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俞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原創紀實文學:追查《石頭記》原稿(三)

(2010-02-20 01:26:58) 下一個

得知曹夫人在天津故世的噩耗,是我回京的數天之後。這使我心情突然沉重許久,曹夫人是我和敦敏研究《石頭記》最好的摯友,其次閱讀過曹先生最後定稿的《石頭記》原稿的,或許隻是曹夫人一人。現在前八十回在我手裏,殘缺的後二十八回至今鳥無音訊,關於後二十八回裏和以前版本的《石頭記》在那些地方有過修改正是我要慢慢地花時間向曹夫人請教的地方,現在這樣做已經不可能的了,唯一的補救隻有找到那後二十八回原稿。薛蟠告訴了我一些賈府的家事,尤其是賈母去世後賈家的情況,尚不知曹先生是否如實地照搬進《石頭記》裏,但可以肯定的是賈母的去世動搖了黛玉在賈府的地位,而黛玉病入膏肓終香消玉隕後,才促成了寶玉和薛家大小姐的婚姻。

關於寶玉出家後的法名,我也請教了薛蟠,他說,

“賈府的人完全不知道寶玉在哪家寺廟出家,法名為甚。但薛寶釵大病之前曾和小人提到,寶玉和京城的一位大法師來往甚密,會不會是這個大法師為寶玉剃度的?”

我問:“有誰見過這位大法師?”

薛蟠無奈地搖搖頭。

敦敏去天津為曹夫人操辦喪事時,得知曹夫人死因是心絞痛突發。洪門的人因曹先生棺木移葬的事求見了敦敏,大家商議擇日將曹先生夫婦合葬於通縣張家灣村。新年裏朝內各類的祭事使我無法脫身前去,隻有請敦敏全權代勞。

嚴冬悄悄地離去,方覺出新年真正地來臨。綠意漸漸掛上樹梢,官道上原本冰涼的黃土已被車轅擠出條條泥坎才提醒人們雨季已在眼前。弘曆南下江南前總要去青溝禪院求簽保平安,今年他特意吩咐我同行。青溝禪院坐落於京城東北的四十餘裏的盤山上,想來風華少年就進京為官,遊盤山倒還是頭一次。弘曆在登山時問起了盤山的典故。

我說:“年少時和大學士劉統勳閑聊時得知,在明代,盤山上有個叫“沙嶺”懸崖,陡峭險峻,後來到太祖康熙時代,山上興建寺廟將“沙嶺”懸崖鑿緩。曹雪芹的祖父曹寅邀戲劇家洪升來京籌排戲劇《長生殿》時,倆人遊了盤山,發現明代大文學家曹能始筆下的盤山全無崢嶸陡峭之勢,便批曹能始荒誕無稽的描寫,於是後人將盤山改名為大荒山,那“沙嶺”喚作無稽崖。曹雪芹筆下的大荒山,無稽崖就出之聖上現在的腳下。”

弘曆聽得津津有味,便道:

“太祖曾在山上小住,和當時住持智樸法師吟詩酬唱十分投機,便揮書“天下一峰”賜予禪院,那太祖禦筆的匾額還在禪院的大堂裏掛著呢!”

我不由一驚,忙說,

“回稟聖上,剛才聖上的一番話突然解開了我心中的謎團。”

“喔!怎麽講?”

“既然太祖禦筆“天下一峰”贈與青溝禪院,那麽青溝禪院也可喚作青溝峰了!”

“正是,這世人皆知的何必大驚小怪。”

“回稟聖上,下官正在尋找《石頭記》裏名為“空空道人”的原型人物,這空空道人就出自青溝峰下,既然青溝禪院又名青溝峰,那空空道人不就在眼前嗎?”

可以這麽認為,不過朕不是要你速查袁崇煥的後裔,你急著找什麽空空,什麽道人?”

“請聖上贖罪,其實為聖上正名於袁崇煥而尋找其後裔,和下官為《石頭記》原稿而尋找空空道人是一回事,都是團結滿漢於一家,和解天下之大事。”

弘曆笑道:

“說的倒甜言蜜語,朕要提醒你,這寺廟裏出沒的都是法師,哪來的道人?”

