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還其廬山真麵目 論“恒變的佛教”

(2011-04-28 07:47:22) 下一個
陳銘慧

編者按:你若在華人中隨便找人問,許多人都會自稱是“佛教徒”。然而你會發現,每個人對佛教的認識都不同,所下的定義也不一樣。這是因為佛教從創始到今天一直都在變。

作者曾在日本東京大學印度哲學係攻讀佛學博士。如今,澈悟反省,揭示佛教之實質所在。

在印度:小乘與大乘佛教的創立

佛教始祖釋迦牟尼,原是貴為王子,生長在婆羅門教盛行的印度。當時社會分四個“種姓”(奴隸、平民、貴族、祭司),極不平等。釋迦目睹社會人們遭受生老病死的種種苦難,於是出家苦修,在菩提樹下悟道。他提出的第一個主張是“反種姓”,也就是後來的“眾生平等”。

由此看來,釋迦原是一個心懷悲憫的哲學家,他把人生看得很透徹,發現一切痛苦的緣起在“因果”二字,有因就有果,而因果之間必須有“緣”才能存在。因此,解決人生問題的方法就是把“緣”去掉。

小乘佛教的修行就是“悟道”。悟覺世事皆空,不要有任何欲望。因為有欲望就有爭執,沒有欲望就沒有爭執;沒有爭執就沒有痛苦。到最後,連自我都不存在時,人生就可以永遠安靜、安息,便進入“涅盤”的境界]“寂滅”的意思),就可以超脫輪回,永遠與世無關。這種悟道的人叫做“佛”。釋迦悟道成佛,他的弟子也學他的樣,離開世界、離開妻子、離開兒女,到山上去修行、悟道。

由小乘到大乘─佛的“神格化”與修道者的“入世化”

到西元之後,佛教已流傳了五百多年,當時印度百家爭鳴,佛教卻日趨衰微。原因有二:一是佛教的原始經文是釋迦死後用口傳的,屬印度南方的一種方言(巴利尼文),流傳不廣。由於文字的隔閡,使得佛教一直難以傳開;二是學佛的都出家修行、離開世間,更難以傳開。

於是,有龍樹、世親等開始興旺大乘佛教,發展新的教義,並積極入世傳教。當時撰寫的多本大藏經典─包括常見的華嚴經、法華經等,都是中國佛教的主要經典。這是佛教的第一次轉變,由出世悟道的小乘變為入世渡人(救人脫離苦難之意)的大乘,因為出世悟道違反人性,太辛苦,又不能吸引人。因此,出家人開始可以入世,讓人供養,建廟讓善男信女來朝奉。於是,“佛”開始被“神格化”,塑造成佛像膜拜,背離了悟道成佛的教義。

佛教的墮落

小乘佛教向南傳到錫蘭、泰國等地,在一般民間中,佛成了福利神,是求福求利的對象,與修行悟道無關。

向北傳到西藏,佛教更趨墮落,與邪靈交通,極不潔淨。密宗開始出現,通過邪靈的幫助,往往有令人羨慕的超自然能力,可以消災、治病。而得能力的由來,常是經過一些儀式,其中有將自己的妻子獻給法師交相以傳承能力的;也有由法師灌頂(猶如行“按手禮”)以傳承能力的,完全背離了佛教的原始教義。

在中國:紛歧與功利化

中國是儒家的社會,注重孝道。佛教主張出家出世,不重孝道,難以傳開。佛教便被中國傳統同化,發展成合乎儒家、道家背景的佛教。

中國人大量翻譯佛經,六大宗派發展得最完整,一宗尊一經,見解往往歧異,彼此互不相通。從前最對立的禪宗與淨土宗,今日卻成為“禪淨雙修”的熱潮。並且出現偽經,如“佛說父母恩重難以回報經”,完全是偽造的,用來討好中國人。

佛教發展到最後,逐漸功利化,與道教合一,為人做功德、算命。諸如:放生、念咒、做法事,一次有一次的功德,次數越多功德越大,福報也越大。可以治病、消災、改變命運等。

在日本:庸俗化

東傳到日本,佛教極度庸俗,出家人不但可以娶妻生子,而且還可以抽煙、喝酒、打麻將。每個去世的人都在牌位上寫“佛”字,因為死了就達到“空”及“寂靜”而成了“佛”。他們認為佛法就是“空”,既是“空” 又何必苦修呢?

佛教生根於印度,成幹於西藏,分枝於中國,到日本則開花結果,集佛教之大成。從出世又回到入世!日本的佛教信徒既可享受入世之樂,又可免出世之苦,人人成佛,皆大歡喜!

