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俞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陳子龍之“滿地斜陽”》

(2023-10-14 03:05:28) 下一個

 

 

             陳子龍在中國詩詞史乃至中國文學史處於何處地位,筆者至今還在思考。也許詩詞賦還需要時間的洗練和自身修養的提高才能體會到其中的妙處。滿清《明史》稱其“生有異才,工舉子業,兼治詩賦古文,取法魏、晉,駢體尤精妙。”好多年前筆者在專攻唐詩宋詞時,確實忽略了陳子龍的才華,盛唐詩重情感流露,宋詩重哲理品位同樣很高,初唐之前的詩有側重渲染鋪墊的駢賦痕跡。“詩讀李杜盛唐,詞學兩宋”成了不變的定律,而定律本沒有錯,這是前人的經驗和捷徑,但詩詞要有新格局必須超越定律,重組新的審美。於是在過去覺得明清也就是一位納蘭容若,而今看來是個大笑話。曾幾何時閱讀錢鍾書先生著名的《談藝錄》,其中有“陳臥子結有明三百年唐詩之局,大才健筆,足殿明詩而無愧。”令筆者大為驚訝,後人都知道錢先生從不誇人,更不會字字句句寫在文章裏。這是我讀陳子龍詩詞的緣起。
 

             陳子龍詩裏最讓後人傳頌的可能是《渡易水》,“並刀昨夜匣中鳴”,“可憐無處送荊卿”,一個豪邁之士為國盡忠的壯烈情懷和對山河破碎風飄絮的沉痛憂鬱心情躍然紙上。而筆者引以感動的當屬《日登一覽樓》,此詩寫於1647年順治三年也就是陳子龍掙脫腳鐐投河自盡的哪一年。
                危樓樽酒賦蒹葭,南望瀟湘水一涯。
                雲麓半涵青海霧,岸楓遙映赤城霞。
                雙飛日月驅神駿,半缺河山待女媧。
                學就屠龍空束手,劍鋒騰踏繞霜花。
             “一覽樓”可能是詩人家鄉鬆江城內高樓,用“危”修飾“樓”原指其高大而不能引現代意思。這裏用了一典故“蒹葭”,是引用《詩經》的“蒹葭蒼蒼”來借喻思念南明政權。詩中“雲麓”“岸楓”兩句筆調優美對仗工整,詩人登樓舉杯看到的竟是大西北少數民族起居半壁江山的青海大霧,足以襯托出他內心憂國之情。從曆史上看,自從南京弘光傾覆之後,明“唐王”在黃道周、鄭成功父子之助下於福州稱帝,明“魯王”在張國維等支持下也在浙江紹興“監國”,在東南一隅同有了兩個明朝皇帝,此為“雙飛日月”的原意,詩人“南望”而浮現的是一種情緒和感覺,更是一種對隱藏在海霧、丹崖背後的那兩個抗清政府的深深眷戀,於是渴望“神駿”、“女媧”就不難理解了。最後“屠龍”是詩人借助《莊子》典故,把自己曾學就一生本領而到頭來無處可報的失望表露無疑。當然全詩最妙的是在沉淪中見到高昂和激情:“劍鋒騰踏繞霜花”。

 

