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遇而安

看上去老實本分的我,卻漂個不停,從鄭州而北京,從北京而加拿大。目前定居在中部一個城市。學不優也不仕,性溫良而常自省。
正文

我在加拿大的幸福生活

(2009-07-14 19:17:40) 下一個
移民加拿大一晃三年了,都可以申請公民了。

海外中文網站上,關於移民的故事,後不後悔移民的討論是經久不衰的話題,因為每個人每個家庭的移民、海外安家、生活工作的經曆都不相同,可能各自心裏都有自己的看法,很難說移民是對是錯。
看別人的故事、感受多了,不甘寂寞,也想吐吐水、冒冒泡,講講我的一手體驗。

我是2006年移民到加拿大的,辦的省提名,直接到了曼尼托巴省溫尼伯市。夫妻兩口子40歲,一個兒子12歲,剛剛小學畢業。為什麽到的是這個中部不太知名的城市,而不是多倫多、溫哥華呢?因為我2002年曾在這裏的大學做過一年訪問學者,所以就直接到這裏了。那一年的經曆不是白待的,積累了一年的經驗、考察和人脈,少走了一年的彎路。

沒有登陸之前,已經通過電子郵件聯係了這裏的一位中國同事,幫助定下了一套公寓房。關於這位同事,2002年我在這裏的時候,幫助了他找住處,從多倫多過來發展。現在反過來他又幫我。當然我們在國內就是同事,比一般朋友關係更加可靠。拖家帶小,六件大箱子,完全搬家的模樣,深夜12點抵達溫尼伯國際機場。同事夫妻找了朋友開一輛轎車來接,我在溫哥華機場打了電話給一個很好的教會認識的老人,他和兒子開了一輛皮卡來接,這六件箱子放皮卡裏就是塞牙縫了。

到了新家公寓裏,客廳長窗戶外是綠色景光燈照射下的油綠草坪,以及草坪邊停得滿滿的小汽車。拉開窗戶,五月深夜裏的清冷一下子湧進室內,周圍一片靜寂。好像一頓飯工夫之前,還是北京、南二環、不斷的車流以及喧囂、母親電話裏的哭聲,現在一下子來了個180度時空轉換,真是不知今夕何夕了。

二層公寓房是一室一廳,廚房和操作間有冰箱、電爐灶帶烤箱、盥洗池,以及充足的落地櫃和頂櫃,足夠放鍋碗瓢盆了。洗手間有坐便器、浴缸和洗臉池。除了坐便器是冷水外,其他的水龍頭、淋蓬頭都有熱水可調節供應,倒是很舒服。除了廚房和洗手間是地板革外,其他地麵都是鋪的地毯。地毯不新了,而且現在也不流行了,新裝修的很多選用木地板了。

第二天,同事帶我坐公交車進城,到房產公司簽租房合同。街道樓群還是四年前的老模樣,發展得慢也好,沒有不適感。簽完了合同,同事還要到很遠的地方找工作麵試,去趕長途汽車了。我則逛到電訊中心,辦了當地電視電話服務和計算機上網服務。漂亮服務小姐隨便給我一個機選電話號碼,我一看樂了,後三位數918,“就要發”,好兆頭,挺和中國人的口彩的,真是自己選都想不到,放到國內要拍賣的。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對於剛剛落地的新移民,可不止這些。房子是有,空蕩蕩一室一廳,家具得自己置。第一個星期的某一天,我們三口在社區裏閑逛,熟悉熟悉環境。正好碰到有一家在“亞得賽”(Yard Sale,庭院甩賣),院子裏,車庫裏放了好多東西。我看中了擺放貨品的一張桌子,棕色印花光滑桌麵,將近一米寬,一米四長,兩塊桌麵拉開再加一塊板,可以有一米七長。要價40元,還到35元,成交了。主人還熱心地開車送貨上門。雖然不是正規豪華餐桌,不是那麽氣派,但是用起來也省心放心,天天在上麵吃飯,比有些人家供著個豪華實木餐桌當擺設,平常圍著吧台或是廚房環島簡易用餐的來說,實惠多了。