“聖上明察,這道人者可認為是道教,也可看做求道之人。”

“哈哈,既便你會自圓其說,朕倒也想見見這空空道人,快快找來!”

以弘曆的性格,一句玩笑話多半不會當真,但等到內務宦官隨從所伺候的進香禮儀結束後,弘曆在茶坊見到住持頭一句話竟是:

“貴寺常駐修行者中可有道人啊?”

淨空長老雙手合十,行禮道:

“回稟聖上,佛門慈悲無量,隻要眾生願意來此修行,無論他以何種身份,本寺理應接納。道人即便出沒於此,寺院眾生也是不聞不問也!”

弘曆朝我看了一眼,似乎說住持都一問三不知,誰還會留意什麽空空道人。

這時,侍從端上來一套精致的酥油茶點,弘曆坐定後,端起酥油茶,輕輕掀開茶蓋一角,湊向鼻尖聞聞茶香,靜靜地喝上一口,微閉雙眼嘴角露出滿足的笑意道:

“好茶!想不到在高山深處還能喝到這樣的好茶!

長老拱手道:“這是青藏的名產酥油,伴有高貴的蓬萊果,羌活等藏藥,有本寺的喇嘛為奉侍聖上精製而得的。”

我不解地說:“寺廟正堂供奉的是文殊菩薩像,喇嘛僧也在此修行倒很特別。”

弘曆沒等長老回話即道:

“愛卿有所不知啊!”

“請聖上賜教!”

“喇嘛僧歸於密宗,這密宗的正名是大乘方廣曼殊師利菩薩華嚴本教。信奉的可是文殊的大智大慧啊!文殊的梵文念法應是曼殊師利,祖上努爾哈赤建國時就將國名冠以曼殊,是為了祈禱天下子民在曼殊菩薩的大智慧下悟得正道,降幸福,平安於這塊大地。你們漢族將它譯成滿洲,而忘卻了它的真正出處而已!”

“原來如此,聖上真是博學啊!”

想起剛才弘曆詢問淨空住持關於道人修行時住持的答複,我不禁問道:

“冒昧向長老打聽一個人名可否?”

淨空長老拱手示意,

“請教長老是否聽說過“空空道人”這人名?”

弘曆直起身,仿佛窗外遠山的景色比我的詢問更吸引他,便獨自跨步走出茶坊。

淨空長老微微瞧了我一眼,低首思索片刻,似乎明白了我詢問的緣由,便稍稍壓低嗓門對我說:

“恕貧僧直言,大人找空空道人是否和一篇文稿有關?”

“正是!曹雪芹先生生前的一幅畫中,暗暗指明了空空道人知道他文稿的下落。”

“不出曹先生生前預料,果真有人探明了這其中的奧妙。當然隻有最信得過的人才能看到他這幅畫,貧僧可以將其一一告知大人。空空道人非指別人,正是上代住持智樸和尚。”

長老略略擺擺手示意我暫且收住驚訝的神色,

“智樸和尚圓寂有二十多年了,已很少有人提起。曹先生在一年多前來此拜訪貧僧,忽然提到了智樸和尚,…….

淨空長老說,曹雪芹孩提時代常隨祖父和洪升先生上山進香,當長者和智樸和尚閑談於藤簷茶花之間時,和尚常喚淨空帶著曹雪芹滿山的遊玩消遣,於是倆人成了莫逆。曹先生病逝前不久因安置《石頭記》原稿而尋不到寶玉,隻得上山和長老商榷。長老道,既然寶玉發心參拜華夏名刹高僧,那麽青溝禪院是寶玉必來參拜的寺廟,長老願暫且為寶玉保管原稿,待寶玉掛單到此再將原稿交付與他也不遲啊!