             陳子龍早期詩歌多摹古之作,但是隨著時局變化尤其在明亡前後,在家國陵夷、滄桑劇變的時代環境下,詩風中摹古習氣蕩然無存,憂時念亂的沉痛情感注入詩中,顯得悲勁蒼涼而又辭藻華麗,音韻鏗鏘,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陳子龍各體皆工,尤其是他的七律與七言古詩被後人稱道,這些詩大多寫於勤勞國事、戎馬倥傯之際,表達了他對時局的關切,悲涼慷慨,酣暢淋漓。陳子龍詩有六朝“前後七子”的影子,但能擺脫“詩必盛唐”之束縛,他能兼學齊梁麗藻、初唐四傑音韻,詩有駢文之描寫鋪墊,同時對現實生活敘述亦有“盛唐格調”,同時也能吸收晚唐的穠麗。這樣一種集大成的詩品需要極高的才氣和卓越的領悟,而陳子龍確實做到了。明初自大詩人高啟作了朱元璋“殺雞儆猴”的犧牲品後,幾百年詩壇不振,晚明滋育出一個陳子龍實乃文學史之“大幸”,同時陳子龍的詩詞影響整個清朝,康熙年間詩壇領袖王士禛對陳子龍的詩推崇備至,在《香祖筆記》中評價其詩:“沉雄瑰麗,近代作者未見其比,殆冠古之才。”錢鍾書先生在《談藝錄》中不但首肯陳詩而且推崇陳子龍的詩賦對偶工整意境深遠,這裏摘錄如下:
                 “禹陵風雨思王會,越國山川出霸才。”(《錢塘東望》)
                 “左結舊宅猶蘭圃,中散荒園尚竹林。”(《重遊弇園》)
                 “九天星宿開秦塞,萬國梯航走冀方。”(《送張玉笥》)
                 “四塞山河歸漢關,二陵風雨送秦師。”(《香祖筆記》)
                 “石顯上賓居柳市,竇嬰別業在藍田。”(《香祖筆記》)
             詞自元代開始衰落到明代更加凋零,明末以陳子龍為核心的雲間詞派致力詞作勤苦唱和,使得詞藝再次煥發光彩。民國文學史依照明代張綖說過的詞評“少遊多婉約,子瞻多豪放”,而將詞“武斷”地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隻要我們了解了從漢唐發展至今的詞學,詞的本質就是“婉約”,而“豪放”隻是詞派生出的一種另類。當後人讀到“大江東去,浪淘盡”或者“北國風光,千裏繽紛,萬裏雪飄”時會熱血沸騰,義氣高揚而恰恰這不是好詞。因為 “詩言誌”並不意味著“詞亦能言誌”。李清照在《詞論》中評論文學大家蘇軾時,說得一針見血:
                  “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者”,

 

             她覺得老蘇學問太大,作詞隻是滄海一杯,而所作詞就是“句讀”不整的詩,又往往不合音律不能歌唱。李清照經曆過有北宋至南宋的國破衰敗和家族離散,所作詞雖情義深長,而她的詩卻有“生當人為傑,死亦為鬼雄。”的激昂慷慨。可見她對詩與詞之觀點不是隨意言之的。從詞學發展看, 漢唐的燕樂,胡樂產生出曲牌歌曲,於是文人有了一個施展技能的出處,但按曲牌填有詞的歌曲是讓歌女來唱的,含情脈脈總比“大江東去”來的合適,千百年前隻求功名的男性是絕不上這舞台的。再加上曲牌的限製,詞不能像詩那樣“道盡乾坤”,“詞言誌”就成了困惑,中國詞學就在這個困惑中艱難發展。溫庭筠,韋莊,馮延巳都在這個艱難發展中絞盡腦汁,從《花間集》到《人間詞話》,從後主“無意而為之”的士大夫之詞到東坡“有意而為之”的士大夫之詞的登場,詞的精髓被粉墨登場的李清照和拍馬趕到的稼軒所頓開。從嘉慶進士常州詞派鼻祖張惠言《詞選序》中提出“比興寄托”主張“意內言外”,到近代王國維先生所提“所謂詞之為體,要眇為修,能言詩所不能言,而不能言盡詩之所能言,詩之景闊,詞之言長。”於是杜甫的《羌村三首》:“群雞飛亂叫,客至雞鬥爭。”是絕進不了詞的。同時“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宮闕。”用詞學來考證也不像李白作的詞。當詞由後主,東坡迎來稼軒登場後,意境別開。稼軒的詞“肝腸似火,色貌如花”,他將一生所遇難平之痛用集學問修養之大成融入詞中,典故後典故,典故套典故。稼軒無疑將詞帶入華麗世界。                                   

 