在美國:模仿基督教

佛教傳到美國又變了,他們認為“眾生平等”,故人人心中有佛,就像基督教一樣人人心中有神。不再為佛下定義,不提棄絕一切緣的苦。人人都可往西方淨土,悟道成佛,既舒服又快樂。

其實,這種西方淨土的思想是遲至四、五世紀時受到基督教影響才興起的。仔細考查比較就可以發現,所描繪的“西方淨土”和聖經啟示錄的新耶路撒冷非常相似。

淨土宗說,西方有一塊淨土,有一個阿彌陀佛。若有人修行的智慧、能力都不足,可以靠一心念阿彌陀佛,死後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坐在蓮花上聽佛講經,直到成佛。其實,阿彌陀佛也是佛教學者在他們曆史中找了一位王子來當佛,用以普渡(救拔)眾生的,就如我們的關公被請出來幫助做生意賺錢一樣。

這種“他力成佛”的思想,完全與原始佛教的“自作自受”、“自業自得”相違。佛教原是以“因果論”為立足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就是要勸人為善。為惡的絕對逃脫不掉,隻有以善行來抵償。結果,人還是自己找了捷徑想要“他力成佛”,並且用買功德來補償罪孽。

此外,又如中國人的地藏王菩薩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因此,他整天拯救地獄裏的眾生,這也違反“因果論”和“緣起”的定義。其實,這也點出了人需要“救恩”,人靠自己永遠成就不了“救恩”。眾生所盼望等待的就是那真正有拯救能力的救世主

為迎合基督教背景的西方國家,今天在美國的佛教也談“救恩”、主日也“崇拜”、平時也“查經”、也有“詩班”、也做“慈善事業”,處處模仿基督教。教義也一變再變,並且分門別類,變得更迎合人的需要,這就是佛教“變”的傳統。人需要聚、需要情感的舒解、需要活得像人。

然而,中國人創“佛”字,乃因覺得“佛”乃“弗人”也,故以“佛”字來代表原字義的“悟道者”。修佛就是叫人不做人,可是人卻是喜歡做人。

在西方:轉入新紀元運動

今日的新紀元運動,乃是從東方輪回思想而來,但絕不提人會輪回變狗,他們怎麽“輪”都是人。看《前世今生》一書就知道,人隻願做人,真正的佛教徒看了是不同意的。因為佛教說要修“十善”才能在下輩子做人,“十善”和聖經中的“十誡”相似。這樣,隻有高僧大德才能一直連下去做人,一般人都是很難再成為人的!

然而,在美國、歐洲盛行的新紀元運動,乃是將佛教的“佛性”理解為“神性”,要將人裏麵神的形象找出來,升華自己成為“神”。由人人可以成“佛”變為人人可以成“神”。他們所羨慕的不再是“灰身滅智”的“捏盤寂靜”,而是“佛法無邊”的“超人”,其實是更想當“全能的神”!

結語

佛教一變再變,是因為本身的教義違反人性,出家出世、絕棄人生一切的緣、使人活得不像人,痛苦而無功效。反之,上帝賜人愛與生命,使人活得像人,有平安、有喜樂。當上帝與人合一時,上帝的生命從人裏麵活出來,與佛教從外麵修養進去完全不同。

以佛教目前最受矚目的社會慈善事業來說,在全世界有多少慈善、教育、醫療事業皆是由基督教所設立、支持、營運的,而一般人卻習以為常,視為理所當然。佛教在台灣、美國所做的,若以普世性的角度來看,與基督教相比,隻是九牛一毛。宣教士在中國建學校、建醫院,改善中國的教育,提倡人權、人性的尊嚴,解除中國婦女的“纏腳”,功不可滅,卻很少被提及,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佛教的經典是人的心得,可以隨人而異、無限加增;為了吸引人,處處迎合人的邏輯、需要。一百多部大藏經,內容龐雜、立論歧異、眾說紛紜。

反之,聖經是上帝的話語,是“安定在天,直到永遠”的真理,人不能置一詞,也不敢改一字。麵對主宰宇宙的真神,人人自然都順服,尋到了救贖主,人人自然得解脫。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籍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不改變的!我們除了讚美,還是讚美!願一切榮耀都歸給他!


作者其他文章:

冥冥之中有神靈?

輪回與祭祖的再思

真理自明:基督徒有命可算嗎?

從流淚穀到喜樂泉(生命追尋篇)

 從流淚穀到喜樂泉(醫治重建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