“何以見得寶玉必來此處呢?”我問。

長老說:“二十多年前,寶玉為求剃度登山尋訪智樸和尚,但不幸和尚圓寂已多年,看在和尚生前常誇寶玉悟性極高的份上,貧僧替師傅為寶玉剃度入戒,也就是說寶玉真正出家的寺廟是青溝禪院。”

苦苦追查《石頭記》原稿的一年多來,雖曆經坎坷,撥開雲霧後仿佛原稿已隱約可見但又不可得,今長老將緣由澄清後更覺得它越發離我遙遠,如天上的璀璨繁星清晰而遠不可及。回想起從曹夫人史湘雲那裏覓得《石頭記》前八十回,後又巧得曹先生書畫裏隱藏的字句,最後聖上隨意提及康熙爺的題字使我信手沾得解開謎團的鑰匙,但解開謎團的結果是裏麵空空如焉。長老無情的告訴我,寶玉在不久前從他那裏虔誠地接受《石頭記》原稿以了卻曹先生心願,原稿將跟隨他逍遙般消失在山川之間但又會安詳地存在於華夏大地的某一處。這是一個美妙絕倫的想法,這樣的想法隻有出自於詩一般浪漫的曹雪芹手筆。

關於智樸和尚和寶玉交往的經過,長老告訴我緣起於智樸和尚在康熙三十年一次江南參訪。當時智樸和尚受曹寅,洪升之邀,在江南靈隱寺參訪的數日間,出席了北晉王府的齋宴。賈寶玉就在這次齋宴上認識了智樸和尚,他還不無拘束地問起和尚的法號,

智樸和尚笑答曰“情僧”。

寶玉不解地問,“有情怎能為僧?”

在坐的賓客笑出聲來,智樸和尚如是答到:

“有情便是有心,生無所住心才是佛心。無情便是無心,生一個空空蕩蕩的無心,以為皆無,其實還執著一個空。”

寶玉略有思索卻有所悟說:

“無論有情也罷無情也罷,隻要在心中留不住便是佛心吧!”

和尚連連點頭,當眾稱讚寶玉悟性很高。

數天後,寶玉還持著賈政的請柬,邀請智樸和尚來賈府作客。

我問起賈寶玉出家的法號時,淨空長老思索片刻道:

“大人還是想找到寶玉,將《石頭記》原稿麵臨天下。”

我說:“曹先生的大作成就極高,我不想讓它石沉大海。”

長老答道:

“可它生不逢時啊!百餘年後若水到渠成,《石頭記》自然會顯出真身,大人何必強求呢?”

長老的勸說使我無言以對。細細想來,曹先生為防寶玉來不了此地,才有了那幅藏字頭的畫。若相信這世上還能容得下他的《石頭記》,他何必再去求淨空長老呢?

不久弘曆和我說起修編《四庫全書》一事,使我完全打消了追查《石頭記》的念頭。因為以弘曆的心願,修成《四庫全書》將天下書籍一網打盡,而沒被列入全書目錄的書籍將被焚毀,包括一些不利於滿漢融合,“反清複明”的書籍無論其文墨有多少精彩,都將遭滅頂之災。我無法預測《石頭記》的命運,但願寶玉能幫助它逃過此劫。華夏寺廟四百八十四,某某藏經樓裏總能容得下小小《石頭記》。

但願後人有幸能見到原稿,讀懂這滿紙荒唐言。

隨弘曆南下之前,我約敦敏同去通縣祭掃了曹雪芹夫婦。車馬行入通縣時已是晌午,明媚的眼光已將冰冷的夜幕驅散,車馬那“叮當”的鈴聲劃破了林間的寂靜。大地漸漸複蘇,但遠處的山巒依然黃肥綠瘦。不知寶玉是否知曉曹雪芹夫婦墓地,但這一念頭瞬時即過。敦敏問我,還記得《石頭記》第一回那個蹩腳道士唱的“好了歌”嗎?我說記得。

“好就是了,了就是好。若想好,便須了。若不了,便不好。”

我們沒有再說什麽,沉默有時是一種認可,曹先生早就用“好了歌”說盡了《石頭記》的命運。

 

                     後記

高鶚,祖籍遼寧。乾隆六十年即1795年進士。他續寫《石頭記》後四十回,因其書齋名曰紅樓,即將《石頭記》更名為《紅樓夢》。

1921年,胡適著《紅樓夢考證》,推定曹雪芹是《紅樓夢》前八十回的著者。

1937年爆發“盧溝橋事變”,日本軍發動了全麵的侵華戰爭,中國大地到處都受到摧殘。

1966年聲勢浩大的文化大革命紅遍整個中國,許多寺廟佛堂在破四舊的口號聲中付之一炬,塌為平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