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老照片 - 九一八前後

(2017-09-20 09:46:35) 下一個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精心策劃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占沈陽,繼而吞並東北三省。

    1932年,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殖民統治。
 

   九一八事變,日軍在沈陽城牆上向中國軍民射擊。

   日軍裝甲車侵入沈陽。


     日軍進入吉林市。

    1931年9月18日當夜,北大營駐守的逾萬名東北軍由於執行張學良不抵抗命令,被隻有500多人的日軍擊潰。

    1931年9月19日,張學良對天津大公報記者說:“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對日兵挑釁,,不得抵抗。故北大營我軍,早令收繳軍械,存於庫房”。

   1931年9月,日軍到達滿洲的一個小鎮。

   1931年9月,被日軍解除武裝的中國士兵。

    日軍占領吉林東北軍軍械廠。

    日軍占領吉林市。

    1931年9月19日,日軍攻占沈陽。

    1931年9月20日,占領長春。

    1931年9月21日,攻陷吉林。

    1931年11月19日,攻陷齊齊哈爾。

    1932年1月3日,日軍占領錦州。

    1932年2月15日,占領哈爾濱。

    不到半年,東北三省100萬平方公裏土地全部淪陷。

    日軍占領的村莊,每家必須掛日本國旗。

    日軍進攻錦州時,國民政府多次電令張學良抵抗,張不遵令,張部隊開始從錦州撤退。

    1931年12月30日,國民政府還急電令其“無論如何,必積極抵抗” ,但已經無濟於事。

   九一八事變後在東北的日本人。

    十九路軍長蔡廷鍇將軍。

    九·一八事變後,為壓迫南京國民政府屈服,於1932年1月28日晚,向閘北的國民第十九路軍發起攻擊。

    十九路軍在軍長蔡廷鍇、總指揮蔣光鼐的率領下,奮起抵抗。

   十九路軍總指揮蔣光鼐將軍。

   十九路軍戰士在高炮陣地反擊日軍。

   一·二八淞滬抗戰,十九路軍戰士奮起抗擊。

    馬占山將軍。

    "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任命馬占山為黑龍江省主席兼軍事總指揮。 

    1931年11月4日,日軍向江橋(今黑龍江省泰來縣江橋鎮)守軍陣地發起猛攻。

    他孤軍與日軍血戰半月,由於日軍不斷增援,最後不得不撤離江橋。

   1932年3月1日,日本占領東三省後,扶植的傀儡政權“偽滿洲國”成立,定都新京(長春),溥儀為“元首”。

   1932年9月15日,日本宣布正式承認偽滿洲國。

    同日,關東軍司令官武藤信義(左)與“滿洲國”國務總理鄭孝胥(右)簽訂《日滿議定書》,中國東北成為日本的殖民地。

   日軍統治下的“安東區鴉片專賣公署”,公然進行鴉片專賣。

    土肥原賢二曾說,他在滿洲的成功隻靠三件武器,那就是女人、炸彈、鴉片。

   日偽軍警大肆搜捕抗日誌士。

    日軍越過長城,進攻熱河。

    1933年,日本關東軍借口熱河偽滿洲國國土的一部分,挑起戰爭,熱河抗戰爆發。

   中國軍隊開抵綏遠抗戰前線。

    1933年,國民革命軍與日軍在長城血戰。

    1933年3月至5月,國民政府指揮下東北軍、西北軍、中央軍等在山海關至古北口一線長城抗擊日軍,史稱長城抗戰。

    我軍浴血奮戰,但最終長城仍失守,被迫與日本簽訂《塘沽停戰協定》。中華民國與偽滿洲國也因此事實上以長城為界。

    1934年3月1日,在日本導演下,溥儀在長春“稱帝”,改國號為“滿洲帝國”,改年號為“康德”。

    川島芳子曆任偽滿洲國“安國軍總司令”、“華北人民自衛軍總司令”等要職,曾先後參與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變等軍事行動,並親自導演了上海一二八事變。

    遼西的抗日義勇軍將領。

    哈爾濱淪陷後,吉林自衛軍、救國軍等抗日義勇軍轉戰白山黑水之間,給日偽軍有力打擊。

    這是遼西的義勇軍將士,在出發前吹集合號。

    東北抗日聯軍轉戰在白山黑水之間,照片為抗聯第一路軍警衛部隊之一部

    趙尚誌,東北抗日聯軍司令,1925年入黃埔軍校學習,1942年2月12日,在一次戰鬥中被內奸打傷昏迷後,被日軍逮捕殺害。

    日本製定的關於移民滿洲的《滿洲開拓政策基本要綱》。

    1936年5月,日本關東軍製定了“滿洲農業移民百萬戶移住計劃”,讓大批日本農業貧民移民中國東北,成為“日本開拓團”,至1944年9月,移民達166萬人。

    綏遠抗戰傷員與太原婦女看護隊的合影。

    1936年11月15日,綏遠抗戰爆發。中國軍隊奮起抵抗,取得“百靈廟大捷”,全國各地人心振奮,紛紛發起援綏抗日運動。

    1938年,日寇建成的“柳條湖事件”標杆與爆破地點“紀念碑”。

    “柳條湖事件”日本製策劃“九·一八”事變的導火索,對日本侵略者而言“意義”重大。

    因此,日寇占領東北後,“柳條湖事件”的發生地被日本視作“風水寶地”加以“紀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