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葉散人

以前寫過日記,給自己看。如今弄個博客,給自己也給大家看。世界真奇妙!
個人資料
正文

蘋果公司比你的老婆更了解你!

(2016-04-25 21:16:38) 下一個

 前幾天看了個視頻,在2016年央視“3.15”晚會上曝光了一個存在於POS機上的漏洞,不法分子不需要銀行卡密碼也可以輕易刷走用戶卡上的資金。而近日《法製晚報》記者通過實驗發現,一些具有“閃付”功能的銀行卡也存在類似漏洞,使用特製的讀卡器隔著厚厚的錢包和衣服就能把閃付卡的數據讀取,雖然不能盜取現金,卻威脅到客戶的個人信息。

 “閃付”功能在北美叫“Tap And Pay”,加拿大正式名稱叫“Interac Flash”,意思都一樣,就是拿銀行現金卡或信用卡在付款機上輕輕一貼,在近距離內,卡內信息以無線信號方式播發傳送,被讀卡機接收,瞬間完成付款交易。

 筆者一方麵使用這個方便的科技成果,一方麵心下時常忐忑:誰知道在哪一天在哪一地我錢包中的信用卡信息就被高科技賊在一旁給偷了去,到時候頭痛、麻煩一定大大地。

 筆者由此聯想到電子時代個人信息的價值和保護的問題。

 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如果你在網上搜索某樣商品或服務,很快,你的網頁廣告——如果你沒有屏蔽掉網頁廣告的話——就開始定向推投給你“個人化”的廣告了——把你感興趣的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和附近售賣該產品和提供該項服務的本地商家廣告直接送到你瀏覽的網頁。有時細細一想,覺得挺嚇人的:自己在網上的活動其實都被人家不聲不響地記錄在案了。至於人家是誰,怎麽用那些信息,用哪些信息,是為了你好還是準備日後的“黑材料”整你,就是人家的事兒了。國內這兩年開始流行玩“大數據——MEGA-DATA”的概念,據說國家和有關企業要在貴州貴陽投入巨資建立國家大數據中心——估計全國人民每個人的吃喝拉撒消費數據日後都得弄到貴陽的國家大數據中心裏,供商家們挖掘、開采、使用、賺錢。

 記得在網上看到過一句話:“蘋果公司比你的老婆更了解你!”如今隨著iPhone 的Apple Pay支付功能興起和普及,這句“蘋果公司比你的老婆更了解你!”其實一點沒有誇張。做過這方麵數據分析的朋友都知道,通過分析一個人的消費記錄,可以勾畫出這個人的收入水平、消費習慣、愛好和社會階層等等,使數據和結論更有價值——試想一下某人的消費記錄顯示一年幾次訂購飛機票去墨西哥旅遊、或一年幾次去拉斯維加斯,或某人的消費記錄上是每周數次在住處附近的Liquor Store(煙酒鋪子)的買酒記錄。

 試想一下:你隨身帶著iPhone,早上上班離家直到晚上下班回家,白天這段時間你上班去了哪裏,買了什麽東西,你老婆估計是一概不知。然而,蘋果公司卻知道。iPhone的GPS(衛星定位)係統知道你任意時刻的準確位置。GPS記錄到:你上班出門後,沒有直接去公司,卻去了一百公裏外的一個賓館,賓館裏的Wi-Fi信號可以核實GPS的記錄,然後iPhone 的Apple Pay記錄下你支付了300元開了一個房,支付了100元訂了一些鮮花,支付了200元訂了一頓豐盛的午餐和紅葡萄酒。此時GPS顯示你太太的iPhone此刻正在一百公裏外的家中,當然,她還帶著你的孩子到附近的公園遊玩逗留了一個小時。

 GPS記錄你在該賓館逗留到下午4點才離開。晚上你回到家中,你疲乏的樣子讓你的太太心疼:老公出去掙錢辛苦啊!在給了你一個熱烈擁抱和親吻後,趕緊給你端上她精心準備的晚餐。

 你說,蘋果公司和你的老婆比,誰更了解你!

 玩笑完了,希望大家開始注意和重視電子時代個人信息保護的問題.

 (聲明:這裏僅僅拿蘋果公司的iPhone科技舉例說事兒,說明實現以上的信息跟蹤和分析的科技不僅到處存在,多家存在,而且實行起來小菜一碟,不是說蘋果公司真的如何了,免得蘋果公司來找我算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nsaids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有意思。我們的確應該注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