新移民沒有收入來源,拿著國內帶的錢除以七縮水地花,就都知道省錢。住家附近有一家舊貨節儉商店(Thrift Store),主要是二手服裝鞋帽,杯子盤子,以及舊家具。剛開始真沒少逛這家店,又買了一張小桌子、床頭櫃,和六把高背軟墊棕色椅子。椅子還是兒子看中告訴我買的,積極賣力地幫我搬回家,他是真不能忍受圍著桌子站著吃飯了。別說,這棕色椅子和棕色桌麵還挺搭配,都有七成新,現在還在使用。

接著是買了新的床墊、床箱和底座框架,摞起來就是一張完整的床了。這裏床墊跟國內比普遍都偏軟,而且下麵還要配同樣大小的木板床箱(叫box),來支撐床墊。床箱是死的,不像國內的還能掀開儲藏被子、毯子。真搞不懂為什麽要賣兩樣差不多的東西,而不做成中國式樣的“床”。床是買的新的,花了240元,真是猶豫了又猶豫才定下的。三年後為父母來探親再添一張床,將近六百元,眼都不帶眨地就買下了。

沒過幾天,六月初就到了兒子的生日,下館子吃匹薩。走路去到附近的必勝客,外麵是草坪鬆樹,裏麵十幾張長條木桌火車靠背軟椅,空調涼爽,幹淨整潔,條件好得沒說的,可就是沒有什麽客人,我們坐下後也就兩三桌人。點了匹薩、烤雞翅、果汁,給自己點了啤酒。說來慚愧,上一次呆了一年,就喝了一次啤酒,還是朋友一起去看冰球後請的,我連賣酒的店門朝哪兒開都不知道(加拿大實行酒類專賣,超市裏沒有酒賣的)。聽招待員小姐報了幾種啤酒名,就聽懂了藍牌(Blue),就是它了。到底是飯店,細節都做得好,不僅啤酒是涼的,連倒啤酒的玻璃杯,也是冰涼的,免得啤酒倒入後就不涼了。

新移民入門班

兒子滿了十二歲,可以自己呆在家裏了,我們倆口子進城參加新移民入門班(Enter Program)。這個課程為期三周,給剛落地的新移民辦的,介紹這個城市,以及加拿大社會的方方麵麵,同時也是個學習鍛煉英語的機會。我們的班主任是個大學女生,清秀,身材不錯,愛穿筒子裙,腳上涼拖鞋。名字忘了,但是她介紹的她的家鄉卻記住了,Minnedosa,一個省城西邊三小時路程的小鎮。她說她認識鎮上的每家人,她們家的房門都不帶上鎖的,推門就進。

在這個班上認識了兩對半中國人,一對從遼寧鞍山來,投奔姐姐姐夫;一對從山東來,投資移民,有錢。還有一個天津少婦,嫁的當地洋人,在國內當外教認識的。在國外認識的中國人少,我們這些同一時期來的又是同學的新移民們,就一直保持著聯係。山東來的投資移民,男的在國內作牙醫醫療設備生意,掙著了錢。來了就買車買房,不著急找工作。鞍山的男的在國內搞施工的,聽了建議來之前在國內學了焊接技術,來了後老婆的姐姐姐夫介紹了工廠的焊接的活,沒兩天就上班了,掙上了加元。下午晚上上班,上午還能來上課。剛開始幹的時候很辛苦也不習慣,有點打退堂鼓的念頭。他老婆的姐姐姐夫和他們一起開家庭會議,說男人就是要養家的,鼓勵他咬牙挺住。天津的女孩夫家在這裏,剛開始跟公公婆婆一起住,不到半年也搬出去另住了。洋丈夫在中國當外教挺風光,可是回國就業反倒成了問題,上職業介紹所,介紹的工廠搬運的活,也是咬牙堅持著幹。我在其中算是比較晚找到工作的,正式的專業工作是在落地十個月之後了。

現在我們還互通消息,特別是鞍山的,兩家的兒子就差半歲,經常在一起玩。三年過去了,現在大家都買了車,買了房,一心一意地過日子呢。我兒子過十五歲生日的時候,他們兩口子開著本田CR-V,載了電吉他和音響,送他們兒子來參加生日派對並獻藝。六七個小夥子坐在我家後院野餐桌,英語中文談笑風生,草坪、果樹綠意盈盈,我和太太燒烤著牛排雞翅,外加飲料薯片,最後是必勝客的皮薩。有這樣的生活,這樣的生日聚會,兒子開心得很,我又何嚐不是呢。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