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遇而安

看上去老實本分的我,卻漂個不停,從鄭州而北京,從北京而加拿大。目前定居在中部一個城市。學不優也不仕,性溫良而常自省。
正文

窗口遐想

(2009-08-02 15:42:16) 下一個

有房子就有窗口。窗口的作用有兩項,一是采光通風,二是觀景怡情。前者是物質上的,後者是精神上的。房屋建築技術的進步已讓我們減少了對前者功能的依賴;現代化的發展則讓我們幾乎漠視了窗口後者的作用。

經濟發展,人口集中,迫使都市裏的人們都住進鋼筋混凝土叢林,窗口對著窗口,窗口對著外牆無法避免。怪不得買高層的寧願住高也不住低。窗外沒有風景,反倒有被偷窺之嫌,嘈雜之擾,甚至汙染的空氣。幹脆就關上窗戶,拉上窗簾,打開電腦的“窗口”,自成一統了。

十幾個小時飛行,剛來到這個陌生的異國他鄉的住所,已是午夜時分。房間不大,窗戶卻挺大,幾乎立刻就喜歡上了。客廳的窗戶足有三米長,窗外竟然是有100米開闊的草坪,近處的一塊有1畝地大小,遠處的一塊也有1畝地大小。草坪左邊是另兩棟公寓房,右邊是一條小區道路,緊挨著是獨立房屋的後院。草坪上離窗口七、八米遠,三棵叫不上名字的大樹,很奇怪地從根處就分三、四個叉,斜斜地也長到三層樓高,枝條、葉子像柳樹一樣搖曳。深夜時分,路燈亮著,公寓房外牆上的大燈也亮著,溫暖的黃色的光,和美化的綠色的光。五月的草坪反射著綠油油的光,道路一旁整齊停放的汽車,也有著各種折射的反光。窗口視力所及,幾乎沒有暗角。

真的從心底感謝給我訂下這房子的朋友,因為這窗口是這棟樓裏最好的了。

人有了避風擋雨的遮蔽(住所),為什麽還需要窗口呢?連牢房也有窗口。除了采光通風的功能外,最主要的,窗口是房屋的眼睛,與外界溝通交流,愉悅休息大腦。現代建築技術的發展,窗口的采光通風功能已經完全能夠被照明、暖通設施取代,可是沒聽說窗口就此不建的。在寒冷地帶,開窗口意味著散熱耗能,人們用雙層玻璃、真空玻璃、中空玻璃等等高科技來建造窗戶,維係著窗口與節能之間的平衡。要知道,最好的窗戶也沒有最普通的牆隔熱保暖性能好。即使如此,也沒聽說窗口就此不建的。

據說德國的勞動保護法規定,室內工作的工人從工作崗位必須能一眼望到室外(當然是通過窗口)。在這裏,人的精神訴求被立法保護。從中也可以看到人文精神、唯心主義在西方國家還是很有市場的。

兒童要有比較大的身體活動空間,居室要大,院子要大,孩子要走、跑、跳,體驗、探索,有利於身心發展;成人如果不是為了麵子和社會形象,好像無所謂房間大小,能吃飯睡覺就行,但是沒有窗口還是太難受了。那樣的家,能待得住嗎?

如果做一個調查,在家裏,除了吃飯、睡覺、看電視……,你望窗口嗎?有沒有時間對著窗口發呆?不知道別人怎樣,我是經常如此的。躺在椅子上喝茶喝咖啡的時候,沒有人聊天,不想看電視,眼睛自然投向窗外。也是因為窗戶太大,讓你無法忽視;用電腦累了,眼睛一斜,投向窗外;接了電話,拿著無繩話機,不知不覺,也走向窗口,好像看著窗外,更能說話似的。

有窗口是一種必需,窗口還有好的景致則是一種造化了。

在這個窗口裏一住就是一年多,看了一年多,竟然還是興趣盎然。窗口兩邊的住戶遠,草坪上又很少有人活動,可以盡情地自由自在地趴著窗口看風景,沒有別人望你、偷窺你的尷尬。春天看野鴨從南邊飛回,不時傳來暗啞悠長的鳴叫;夏天看太陽從正前方升起,養眼碧綠的草坪,藍天白雲,雲卷雲舒,肥麻雀們唧唧喳喳,烏鴉還是那麽黑(信了天下烏鴉一般黑),旁若無人地在枝頭呱呱叫;秋天送野鴨走,鬆鼠忙著儲備過冬口糧;冬天就是白茫茫一片,太陽在南邊斜斜地露一小臉,風吹草坪上的積雪留下凝固的波紋。

從裏向外看,窗口有風景;從外向裏看,窗口自身也是一道風景呢。在這個新來的社區走走,稍微老式的窗戶,兩邊有裝飾板,像百葉窗,強化了窗戶的視覺效果;現代的窗戶,則是鋁合金推拉窗、塑鋼窗等,和國內沒有區別。區別在於,窗戶就是窗戶,幹幹淨淨,沒有防盜網、晾曬的衣服、雜物等。整棟建築,建起來什麽樣,住進人還是什麽樣。國內的新樓,住幾年後準會改造的“富有人氣”。

我們是不是太過強調窗口內,甚至隻關心窗口內,不管窗口外了呢?

如果讓你選擇,一邊是一套四室兩廳,窗戶外十米是對麵人家的窗戶或者是牆;一邊是兩室一廳,能看100米的草坪,你會選擇哪一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