          
             當我們正確領悟詞之本質後,再來讀陳子龍的詞就會覺得其精妙無比了。晚清的常州詞家陳廷焯評價陳子龍詞“淒麗近南唐二主,詞意亦哀以思矣。”筆者認為指的可能是《山花子  春愁》:
                 楊柳迷離曉霧中,杏花零落五更鍾。
                 寂寂景陽宮外月,照殘紅。
                 蝶化彩衣金縷盡,蟲銜畫粉玉樓空。
                 惟有無情雙燕子,舞東風。
             “杏花零落”借溫庭筠《菩薩蠻》“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秦少遊在《畫堂春》也有“雨餘芳草斜陽,杏花零落燕泥香”。 “楊柳迷離曉霧中,杏花零落五更鍾”,開篇兩句呈現出彌漫的曉霧,迷離的楊柳,零落的杏花,淒清的鍾聲四種意象,烘托出殘敗清冷之氛圍。“五更鍾”借用李商隱《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鍾”。這裏暗用宋朝滅亡的舊典。《宋史·五行誌》載,宋初有“寒在五更頭”的民謠,“五更”諧音“五庚”,預兆宋朝的國祚在第五個庚申之後終止。下麵“寂寂景陽宮外月,照殘紅”兩句,又以冷月、舊宮、殘花三種意象,進一步渲染寂寞、淒涼的景況。“蝶化彩衣”選自南宋地方誌《羅浮山誌》載有葛洪成仙,遺衣化為彩蝶的故事。 “蝶化彩衣金縷盡,蟲銜畫粉玉樓空”,過片兩句承襲上片意脈,呈示一派亡國的衰敗景象。“惟有無情雙燕子,舞東風”,結拍兩句,看似描繪燕舞東風的春景,實則以燕子的無情隱喻降清舊臣的無義,他們恍如翩翩起舞的燕子春風得意,毫無亡國的悲慟。這兩句含意隱曲,但透過言表,並不難感受到詞人的義慨和憤懣。

 

             這首詞用古今對比的方式,寫當年繁華的景陽宮殿,而今是衰柳淒迷,月照殘紅,蟲蛀畫棟,杳無人跡,一片荒涼的景象,唯有雙飛燕子,依舊翩翩飛舞。比較李後主“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和“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似有異工同曲之感。 清代詞學家陳延焯在《白雨齋詞》評價陳子龍的詞婉麗風流,獨具神韻,無論敘私情,還是言國事,都“以濃豔之筆,傳淒婉之神”。這首《山花子》詞就是一首淒麗悲婉的佳作。詞題為“春愁”,但非關春情亦非關春光,而是以眼前的春色為契機,發抒悲懷故國的一腔遺恨。詩是將敘事和感情一覽無遺地表露在字裏行間。體會語言文字之間的微妙東西。而詞是越過作者給讀者一份豐富聯想的感動之境,讓讀詞的人會在每句每字中讀出很多言外之意。真所謂“長短句於遣詞中最為難工,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
 

           明朝天啟,崇禎年間,社會知識階層出現複興古學思潮,六朝駢文的興起首先出現在民間幾個社團,他們針對當時駢文延續宋代以來過於通俗冗濫文風,主張六朝複古予以反駁,陳子龍是這股複古潮的領軍人物,他所作駢文參錯疏暢,後來也成了清朝駢文複興的先導。和陳子龍同時代的大詩人吳偉業對陳的駢文評價頗高,他在《梅村詩話》裏寫到:
                “臥子負曠世逸才,其四六文跨徐,庾,論策視二蘇,詩特高華雄渾,睥睨一世。”
 

            據王英誌編《陳子龍全集》統計,陳留下駢文四十九篇,在駢文史上也是位多產作家,陳子龍駢文與同時代不同在於絕大多數都不是為當朝仕宦的應酬文那樣生搬硬套,而是回歸魏晉風格以事物有感而發,四言為主,句式參差,長短錯落,疏脫流暢。這裏摘選陳子龍《皇明成祖功臣年表序》啟文:
                 夫宗英攝會,運移天業者,方之開物,斯有間矣。建武奮功,事同徒步,內向之舉,多於季朝。執瑕肘腋,則寄謀賤豎;擁勢上流,則屬功朝貴。,,,,,諸將被不順之名,居搖足之勢,而能協心厲威,襄定弘業。戰雖十數,皆仰攻之兵,擊眾之舉,可謂艱哉!

 

              陳子龍應酬啟文亦與眾不同,如陳中進士時為座師黃道周所作《同門公請黃石齋座師啟》文中,四,六,七,八句相間而出,句對偶而氣舒暢,無滯礙之感:
                 伏以鼎鉉有喜,夜光呈冠珥之符;泰茹初升,少微開黃澤之氣。引繩墨於公輸之手,材並棟梁;執詩書於闕裏之堂,人成圭璧。潤能千裏,驚稗海之分波;樹以十年,愁鄧林之非秀。

 

             陳子龍博采眾長,刻苦自勵,詩詞直追唐宋,為文華實兼備,駢偶,散體並蓄,賦文如《紅梅花賦》《蚊賦》《秋興賦》亦有六朝筆風。才華堪稱“晚明豹尾”  同時又是引領滿清文學之先驅,是中國文學史之大幸,而身處大廈將傾外族攻陷社稷之際,年僅39歲不懼外敵以身殉國以保一代文士風骨亦是中國文學史之不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