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德哥故事】因人施教

(2008-09-08 19:10:50) 下一個
因人施教
 
2008/09/08

    上周生病,《德哥故事》隻好中斷了幾天,今天繼續。每天都有很多事想記錄下來,可是也許是因為想記錄的事情太多,反而一時不知道寫什麽好。看來欠賬不可以太多,否則的話,還賬就成了負擔。

    開學的第一天,學校就開始了期末考試。日本的學製和外國的不太一樣。日本有2學期製和3學期製。桐蔭高校是2學期製。每年的四月新學年開始,4月~10月是第一學期,中間夾著一個暑假。各學校暑假長短不一,一般都是一個月至一個半月。10月有一周左右的短假,叫“秋假”,之後直到來年3月是第二學期,中間也有一個“冬假”,時間是12月底至新年10號左右。看起來假期不少,春夏秋冬假都有,可惜的是每個假期時間都不長,且把兩個學期剖分得零零碎碎,以至於出現這種才開學就期末考試的怪異現象。最近聽說有人建議更改新年開學時間,和世界大多數國家一樣,改到每年的九月。也不知道這建議是否會被通過。不過這些都是題外話了,不說也罷。 期末考試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是所有學科的基礎測驗,下旬還有一個綜合測驗,據德哥說,這兩部分的成績合起來,才是這個學期的總成績。德哥這一次測驗的成績很不錯,除了數學之外,其它的十多門課程都是高分,還有不少滿分。暑假由於有劇團活動,沒有得到幾天空閑時間,但是德哥很自覺地很努力地用功,自言期中考試(暑假前的考試為期中考試)沒考好,這一次非要考個好成績,出出心底的一口悶氣。我不知道他心裏到底怎麽想,也不知道他的這口悶氣到底有多深,問他他也不願意理我,我想大概是因為他上次數學考砸了我曾經笑話過他,他心裏有點不舒服。其實我並沒有什麽惡意。德哥一向很得意自己的數學,考試前還以為自己複習得很充分,即使不能考滿分也不會低於90分,沒想到最後結果出來,數學隻考了50幾分,我拿到他的考試卷時想到他考前的得意勁,實在忍不住笑起來,說他“吹牛皮了吧”,不知道是不是這事有點傷他自尊心?

    這一次還是數學沒考好,兩部分共30分的題目,隻考了6+7分,再一次“滑鐵盧”。看得出來德哥很惱火。不過我問他的時候,他還是跟我說了,這一次依然是沒有仔細審題,做題太粗心,很多不該錯的地方錯了,造成不該丟的分丟了,以至於如此慘敗。看他自己知道原因,我便不再說什麽,隻是點點頭說:“嗯,自己心裏有數就行。”

    我看到英文試卷上有一個特殊符號,便問他啥意思。他跟我仔細解釋了一下,我才知道原來桐蔭有這樣一種英文教育方式。原來桐蔭的英文課並不是按照自然班來授課的,而是根據學生的個人水平來分班,並且隨著英文能力的變化隨時調整班級。比如說德哥是理數R2班的,他大多數課程都是在這個班上和同學一起上,英文課則是根據他的英語實力上的另外一個班,考試也是考的他那個級別的內容。如果他的實力超過了該級別,則可以隨時升入到更高一級的班級去學習。據說整個學校的英語教學分了6個檔次,德哥目前已經到第2級(最高1級)。他說如果這一次考試成績能維持高分,下個階段他將進入最高級班學習。我有點不理解地問他:“要是你這就到最高級班學習了,那以後還能學點什麽啊?”他很不滿意地斜了我一眼,哼哼道:“自然是學更新的內容啦。”那副不屑的表情分明是看不起我,做媽媽的怎麽能連這個都不懂?!!但我確實是不懂。我不明白,為什麽他才入學這幾個月,學了這麽點英文,竟然就要上最高級班去了?就算他英文比一般的孩子好一點,似乎也不至於好到那程度吧?要不就是我對他們這個所謂的“最高級別”的理解有誤差,或者是校方有一套與我們平常所認識的判斷實際能力的方法所不同的方式?不管怎麽說,這項製度至少比那種隻在一個班級裏上課的方式要靈活和有效,可以在某種程度上保證全校的每一個學生的英語學習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進行。我這才明白了為什麽德哥的英文老師總在調換。他不停地換班,老師焉能不跟著換?
 
    再仔細問才知道,桐蔭並非隻英文課這樣上,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漢文等幾門課也是采取類似方式授課,也就是說有40%左右的課程是因人施教。我隨口問道:“你數學在哪個班?”他聽了我的問題更加不滿,哼哼得也更厲害:“還能在哪個班!!”我一時沒領會到他呼哧呼哧所帶出的粗鼻音的含義:“你沒說過,我哪知道?”他看我一副全然不解人世的表情,悻悻然地隻好說:“當然是在最高級的那個班啦!”我樂了,難怪兒子要惱火,他最得意的課程就是數學(雖然考試總是考不好),我卻還在這裏問他數學上的是哪個班,真有點像那個騎驢找驢的笨蛋,笨得無可救藥。不過也不能怪我,第一次接觸到這種全新的教學方式,腦筋轉不過彎來,也是很正常的事,德哥沒必要為這點小事而計較。雖然如此,我也沒說他。小孩子的榮恥觀和成年人到底有一定的差距。我們不在意的事於他們可能至關重要,就像分數,我們是通過分數來了解他的學習狀態,他自己恐怕則是想通過分數來獲得尊嚴、自信、勇氣或者更多的東西。他的想法應該是符合他這個年齡的心理特征,無所謂好壞。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有利必然有弊,隻要別走極端就可以。德哥這兩年性格變化比較明顯,為人處世都比以往要顯得成熟穩重,心態也逐漸開朗,所以我對他的關心程度較之前些年有所下降。兒子長大了,老媽也該輕鬆輕鬆了。看來我想偷懶的想法有點過早,以後還要多注意他的動向才對,隻是方式要變換一下,以前的關心是溢於言表的,以後恐怕是要把這份關心融於無形中,因為若是再像過去那樣跟他叨叨隻怕他要煩倦了。

    我又問他:“如果你們這樣上課的話,豈不是全校學生都要在同一時間上同一門課了?”    
    他點點頭:“沒錯啊,像英文數學這些課,就是這樣的,要不然不同的班的學生怎麽湊到一起來聽課呢?”
    “那你們學校的英語老師是不是很多?”
    他想了一下道:“嗯,是不少。”
 
    我不禁有些感慨。一個學校的好或者不好,總歸就是這樣的幾個方麵:硬件環境,師資力量,校方管理層。桐蔭的硬件環境自然是無話可說,從幼兒園直到大學,在那個區域裏自成一體,不僅占地極廣,而且因為是新興學校,校園綠化和校舍建設都規劃設計的很現代和大氣,在寸土寸金的東京圈內難得一見。至於電算化教學設施基本上每所學校都有,不必多提。校方管理層的能力,也不需要我們過分關注,畢竟私立學校,校方應該比我們更重視信譽和利益問題,何況還有PTA。唯有師資力量是一個很難衡定的方麵。桐蔭的師資到底如何強,以往憑的隻是一種模模糊糊的感覺,那多半隻是一種對好學校的信任感。德哥這一說明,這種感覺漸漸變成一種實質性的東西:經濟實力。是不是可以這樣說,經濟實力決定一切。經濟實力足夠強,不僅可以請到好老師,還可以請到很多好老師,可以在同一時間裏隻上同一門課,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合適的班級聽課,可以因人施教,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