以我就自己上陣,塗塗抹抹幾幅來充數;不過,我必須說,我對繪畫是一直都有濃厚興趣和鑽研之心的。”

  謙稱私作是“魚目混珠”,郭應良解釋說:“我師承自陳建坡,陳老師的畫才是我房間中的點睛之作”。郭應良不但向本地知名書畫家陳建坡學畫,更出於對陳建坡精湛畫技的欣賞,向他定購了四幅不同時期、不同主題的作品用於壁畫裝飾,他認為這些畫作為自己的家居大為增色。“陳老師以水墨畫起家,但他的畫跟一般的中國畫又不同,是有突破性的中國畫,他的深厚功底使得中國畫既藏古樸底蘊、又顯新派走筆,相當有現代感,因此符合我對現代華人居家的想法。而且,我也常常用陳老師的畫去為其他私人住戶設計,每每都能被這些畫激起創作靈感。”

建築師郭應良與畫家陳建坡告訴你藝術品該如何深入大眾的家居生活。名家大作或小眾趣味,如何顯示屋主的性情和品位。

  靜止於牆麵 躍動於家居

  眼見個人置業日趨繁榮,也親自蓋了許多住宅,但郭應良覺得“有外無內”的房子在本地還真不少:“室內裝飾是家居設計中很重要的一環,但以我多年為發展商和個人客戶的設計經驗來看,我總覺得時下的室內裝飾實在沒有什麽新意,藝術元素的缺失是很明顯的,願意從文化層麵來拉高自己住宅品質和生活情趣的人還沒有那麽多,我覺得這個不大合邏輯,因為幾百萬甚至幾千萬購得的房子,裝修看似豪華,卻沒有文藝內涵,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郭應良接著說:“過去,人們以為藝術作品很貴、負擔不起,現在從經濟層麵看,這顯然已經不是問題,1000塊左右,就可以買得到一些既有裝飾功能、又有審美新秀藝術家的畫作。隻是說在意識方麵,人們還沒有一種真正去親近藝術和接觸文化的思維。所以,我每次在設計住宅時,都嚐試推廣一種‘融藝’心態——融藝術於家居裝飾。我發現也有人處於投資或增值目的,樂得收藏藝術品,但不舍得擺放,偶爾才拿出來看一下;我個人就比較推崇藝術跟生活的相融,就是那種隨處得見的感覺,將自己包圍在一種藝術的氛圍裏——畢竟,藝術最大的作用,就是純粹的欣賞和享受。”

  從掛複製畫開始

  陳建坡相當認同郭應良的觀點,畫家讓畫走入居家,比起藏在博物館和畫廊中,更能拉近藝術與人之間的距離。“我認為這是很好的一個前景,但藝術品深入大眾的家居生活中的確需要一個過程。”

陳建坡的《荷花》,展現中國傳統彩墨畫的全新魅力。

  回顧裝飾畫在本地家庭中的演進史,陳建坡覺得相當有趣,這從一個側麵反映了人文的漸變和時代的進步:“從掛家庭合照凝聚家族情感,到出於偶像崇拜的心理掛明星的照片,再後來因為個性表達而掛一些招貼畫(poster),慢慢又從市場買到從中國來的一些商品畫用於張貼,這些畫很便宜,一般人都可以接受。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美學涵養的累積,將會有更多的藝術作品進入尋常百姓家,這是一個必然。雖然也有人單純追求風雅,掛了一些與家居品味極不相合的梵高、莫奈的複製畫,但有接觸總是好的,不能說他們‘附庸’。我相信從掛複製畫到掛原作之間的鴻溝,終會因精神層次的晉升而得到跨越。”

  但陳建坡不認同畫作會因為成為家居裝飾的消費品,向商業化過度靠攏,從而喪失純本的藝術尊嚴,他說:“我在一些歐式格調的家居中也看到非常古典的中國畫,不但不覺唐突,反而能憑‘極西極中’的對立和差異,烘托出一種現代家居感。我覺得這解開了一個迷思、打破了一個藩籬,藝術畢竟不能夠被束之高閣,因為藝術總是需要一個新環境、或者一個新語境的衝擊,才能更顯現美感和價值。現代家居恰巧能給藝術提供這樣一個自由展示和自我解放的途徑,藝術因此多了設計感,這不是很好嗎?”

陳建坡的《雄雞》,體現書畫同源的況味。

  各種畫風適得其所

  環視郭應良家中所選取的陳建坡畫作,的確看得出陳建坡畫風從傳統到新派的轉變,其中懸掛在一樓樓梯右牆上的一幅《荷花》,就讓人驚歎於國畫的全新魅力。潑墨於西洋的卡紙上製造出大片迷迷蒙蒙的暈染效果,是為荷葉;而純白荷花無論是從立意、還是技法都遵循中國畫的風格。西洋荷葉,中式荷花,這不得不讓人對陳建坡的泠然新思頓生敬意。

  門廳的一幅《雄雞》則運用書法的線條卻又脫離書法的範疇,揮毫淩厲不羈,筆鋒亂中有致,以書法構成圖畫,可堪玩味。

  每一幅畫都靜止於牆麵上,卻又躍動在意境中,令整個家居“活”了起來!

  陳建坡感動於郭應良對藝術的熱愛和崇尚,他記得30多年前在自己任教的南洋美專裏,對彼時正學畫的郭應良“訓過話”,但前些日子,郭應良不僅自己再次回到陳建坡那裏學畫,更帶來了兒子,一家兩代,都同樣癡迷於繪畫藝術。

床頭掛的是郭應良的畫,自畫自樂,這也是他的生活趣味。

  移步於每個房間中,郭應良一一介紹著:這幅是陳建坡老師畫的,這幅是梁其棟老師畫的,這幅是自己畫的,這幅是無名氏畫的,這幅是兒子畫的——原來,郭應良的兒子也才華洋溢,油畫被老爸驕傲地掛在客廳裏,父子的畫相對而視。“或許五六年之內,我們父子可以辦個聯展呢,”郭應良笑著說。

  這個家,讓不由得想起一首詩:“一室無喧事事幽,還如貞白在高樓。天台畫得千回看,湖目芳來百度遊……”

  ●本地知名建築師及畫家今明兩天將在“My Home國際家居盛典2011”為公眾提供谘詢服務。時間是中午12時至晚上10時,地點是新加坡博覽中心(6號展廳,入場免費)。

《聯合早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