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阜內大街700年,這是老舍筆下的“北京最美大街”

(2017-09-18 14:23:16) 下一個

近日,一條關於“阜內大街環境整治複興計劃正式啟動”的消息,吸引了許多人的關注。據報道,整治後的阜內大街將取消馬路牙子,重現老舍筆下“北京最美大街”的閑適氛圍。

阜成門內一帶,圖中垂直方向的一條主幹道為阜內大街,橫向主幹道為北溝沿,即現趙登禹路。位於照片中心的區域是今天的白塔寺,下方醒目的工字形建築為成立於1918年的北京中央醫院,現為北大人民醫院。
 

老舍先生在《駱駝祥子》中曾經借祥子之口這樣評價過這條街:“這兒什麽都有,有禦河、有故宮的角樓、有景山、有北海、有白塔、有金鼇玉蝀橋、有團城、有紅牆、有圖書館、有大號的石獅子,多美,多漂亮。”

其實,老舍先生筆下的景色是朝阜大街的東段,而阜內大街則是朝阜大街的西段。阜內大街沿途雖然沒有皇家建築的氣派,卻多了市井生活的親切。

1946年,車水馬龍的阜成門內大街。路中行駛的卡車上載著遣返的日本人。

阜內大街上最著名的一處古跡是妙應寺,俗稱白塔寺。它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寺內的白塔建於元朝,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喇嘛塔。圖為1946年的妙應寺白塔。             赫達·莫裏循攝  

妙應寺白塔。

1917年,從甕城內拍攝的阜成門城樓。阜成門元代叫平則門,京西門頭溝的煤車多從此門出入。因“梅”與“煤”諧音,故煤棧客商在甕城門洞內募捐雕了一束梅花。西德尼·甘博攝

阜內大街西起阜成門立交橋,東至西四十字路口,是北京最古老的大街之一,至今已有700年曆史。阜成門的前身是元大都平則門,那時阜內大街稱為平則門街。明正統年間,平則門改稱阜成門,平則門街也就改稱阜成門街。清乾隆年間,阜成門街被分為兩段,從阜成門至溝沿(今趙登禹路)仍叫阜成門街,溝沿往東至西四牌樓,則稱為羊市大街。1956年羊市大街的名字取消,統稱阜內大街。

阜內大街兩側雖然沒有輝煌的皇家建築,但是文物古跡比比皆是。路北,從阜成門往東一字排開三座古寺:妙應寺、曆代帝王廟和廣濟寺。

曆代帝王廟是供奉祭祀上至伏羲、軒轅,下至明、清曆代帝王、名臣的場所,是我國唯一一座帝王廟。它建於明嘉靖十年(1531年),山門東西各有一座牌樓,官員到此“文官下轎、武官下馬”。

以上兩幅彩色照片來自法國肯恩博物館。1909年,法國企業家阿爾伯特•肯恩雇傭攝影師,用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彩色攝影技術,為全球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這就是當時的曆代帝王廟。

平民百姓嚴禁從帝王廟前麵的正道通過,隻能從阜內大街路南邊大影壁後的兩座葫蘆形門繞道走,所以北京童謠裏有“帝王廟,繞葫蘆”的歌詞。圖為1900年代的曆代帝王廟山門,可以看見行人從大影壁後麵繞行。遠處是“景德街”西牌樓和妙應寺白塔。

1921年,曆代帝王廟前的“景德街”西牌樓。1953年,景德街牌樓因妨礙交通被拆除。在梁思成的呼籲下,牌樓構件、榫卯結構被完整保留。首都博物館新館落成後,景德街牌樓被重新安裝於首都博物館大廳內,其正麵進行了重新彩繪,背麵則保留斑駁古舊的原貌。奧斯伍爾德·喜龍仁攝  

1950年代的景德街牌樓

 1918年1月27日,由中國人自己籌建和管理的第一家綜合性西醫醫院——北京中央醫院正式啟用,即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前身。醫院坐落在阜成門大街曆代帝王廟隔壁,阜成市場舊址。圖為剛剛落成的中央醫院大樓。

這條街上,不但有古跡,近現代建築也不少。還記得魯迅先生《秋夜》一文中的名句嗎?“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先生的這處小院就坐落於阜內大街宮門口二條19號。魯迅與周作人兄弟交惡後,搬出“八道灣”大宅,不久便買下了這個四合院。1924年春天,魯迅親自設計改建了這座小院。這裏成為他在北京生活的最後一處住所。1956年,這裏被改建為北京魯迅博物館。

魯迅博物館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宮門口二條19號,1956年10月19日正式開館。

1959年,觀眾在魯迅博物館內參觀。

中國地質博物館創建於1916年,是中國成立最早的國家級地質學博物館。圖為1916年中國人自己培養的第一批地質學子。

阜內大街路南靠近西四路口是中國地質博物館。地質博物館前身可追溯到1916年農商部地質調查所創建的地質礦產陳列室。1958年建成了現在的館址,後幾經擴建成為今天一流的現代化博物館。

1950年代的廣濟寺。

地質博物館對過兒是中國佛教協會所在地廣濟寺。廣濟寺始建於北宋末年,距今已有800多年曆史。寺廟最初的建築,早已毀於元末明初的戰火中。明天順年間寺院被恢複重建。明成化二年,被賜名為“弘慈廣濟寺”。可惜的是,1931年廣濟寺不慎失火,主要殿堂被燒毀。現在留下來的建築是1935年重建的。

1960年代的西四新華書店。

出了廣濟寺往東走,在西四十字路口的兩層轉角樓是有名的西四新華書店。您可能不知道,這座建築大有來頭,它最初是為了給慈禧太後慶壽而建的。1894年農曆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後的六十大壽,慈禧本來想風光大辦一場。原計劃,生日當天她要在紫禁城接受文武百官朝賀,然後鑾駕出西華門,走北長街,經西安門大街、西四路口往北,出西直門,直奔頤和園。沿途不但黃土墊道,清水潑街,還要搭建經壇、戲台、牌樓等景觀。可是,1894年8月甲午戰爭爆發,慈禧太後的六十大壽慶典泡了湯,沿途景觀也紛紛下馬。當時西四路口西北和東北的兩座轉角樓已經建成。如今,它們分屬西四新華書店和工商銀行。這兩座建築雖然說不上豪華,但是別具一格,記錄了一段不為人知的曆史。

阜內大街全長雖然隻有1.4公裏,但步步是景。據悉,阜內大街改造提升一期工程將於今年10月份竣工。希望到時候,人們能找到老舍先生筆下“北京最美大街”的風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